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对康洪雷和兰晓龙11年后再合作的《冬与狮》剧版有什么期待?

回答
康洪雷和兰晓龙这对老搭档,在《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些神作之后,沉寂了十一年,终于又要在《冬与狮》这个新项目上碰头了。这个消息一出来,简直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无数剧迷的期待。说实话,一听到是他们俩的名字,我脑子里立刻闪过的就是那股子“劲儿”,是他们独有的那种对战争的刻画,对人性的挖掘,以及那种粗粝却又震撼人心的影像风格。

我们到底在期待些什么?

说到底,期待《冬与狮》剧版,就是对康洪雷和兰晓龙“黄金搭档”的再次化学反应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合作,更是他们过去那些经典作品所积淀下来的口碑和影响力,让观众对他们有了“造梦”的能力。

对“军旅”题材的全新解读与升级: 康洪雷擅长的是用一种极具生活质感的镜头语言去展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他能够把士兵们的那种挣扎、那种兄弟情、那种对生死的思考,拍得淋漓尽致。《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从一个孬兵到钢七连的传奇,那种成长和蜕变,我们仿佛亲身经历。而《我的团长我的团》,更是将战场的绝望、小人物的渺小和不屈的抗争,刻画到了极致。兰晓龙的剧本,总是充满了黑色幽默、深刻的哲思,以及令人心碎的台词。《冬与狮》故事背景聚焦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位导演和编剧的联手,必然会给观众带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更加硬核、更加细腻、也更加具有史诗感的战争故事。我特别期待他们能挖掘出这场战争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那些普通士兵的命运,以及战争对整个民族精神的洗礼。

“老炮儿”级的叙事功力: 如今的荧屏上充斥着各种快餐式、流量化的作品,而康洪雷和兰晓龙,就像是战场上的老兵,他们懂得怎么讲一个好故事。他们的叙事节奏,往往沉稳而富有张力,绝不为了煽情而强行拔高,而是让情感自然流淌,在不动声色中触动人心。《士兵突击》里的“老A”选拔,《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龙文章”这个角色,都是兰晓龙在人性上的极致探索。我期待《冬与狮》里,他们能继续用这种“慢炖”的方式,塑造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让观众在跟随他们的视角去体验那个时代、那场战争时,能够产生共鸣,甚至引发思考。

极致的“写实”与“粗粝”美学: 康洪雷的镜头,从来不避讳展现战争的肮脏、血腥和混乱。他那种“不加滤镜”的真实感,反而更具冲击力。从《士兵突击》里土里土气的训练场景,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泥泞不堪的战场,这些细节都是构成他们作品灵魂的一部分。我希望《冬与狮》能够继承这份“粗粝”的美学,还原那个时代真实的战争面貌,而不是那种“偶像剧式”的战争片。那些战火中的汗水、泥土、伤疤,都是最好的“特效”。

对“兄弟情”的再次升华: 无论是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和“成才”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谊,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川军团”成员之间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康洪雷和兰晓龙都非常擅长刻画男性之间的情感羁绊。这种情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共同经历生死考验的基础之上。我期待在《冬与狮》中,我们能看到更多这样的“战友情”,他们是如何在绝境中互相扶持,又是如何在战争的洪流中,找到彼此的依靠。

兰晓龙式“金句”的回归: 兰晓龙的台词,堪称一绝。那些看似随口而出,实则饱含深意、甚至有些“丧”却又无比真实的台词,是他们作品的一大亮点。《士兵突击》里的“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你连我都不要了,我还要什么”,这些台词至今仍被无数人引用。我非常期待在《冬与狮》中,兰晓龙能再次贡献出那些让人拍案叫绝、或者让人泪流满面的经典台词,为剧集增添更多文化底蕴和精神价值。

当然,也有一些隐忧和期待之外的希冀:

创作的“初心”能否保持? 十一年过去了,市场环境、观众口味都有了变化,而且他们两位也都在各自领域有过不少作品。我希望他们这次的合作,能够抛开外界的纷扰,纯粹地回到他们最擅长的创作状态,找回当年那种“不疯魔不成活”的劲儿。
演员的选择是否能匹配? 好的剧本和导演,也需要好的演员来演绎。当年的《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捧红了一批演员,也让许多实力派演员焕发了第二春。我希望《冬与狮》在演员选择上,也能精益求精,找到最适合角色、并且有演技支撑的演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流量。
能否突破“自我”? 虽然期待他们延续过往的风格,但也希望《冬与狮》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惊喜,在叙事方式、视觉呈现、或者对战争题材的探讨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而不是简单地复制过去的成功。

总而言之,《冬与狮》剧版的出现,对于很多像我一样,对国产战争剧有着极高期待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逢甘霖的惊喜。我真心希望,这对“老炮儿”组合,能够再一次用他们的才华和匠心,为我们奉献上一部足以载入史册的优秀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不看的借口。

