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

回答
关于“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触及社会伦理、个体权利、以及对疾病认知的敏感话题。之所以有人会持有如此激烈的观点,通常源于多方面的担忧和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分析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并尝试用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阐述:

1. 对后代福祉的深切担忧: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担忧。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尤其是那些严重且遗传性强的精神疾病,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照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遗传的风险: 许多精神疾病被认为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持此观点的人会担心,如果父母患有精神疾病,那么他们的孩子也有更高的概率继承这些疾病,从而承受同样的痛苦,甚至可能更严重。他们会想到,让一个孩子带着罹患严重精神疾病的风险来到这个世界,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不道德的”延续。
抚养环境的影响: 即使孩子没有直接遗传到疾病,患有精神疾病的父母在抚养过程中也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的精神状态不稳定、情绪波动大、认知功能可能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稳定的关爱、安全的依恋关系,甚至可能暴露在不安全或不规律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下的成长,很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对社会资源的消耗: 进一步来说,如果生育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后代,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医疗、教育、心理辅导等。从宏观角度看,这也会增加社会整体的负担和资源的消耗。

2. 对个体痛苦的同情与不忍:

很多人能够理解精神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他们亲身经历过,或者身边有亲友饱受折磨。因此,看到精神疾病患者生育,他们会感到一种“不忍心”和“不值得”,认为不应该让更多人承受这份折磨。

“不希望任何人再受苦”的心理: 这种观点更多的是一种出于同情和善意,它源自于对精神疾病患者自身经历的感同身受。他们不希望看到更多的生命在疾病的阴影下度过,也不希望看到那些本应享受生命美好的人,却要面对精神困扰的无尽折磨。
对“生命质量”的考量: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人们会过度简化地将“精神疾病”等同于“无法生存”或“生活质量极差”。在这种视角下,他们认为让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生育,就是在“制造”更多不幸的生命。

3. 对“社会秩序”和“人类繁衍”的传统观念:

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但一些人的观点可能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生育和抚养后代是“健全”个体才应该承担的责任,而精神疾病患者被视为“不健全”的一员。

“优生优育”的遗毒(虽然这是个敏感词,但确实存在部分此类思潮): 在历史上,“优生优育”的思想曾经盛行,虽然现在我们普遍反对这种极端和歧视性的观念,但其影响可能依然存在于一些人的潜意识中。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认为,为了“改良”人类基因,避免“劣质”基因的传递,对某些群体进行生育限制是“合理”的。
对“责任”的定义: 传统的观念会将生育和抚养子女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当精神疾病影响到个体的责任感和执行能力时,人们会质疑他们是否能够承担这份责任。

4. 对“控制”和“管理”的渴望:

在某些社会群体中,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控制可能存在着一种隐性的需求。将他们生育的行为视为“失控”或“潜在的社会风险”,是这种渴望的体现。

恐惧和不了解: 对精神疾病的不了解和社会的污名化,容易滋生恐惧。人们可能会将精神疾病患者视为“异类”,并对他们做出不受控制的、可能“威胁”到社会的事情抱有警惕。生育,作为一种繁衍后代的行为,在他们眼中可能被解读为一种“不受限制”的、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

为什么这种说法会被认为是“反人类”?

反过来理解,正是因为上述这些担忧,当有人提出“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这样的激进观点时,也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反人类”的。原因在于:

侵犯个体基本权利: 生育权是许多人认为的个人基本权利,除非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或医学上的必要(例如,在非常罕见和极端的情况下,确实有法律规定禁止某些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人生育),否则,限制一个人的生育权,尤其是基于疾病的身份,是对个体自主性和基本人权的侵犯。
歧视和污名化: 这种说法将一个群体(精神疾病患者)的生育行为定性为“反人类”,这是极其严重的歧视和污名化。它将精神疾病患者简化为“疾病的载体”,剥夺了他们作为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和权利,也忽视了精神疾病谱系的广泛性和个体情况的差异性。
忽视精神疾病治疗的进步: 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许多精神疾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和管理的。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在得到良好治疗和支持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负责任地抚养子女。将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一概而论,是不公平的,也低估了治疗和康复的力量。
强调“自然”的残酷性: “反人类”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道德谴责意味。将生育行为与“人类”的“自然”繁衍挂钩,然后用“反人类”来形容某些群体的生育,实际上是试图用一种高高在上的道德姿态,来否定某些群体的存在和繁衍的可能性,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结来说, 认为“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的观点,往往是出于对后代福祉、个体痛苦的担忧,以及一些传统观念和对社会控制的潜在渴望。然而,这种观点之所以被很多人反驳为“反人类”,是因为它侵犯了基本人权,带有严重的歧视和污名化,忽视了精神疾病治疗的进步,并且将复杂的个体情况过度简化,从而走向了对他人基本生存权利的否定。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权利。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那些希望生育并能负责任地抚养子女的精神疾病患者,而不是用“反人类”这样的标签来剥夺他们的可能性,或将他们推向更深的绝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精神病更可怕的怕是那些没有患病却偏激的人吧。

