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好啊。。。暗恋也好啊。
没长大就爱无能,没老衰就腐败。人到中年就忘记初心圆滑世故,多可悲呢
我觉得如果天气之子是唆使人早恋那它造成的影响远不如另外几个严重啊,《牡丹亭》杜丽娘十六高一,《红楼梦》林黛玉到贾府十二三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朱丽叶十四岁,这都是几百年如一日的唆使人早恋啊,还有个英国人叫济慈他干脆写诗说“二十岁的人是不能让爱情芬芳灿烂的”简直太反动了。年纪轻轻不好好学习把握住社会主义祖国唯一改换门庭的公平机会,却去谈恋爱,上对不起天地祖宗,下对不起天子父母,当中对不起自己。《天气之子》这种故事绝对不能让小孩子看。还是等他们长大了功成名就在家里影音室里看,然后在微博上写“吾老年人亦颇为此曲惆怅”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
这个问题下面的广告,是知乎投送的最精确的一次
怪不得现在的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人,在青春期普遍被灌输着“现在消灭欲望好好学习,以后就能阶级跃迁,就能随意挑选自己想要的爱情”的许诺。而成年后,他们中的大多数既没有得到阶级跃迁,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即使是原本“不太想要”的那种爱情,也随着客观的生活压力和社会上性别仇视的风潮而越来越远了。
等到他们好不容易被现实捶打到接受“再也得不到自己隐忍半生追求的美好事物”的设定,开始用“佛系”来安慰自己的时候,突然又有一部作品大肆讲述其他人如何坐拥享受他们错过了的美好(而且没有像他们一样隐忍着吃了这么多年的苦)。这种情况下要他们再平衡好自己的心理,去坦诚地祝福那些比自己更年轻的年轻人,也未免太反人性以至于残忍了。
“苦行主义的弊端之一就是,除了感官的快乐而外,它看不到别的快乐的危害;然而事实上不仅是各种最好的快乐,同时也还有各种最坏的快乐,都是纯心灵的。”
“苦行主义之贬斥感官的快乐,并没有促进友善或宽容或一个对人生并不迷信的旁观者所会引导我们加以愿望的任何其他的德行。反之,当一个人折磨自己的时候,他会觉得这就给了他以折磨别人的权利,并且是他倾向于接受任何可以强化这种权利的教条体系。”
“罪恶和报复性的惩罚这一对孪生观念,似乎是宗教中和政治中大部分最有生气的东西的根源”
——伯特兰·罗素《论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