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替清朝翻案,?比如说把中国近代的落后责任归于李鸿章、归于辛亥革命。请问大家怎么看?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讨论中,“为清朝翻案”的说法一直存在,而且近年来似乎愈发活跃。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原因来概括。

首先,得承认一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获取的史料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视角也更加多元。过去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定性,在今天看来,往往过于片面。当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清朝内部运作、晚清官员的实际困境以及那个时代全球格局的复杂信息时,自然会产生新的思考,也更容易发现过去评价中不够细致或存在偏颇的地方。

有人将中国近代的落后责任归咎于李鸿章,甚至辛亥革命,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寻找替罪羊”或者“替代性解释”的心理。李鸿章无疑是晚清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推动了洋务运动,也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支持为他“翻案”的人,往往会强调他在那个时代条件下,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挽救危局的努力,认为他已经尽力了,而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很大程度上是清政府整体决策的体现,他个人难以完全左右。他们会说,正是因为李鸿章这样的实干家被过分妖魔化,才使得后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没能看到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某些进步的可能性。

至于把责任归于辛亥革命,这种说法则更加复杂,也更容易引发争议。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强大的新政权,反而导致了军阀混战、国家分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动荡和衰弱。他们会强调,清末虽然积弱,但至少在国家统一和维持一定秩序方面还有基础,而革命之后,这种基础被打破,使得中国更容易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瓜分。从这个角度看,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加速了国家的衰落。

在我看来,对这种“翻案”现象的出现,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对当下中国发展成就的反思和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一些人开始回望历史,思考“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当看到过去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有些人会倾向于寻找当时“做得更好”的可能,希望从中找到可以借鉴甚至“证明”当时选择更优的依据。为清朝的某些改革,比如洋务运动,赋予更高的评价,试图说明“如果当初……”的可能性,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对当下发展路径的肯定,认为我们最终还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而这条路,可能在晚清就已埋下伏笔,只是被后来的某些事件打断了。

对革命叙事的反思和重塑: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叙事,很大程度上围绕着革命展开,将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视为历史进步的必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带来的阵痛、革命后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也让一些人开始审视这种过于“神圣化”的革命叙事。他们会质疑,是不是所有的旧政权都必须被彻底推翻?是不是革命就一定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因此,在重新审视清朝的统治,尤其是晚清的某些改革时,他们会更关注其中的积极因素,试图说明即使在清朝体制下,也存在改良的可能性,革命并非不可避免,甚至可能是“弊大于利”的选择。

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重新考量: 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行动紧密相连。将李鸿章简单地定性为“卖国贼”,或者将辛亥革命完全视为一场灾难,都可能忽视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局限性。为李鸿章“翻案”的人,会更强调他在引进西方技术、建立近代海军和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功绩,以及他在外交场合的周旋和谈判。他们会认为,李鸿章在那个积贫积弱、四面受敌的时代,已经做出了他力所能及的最大努力。同样,对于辛亥革命,有些人会反思其带来的社会动荡,认为革命的代价过于沉重,或者认为革命的方式过于激进,导致了国家长期的分裂和落后。

历史研究方法的进步和学术观点的多元化: 随着历史学研究的深入,学者们越来越倾向于从更细致、更具批判性的角度去审视历史。不再满足于宏大叙事,而是关注具体的制度、政策、社会生活等微观层面。这种研究的深入,自然会发现过去一些过于简单化的结论存在问题。例如,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学者从经济史、科技史、军事史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其得失,而不仅仅停留在“富国强兵”的口号上。这种多元化的学术观点,也为“为清朝翻案”的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的纠葛: 历史叙事往往与当下的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紧密相连。在讨论中国近代史时,无论是对清朝的评价,还是对革命的解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情感色彩。有些人认为,过分强调清朝的罪责,是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的“污蔑”,是“非我族类”的叙述方式。因此,他们希望通过“翻案”来重塑一种更符合民族情感的历史叙事,强调中国民族自身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努力和抗争,而不是仅仅被动地承受屈辱。

总而言之,替清朝“翻案”的现象,以及将中国近代落后责任归于李鸿章或辛亥革命的观点,是历史研究日趋深入、视角日益多元、社会思潮不断演变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既有对历史真相的探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的投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开放、批判的态度去面对这些不同的观点,鼓励更深入、更细致的学术讨论,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肯定。历史的复杂性,恰恰在于它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不断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这什么逻辑?

先不论中国近代落后的责任是因为清的统治,这种论调对不对。

把锅丢给李鸿章或者辛亥革命,就是为清翻案了?李鸿章和辛亥革命何德何能能代表清300年左右的统治?

