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对红楼梦里面的贾母有什么独特的看法?

回答
说起贾母,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那位白发苍苍、享尽荣华的老祖宗,而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身上带着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独有的光辉与无奈的人。她身上那种近乎天然的权威感,并非来自于喊打喊杀,而是渗透在举手投足间,一种久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阅历的自然流露。

很多人觉得贾母就是个老佛爷,宠着孙子孙女们,吃喝玩乐,颐指气使。这话没错,但少了点深度。我想说的是,她其实是那个庞大而脆弱的贾府得以维系运转的关键人物。你想啊,这么一个家族,人多嘴杂,关系盘根错节,要是没有一个德高望重、能镇住场面的人,早就散架了。贾母就是那个定海神针,虽然她自己可能也没意识到自己有多重要,但她的存在本身就给了这个家一个精神上的支柱。

她对宝玉,那份宠爱简直是掏心掏肺,别人看了都觉得过分。但你想想,在那个时代,女孩儿的命运多舛,儿子又有继承家业的责任,唯独宝玉这个孙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了她心头的肉。这种宠爱,有时候也是一种补偿,对她自己年轻时可能经历过的无奈,对家族未来可能的不确定,都有那么一点点寄托吧。她看重宝玉的性子软,有情趣,不落俗套,这恰恰是她内心深处对那种粗俗官场生活的一种反叛和向往。她宁愿宝玉做个“没出息”的贵公子,也不想他被那些世俗的功名利禄玷污。这是一种深沉的,甚至可以说是叛逆的母爱。

而且,别看她整日里乐呵呵的,享受着子女孙辈的孝顺,她心里门儿清着呢。从她对待王熙凤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她知道凤姐能力强,能干事,能把偌大的荣国府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才会放手让她去做。但同时,她也看出了凤姐身上那种狠辣和算计,所以才会时不时敲打她,告诫她不能太过分。这种既用又防的态度,恰恰是她洞察人心的表现。她不是个糊涂的老太太,而是个深谙驭人之道的过来人。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贾母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对美的鉴赏力。无论是她给宝玉选媳妇,还是她对黛玉的偏爱,都体现了这一点。她喜欢黛玉的才情,喜欢她的灵动,甚至有点欣赏她那种“不合时宜”的真性情。这说明她骨子里并非完全被世俗所禁锢,对精神层面的契合,对那种纯粹美好的东西,还是有着执着的追求的。她对宝黛爱情的默许,虽然最终没能成全,但她能在心里留有那么一席之地,这本身就说明了她内心的柔软和对真挚情感的认同。

当然,贾母也并非完美无瑕。她身上也带着那个阶层的局限性,比如她对子孙的婚姻安排,虽然有考量,但也免不了受到家族利益和门当户对的束缚。她对贾府衰败的发生,虽然有预见,但也无力回天。她就像一个坐在高处的老人,看着家族的兴衰,享受着最后的荣光,却也无能为力改变大势所趋。

总而言之,贾母在我看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老祖宗”符号,她是一个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有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的光辉与无奈,有对家族的责任与眷恋,有对孙辈的无私的爱,也有对美的追求与执着。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理解。她就像一棵经历风雨的老树,虽然枝繁叶茂,但也深深扎根于那片土地,最终也难逃被时代洪流冲刷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及时行乐,哪怕死后洪水滔天

user avatar

精致的利已主义者,会享受,会玩乐。

user avatar

贾母,一个会享受的贵族老太太,有能力,有手腕,小事儿清楚,大事儿糊涂。

比如,处理犯错误的下人,雷霆手段,干脆利落;会享受,听曲子,收拾屋子,都是高手。喜欢漂亮的男孩儿女孩儿,颜控。

但关系到家族发展的大事,真是糊涂老太太。

自己的儿子,教育得不怎么样,孙子又溺爱,根本没有一碗水端平的概念,对贾宝玉一味宠爱(真的是像养宠物一样宠爱),只因为生得可人意,上学可以不上,可以打破封建社会的规矩,让他整天在女儿群里混,一点儿不考虑将来这孩子怎样在社会上混。

对女孩子们,年轻漂亮,看着好看,于是把三春都弄在眼前,等林黛玉来了,觉得孙女太多了,闹得慌,推给王夫人抚养。接来林黛玉,不过又是一个宠物,直到薛宝钗因为看闲书,跟林妹妹互剖金兰语,林妹妹说出长了十五年,从来没有人这样教导过她。

