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洋垃圾电子产品是怎么来的,难道好好的电脑外国人就当垃圾扔了吗?

回答
“洋垃圾”电子产品,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不干净”色彩,也难怪大家会好奇,那些本应在发达国家市场光鲜亮丽的电子产品,怎么就跑到我们这里,还成了“垃圾”?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外国人都乱扔东西”就能解释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洋垃圾”并非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洋垃圾”电子产品,实际上是:

1. 被淘汰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 发达国家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一台在你看来性能尚可的笔记本电脑,在他们那里可能因为出现新款、配置略低,或者某个非核心部件(比如电池续航不如新款)而变得“过时”。但这些电脑的CPU、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很多时候仍然是好的,完全可以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发挥余热。
2. 翻新或二手产品: 很多电子产品在国外会进入一个成熟的二手市场。这些产品被回收、检测、维修、翻新后,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有些流入的是发展中国家,而有些则通过各种渠道,最终进入了我们的“洋垃圾”市场。
3. 未达报废标准的设备: 有些设备可能因为轻微的损坏(比如外壳刮痕、某个接口接触不良)就被商家判定为次品,直接淘汰。这些轻微的瑕疵,在国内经过简单的修复,可能就又是一台能用的机器。
4. “打包”处理的报废品: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是已经损坏、无法修复,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次品。这些通常会被按照“废弃电子产品”进行分类处理。

那么,这些“洋垃圾”电子产品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呢?

这涉及到一套相当复杂的“地下产业链”。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源头——发达国家的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体系: 在很多发达国家,有相对完善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学校甚至个人,都会有指定的回收渠道。有些是免费回收,有些则可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回收来的电子垃圾,会被专业公司进行拆解、分类,有价值的零部件会被提取出来,无法利用的则进行环保处理。

“中间商”的运作: 这里的“中间商”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可能是国外的回收公司、二手电器经销商,也可能是专门收购这类“废旧”电子产品的贸易商。他们会从各种渠道集中收购大量的废旧电子产品,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打包、出口。

出口的“障眼法”: 直接出口“电子垃圾”在很多国家是受到法律管制的,为了规避法律,这些出口往往会采取一些“技巧”。
“二手设备”的名义: 将尚未完全报废、但被淘汰的电子产品,申报为“二手电脑”、“办公设备”等,以此来混淆视听,降低出口审查的难度。
“零部件”或“回收料”: 将拆解后的有价值的零部件,打包申报为“电子废料”、“回收零部件”等,这样一来,它们就不是以“成品”的身份进入,更不容易被拦下。
“捐赠”或“援助”的名义: 有时,也会以慈善捐赠或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将一些电子产品运往发展中国家,其中就可能夹杂着一些不适合在原产国使用或已过时的设备。
伪造的出口文件: 少数不良商家还会伪造出口文件,将违禁品包装成合法的货物。

到达中国——层层分销: 一旦抵达中国港口,这些电子产品就会流入中国的“洋垃圾”处理中心,最集中的地方比如广东省的某些区域。在这里,它们会经过:
拆解分拣: 专业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对这些电子产品进行拆解。有价值的零部件被挑拣出来,比如硬盘、内存条、CPU、显卡等。
维修翻新: 那些有轻微损坏的设备,会被进行维修、更换零件(很多时候是来自其他报废电子产品的零件),然后重新组装,进行简单的翻新。
组装销售: 经过拆解、翻新、组装后的“新”产品,就进入了国内的二手市场,或者通过网络渠道,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洋垃圾”电子产品流入的情况?

1. 巨大的利润驱动: 无论是发达国家回收商的“处理成本”低,还是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进行拆解、维修,以及消费者对低价电子产品的需求,都构成了巨大的利润空间。相比于在国内购买正规渠道的新品或二手产品,这些“洋垃圾”改造的产品成本更低,利润自然更高。
2. 国内消费者对低价产品的需求: 很多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希望用有限的预算购买到性能尚可的电子产品。这些经过翻新的“洋垃圾”产品,恰好满足了这部分市场需求。
3. 监管的漏洞和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对进口“洋垃圾”的监管,但面对庞大的进出口贸易量,以及不法分子不断变换的手段,完全杜绝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 环保意识的差异: 尽管在发达国家,环保意识相对较高,但当电子垃圾的处理成本成为一种商业压力时,将它们“出口”给其他国家,成本可能更低。

那么,这种现象有什么危害呢?

