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本科的时候,就认识很多这样的同学。
他们会用健身来代替休息。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简单而积极,那就是人的一天有24个小时,除去必须的睡眠和饮食,其他的时间每一分钟都应该被有效地利用起来。除去学习以外,富余的时间浪费也是浪费,不如用来健身,“把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比如中午吃饭后,相比起我们宿舍窝在一起昏昏欲睡地看视频,或者如 @鼎天立地 干脆放弃自己开始入睡,他们会用一个小时的打球或游泳来让自己保持活力。
我是那种“低精力人士”,对于这种高精力人士,我是很钦佩的。
但我做不到,我也不想做到。
我当然不反对健身,我非常支持,但我有一个信条就是“娱乐时间守恒”,娱乐时间缩减是要损阳寿的。至少对我来说,健身不是娱乐,所以,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来健身是可以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学业和事业进步慢一些;但抽出一个小时的娱乐时间来健身我不行,因为我觉得我会短命。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试图兼顾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质量,其实就是想卡bug,“体脑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互相穿插,互为休息,这样就可以一直在进步,而二者都可以得到休息,所谓的休息。
这不就是卡bug吗。
我还有一个信条,就是讲我们普通人的个体层面,不包括亡国灭种的危机摆在面前的那种极端情况,如果有什么目标是需要你拼了命才能达到的,那就说明你配不上这个目标,就算你得到了,你也只会失去更多。
各位好做题,请以做题喻。比如考第一名,如果你需要拼了命才能拿到第一名,那就说明你不配拿这个第一名,就算你拿到了,你也只会失去更多,比如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还有异性朋友,如此这般。
人是很脆弱的,至少我是。所以后来这几年我就搬出去租房住了。找了个普通学校的女生当老婆,不与强者为邻的感觉就像是杏树岗沼泽的清晨。运动就随便跑跑步,累了就走;然后随便做点无氧,累了就放下刷抖音。
人是很脆弱的,至少我是。如果深更半夜我看到一个死人斜躺在门口的椅子上,我一定会吓得尿裤裆。看着他们镇定的样子,我钦佩,但我羡慕不来。
人是很脆弱的,至少我认。
更新一下:
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不能救。
我会不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我不能救。
我虽然学过,但是没学好,所以我不能救。
这些虽然都是大家不出手救助的原因。
虽然媒体上经常出现对着还有呼吸意识到人做心肺复苏的乌龙事件,哪为什么你们还能在大量的媒体上看到这种乌龙?就是因为我们鼓励这种在危难时刻伸手帮一把的行为,你得救助可能不专业,可能会让救助者受伤,但你可能会帮助到他,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可能性。
中国的好人法都颁布几年了,我们为什么要立这个法?不就是为了鼓励这种行为吗?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如何像专业人员一样迅速判断出倒地不起的人需要什么帮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诊室主任杨艳敏告诉记者,第一时间对需要施救的人进行心脏按压复苏是不需要犹豫的。
“人一旦发生心脏骤停,通常10秒左右意识丧失,30秒呼吸停止,4分钟后发生脑死亡,心脏按压可以手动帮助被施救者恢复血液流动。即便被施救者并不是心脏骤停,心脏按压的动作也不会对其造成损害。”杨艳敏说。
如何让更多人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寓教于乐的科普是很好的途径之一。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医生邴钟兴主演的《最炫急救风》医学科普MV今年在网络热播,将双手交叉掌根发力、用上半身垂直下压等知识重点融入其中,通过鲜活的演示让更多人了解心肺复苏急救时的关键要诀。
“若有路人能够及时为患者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护,坚持等到专业的医护人员赶到,将大大提高急危重患者救治率。”杨艳敏说。
不少专业人员还提到,对心脏骤停患者,只做心肺复苏有时难以抢救过来,需要使用除颤仪,建议推广在机场、体育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配备除颤仪。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了解除颤仪使用方法的普通人寥寥,大部分普通群众几乎没有接受这方面培训的机会。深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组数字,目前深圳市市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仅为1%,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多数超过10%,在日本的中学生中甚至达到9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之前培训的情况看,公众对急救知识有较强的学习热情,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普及。”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说。
王成说,民法总则第184条通过法律形式让好人出手没了后顾之忧,但要做到有效及时的帮助,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让更多好人出手更专业。
白天只是看到了讣告,刚刚在 @霍华德 哪里看到了视频。突然有几句话想说给大家。