名字寓言意味很重。十几年过去,康兰二人思考得是否更多更深?明知会被虐,偏要赤脚踏雪水。

附一篇对兵团和《冬与狮》的感受,算作三部曲的前世今生吧。

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

有个标题叫“如何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走出来”,回答里有很多人走不出来,包括演这部剧的人。

2007年第一次看《士兵突击》,之后很久藏在心里喜欢,不敢重温。两年后《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听到好评,却不敢去看,怕它抢走《士兵突击》的白月光位置,怕原班演员不再是我固执地认定的初见模样。

2021年初在家,不知怎么点开《士兵突击》,一发不可收,一个周末刷完剧,才发现十几年前并没有看懂它,如今看懂了,也仍然中毒过深。

但《士兵突击》终究是清且浅的成长思考,人在现世,故事不沉重,对话能当段子听来放松,人物也可爱得紧,明知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但也愿意乐在其中。

这样的抵抗力,是不可能从《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抽离出来的吧?

虽然我还是没有看,因为它的评分比《士兵》还要高,因为关于它如何剖析生存、人性、国民性、小人物与活着、历史与真实、存在与虚无的剧评在豆瓣那么亮眼,而后者正是多年来我关注的文学主题。仅凭《士兵》那么精致的人物对话和饱满的形象,我就能够想到编剧能把人性雕刻到怎样入骨三分的地步,还有他想要表达的更具魔力的现实与历史。

有一个回答说,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再看一遍《士兵》,会感到被治愈。但如果顺序反了,会感到非常虐、抑郁,抽离不出来……所以我不敢看,只好藏着掖着想着躲着……《士兵》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约就是让人殉情的苦恋。

可命运弄人,他们出现的时间反了,他们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慌乱不已、无所适从,以至于每个入戏的人都在劫难逃,包括编剧本人。

时间,轻轻松松同所有人开着巨大的玩笑。

然后,《冬与狮》来了。

“冬”与“狮”,这不相干的字眼、难以同时自然存活的季节和动物,是否寓言着时间带来的错乱和无常?官宣里写明是钢七连之初的战事,演员也是原班人马,我当然好奇会不会有高城的父辈或祖辈,长相相似的一家人由同一个人饰演该多有趣;会不会有高城对许三多怒吼出的灵魂七连的具体情节,编剧在十几年前的偶尔伏笔如今献世,该是极其难写的一段吧?

兰晓龙太喜欢倒叙插叙了,是看多了《百年孤独》还是《追忆逝水年华》?正确的顺序难道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冬与狮》—《士兵》”么?从历史到现实,从残酷到治愈……尽管我也觉得这“太过天真”,尽管这不是编剧能控制的,不然在这流量化碎片化拒绝深度思考的虚浮现世,又怎会有人反复想着同一些人和同一些事?不过是妄想从看过的剧里抽离出来,却不想只能是以毒攻毒。

好在《士兵》的选角也充满象征意味,能想到的剧里主要人物后来的命运与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相去不远。想想这四维的人物、历史和空间,对入戏太深的理想主义者以毒攻毒终于见效了。