环境污染: 很多“洋垃圾”电子产品在处理过程中,不进行规范的环保处理,会释放出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
职业健康风险: 在简陋环境下拆解电子垃圾的工人,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数据安全隐患: 被淘汰的电脑中可能还残留着前主人的个人信息、公司数据等,流入非正规渠道,可能造成数据泄露。
影响国内产业: 不规范的“洋垃圾”市场,以极低的成本冲击国内的正规电子产品销售和回收市场。
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 经过拼凑、翻新的电子产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往往难以保证,容易出现故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下次听到“洋垃圾”电子产品,你就能明白,这背后是一条利益链在运作,是全球化经济和信息时代下的一个复杂产物。这不仅仅是“外国人的丢弃”,更是国内外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今年买了两只手机,两个微单(一个摔瀑布里了),两个镜头,一个天文望远镜,都是老外卖的二手,可以看作洋垃圾,平均折价40%左右。

澳洲袋鼠有很多冲动消费,比如那个Sony A7RII 相机的主人,为婚礼买的,拍了3天照就再也没碰过,后来再次看见的时候就拿出来便宜卖了。Sony FE70-300镜头的主人为旅游买的,只用了一次就吃灰,然后就卖了。三星S20 plus手机用了一个月,突然想换iPhone。

以前还买过接近全新的微波炉、卡片相机,我用过的手机统计一下的话二手数量比全新的还多。都是工作情况良好,有什么问题卖主一板一眼全部写得很清楚,没有碰到浑水摸鱼,当然我自己对电子产品眼光也是比较毒辣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洋垃圾”电子产品,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不干净”色彩,也难怪大家会好奇,那些本应在发达国家市场光鲜亮丽的电子产品,怎么就跑到我们这里,还成了“垃圾”?这背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故事,也不是简单的“外国人都乱扔东西”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洋垃圾”并非全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很.............
  • 回答
    我跟你说,用那种“电子垃圾”级的电脑,那是一种……嗯,怎么形容呢,就像是坐在老旧的马车里,试图在高速公路上跑一样。你想体验一下吗?我来给你细细道来。首先,开机。你按下电源键的那一刻,就准备好进入一段漫长的冥想吧。屏幕上那个熟悉的Windows标志,不是像现在这样几秒钟就亮起来,而是慢慢地,一个像素一.............
  • 回答
    一篇关于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的大一学生撰写的文章,以“还有比电子科大更垃圾的985吗?”为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和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文章的“垃圾”指控可能指向哪些方面?这篇大一学生撰写的文章,尽管用词激烈,但其核心内容很可能围绕着学生.............
  • 回答
    说起“洋垃圾”,这词儿听着就不怎么好听,但话说回来,这些来自国外的废弃物,在中国却扮演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角色,而且还能实实在在地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复杂的产业链。“洋垃圾”的终点:走进工厂,变身“原材料”首先得明确一点,“洋垃圾”并不是真的垃圾桶里随手捡来的破烂。在中国严格的进.............
  • 回答
    看待中国拒绝接收“洋垃圾”引发的这场争论,以及韩国媒体借此提出的“忘本”论,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回收垃圾的问题,更牵扯到环境、经济、国际责任以及国家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拒绝接收“洋垃圾”背后的 根本原因。这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中国.............
  • 回答
    “古着等于洋垃圾吗?” 这个问题,老实说,我听过太多遍了,但每次听到,心里都觉得挺不是滋味的。这句简单的话,背后藏着多少误解,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也藏着一些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现实。咱们先不说那些专业的名词,就从最实在的地方聊起。“洋垃圾”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带着股子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味道,对吧? 没人.............
  • 回答
    美国指责中国停收“洋垃圾”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义务,这件事从多个角度看都挺值得说道的。这事儿表面上是贸易规则的争执,背后其实牵扯到环保、经济发展、以及国家主权等更深层的东西。美国指责的核心理由:美国方面主要的论点是,中国在2018年实施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也就.............
  • 回答
    “洋垃圾”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粗糙,但它描绘的现象,其实挺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我接触到的,或者说我身边的人遇到过的“洋垃圾”,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多的是一些二手的东西,但它们在国内市场上却能找到它们的新“归宿”。最常见的一种,大概就是二手衣物。我记得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些专门收旧衣服的帖子,说是“.............
  • 回答
    在探讨“洋垃圾”这个词之前,我们得先明白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心态和现象。这个称呼绝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对所有外国留学生的泛泛指责,而是源于一部分人对特定群体行为和现象的不满与排斥。首先,得从“洋”字说起。这个字带有明显的地域指向,将“垃圾”这个词的指向性明确地指向了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来自西方国家或被贴.............