身体是自己的,工作是公司的,虽然这句不正能量,但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记得。
在就是 @淡于水 的回答也提到了,这种高强度加班的人群,在搞高强度健身,这不叫生活规律健康,这叫自残。
当你工作一天极度疲劳的时候,在去健身只是会单纯的加重你身体各个器官的负担。
长期的,适量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短期的过量的运动只会对你造成伤害。
另外心源性猝死跟体型,肌肉什么的好不好没什么直接关系,每年跑马拉松的都有猝死的,你看哪个跑马拉松的身材不好了来着。
最后说一下看到视频的感触。
视频里看到女性打电话的声音很冷静甚至我觉得有一点冷酷,也有人说什么不去尝试着抢救一下或者怎么判断出人已经死了,还能判断出心率骤停的。
从视频上来看,死者身体僵硬,暴露出来的皮肤有变色,小便失禁。
这可能是人体死亡后一小时内发生的情况。比如血液停止流动开始凝结导致皮肤变色,肌肉变为放松状态引起大小便失禁。
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判断依据,但是核心点还是要判断心率和呼吸。
而视频里的人在远离的情况下就断定心率骤停,没有呼吸。人已经死亡,我不知道他是有医学经验,还是凭借个人的判断,也许在视频之外他们做过验证呼吸和心率,但就看视频中体现出来的内容,来直接下结论说人死了,很不好。
为什么?刚才我说的是虽然是人死后的症状,但是如果人陷入了昏迷的时候,比如心源性休克,也可能引发昏迷,然后大小便失禁。
心梗不是一下就梗死的,是有抢救的机会的。
所以我说就这么武断的认为人没了,没有必要抢救了,很不好。
商汤官方给的回复是,商汤人员立即安排急救措施。这里商汤提到的急救措施是,等120急救人员到现场。
而在叫120的电话中,从通话中疑似听到120询问现场有人是否会CPR,可惜被拒绝。
@程墨Morgan 老师在答案中提到的不要抬病人或者瘫倒有一口气什么的不要搬动,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如果发现病人猝到,无应答,呼吸停止,没有脉搏,面色或者唇色发绀,这个第一时间不是判断人死了,而是要做CPR,如果周边有AED就一定要用上。
也许没用,救不回来,但事情是,做了不一定有用,没做一定没用,100个人里哪怕99个都救不回来,能救1个也值得这么去做。
至于破坏现场什么的,人都要死了,还担心现场吗?
这是一场悲剧,对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公司来说都是,我也并不想指责视频中人做的对错,他们本身做的没错,我是想说也许他们可以做的更好。
另外商汤这么大的公司,如果负起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来的话,组织员工学习培训CPR技术,在公司里安装几个AED,相比应该不是什么大投入或者很困难的事情。如果你们找不到培训组织,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合格的AED产品,可以联系我,我都可以义务帮你们联系这些。
北京地铁这么多年的AED老大难都开始改变了,我相信一个商业公司想做的话可以做的更快更好。
愿逝者安息,愿悲剧不再重演。
一般来说,运动是猝死的诱因,但是究其本质,还是运动人员自身就患有某种疾病,这种疾病最有可能就是心血管疾病。
运动性猝死的本质原因是心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更为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中老年人运动之中猝死的主要原因,导致心源性运动性猝死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肌疾病(包括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和先天性心脏病。至于脑源性猝死,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脑动脉畸形,以及脑血管瘤。当然,除了心脑血管的疾病以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导致运动性猝死,例如哮喘发作、严重中暑等。
对于死者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由于机体的退化和长期磨损,本身就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的硬化。如果平时工作压力太大、熬夜太多、饮食习惯不好的话,这种风险就更大。再加上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健身这种高负荷、大消耗的运动本身就不适合他们,如果本身存在心脑血管风险,这种高负荷运动非但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会成为损害身体的催命符。所以选择进行什么运动,还需要量力而行,如果长期没有规律运动,可以先健走或者慢跑,如果非要健身,也最好以小重量的适应性训练为主,总之,一句话:量力而行、莫逞强。
当然,一些诱因等存在,也会增加运动性猝死的概率,例如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就开始高强度的运动(当然,不知道死者身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不好评说这件事,此处仅是根据群体情况而言)。大多数的运动性猝死主要是在运动展开之前和运动结束之后不久, 原因就在于,适当的准备运动,可以将机体的心脏功能调整到适合运动强度的水平。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准备活动,在心肌力量、心脏搏动都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长跑,或者足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心肌耗氧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加,这本身就容易导致心肌缺血。