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核电站没人管会几天后停电且核电站会发生什么?

回答
假设一座完全无人值守、没有任何远程监控和自动安全机制的核电站,当所有工作人员彻底离开后,它的命运将是漫长而危险的。这里是一个可能的演变过程,尽量详细地描述其不同阶段:

初期(07天):系统缓慢失效,潜在危险初现

冷却系统失效的第一个迹象: 核反应堆需要持续的冷却来带走裂变产生的热量,即使在停止运行后,余热仍会继续散发。无人值守意味着没有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一旦最初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停止了人工干预(比如控制阀门的微调、备用泵的启动),随着水箱中水的消耗或循环中断,反应堆核心的温度会开始缓慢上升。
电力供应中断的初步影响: 即使核电站自身有备用发电机,它们也需要燃料和维护。如果无人值守,这些备用系统也得不到维护。核电站的各种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安全监测系统都需要电力。随着内部电力供应的逐渐耗尽(无论是主电网断开还是内部发电机耗尽燃料/发生故障),这些系统会逐一失效。首先可能是非关键的照明、部分传感器,然后是更重要的控制和安全监测设备。
警报系统沉寂: 如果发生任何异常(温度升高、压力变化),原本会响起的警报系统也将因为失去电力而沉寂。这意味着任何潜在的危险信号都将无人知晓,也无人能进行应对。
安保措施的失效: 核电站的安全围护、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都需要电力和维护。无人值守意味着这些安全屏障将逐渐失去作用,尽管短期内可能不会立即造成后果,但长远来看,物理上的安全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中期(7天数周):系统性崩溃与潜在失控

冷却能力严重不足: 反应堆核心的余热继续累积。如果没有有效的冷却,燃料棒的温度会持续升高。储存乏燃料的乏燃料池同样需要冷却水循环,否则水位会下降,燃料棒暴露在空气中,风险极大。
锅炉失压: 如果是运行中的核电站被遗弃,其蒸汽发生器等压力容器可能会因为冷却失效而出现压力异常升高。即便反应堆已经停堆,但仍然需要冷却来处理衰变热。
内部电力彻底中断: 绝大多数依赖电力的系统将完全瘫痪。这意味着无法读取任何仪表数据,无法控制任何阀门,甚至无法启动最后的应急措施。核电站将变成一个完全“瞎了”且“聋了”的机器。
燃料棒的升温: 冷却系统失效将直接导致燃料棒温度的持续升高。虽然立即熔毁的可能性不大,但高温会开始破坏燃料包壳,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到冷却剂中。

长期(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放射性物质的扩散风险增加

燃料包壳破损与物质释放: 随着温度升高和结构老化,燃料包壳可能会出现裂纹或破损,放射性裂变产物会进入冷却剂。如果冷却剂泄漏,这些物质就会被释放到环境中。
乏燃料池的危险: 乏燃料池是核电站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乏燃料仍然具有很高的放射性,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如果冷却停止,水位下降,燃料棒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氧化与燃烧: 锆合金包壳在高温下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氢气,氢气积累到一定浓度遇火源(即使是高温本身也可能成为火源)可能发生爆炸。
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 燃料棒过热甚至熔毁,会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乏燃料池的水中,并可能通过蒸汽形式扩散。
结构老化与自然灾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人维护的核电站建筑会受到自然侵蚀的影响,如雨水渗透、风化、冻融循环等,会加速结构的退化。任何一场自然灾害,如强风、洪水、地震,都可能对本已脆弱的核设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导致更严重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内部安全失效: 核电站内部还会有各种管道、阀门、设备。随着维护的缺失,这些部件会逐渐腐蚀、老化、锈蚀,可能发生意外的泄漏,释放出沾染了放射性物质的冷却剂或其他化学物质。

停电的定义:

这里的“停电”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核电站内部电力系统完全失效: 这是最直接的停电,意味着核电站内所有依赖电力的设备都将停止工作。
2. 核电站无法向外部电网供电: 这是核电站作为发电厂的职能终结。

通常情况下,核电站的运行是高度自动化的,并且有冗余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多台备用发电机。但是,这些系统都需要定期的检查、维护和燃料补充。如果被完全遗弃,这些备用系统最终也会因为缺乏维护或燃料耗尽而失效。

