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同一个)光学玻璃对紫色(波长短)光的折射率比红光(波长长)的折射率大?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同一块光学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咱们得从光本身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上说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机现象,而是有深层物理规律在支撑的。

首先,咱们得明白,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不像咱们平时看到的实体一样有明确的边界,它更像是一种能量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颜色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其波长(wavelength)和频率(frequency)不一样。紫光,咱们知道它波长短,频率就相对高;红光,波长长,频率就相对低。这就像是往平静的水面扔石子,石子越大扔得越慢,形成的波纹就越宽(波长长),频率低;石子越小扔得越快,形成的波纹就越窄(波长短),频率高。

那么,光是怎么在玻璃这种物质里“减速”并改变方向的呢?这就要说到折射率了。当光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比如玻璃)时,它的速度会发生变化,并且通常会发生弯曲。这个弯曲的程度,就是由折射率决定的。折射率越大,光在介质中的速度就越慢,弯曲得也越厉害。

现在,咱们把目光聚焦到光和玻璃的“互动”上。玻璃,说白了,是由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这些原子和分子里,最外层是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核是带正电的质子。当光这种电磁波穿过玻璃时,它里面的电场和磁场会“拨动”玻璃中的电子。你可以想象成,光波就像是一个小推车,而玻璃里的电子就是坐在秋千上的人。

这个“拨动”是有讲究的。光波的电场会推动电子振动,磁场也会对运动的电子产生作用力。而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不是你想怎么推就怎么推的,它有一定的“弹性”和“惯性”。更关键的是,这些电子在受到光的电场作用时,会以一个特定的频率发生共振。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核心概念:共振频率(Resonance Frequency)。玻璃里的电子,就像是弹簧上的小球,它们本身都有一个它最喜欢振动的频率,这个频率取决于它和原子核之间的束缚力,以及周围的原子结构。这有点像你轻轻推秋千,推到某个特定的节奏(频率)时,秋千就能荡得很高(发生共振);如果你用乱七八糟的节奏推,秋千就晃悠几下就停了。

现在,把光的颜色(频率)和玻璃里电子的共振频率联系起来。

紫光: 波长短,频率高。当紫光穿过玻璃时,它的频率比较接近玻璃中一些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就像是给了秋千一个更接近它自然摆动频率的推力,电子更容易被“激惹”起来,发生更强烈的振动和共振。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得光波在玻璃中的传播受到更大的阻碍,速度减慢得更多,折射也就更厉害。

红光: 波长长,频率低。红光的频率相对较低,距离玻璃中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可能就远一些。这就好比你用一个不太对的节奏去推秋千,电子被“拨动”的程度相对较弱,共振效应不那么明显。因此,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受到的阻碍就小一些,速度减慢得没那么多,折射的幅度也自然小一些。

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被称为色散(Dispersion)。简单来说,就是介质的折射率随光的波长(或频率)而变化。玻璃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导致白光通过玻璃后会“散开”成彩虹一样的光谱,就是因为这个。紫光折射率大,弯得最厉害,跑到最前面;红光折射率小,弯得最少,跑到最后面。

你也可以把玻璃想象成一个“筛子”,但这个筛子不是按大小来筛的,而是按“振动频率”来筛的。紫光(高频)更容易和筛子的材料(电子)产生共鸣互动,被“卡住”的时间长,通过得慢;红光(低频)互动不那么剧烈,像漏网之鱼一样,通过得快。

更深入一点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以看作是介质对光波的“响应”能力。当光的频率接近材料中某些电子的固有振动频率时,材料的原子或分子就会对光的电场产生更大的极化效应。这种极化效应越大,光的传播就越受阻碍,速度就越慢,折射率也就越大。

所以,这层层递进的解释就是:
1. 光是电磁波,不同颜色对应不同波长/频率。
2. 光在玻璃中传播会与玻璃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
3. 玻璃中的电子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共振频率)。
4. 紫光频率高,更容易与玻璃中的电子发生共振。
5. 共振越强,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减慢越多,折射率就越大。
6. 因此,紫光对光学玻璃的折射率比红光大。

