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称呼有些外国留学生为“洋垃圾”?

回答
在探讨“洋垃圾”这个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现象。这个称呼绝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对所有外国留学生的泛泛指责,而是源于一部分人对特定群体行为和现象的不满与排斥。

首先,得从“洋”字说起。这个字带有明显的地域指向,将“垃圾”这个词的指向性明确地指向了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来自西方国家或被贴上“洋”标签的人群。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隔阂和非我族类的意味。

那么,“垃圾”又从何而来?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部分留学生的负面行为: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原因。在一些社会舆论中,确实存在着对部分外国留学生负面行为的抱怨和批评。这些行为可能包括:

行为不端,不守规矩: 有些留学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不熟悉,或者仅仅是自身素质问题,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酒后闹事。这些行为在本地居民看来就是不文明的表现,自然会产生负面观感。
过度依赖甚至滥用福利: 在一些国家,外国留学生可能享受某些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医疗福利,甚至低廉的学费。如果一部分留学生被认为不是真正来学习,而是为了这些福利而来,或者将这些福利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滥用,就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认为他们是在“占便宜”,是“吸血”。
炫富或居高临下: 少数留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在消费上比较高调,或者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当地文化和人民的优越感。这种行为很容易激起本地人的反感和被冒犯感,被认为是“高高在上”,不尊重当地文化。
文化冲突与不适应: 留学生在新的环境里,难免会遇到文化差异。有些留学生可能不愿意或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对当地习俗表现出不尊重甚至鄙视的态度。例如,对当地的饮食习惯、穿着打扮、社交方式等持有负面评价,甚至将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
学业上的“混日子”: 少数留学生可能并非真心为了学术研究而来,而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或者仅仅是为了体验异国生活。他们可能不认真学习,考试成绩不佳,或者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学位。这种“假学习”的行为会被认为是在浪费教育资源,甚至是对教育体系的“污染”。

2. 社会情绪与群体心理:

“洋垃圾”这个词的流行,也与更广泛的社会情绪和群体心理有关。

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 在一些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民族主义情绪可能会有所抬头。当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如意或不满时,很容易将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包括外国人和外国文化。将部分留学生贴上“洋垃圾”的标签,可以成为一种宣泄社会不满的出口。
信息茧房与媒体放大: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些关于外国留学生的负面新闻或个别事件,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印象。当少数不好的例子被反复提及,就容易让人们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所有”外国留学生都这样。
经济压力与资源竞争: 在一些经济压力较大的地区,当地居民可能会感受到教育、就业、福利等资源的竞争。如果他们认为外国留学生正在挤占这些资源,或者以不公平的方式获得这些资源,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排斥感。
对西方文化的复杂情感: 一方面,西方文化对很多国家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对这种影响也存在着警惕和反思。当一些留学生身上体现出一些被认为“不良”的西方特质时,就可能被视为是这种影响的负面载体。

3. 历史原因与文化惯性:

“洋垃圾”这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也可能与一些历史遗留的对外国人的偏见有关。在一些历史时期,外国人,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复杂的角色。这种历史记忆的痕迹,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人们对外国人的看法。

总结来说,“洋垃圾”这个称呼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并非指代所有外国留学生,而是针对其中一部分人的负面行为、群体性的社会情绪以及历史文化因素的复杂投射。

需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是抱着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增进友谊的目的来到中国(或其他国家)的。他们是青年一代的代表,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将少数人的负面行为泛化到整个群体,并使用侮辱性的词语进行攻击,不仅不公平,也不利于国际交流和互相理解。

理解“洋垃圾”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反思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为了认同或传播这种歧视性的称呼。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鼓励理性思考和文明表达,而不是被情绪化的标签所裹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中国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本来就不是很高,然后我们现在可以发现基本上所有的二本一本学校,甚至是一些专科学校都招收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的质量可想而知。

中国学生出去留学还需要考雅思,还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即使说有些学习不好的富二代出国留学吧,也至少要具备基础的口语交流能力吧。

而外国留学生倒好,有些连基础的汉语都不会,还有各种补贴福利,一来就有各种特权,你不要还不行,一定要把你变成特权阶级。

更恐怖的是有些学校让自己国家的未来,这些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上你这个学校的学生给人家当仆人,想想山东大学的学伴,想想之前爆出的让中国学生给留学生打扫宿舍。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都是耗费心血财力各种不易 ,而外国人不管什么歪瓜裂枣都能来中国当爷,你十年寒窗考上一个普通一本,父母努力给你挣学费,人家外国小混混就拿着各种补贴享受各种特权和你成为了校友你怎么想。