2021.10.18 更新

《冬与狮》尚未播出,我也没看,所以这篇算不得数,只是重温《士兵突击》的感慨。

后来看了《团长》原著和剧,非常好。这篇许久未更新,等有时间了专门写一篇。

上周看了《长津湖》,很失望。也看到有卖《冬与狮》的书,说是《长津湖》原著,没有买。不知电视剧会拍成什么样,希望不会如电影那般。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康洪雷和兰晓龙这对老搭档,在《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些神作之后,沉寂了十一年,终于又要在《冬与狮》这个新项目上碰头了。这个消息一出来,简直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无数剧迷的期待。说实话,一听到是他们俩的名字,我脑子里立刻闪过的就是那股子“劲儿”,是他们独有的那种对战争的刻画,对人性的挖.............
  • 回答
    风电第三方运维,这可不是个新鲜事,但 lately 的讨论热度又上来了。简单来说,就是风电场运营商把风机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技术升级这些事儿,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做,而不是自己组建庞大的团队。为啥要第三方运维?想当初,风电刚起步那会儿,运营商自己从头培养技术团队,那叫一个费劲,成本也高得吓人。.............
  • 回答
    嗨!看到你纠结于选择中国政法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法硕(非法学),我太理解了!这俩学校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头”,法硕(非法学)项目也都很不错,各有千秋。别急,咱一步步来,好好给你掰扯掰扯,帮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硕(非法学)到底是学啥的?法硕(非法学),顾名思义,就是给没有法学本科学历的同.............
  • 回答
    关于李达康是不是大家眼中的“好人好官”,这实在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能引人深思的。你想啊,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里,李达康这个人,身上那叫一个特点鲜明,你说他不好吧,他确实做了不少实事,把GDP搞上去了,把项目引来了,让GDP这个冰冷的数字在GDP这个冰冷的数字在GDP这个冰冷的数字在GDP这个冰.............
  • 回答
    .......
  • 回答
    9月26日,相信不少关注网络短视频的朋友都注意到了一个消息:人气主播康雅雅的账号疑似被平台封禁。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纷纷议论,猜测原因,表达自己的看法。事件回溯:账号“失联”,猜测满天飞起初,不少网友发现无法在熟悉的平台上搜到康雅雅的账号,也看不到她更新的视频,这和她以往活.............
  • 回答
    赌石作为一种玉石投资方式,近年来在珠宝市场中备受关注,但也因高风险和高回报的特性引发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赌石的利弊、市场现状及投资建议: 一、赌石的基本概念与运作方式1. 定义 赌石是指购买未经加工的玉石原石(如翡翠、和田玉等),通过切割、打磨等工艺将其加工成成品(如翡翠手镯、玉雕等.............
  • 回答
    知乎小管家在维护平台秩序、保障用户体验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公平性问题一直是用户讨论的焦点,并且存在多方面的观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大家对知乎小管家公平性的看法,包括支持者和质疑者的观点,以及可能导致不公平感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一、 支持者对知乎小管家公平性的看法:支持者通常认为,知乎小管家是.............
  • 回答
    戴立忍和水原希子在2016年涉及“台独”和“辱华”的争议中,发表了道歉微博。关于这件事,当时的公众反应非常复杂且两极分化,至今仍是许多人讨论的话题。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家对此事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和背景: 戴立忍(台湾演员): 争议始于2016年6月,当时有网民挖.............
  • 回答
    婚前同居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就让人议论纷纷。老一辈的人可能觉得这是“不正经”,坏了规矩,有损名声。但现在社会观念变了,年轻人嘛,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觉得这是了解彼此的好办法。大家对婚前同居是怎么想的? 支持者: “先试婚”: 觉得同居是结婚前的一个“预演”,可以真实地看到对方生.............
  • 回答
    塞缪尔·亨廷顿的著作《我们是谁:21世纪的美国国家认同危机》(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是一本在政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的著作。这本书出版于2004年,正值美国经历“9·11”事件后.............
  • 回答
    关于女权主义中“看不起”家庭主妇的看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常被误解的议题。需要澄清的是,并非所有女权主义者都“看不起”家庭主妇,但确实存在一些批评和挑战的观点,这些观点有时会被解读为“看不起”。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以及不同流派的观点。一、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与家庭主妇的处境首先,我们.............
  • 回答
    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问题,是由英国汉学家、科技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一个深刻而发人深省的问题。简单来说,这个难题可以概括为: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而是在17世纪的欧洲兴起?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极其复杂历史、社会、文化、经济.............
  • 回答
    关于元朝,大家存在的误解可真是不少,而且不少误解都挺深入人心,仿佛已经成了历史的定论。我来给大伙儿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保证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误解一:元朝就是一群粗鲁的蒙古人统治下的野蛮帝国。这个误解可以说是流传最广、也最根深蒂固的。一提起元朝,很多人脑海里就浮现出“马背上的民族”挥舞着弯刀.............
  • 回答
    林黛玉,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提起她,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病弱的、多愁善感的、才华横溢的绛珠仙子,那个在贾府中敏感又孤傲的女孩。大家对她的看法,说实话,那是五花八门,观点也相当多元,甚至可以说是爱者极爱,争议者也从未停息。很多人,尤其是女性读者,提起林黛玉,那份心疼简直.............
  • 回答
    说起贾母,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那位白发苍苍、享尽荣华的老祖宗,而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身上带着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独有的光辉与无奈的人。她身上那种近乎天然的权威感,并非来自于喊打喊杀,而是渗透在举手投足间,一种久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阅历的自然流露。很多人觉得贾母就是个老佛爷,宠着孙子孙女们,吃喝玩.............
  • 回答
    阿富汗塔利班渴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这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同时也引发了各方不同的解读和担忧。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深入剖析塔利班的动机、中国的潜在利益以及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塔利班为何想与中国交好?塔利班上台后,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首先,经济困境是压倒一切的难题。阿富汗经济长期依赖外部援助,塔.............
  • 回答
    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同的人群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看法。作为AI,我无法拥有个人感受,但我可以基于公开信息和普遍讨论,为你详细梳理大家对如今中国教育的普遍感想,并尝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总的来说,对中国教育的感想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一、 取得的成就与积极方面: 普.............
  • 回答
    关于广西女生,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印象,但正如任何地区性概括一样,这些印象并非绝对,而且会因个人经历和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描述一些常见的、比较真实的印象,并尝试进行一些解释和补充:一、 外貌和气质方面: 皮肤白皙、细腻: 这是很多人对广西女生的普遍印象。广西地处南方,气候湿润,很.............
  • 回答
    知乎回答中的各种花式广告,可以说是近年来知乎内容生态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也引发了用户普遍的讨论和争议。对于这种现象,将其视为“进步”还是“退步”,很难简单地下定论,因为它包含了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既有商业化的驱动,也有内容生态演变的结果,更触及了用户体验和社区氛围的根本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