更何况心跳急剧加速可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进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这进一步加剧了心肌缺血的情况。这些变化对于有一定基础疾病(上面提到的冠脉硬化、心肌病等)的人来说,就有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想要避免这样的悲剧,最最重要的就是,要针对内因进行预防----平日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健康饮食等等,不单单只是苍白的口号,更是关乎身家性命的重要原则。其次,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最好能评估一下自己的健康情况。拿心源性猝死来说,相当一部分有各种心脏问题的人,平时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两样,病人自己都不一定有特别的感受---可能只是偶尔觉得自己胸闷、心悸、气喘等。更要命的是,心源性猝死发作突然、病程急、病情重,后果严重(常常因此丧命)。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预防。对于有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人来说,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发现这些问题的首选方法。而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机缺血,我们可以通过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检查能及早地探查到引起冠心病的缺血心肌,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当然,避免各种诱因也是很重要的。如果长期缺少运动,就要避免突然参加高强度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选择合适的运动环境参加运动,尽量避免在高温、高热、严寒的环境下运动。如果运动时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
这也是我一直想说的,对我们这种996、经常性失眠的疲惫打工人来说,剧烈运动不一定好。
运动有利于健康、多锻炼,对所有人、所有情况都对,已经成为一个政治正确、绝对不容质疑的事情,但是运动实际上是给身体加压,当我们过度工作、缺少睡眠身体已经很累的时候,运动不一定好。
想象一下,如你感到压力很有压力的时候会怎么样?
开始出汗、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加重……
你运动的时候会怎样?
你出汗、心跳更快、呼吸更重
你身体对于运动的反应和对于压力的反应是完全一样的。
你的下丘脑会触发身体内的警报系统,通过体内神经和激素信号的组合船体,让肾脏上方的肾上腺释放大量的激素,其中就有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肾上腺素会让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皮质醇是主要的应激激素,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增加体内对葡萄糖的利用;
皮质醇,就是让我们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当前的危机中,所以为抑制身体其他与压力没有关系的系统的功能,比如抑制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和正常的生长过程。
如果压力解除了,这个反应就会解除;但是如果你持续不断处于压力的状况下,整个过程长期被激活,体内的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压力激素长期过高,你可能患病的风险就增加了。
如焦虑、头疼、消化不好、心脏病、失眠、体重增加、记忆离和注意力障碍等。
对于我们这种996、睡不好的打工人来说,这种状态是长期存在的。
而短期内剧烈运动之后,体内的皮质醇会增加,短期内会恶化这种状态。
所以,如果你处于紧张甚至「痛苦」的状态,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你的身体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就不应该高强度运动了,否则给身体额外的压力,可能就顶不住了。
1、好好睡一觉
我们睡觉的时间和睡眠质量都会影响体内皮质醇的水平。睡眠不足会让体内的皮质醇水平身高。
你应该:
2、适量运动
以你最大运动量的40~60%水平,进行轻度/中度锻炼,这种运动强度不会增加体内皮质醇的水平,而且夜间皮质醇水平会降低。
3、放平心态应对压力,不要紧张
你紧张的想法是释放皮质醇的重要信号。
所以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学习一些「压力正念」的应对策略,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4、学会放松
比如深呼吸、听音乐、瑜伽等,都有研究表明能减少皮质醇的水平
最后跟同志们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无论处于什么职场环境中,无论是要升职加薪还是发大财,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啥也没有了啊!
以下是回复评论区提问了
评论区有人问,如何评估运动量:测心率,通常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 60% = 0.6 * (220 - 年龄)就认为合适的。
评论区有人问熬夜与牛皮癣的关系:
熬夜对牛皮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熬夜会打破水油平衡,影响皮肤代谢功能,熬夜还影响情绪和免疫。
工作累了要休息,休息好了再运动,增强下体能。
没有休息好说明更需要恢复,需要更多的休息,就好比病人在恢复中多需要休息,而不是去健身房运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