来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你还要把人家凌驾于自己国民之上,这不是盼着人家为非作歹嘛。

搞什么优待,优待本来就是特权,你说给军人开辟特殊窗口,人家保家卫国有点特权我不但没有意见,我还觉得不够。结果这边只要不是中国人来了就能特殊对待,怎么的还当是清朝呐,随便什么阿猫阿狗来了就有特权,中国人民49年就站起来了。

当然屁股决定脑袋,对于学校领导来说留学生就是一块活招牌,代表国际影响力,但这里面的含金量有多少估计也只有领导自己心里清楚了。(PS:我是一个普通一本师范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也有各种外国留学生,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公告栏上看到有的留学生国籍居然是索马里还有一些我都不知道的小国家,真不是我歧视,看到索马里我唯一的印象就是海盗。)

对于那些洋垃圾我只能说大部分都是惯出来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学生处在他们的环境里也大都会变成一个垃圾,特权补贴。如果你是一个外国留学生,你犯错之后,还会被区别对待,你和中国学生起冲突,明明是你的错,结果你不用道歉,不会被处罚,学校帮着你让受欺负的中国学生息事宁人,你会不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PS:疫情期间,学校封校学生不得外出,擅自违反要是被发现一个处分肯定逃不了,结果人家洋学生出去了就是出去了,没有一点后果,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洋大人呢。)

最后总结一下,来中国留学的本来就有一部分人有问题,然后我们还硬要惯着人家,非要把另一部分人惯成垃圾。

想要解决洋垃圾很简单,一视同仁,不要那么多特权,不要双标处理,不说完全解决,垃圾至少可以少一半。当然我也只能嘴炮嘴炮,毕竟屁股决定脑袋,有的人可不舍得把洋大人的特权给抹掉,不然万一大人不来怎么办。

