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几年后,如果大家都开电动车了,以前的“性能车盛宴”是不是就不复存在了?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触及到了汽车文化的根儿上。要是真到了家家户户都开电动车的那一天,我们现在所谓的“性能车盛宴”,多半是会变味,甚至消失一部分。但说它就“不复存在”了,我倒觉得有点绝对了。你想想,人这玩意儿,追求刺激、追求个性、追求那种人车合一的驾驭感,这事儿可不是一两个引擎就能定义得了的。

先别急着替燃油性能车唱挽歌,咱们先捋捋这个“性能车盛宴”到底是个啥?

在我看来,这“盛宴”里有几样硬菜是离不开的:

澎湃的内燃机轰鸣: 这绝对是头牌。从V8的低沉咆哮到V12的尖锐怒吼,再到直列六缸的丝滑顺畅,那种浑厚、有质感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听觉上的盛宴。每一次加速,每一次换挡,伴随着发动机的呐喊和震动,都撩拨着驾驶者内心深处最原始的兴奋点。电动车虽然能做到瞬间爆发力,但那种机械的、有生命力的声音,是很难被模拟的。你听过法拉利或者兰博基尼那高亢的声浪吗?那可不是简单的电流声能比的。

变速箱的每一次“咬合”与“释放”: 手动挡的每一次行程,离合踩下、挂挡、松离合、再踩油门,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仪式感和参与感。双离合的迅速换挡带来的那种“踹背感”,还有自动挡模拟的换挡顿挫,这些都是驾驶者与机器互动的一种体现。电动车直接由电动机驱动,传动结构大大简化,虽然更高效,但那种纯粹的机械换挡乐趣,确实会打折扣。

车身轻盈灵巧,转向精准反馈直接: 传统的性能车,往往更注重轻量化和底盘调校,你打方向盘,车头会立刻响应,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路面的细微变化通过轮胎传递到你的手上,那种人车一体、指哪打哪的感觉,是很多驾驶者沉醉其中的原因。虽然电动车也能做到精准的转向,但由于电池组的重量和布置方式,以及电驱动的特性,在极限操控下的车身动态,是否能完全复刻燃油车那种“通透”的感觉,还有待时间检验。

排气管喷吐的“火焰”与“气浪”: 有些性能车在收油或降挡时,会发出悦耳的“回火声”,甚至从排气管冒出火焰,这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是极具冲击力的。这是一种对发动机性能的直接展示,也是一种近乎野蛮的宣告。电动车零排放,自然也就没有这些“表演”了。

“改装文化”的土壤: 很多燃油车之所以成为“性能车”,不仅仅是出厂时的配置,后期的改装也功不可没。升级进气、排气、刷ECU、换涡轮、强化悬挂……这些 DIY 的乐趣,让车主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性能机器。电动车在机械结构上的可玩性,特别是涉及到动力部分的改装,受到的限制会大得多,很多电子控制的东西,不是轻易就能改动的。

那么,如果真的到了电动车统治的时代,这些“盛宴”都会消失吗?

我不这么看。我觉得更可能的是,它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进化”和“回归”。

声音的“复刻与创新”: 别小看工程师的智慧。虽然电动车没有内燃机,但他们可以通过音响系统,甚至外置扬声器来模拟各种发动机的声音,而且还可以调校出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声浪。你想听V8?没问题。想听F1赛车的尖叫?也能给你整出来。当然,这可能有人会说“不够原汁原味”,但作为一种体验,至少能满足一部分人的耳朵。而且,未来可能会有“原厂声浪定制”这种服务,让车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听觉风格。

“驾驶模式”的深度挖掘: 电动机的扭矩输出特性,与内燃机完全不同。它可以在任何转速下都提供最大扭矩,这带来了瞬时加速的优势。但如何在电动车上模拟出传统性能车的驾驶感受,比如模拟换挡的“闯动”、模拟内燃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力道变化”,这将是新的挑战和乐趣。未来,电动车的驾驶模式可能会更加精细化,不仅仅是“舒适”、“运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模拟模式”,让你体验到不同经典性能车的驾驶风格。