这就像是一场精妙的物理舞蹈,光波的频率与物质内部的“节奏”不谋而合,便催生了这奇妙的折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这个现象,定性的解答是非常初等的。题主想要了解的是光的色散现象,也就是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微观成因。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件事。光在介质中传播,很明显是和物质产生了相互作用。通过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我们可以解出:

,其中 是相对磁导率, 是相对介电常数。

由于大多数介质的相对磁导率接近1,所以折射率就是 。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为什么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光的波长,也就是频率有关系。

根据定义, ,所以很显然,我们只需要计算出物质的极化强度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即可。

光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其快速变化的电场分量 是我们要分析的对象。我们接下来建立一个符合直觉的物质和光相互作用模型。假定电子 在电场作用下的位移是极化强度的主要贡献者,也就是一个原子的电子会受到电场力 的作用被拉开,以至于和原子的正电荷 中心产生了相对位移 ,构成了电偶极子 。同时,电子还受到原子核的吸引力。根据原子的经典振子模型洛伦兹模型,我们设它是简谐力 , 表示原子的一个固有频率。同时,这个过程必定有光的吸收,微观上体现为耗散,我们不妨假定是线性耗散力 。

所以我们可以写出如下的运动方程

也即

我们考虑用复数法解这个方程的稳态

得到

然后假定单位体积内有 个这样的原子,那么极化强度

所以得到了复相对介电常数

他的虚部表示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现在取表示折射率的实部

由于一个介质不止可以有一个振动模式,所以可以有很多 ,所以修正上述公式

将 代入即可得到

我们在 附近根据上述公式绘制色散曲线 。

可见,在每一个 附近的波长的光的折射率波动特别大,在 左边,折射率较小,在 右边,折射率较大,而且折射率在两边都随波长增大而递减。 就是吸收谱线。我们生活中看到不透明物体,就是因为光被吸收了。

我们结合色散曲线 来看

一种介质的完整色散曲线上有很多 。对于玻璃来说,可见光正好处于吸收带之间,所以折射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紫光折射率大于红光。