别用上帝视角来轻易断言对错,每个王朝,每个团体,每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都只能做出自己可视范围内正确的决定。

中国近代落后,是有自身全方位的原因决定的:地缘、文化、政治、科技、军事、外交等等。。归结给某王朝或者某个人的话,有失偏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讨论中,“为清朝翻案”的说法一直存在,而且近年来似乎愈发活跃。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原因来概括。首先,得承认一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获取的史料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视.............
  • 回答
    郭敬明身高问题之所以成为公众乐于调侃的话题,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身高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知和审美标准: “高大威猛”的传统印象: 在很多文化中,尤其是东方文化,男性身高往往与力量、能力、成熟、权威等积极特质挂钩。“高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审.............
  • 回答
    “地主后代”这个标签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确实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含义,导致很多人都愿意或者声称自己是地主的后代。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1. 土地改革的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土地改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将土地从地主和富农手中剥夺,.............
  • 回答
    一些人对中医持否定态度,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往往是相互交织、复杂而深刻的。深入了解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标签,去看看那些更实际的困境和分歧。一、 科学性与实证的争议:这是最核心也最尖锐的分歧点这是最容易引发激烈辩论,也最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中医的关键。 缺乏可重复、可量化的科学证据: 现代医.............
  • 回答
    苏联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对它的看法也因人而异,而且很多人对苏联有好感,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并且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承诺: 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苏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迅速.............
  • 回答
    海绵宝宝,一个住在菠萝屋里的黄色海绵,为何能风靡全球,俘获无数观众的心?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背后是一整套精心打造的吸引力,从角色塑造到幽默风格,再到传递的情感,无不触及人心。首先,角色的魅力是海绵宝宝成功的基石。 海绵宝宝本人,简直就是“快乐”的代名词。 他的乐观、积极、永不言弃的精神,.............
  • 回答
    钢铁侠,这个名字,光是念出来,就能勾起不少人心中那些闪闪发光的记忆。为什么他能如此深入人心,让那么多人为他着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靠一身酷炫的盔甲就能概括的。他的魅力,渗透在方方面面,从他那不完美却真实的灵魂,到他身上折射出的许多我们渴望或认同的品质。首先,我们得说说托尼·斯塔克这个角色.............
  • 回答
    在探讨“洋垃圾”这个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现象。这个称呼绝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对所有外国留学生的泛泛指责,而是源于一部分人对特定群体行为和现象的不满与排斥。首先,得从“洋”字说起。这个字带有明显的地域指向,将“垃圾”这个词的指向性明确地指向了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来自西方国家或被贴.............
  • 回答
    关于魏延,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他冤枉,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历史记载的片面性、人物性格的争议、以及后世的解读和代入。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记载”这块说起。《三国志》是评价魏延最主要的史料,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以及后来的裴松之注,对魏延的态度,尤其是对他“先见”、.............
  • 回答
    “黑武汉”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它背后牵扯到的原因,有的是基于事实的批评,有的是带有情绪的发泄,还有的则是被网络舆论裹挟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那么“机器”。一、疫情的起点与“甩锅”叙事毫无疑问,新冠疫情是让武汉这个名字被全世界.............
  • 回答
    关于“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触及社会伦理、个体权利、以及对疾病认知的敏感话题。之所以有人会持有如此激烈的观点,通常源于多方面的担忧和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分析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并尝试用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阐述:1. 对后代福祉的深切担忧: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面对劳动者权益被资本践踏时选择沉默,甚至为资本辩护,这背后有着复杂而交织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传播的不对等和主流叙事的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地方,媒体的资源和影响力往往掌握在资本手中,或者受到资本的深刻影响。这意味着关于劳动者权.............
  • 回答
    关于“小粉红”这个词,在网络上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也因此吸引了相当多的批评声。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小粉红,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在不同人眼中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小粉红”这个称谓本身,它并非一个官方定义,而更像是一种网络标签,通常用来指代一群在网络上表现出强.............
  • 回答
    在中国,狗肉消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经济因素以及社会观念都 intertwined。要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食用狗肉,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历史的沉淀与地域的差异:首先,狗肉消费在中国并非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而是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一些北方和南方的地.............
  • 回答
    方方,这个名字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以至于“讨厌方方”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情绪。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她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其中包含了信息传播、社会心理、政治文化等复杂因素的交织。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导火索,无疑是她《方方日记》的出版。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武.............
  • 回答
    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英文音标和国际音标(IPA)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好像又不一样,而且大家总是容易混淆?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英文音标”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模糊。 “英文音标”最常指的是那些被翻译.............
  • 回答
    让我试着用我自己的理解,聊聊为什么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先生的作品,能让这么多人沉醉其中,一读再读。首先,咱们得承认,武侠小说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寄托。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是普通人,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面对着各种规则、限制和不如意。但翻开武侠小说,我们瞬间就能脱离这一切。我们会发现,原来.............
  • 回答
    龚琳娜的音乐,就像一股泥石流,裹挟着时代的印记,冲刷着听众的感官,也搅动着音乐界的讨论。她的出现,无疑给当下相对同质化的音乐市场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异类”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她的音乐趋之若鹜?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是一种对新鲜感、真实感和文化自信的深度回应。首先.............
  • 回答
    哈登?哦,这哥们儿,真是个话题人物。说他招人烦,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你得把他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从球风到场外,很多事情加在一起,就容易让一部分人对他持有负面看法。首先,绕不开的就是他的“欧洲步”和“碰瓷”式罚球。这玩意儿,你说他是技术,那是真技术,尤其是刚出道那会儿,那种销魂的“死亡.............
  • 回答
    很多人对清朝抱有负面看法,这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历史事件、民族矛盾、政治体制以及文化冲击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表象,细致地梳理那些让许多人对这个王朝心生不满的根源。首先,民族征服与压迫的记忆是绕不开的起点。清朝是由东北的满族人建立的,他们入关取代了汉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