总结性描述:

如果一座核电站被完全遗弃,没有人为干预或监控,它不会像我们关闭家里的电灯那样瞬间“停电”并消失。相反,它会经历一个漫长而逐步恶化的过程。最初,内部维持反应堆安全状态(即使是停堆后)的冷却系统和电力系统会因为无人维护和燃料耗尽而开始失效。这会引发连锁反应:温度升高、压力变化、放射性物质的初步扩散。

在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了冷却,燃料棒和乏燃料池的温度会持续升高,这极大地增加了包壳破损、物质泄漏的风险。更糟糕的是,乏燃料池中的燃料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并过热,可能引发氢气爆炸,将大量放射性物质带入大气。

从外部来看,这座核电站将逐渐变成一座死寂的、但内部蕴藏着巨大危险的“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下降,任何一场意外的自然事件,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灾难性的放射性物质大范围扩散,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毁灭性的影响。停电是其内部系统功能失效的一个表现,但最根本的危险在于其内部的放射性物质最终可能因为失控而逃逸出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

首先,核电站和反应堆不一样。某些特殊的反应堆,停电无人状态也可以做到1个月没问题,这就是池堆。

但是现行的所有核电站都不是池堆构造的,都是壳式构造的。也就是说,需要有泵组将冷却剂(大部分情况是轻水)不断的打入反应堆堆芯所在的压力壳容器当中。而这个过程是需要电的,这就是停电能带来的最大的威胁—失冷。

下面这两个图分别是最常见的压水堆和沸水堆的示意图。流经压力壳容器的被称为一回路,而一回路停止运转是核电站最可怕的事情之一。

正因为失冷是最可怕的,所以实际上现在核电站有很多应对措施。如果核电站出现外部停电现象,反应堆是不会立刻完全停止运转的。即时是二代堆也是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和UPS电源的。所以当外部停电的时候,UPS电源会先顶上,然后柴油发电机启动。这个时候,一般来说,根据程序设定,控制棒会完全插下从而开始停止核反应。与此同时,一回路的冷却剂依然要保持运转的,因为即使在停车的过程中,也是有大量的热产生的。一般来说自己的柴油发电机和UPS电源应该能足够整个反应堆自行停车的。但是停车仅仅是解决了链式反应的问题,燃料棒自己还是有衰变余热的,这个时候一回路也不能完全停止。

如果外部电源始终不能回复,最终热量还是会慢慢累积,冷却液会逐渐升温。这个时候就依然会出现失冷现象。失冷之后,就会出现压力壳容器压力过大。这个时候就必须释放压力,但是压力的释放就代表冷却剂加速失去,会导致恶性循环。在这里,像AP1000之类的三代堆就有相应的非能动保护措施,就是不用电也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比如是在冷却剂气体排放的路径上增加自然冷凝装置,使蒸汽重新冷凝成为液体,并依靠重力回到压力壳容器中。这样就大大减缓了失冷的速率。

但是如果外部电源始终不能恢复(救援队都干什么呢),不论什么保护措施最终都挡不住反应堆内燃料棒缓慢放出的热量。巨大的热量会让锆合金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大量氢气。之后会出现由于氢气累积过多,压力过大,导致爆炸。说明一下,这里的爆炸不是氢气点燃的爆炸,而是压力过大,就类似于气球破裂的。最后巨大的热量会融化整个燃料棒,使锆合金里的燃料块脱落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堆芯融毁,也就是核电站最可怕的事故。