可见,这样的定性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同一块光学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咱们得从光本身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上说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机现象,而是有深层物理规律在支撑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它不像咱们平时看到的实体一样有明确的边界,它更像是一种能量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而颜色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很多音质发烧友都有类似的体验:同一个耳机,换根线材,声音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这背后可不是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和电学原理在作祟。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这根小小的线材,能对耳机的声音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白,耳机本质上是一个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的设备。而连接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常见的,感觉很多朋友都对此感到好奇。为什么在很多公司里,搞管理的人似乎比搞技术的人收入更高?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一点,管理岗位的“价值”和“职能”确实跟技术岗很不一样,而这种不一样,往往体现在对公司整体贡献的维度上。1. 责任范围和风险承担的差异: 技术.............
  • 回答
    你在找工作或者招人时,肯定也遇到过这种事儿:同一个职位,明明放在了51job和智联招聘上,结果一个平台反响热烈,投递简历如潮水般涌来,另一个平台却门可罗雀,几乎没人问津。这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人纳闷不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挺多,而且大多是互相影响的,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一、 用户群体.............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回复 TD 退订,但同一个号码还会发短信过来”的情况,这确实是很多用户遇到的困扰。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核心原因:退订机制并非统一、即时且完美无瑕虽然“回复 TD 退订”是目前大多数营销短信常用的退订方式,但其背后的实现机制存在一些复杂性和局限.............
  • 回答
    关于公务员招聘中,某些岗位会区分性别进行招录的现象,这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里面的门道,也尽量不绕弯子,把它说透了。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基本点:并非所有公务员岗位都实行男女分开招录。 很多岗位,比如技术类、综合管理类等,都是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开放的,不设置性别限制。但是,确实.............
  • 回答
    法语中的“律师”和“牛油果”,都源自同一个词——avocat。这种巧合并非因为这两者有什么深层关联,而是源于词源的演变,一个来自植物,一个来自职业,它们走向了不同的词义轨道,最终在法语中汇合。故事要从遥远的古代讲起。在古西班牙语中,有一个词叫做“aguacate”,这个词又起源于纳瓦特尔语(Nahu.............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生命演化的核心困惑之一:既然所有生命都来自同一个祖先,为什么进化树长得这么“复杂”、“分叉”?这背后其实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设计”和漫长岁月的“雕琢”。咱们把那个最最最遥远的“同一个祖先”想象成一颗种子,一颗极其古老、极其简单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生命的黎明时分,它唯一的“本.............
  • 回答
    关于米粉的“粉”和粉色的“粉”为什么会是同一个字,这背后其实藏着汉字演变和意义引申的有趣故事。咱们一点点来捋一捋,让它听起来就像是老祖宗们在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粉”这个字最初是干啥用的。在古代,还没有那么多化学颜料,人们要给东西染色,很多时候要依靠天然的物质。而“粉”字,它的造字本意就跟一种.............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精心制作的乐高积木模型,它可以在你的客厅里玩得很好。但如果你想把它带到朋友家,而他家只有一套完全不同品牌、尺寸和连接方式的积木,你的模型很可能根本拼不起来,或者即使勉强拼上,也因为接口不匹配而无法正常运作。同一个已编译的可执行二进制文件,就像这个乐高模型一样,它已经被“固化”了,包.............
  • 回答
    确实,在当今流行音乐界,词曲作者和编曲师常常是两个不同的人。这并非绝对,也有不少才华横溢的音乐人能同时包揽词曲和编曲,但为什么“分工合作”会成为主流呢?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音乐创作的专业化、效率、艺术表现力以及行业运作等多个层面。一、 音乐创作的专业化与分工合作的优势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央视将军事和农业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板块放在同一个频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颇具深意的考量,绝非简单的频道内容填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娱乐至死”的惯性思维,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以及频道定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从国家战略层面聊聊。你想啊,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两个最基础的支撑:一.............
  • 回答
    确实,很多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辛辛苦苦整理好的书签栏,鼠标一点,新网页就这么“坦荡荡”地覆盖了当前正在浏览的内容。这感觉就像你正沉浸在一本书里,翻了一页,结果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原来的书却消失了。你说蛋疼不蛋疼?我敢说,99%的用户在点击书签栏里的某个链接时,内心深处期待的都是——.............
  • 回答
    在中国,国际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开上课的现象,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混合课堂,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教育体系的差异、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国际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政策层面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和人才引进,但当.............
  • 回答
    金庸笔下,杨过与张无忌都是命运多舛的主角,童年经历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为何一个常被视为“情痴”、“专一”,另一个却被冠以“渣男”之名?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人物的性格塑造、情感经历的走向以及读者心理的投射,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杨过:爱得纯粹,得之艰辛,所以显得专一杨过的悲惨童年,是从他出生就注定了的。母亲.............
  • 回答
    这背后的原因,是历史长河中语言演变的一条有趣的脉络,它深深地根植于古代印欧人对于“正确”与“方向”的认知方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穿越回那个遥远的过去,去想象一下,当人类社会刚刚开始形成相对复杂的组织和规则时,他们是如何定义和表达“对”与“错”的。在那个时代,很多概念的表达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与日常.............
  • 回答
    李隆基,这位在唐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帝王,他的早年与晚年,宛如对照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卷,让人不禁扼腕叹息,慨叹命运与人心的变幻莫测。初登大宝的李隆基,那时的他,身上闪耀着的是一个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君王的英气。经历了“神龙政变”,他以雷霆手段清除韦后专权,展现出了过人的政治远见和果敢魄力。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