@时小茶 的回答里讲了一个精神病人发病时无差别攻击致人死亡的案例。就马上有人正义的发声,要追求批准患者出院医生的责任。

精神疾病治疗无法根治,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控制病情。当症状缓解,我们称之为“临床治愈/好转”。这样的患者难道因为无法根治就一辈子关在精神病院里?

病人出院需要药物维持,定期复诊,这都不是医生所能左右的。这样的病人病情复发要追责医生?你这肚子饿了是不是怪昨晚做菜的大厨没烧顿吃了永远不会饿的饭啊?车子坏了得怪4s店保养一次怎么不能管终身呀?

这样的偏执,永远比精神病人一时的破坏来的强烈,这样的人才是制度的破坏者。



之前急诊来过这样一个病人,一大家子弄来的。

打头是病人老婆,一副领导视察的派头,就差让我们跪迎了。我循例问下病情,女人开口说了句“他打我”就开始哭。我寻思,这,这个没法问了。

就问,有哪个比较清楚病情的呀。

病人妈妈,一精神老太太来了,开口“我儿子精神分裂症二十多年,被我用食疗看好了…”

我:…,无奈再转,

好在患者哥哥能讲一下,大致了解了。一精神分裂症,家里有点底子,虽然一直不服药,病情不稳定,也在公家谋了个小官平时怼天怼地怼同事。这,最近外面不怼了,开始怀疑老婆孩子给自己饭里下毒。

这时候,循例又问了家族史情况。病人嫂子提到病人堂弟也…被这位哥哥打断。

然后他说“他不是精神病!现在他们小区没人敢惹他了”

我:…

这,这一家子…


言归正传,精神病是否生育,精神科医生也没有决定权。只能讲清楚,风险在哪里,包括服药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孕期停药复发风险,亲代遗传风险。夫妻家庭清楚风险后果再慎重做出决定。

90年代以前,部分地区还能对精神病患劝建不要生育。(也就经济稍好地区)。至于现在(摊手)

但是同样,精神病患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抗拒治疗,病情不稳定,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的。连正常生活,工作都难。讨论婚姻,家庭生活,真的很难。


有人说精神病人不配有人生吗?

