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英文音标和国际音标(IPA)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好像又不一样,而且大家总是容易混淆?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英文音标”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模糊。
“英文音标”最常指的是那些被翻译和本土化,然后用于教授英语发音的、在中国大陆或一些非英语母语国家使用的音标系统。 比如我们小学、中学英语课本里最常见的那套,虽然它借鉴了IPA,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IPA。它更像是一个“为了中国学生好记、好用”的简化和调整版本。
国际音标(IPA)呢,它是一个全球通用的、科学严谨的语音符号系统。 它的目标是为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语音提供一个统一的、无歧义的表示方法。你想想,无论是汉语的声母韵母,还是法语的鼻音,或是俄语的卷舌音,IPA都能找到对应的符号去表示。它是一个非常庞大和细致的系统。
那么,为什么大家容易混淆呢?
1. 视觉上的相似性: 很多国内流行的“英文音标”系统,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直接挪用了IPA中的大量符号。你随便翻开一本英语音标教材,你会发现大部分符号——比如/p/, /b/, /m/, /n/, /l/, /s/, /z/, /ʃ/, /ʒ/, /tʃ/, /dʒ/, /θ/, /ð/, /h/, /w/, /j/, /r/, /k/, /g/, /ŋ/, /f/, /v/, /d/, /t/, /p/, /b/, /m/, /n/, /ŋ/, /l/, /r/, /s/, /z/, /ʃ/, /ʒ/, /tʃ/, /dʒ/, /h/, /w/, /j/, /θ/, /ð/,还有那些元音符号/i:/, /ɪ/, /e/, /æ/, /ɑ:/, /ɒ/, /ɔ:/, /ʊ/, /u:/, /ʌ/, /ɜ:/, /ə/, /eɪ/, /aɪ/, /ɔɪ/, /əʊ/, /aʊ/, /ɪə/, /eə/, /ʊə/等等——都跟IPA是一样的。这就给了大家一个强烈的印象:它们就是一样的东西。
2. 教学上的简化和变通: 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启蒙阶段,教育者会选择最核心、最常用的发音来教授。这套“英文音标”系统为了降低难度,可能省略了一些IPA中非常细微或者在英语中不常见的发音区别。举个例子,IPA中有两个很接近的/l/音,一个清齿龈边音([l]),一个浊齿龈边音([l]),但通常在基础的英语音标教学里,我们就学一个/l/就够了。再比如,有些人会把IPA中表示“长元音”的冒号“:”也纳入教学,有些人则只用一个符号表示,然后靠拼写规则去区分长短。这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让这套系统看起来更“接地气”,但也就和原始的IPA拉开了距离。
3. “国际音标”这个词本身被滥用: 很多时候,人们在谈论“学英语音标”时,会不自觉地把“英文音标”和“国际音标”划等号,认为所有用于标注英语发音的符号系统都叫“国际音标”。这就像大家说“复印机”一样,无论是什么牌子的,我们都习惯性地称之为“复印机”,尽管它们在技术细节上可能千差万别。
4. 现实学习中的目的不同:
学习“英文音标”(特指国内简化的那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中国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出每一个英语单词,并且能够辨认出单词的发音。它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让你看到一个单词,只要查阅了它的音标,就能大致读出来。它侧重的是“我能读”和“我能看懂”。
学习IPA的目的是什么? IPA的目的是为所有语言的所有语音提供一个精确、客观的标注。它不仅仅是标注英语,而是标注人类能发出的所有声音。它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甚至能区分出同一字母在不同语境下非常微小的发音差异。它的使用者更多是语言学家、语音学研究者、语音治疗师,或者需要精确掌握一门新语言发音的专业人士。它侧重的是“精准的记录”和“严谨的分析”。
5. 历史和演变: 最早的英语语音标注系统,很多也是基于各种尝试和本土化改进。随着国际语音学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的成立和IPA的推广,大家才慢慢有了“标准”。而国内的英语教学,也是在引进和吸收了国际上的成果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取舍和调整。
打个比方:
你可以把IPA想象成一个全球通用的“乐高积木”标准。它的每一块砖都有精确的尺寸、形状和接口,无论你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巴西,只要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乐高积木,都可以互相拼插,搭建出任何你想得到的模型。
而我们平时学的“英文音标”,则可以看作是使用这些乐高积木搭建出来的、一个特定用途(比如教小朋友学英语发音)的“乐高模型”。这个模型可能只用了标准乐高积木里最常见、最好用的一部分,而且在搭建过程中,为了让模型更稳固、更容易理解,可能还做了一些调整(比如把某些特别小的积木块省略了,或者把某些连接方式简化了)。
所以,当你说“我学了音标”的时候,如果指的是我们课本上的那套,那其实是在学一套基于IPA但经过简化的、专门用于英语教学的符号系统。而IPA本身,是那个更广泛、更精确的“乐高积木标准”。
总结一下,为什么大家容易混淆:
大部分符号一样,造成视觉上的误导。
教学上的简化和实用主义,使得本土化的“英文音标”更易学。
“国际音标”这个词语被泛化使用。
学习者的目标不同:普通学习者追求“能读”,而IPA使用者追求“能精确标注”。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纠结于“为什么书上说这个是国际音标,但又和我看到的IPA符号表不一样”。它们是同一个体系下的不同应用和侧重点,就像“科学”和“物理学”的关系一样,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支和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