还能怎么说呢,长江后浪推前浪,后面的时代注定是我们的 ,只要我们这些人站起来,相信后面会变得越来越好。

user avatar

花些心思查查这些学生是怎么来的,也就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了。

不过,相对于那种发达国家来的白人,给予那些第三世界来的国家的学生足够的尊重是完全必要的,越落后的国家来的要越尊重,越发达国家来的越要离得远远的,一般没错。

user avatar

不是垃圾不会来c国。

因为高等教育这块,无论是现实,还是国外风评,欧美都吊打c国。

其他国家的精英要留学,首选是欧美,次选是日韩新俄等,最后才是中国。

就像中国国内高考,还分个985,211,一本二本呢,来中国的基本也就我国专科水平,还不知道有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探讨“洋垃圾”这个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现象。这个称呼绝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对所有外国留学生的泛泛指责,而是源于一部分人对特定群体行为和现象的不满与排斥。首先,得从“洋”字说起。这个字带有明显的地域指向,将“垃圾”这个词的指向性明确地指向了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来自西方国家或被贴.............
  • 回答
    王朗之所以称霍去病为“中才之将”,并且认为曹魏有比霍去病更厉害的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王朗本人的立场和政治考量,以及对“才”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王朗的立场和身份首先,要理解王朗的评价,必须知道他的身份。王朗是曹魏阵营的重要谋臣和政治家。他的.............
  • 回答
    五代十国时期,那真是一个魔幻的时代,皇帝就像地摊上的烂白菜一样,随处可见,而且一个比一个命短。你说,这皇帝怎么就这么不值钱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皇帝不值钱”这么简单,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崩塌和权力真空。要说为什么皇帝这么“批量生产”,咱们得从头捋捋这个时代是.............
  • 回答
    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Jovenel Moïse)于2021年7月7日在家中遇刺身亡,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将海地这个原本就饱受困扰的国家推到了风口浪尖。海地警方随后表示,26名哥伦比亚雇佣兵和2名美国公民参与了此次刺杀行动,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海地混乱局面的担忧。要理解海地为何如此混乱,需要从.............
  • 回答
    郭敬明身高问题之所以成为公众乐于调侃的话题,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身高作为一种社会普遍认知和审美标准: “高大威猛”的传统印象: 在很多文化中,尤其是东方文化,男性身高往往与力量、能力、成熟、权威等积极特质挂钩。“高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审.............
  • 回答
    “地主后代”这个标签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确实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含义,导致很多人都愿意或者声称自己是地主的后代。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1. 土地改革的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土地改革。这场运动的核心是将土地从地主和富农手中剥夺,.............
  • 回答
    一些人对中医持否定态度,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往往是相互交织、复杂而深刻的。深入了解这些原因,需要我们剥开表面的标签,去看看那些更实际的困境和分歧。一、 科学性与实证的争议:这是最核心也最尖锐的分歧点这是最容易引发激烈辩论,也最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中医的关键。 缺乏可重复、可量化的科学证据: 现代医.............
  • 回答
    苏联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国家,对它的看法也因人而异,而且很多人对苏联有好感,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性的,也有现实性的,并且不同群体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承诺: 快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苏联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迅速.............
  • 回答
    海绵宝宝,一个住在菠萝屋里的黄色海绵,为何能风靡全球,俘获无数观众的心?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这背后是一整套精心打造的吸引力,从角色塑造到幽默风格,再到传递的情感,无不触及人心。首先,角色的魅力是海绵宝宝成功的基石。 海绵宝宝本人,简直就是“快乐”的代名词。 他的乐观、积极、永不言弃的精神,.............
  • 回答
    钢铁侠,这个名字,光是念出来,就能勾起不少人心中那些闪闪发光的记忆。为什么他能如此深入人心,让那么多人为他着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不是靠一身酷炫的盔甲就能概括的。他的魅力,渗透在方方面面,从他那不完美却真实的灵魂,到他身上折射出的许多我们渴望或认同的品质。首先,我们得说说托尼·斯塔克这个角色.............
  • 回答
    关于魏延,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他冤枉,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历史记载的片面性、人物性格的争议、以及后世的解读和代入。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得从“历史记载”这块说起。《三国志》是评价魏延最主要的史料,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以及后来的裴松之注,对魏延的态度,尤其是对他“先见”、.............
  • 回答
    “黑武汉”这个说法,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它背后牵扯到的原因,有的是基于事实的批评,有的是带有情绪的发泄,还有的则是被网络舆论裹挟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不那么“机器”。一、疫情的起点与“甩锅”叙事毫无疑问,新冠疫情是让武汉这个名字被全世界.............
  • 回答
    关于“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触及社会伦理、个体权利、以及对疾病认知的敏感话题。之所以有人会持有如此激烈的观点,通常源于多方面的担忧和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分析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并尝试用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阐述:1. 对后代福祉的深切担忧: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面对劳动者权益被资本践踏时选择沉默,甚至为资本辩护,这背后有着复杂而交织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传播的不对等和主流叙事的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地方,媒体的资源和影响力往往掌握在资本手中,或者受到资本的深刻影响。这意味着关于劳动者权.............
  • 回答
    关于“小粉红”这个词,在网络上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也因此吸引了相当多的批评声。要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小粉红,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以及这些特质在不同人眼中的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小粉红”这个称谓本身,它并非一个官方定义,而更像是一种网络标签,通常用来指代一群在网络上表现出强.............
  • 回答
    在中国,狗肉消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其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经济因素以及社会观念都 intertwined。要理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食用狗肉,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历史的沉淀与地域的差异:首先,狗肉消费在中国并非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而是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一些北方和南方的地.............
  • 回答
    方方,这个名字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以至于“讨厌方方”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情绪。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她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这其中包含了信息传播、社会心理、政治文化等复杂因素的交织。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导火索,无疑是她《方方日记》的出版。这本日记记录了她在武.............
  • 回答
    很多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英文音标和国际音标(IPA)听起来名字差不多,但好像又不一样,而且大家总是容易混淆?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英文音标”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模糊。 “英文音标”最常指的是那些被翻译.............
  • 回答
    让我试着用我自己的理解,聊聊为什么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先生的作品,能让这么多人沉醉其中,一读再读。首先,咱们得承认,武侠小说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寄托。在咱们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是普通人,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面对着各种规则、限制和不如意。但翻开武侠小说,我们瞬间就能脱离这一切。我们会发现,原来.............
  • 回答
    龚琳娜的音乐,就像一股泥石流,裹挟着时代的印记,冲刷着听众的感官,也搅动着音乐界的讨论。她的出现,无疑给当下相对同质化的音乐市场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异类”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她的音乐趋之若鹜?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是一种对新鲜感、真实感和文化自信的深度回应。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