“人车交互”的极致追求: 电动车的核心在于电子控制和软件算法。未来,性能电动车可能会在人车交互方面做得更加极致。比如,通过人工智能学习你的驾驶习惯,提前调整悬挂、转向、动力的输出,让你在每一个弯道都获得最佳的体验。更智能的辅助驾驶系统,可能会让你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能享受更安全的驾驶过程。

“操控感”的重新定义: 虽然电池组的重量是个问题,但工程师也会想办法。比如,将电池组布置在车身较低的位置,或者采用先进的底盘技术,甚至在车身结构上做出创新,来弥补重量带来的劣势。而且,电动车的优势在于你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每一个车轮的动力分配,这在很多时候,比燃油车更具潜力。未来的电动性能车,可能在赛道上会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操控极限。

“文化与情怀”的传承: 很多我们怀念的燃油性能车,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是一种精神。这些价值不会因为技术更迭而消失。那些经典车型依然会被珍藏、被修复、被驾驶。未来,也许会出现专门的“经典电动车”或者“复古电动车”的赛事,让人们依然能体验到那种纯粹的驾驶乐趣。而且,围绕着“电动性能车”本身,也会慢慢形成新的文化符号和圈子。

“新维度”的探索: 电动车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还有全新的可能性。比如,很多电动车可以进行“原地掉头”或者“蟹行”。未来会不会有专门基于这些特性的“电动漂移车”?或者以“能量回收”为核心的驾驶技巧?这都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乐趣。

所以,在我看来,与其说“性能车盛宴”会消失,不如说它会迎来一次“进化”。“盛宴”里的很多元素,比如对速度的追求,对操控的钻研,对驾驶乐趣的渴望,这些是人的本能,不会轻易改变。只是实现这些的“工具”变了,实现的方式也可能变得更加多样和智能。

当然,我承认,那种原汁原味的燃油机的轰鸣和震动,是很难被完美复制的。对于一些极致的爱好者来说,没有了内燃机,那可能就不是“味道”对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这么想,或者所有人都排斥新的体验。

就像我们从马车过渡到汽车,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会有人怀念旧的,但更多的人会拥抱新的。电动车的时代,可能会迎来一场“新声音”的盛宴,一场“算力驱动”的盛宴,一场“无限可能”的盛宴。只是这场盛宴的主角,从“轰鸣的机械兽”变成了“悄无声息的电能猛兽”。

总而言之,我还是挺期待的。毕竟,汽车工业的发展,终究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出行和驾驶的追求。只要这种追求还在,这场“盛宴”就不会真正落下帷幕,它只会换一种更精彩的方式,继续上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知乎汽车板块的水平再次失望不已。

很多人说,jdm的精神在保时捷,我不评价这个结论对不对,

保时捷干了点啥呢?

2013年量产了保时捷918之前的概念车,

电池组能量密度为5.1kwh,(一说6.8)给前后轴280p的额外动力,让这台车跑进3秒。

这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去年发布的AMG GT 63 SE,一样能跑进3秒,830p马力,峰值扭矩1400N米,离老百姓遥远,但跟918比那就是白菜价。

而且这个6kw的电池组,明确了重量为89kg,


918的数据没有特别详细的,普遍说是破百公斤,但看这个轻量化到极致的车体,也不难想象1.7吨的超跑,身上得挂了多少电动的零碎,在别的地方用了多少轻量化的黑科技才搞定的。


综上,十年前的混动技术,是超跑中的超跑才能用得起的钞能力,

现在的混动技术,虽然还是在顶级大排量车上才能发挥到极致,但天花板已然降下来了,

更别提还有高功率的2.0T发动机配合电机搞出来的amg43系列,

照着这个思路,路虎等品牌已经开始搞自己的插混高性能越野车,高性能gt了,目标是全面取代过去多缸发动机的市场,

未来有一定高功率2.0T技术储备的车企,包括国产车企,都可以在走量版本上弄插混版本,

那才叫性能车的盛宴,马力便宜又大碗,还不用担心没电路上趴窝。

现在才刚上凉菜,不少人就觉得吃完了要走,这属于眼皮子太浅太浅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