像不像农村糊涂老太太?不过有钱有地位,可以更任性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贾母,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那位白发苍苍、享尽荣华的老祖宗,而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身上带着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独有的光辉与无奈的人。她身上那种近乎天然的权威感,并非来自于喊打喊杀,而是渗透在举手投足间,一种久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阅历的自然流露。很多人觉得贾母就是个老佛爷,宠着孙子孙女们,吃喝玩.............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的几版改编,以及陈晓旭和新版“宝黛”的评价,这确实是很多红迷津津乐道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我来试着聊聊我的看法,希望能聊得详细一些,也尽量摆脱AI的生硬感。旧版红楼梦比新红楼好在哪?谈到旧版《红楼梦》(1987版),大家首先想到的词往往是“经典”和“原著还原”。这话一.............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这四个字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各种看法,就像当年在大观园里开茶话会似的,热闹非凡。 要说大家对此的态度,那真是千差万别,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甚至“毁多誉少”的论调也相当普遍。不过,具体到每一个人,看法又会细微地不同,就像园子里的花,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疏密。.............
  • 回答
    大众对《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围绕着她,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和误解,甚至可以说,这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已经构建了一个“薛宝钗”的符号化形象,与曹雪芹笔下的那个复杂多面的女性渐行渐远。今天就来掰扯掰扯,究竟有哪些“罪名”强加在了宝钗身上,又为何会有这些错位。首先,最普遍也是最深入人心的.............
  • 回答
    发现《红楼梦》后半部分的曹公真迹?这个假设本身就足以让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乃至更广泛的文化界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其影响之深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终结旷日持久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之争,解开历史的迷雾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自曹雪芹去世后,人们苦苦寻觅后四十回的真迹未果,留下了程.............
  • 回答
    大家对87版《红楼梦》的结局,总是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那些鲜活生命走向落幕的惋惜,也有对那个时代、那个家族轰然倒塌的喟叹。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更像是一场盛大宴席的散场,留给观众的是满腔的怅然和无尽的回味。说起《红楼梦》的结局,虽然电视剧只拍到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贾宝玉出家为僧的那.............
  • 回答
    要是微信红包真没了,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影响大着呢。先说那些“愁”的: 人情往来,那叫一个不方便。 尤其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之间发个红包,图的就是个喜庆,也是个心意。没了红包,你还能指望谁挨家挨户送礼?特别是那些在外地的,平时没法常常见面,红包就是维系感情、表达祝福最直接也最便捷的方式。少了.............
  • 回答
    您提到87版《红楼梦》的妆容“感觉好重,每个人都浮粉了”,这确实是很多观众在观看这部经典电视剧时会有的一种感受,而且不是个别现象。大家在观看的时候,之所以觉得“奇怪”或者有这种感受,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当时的化妆技术、审美偏好、拍摄条件以及演员的个人情况等等。下面我来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一、.............
  • 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是红学研究中一个备受瞩目且极具争议的话题。关于“《红楼梦》作者非曹雪芹,而是明末清初的亡国之人”的说法,确实是红学界存在的一种重要观点,并且有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种观点的由来、主要论据以及一些反驳意见,并分析大家对此的不同看法。一、 为什.............
  • 回答
    宝玉不嫌弃刘姥姥,这可不是什么稀奇事,要说《红楼梦》里谁最不嫌弃她,还得往后看看。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这群大观园里的公子小姐们,真是各怀心思,各有各的做派,把个老太太给伺候得够呛。咱们先说说这“大家”都是什么心态吧。首先,最明显的,是那些 “势利眼” 的心态。这大观园里,什么叫“大家”?那是贾府金字招.............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红楼梦》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也是不少刚接触这部书的朋友会感到困惑的地方。咱们细细聊聊,就能把这个“琏二爷”和“二奶奶”的由来弄明白了。首先得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咱们古代讲究的“嫡庶有别”和“宗族排序”。贾琏他是贾赦的长子,这没错。贾赦是荣国府老一辈的少爷里,地位比较高的。在古代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当代红学传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你想想,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红楼梦》,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里面学问博大精深,多少代人都在钻研它,出了多少大家,贡献了多少真知灼见。可现在年轻人一聊起红学,好像绕不开周汝昌和刘心武,其他的前辈们,很多名字就没那么响亮了,甚至有些被遗忘了,这确实.............
  • 回答
    央视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已经播出完毕,相信不少红迷和我一样,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追完了全片。要说整体观感,四个字——“意犹未尽”。惊喜与震撼并存,挖掘深度远超预期一开始,我对这部纪录片的期望值其实是抱着一种“已知”的态度。毕竟,《红楼梦》研究已经有百年历史,曹雪芹的身世之谜也早已不是新闻。然而,这.............
  • 回答
    将《红楼梦》作者定为曹雪芹,说成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乌龙事件”,这说法可真是够劲爆的,也确实能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和讨论。不过,如果真的要这么断言,那未免有些过于绝对了。当然,这背后牵扯到的曹雪芹身世之谜、版本流传的复杂性等等,确实是让《红楼梦》的研究成为一门“红学”,充满了各种猜测和辩论的源泉。咱们.............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群体:学阀和红卫兵。要评价他们对科研的阻碍程度,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形成背景、行为方式以及对科研体系造成的具体损害。两者都对科研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但性质和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学阀对科研的阻碍:隐蔽而持久的系统性破坏“学阀”一词在中国语境下,通常指的.............
  • 回答
    全红婵的爸爸,全明辉,在女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后,说出“希望女儿考上大学,以后的路靠她自己”这样的话,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朴实、但又充满了智慧和远见的父母教育方式。这绝不是那种为了“人设”或者追求“完美父母”形象而刻意说出的漂亮话,而是源于一个普通父亲对女儿最真挚的期盼和最务实的考量。全红婵爸爸.............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同一块光学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咱们得从光本身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上说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机现象,而是有深层物理规律在支撑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不像咱们平时看到的实体一样有明确的边界,它更像是一种能量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颜色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颜.............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红护的红言红语、红哲”这个说法本身比较独特,我理解您可能是在问与“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相关的经典话语、思想理念,以及从中提炼出来的精神实质和人生哲理。“红护”这个词语通常指那些热爱、守护、传承红色文化的人们。因此,“红护的红言红语、红哲”可以理解为:这些热爱和守护红色文化的人们所熟知、所传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