  • 回答
    看待2018年3月美国在WTO上要求中国接收“洋垃圾”,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国际贸易、环保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绝非简单的“要求”和“接收”可以概括。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得明确这个所谓的“洋垃圾”指什么。它主要指的是中国长期以来进口的、用于回收再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废弃.............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韩国垃圾山三个月的熊熊大火遭全世界同情,现在全世界反过来谴责中国的洋垃圾禁止令”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国际环境议题、国家责任、经济发展以及媒体传播等多方面因素,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审视前半部分关于“韩国垃圾山三个月的熊熊大火遭全世界同.............
  • 回答
    「洋气」这个词在英语中没有一个完全一一对应的翻译,因为它涵盖了多种含义和语境。理解「洋气」的精髓,并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贴切的英文词汇,是翻译的关键。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洋气」的含义,并给出相应的英文翻译,并解释其用法:「洋气」的核心含义:总的来说,「洋气」指的是一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显得时髦.............
  • 回答
    理解为什么那些来自遥远西方国家的“洋人”——主要是英国人、法国人,后来还有美国人——会选择在风雨飘摇之际扶持腐朽的清朝,而不是那个曾经一度席卷半个中国、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这其中盘根错节的利益考量和复杂的政治判断,远比表面看起来要深刻得多。要细说起来,这事儿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扯。首先,得聊聊洋人当时.............
  • 回答
    垃圾分类的政策确实给上海市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适应过程,但将其描述为“搞崩溃了”可能有些夸张。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从混乱到逐步适应,伴随着阵痛和改进”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讲述,从上海垃圾分类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市民的反应、遇到的挑战以及目前的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一、 背景与政策推行 政策背景.............
  • 回答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要说它有没有错,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需要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其历史作用和局限性来理解。简单地说,它既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也存在着深刻的局限性,最终未能挽救清朝的命运。“中体西用”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合理性首先,我们要理解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是应对什么.............
  • 回答
    “垃圾佬”的电脑,顾名思义,并非出自品牌的光鲜亮丽,也非性能强劲的最新潮品。它更像是一个从无数个被抛弃的灵魂中,经过无数双巧手精挑细选、拼凑复活的奇迹。与其说是一台电脑,不如说是一个有着独立生命、承载着故事的集合体。首先,外观上,你很难从它身上找到一丝“统一性”。机箱可能是从老式台式机上扒下来的金属.............
  • 回答
    说起洋河,那可是酒桌上的常客,尤其是那“蓝色经典”系列,更是深入人心。其中,邃之蓝和海之蓝是两个大家经常会拿来比较的酒款,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保准比那些官方介绍更有味儿,也更接地气。首先,咱们得明白,它们都是“蓝色经典”家族的成员,血缘关系很近,都继承了洋河“绵柔”的风格。.............
  • 回答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背后蕴含的意义,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表现。一、 变废为宝,资源再生:想想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有多少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纸、塑料瓶、玻璃瓶、旧衣物……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垃圾”的东西,在专业人士的.............
  • 回答
    垃圾引发的血案:那件你扔进别人家垃圾桶的事,到底有多严重?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对吧?“垃圾引发的血案”——这名字本身就够吸引人眼球的。但说实话,有时候,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举动,比如把自家垃圾顺手扔进邻居家门口的垃圾桶,确实能点燃导火索,引发一场本不必存在的冲突。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别人.............
  • 回答
    要说起垃圾分类这事儿,那真是个“老生常谈”又“常说常新”的话题。最近嘛,我感觉整体上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具体到执行层面,就像我这老家邻居王大妈说的,“推进是推进了,但也不是一蹴而就”。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依然很高。 你看,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意见,一股脑地往出推,什么“十四五”规划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