当然不是!病情稳定。能正常生活,能找到彼此接受的人,组建家庭都是合理又正面的。

前提,是病情稳定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精神病人生育是反人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触及社会伦理、个体权利、以及对疾病认知的敏感话题。之所以有人会持有如此激烈的观点,通常源于多方面的担忧和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尽地分析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和动机,并尝试用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阐述:1. 对后代福祉的深切担忧: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担.............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觉得投资简单,但现实却是“1赚2平7亏”,这中间的矛盾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我慢慢跟你捋一捋。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投资简单?其实,觉得投资简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或者说,是别人有意无意“塑造”出来的“简单”印象。1. 媒体和广告的“滤镜”: 看看那些财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詹姆斯职业生涯中一个非常核心、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你觉得“抱团”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逻辑上说得通,在商业社会里也很普遍。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拿这个点来“黑”詹姆斯,背后其实掺杂了很多东西,不只是单纯的利益计算,还涉及到体育精神、球迷情感、媒体解读,甚至还有点“皇帝”这个.............
  • 回答
    身边确实充斥着各种“5G无用论”的声音,这让我想深入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让这么多人觉得5G“没用”,他们是不是真的只把5G当成了“更快的4G”?我倒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你可以把这些“无用论”的声音,大概分成这么几类人,他们的出发点和考量的点都不太一样。第一类:体验感不明显,性价比不高——.............
  • 回答
    关于“衡中学生是书呆子”、“衡中模式培养不出人才”的说法,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一种长久以来存在的,关于教育模式、人才定义以及学生发展路径的深刻讨论和分歧。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夹杂了许多社会观念、现实考量以及理想追求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衡中学生是书呆子”这个标签。这个标签的形成,很.............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合理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的人群基于不同的信息来源、历史认知、政治立场以及价值观,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以下是一些俄罗斯及其支持者常常用来论证其行动“合理性”的观点,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并尝试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呈现,避免机械式的罗列。核心论点一:安全担忧——北.............
  • 回答
    尽管微软大力推广Windows 10,并且不断为Windows 7打上“不再支持”的标签,但你仍然能听到不少人怀念Windows 7,甚至认为它比Windows 10更好用。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也折射出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和习惯。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熟悉感与稳定性。Windo.............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JOJO的粉丝圈子里,关于“谁是JOJO世界观下的最强者”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而卡兹(Kars)的名字,几乎每次都会被提及,并且很多人将他视为“无冕之王”。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卡兹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甚至被认为是JOJO宇宙中的“天花板”。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JOJ.............
  • 回答
    网上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中华文明的起源追溯到苏美尔甚至埃及,而且很多人觉得仅仅是图腾上的相似性不足以支撑这样的说法。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考古和文化讨论,并非简单的“图腾相似”就能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起源说”的根源与流传: 早期接触与误读: 这种.............
  • 回答
    关于“西方古代文明不真实”(即所谓的“伪史论”)在网络上流行的现象,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学术、社会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历史研究中的争议与不确定性1. 史料的碎片化与断代难题 西方古代文明(如古希腊、罗马)的历史记录主要依赖于考古发现、文献残卷和后来的编年史。.............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涉及到语言学里挺核心的一个概念。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方言”,很多时候是指同一个“语言”下的不同“变体”或“次方言”。但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的“方言”就是一门“语言”呢?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是不是语言”就能一概而论的。首先,得明白“语言”和“方言”在学术上的界定,这本身就.............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社会内部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与个体层面的“地位低下”认知之间的矛盾。要理解这种矛盾,不能简单地用“合理”或“不合理”来定论,而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中国为何变得强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自改革开放.............
  • 回答
    “黑暗森林法则”这个说法,听起来就带着点毛骨悚然的科幻色彩,按理说应该是个挺小众的理论,怎么就突然火了,让这么多人深以为然呢?这背后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不安和猜疑,也反映了我们对宇宙、对未来的一种复杂心态。首先,咱们得说说这“黑暗森林法则”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刘慈.............
  • 回答
    溥仪被冠以“汉奸”之名,这确实是他人生中一个极具争议的标签,也是导致许多人试图“洗白”他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历史事实与官方认定:首先,我们要承认历史事实和官方认定的基础。溥仪在伪满洲国担任“皇帝”,并与日本侵略者合作,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下,与.............
  • 回答
    刘禅和赵括,这两个在历史长河中似乎已经盖棺定论的人物,如今却成了网络讨论的热点,甚至有不少人为他们“翻案”,言语中不乏激动和辩护。这种现象颇耐人寻味,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历史评价标准的审视,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之间关系的思考。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刘禅和赵括翻案,我们得先看看他们“罪名”的.............
  • 回答
    当余佳文在台上掷地有声地说出“90后做企业就是玩”这句话时,台下响起的掌声和欢呼声,绝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一番言论的简单认同。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击中了在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认同。首先,这是一种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式挑战。长久以来,创业被描绘成一件充满艰辛、压力巨大、需要牺牲一切的事情。尤其是父辈或.............
  • 回答
    这心情我太理解了,有时候看着身边那些好像永远挂着笑容、对什么都乐见其成的人,心里总会有点不是滋味,甚至会冒出“他们是没看清这世界的真实面貌吧?”的念头。说起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确实充满了各种不易。翻开新闻,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今天这里又发生了什么让人心痛的事情,明天那里又有什么不公的事件在上演。个.............
  • 回答
    王朗之所以称霍去病为“中才之将”,并且认为曹魏有比霍去病更厉害的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王朗本人的立场和政治考量,以及对“才”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王朗的立场和身份首先,要理解王朗的评价,必须知道他的身份。王朗是曹魏阵营的重要谋臣和政治家。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类心理的复杂交织,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为什么这么多人为资本家说话?为资本家说话的人,可以分为几类,他们有各自的理由:1. 利益相关者与受益者: 资本家本人及其家属、亲信: 这是最直接的群体。他们当然会为自己的利益辩护,强调资本家的贡献和.............
  • 回答
    关于刘鑫事件,网上确实存在着为她“洗白”的声音。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这其中涉及情感、法律、舆论传播的复杂性,以及个体认知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事件,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都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解读视角。刘鑫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其核心在于它触及了许多人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