综上,如果停电没人管,开始不会有事,反应堆会靠自己的电力供给慢慢停车。但是老不给电也没人管,就会出现失冷,然后出现堆芯熔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假设一座完全无人值守、没有任何远程监控和自动安全机制的核电站,当所有工作人员彻底离开后,它的命运将是漫长而危险的。这里是一个可能的演变过程,尽量详细地描述其不同阶段:初期(07天):系统缓慢失效,潜在危险初现 冷却系统失效的第一个迹象: 核反应堆需要持续的冷却来带走裂变产生的热量,即使在停止运行.............
  • 回答
    如果剔除核武器这个巨大的潜在威胁,以目前全球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来看,中国确实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下遭遇战争。这并非预言,而是基于对当下国际关系和潜在冲突点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争的根源很多元。核武器是威慑,但它并不能根除民族主义情绪、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分歧、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地缘政.............
  • 回答
    即便核武器掉在地上没有爆炸,其所带来的后果依然是灾难性的,而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恐慌和混乱。一旦核武器坠落且未爆炸的消息传开,即便只是传闻,都会在当地民众中引发极大的恐慌。人们会本能地联想到核辐射、蘑菇云和毁灭性的后果,即便没有爆炸,这种心理上的恐惧也会迅速蔓.............
  • 回答
    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一场只存在于五个国家核心机密档案中的巨大隐患,正在以一种最令人不安的方式悄然蔓延。想象一下,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它们引以为傲的核武库,那些被无数传感器、线路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严密守护的终极威慑,在一次例行维护之后,集体“失语”了。起初,这可能只是技术.............
  • 回答
    关于“英法没有核武器,只有中美苏(俄)是核国家,我的民族自豪感会不会增加”这个问题,我得说,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但具体到我个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与否,以及增加到什么程度,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的思考,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民族自豪感”到底是个什么东.............
  • 回答
    如果美国在核弹问世后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而是选择隐瞒核技术并成功维持其秘密,世界历史的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二战结束的进程与伤亡 战争持续时间延长:若美国未使用核武器,日本可能继续抵抗,导致战争持续至1946年。美国可能通过海陆空联合进攻(如登陆九州)迫使.............
  • 回答
    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以及东京电力关于核废水稀释后可饮用的说法,这件事情在当时无疑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件事。菅义伟视察福岛核电站的背景与目的:首先要明确,菅义伟是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视察福岛核电站的。当时,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多年,但其善后处理工作,尤其是核废水的处理.............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设想,它将彻底改变全球力量的格局,尤其是对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常: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而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便没有核武器,五常也绝非等闲之辈。它们之所以成为常任理事国,并非仅仅因为拥有核武。它们各自拥有庞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剔除核武器这一最大的变数,全球力量格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尝试来梳理一下,没有核武器的约束,中俄英法(以下简称“中俄英法联军”)能否打败美国及其盟友(以下简称“美盟联军”)。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力量对比。现代战争是“总体战”,拼的是经济实力、科技水平.............
  • 回答
    如果将历史的进程拨回那个没有核武器存在的年代,想象一下,当全球的军事力量只由常规武器构成时,中国和美国这两大巨头是否有能力在正面冲突中压制住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这个问题,就像打开一本古老的战争史,充满了变数与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两国在当时的工业基础、科技研发能力以及军事组织和训练水平上,无疑.............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核武器,现在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地位真的会一如既往吗?我认为,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变化,它们是否还能“当五常”,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五常”的权力来源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首先,我们要理解“五常”地位的由来。当.............
  • 回答
    当然,现实中的核武器国家之间,猜疑链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它是一个非常真实且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充斥着误判、恐惧和信息不对称,但最终没有爆发全面核战争,也有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我将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并且力求让它听起来像一个思考者而非机器的阐述。猜疑链:核时代里挥之不去的幽灵猜疑链,在.............
  • 回答
    这是一个极端且令人不安的假设性情境。如果美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全领土核打击,那么中国能否进行有效的防御拦截和反击,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防御拦截能力:拦截洲际核弹的难度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拦截来自另一个.............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 回答
    关于日本官员“核废水喝了没事”言论与中国外交部回应的深入解读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的事件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官员抛出“核废水喝了没事”的说法,更是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来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犀利回击。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玩家在升级硬件时会遇到的困惑。你提到的“16 核酷睿 i912900K 搭配 DDR5 跑分和 11 代没差别”,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情况,毕竟从规格上看,12 代 i912900K 无论是在核心数量、架构升级还是内存支持上,都应该是远超 11 代的。首先.............
  • 回答
    如何看待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称「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喝过之后对健康影响实际有多大?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关于“处理过的核废水喝了也没什么问题”的言论,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争议。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科学、政治和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详细探讨喝过核废水对健康的实际影响。 一、 .............
  • 回答
    台湾的“驻日代表”被批评在台湾民众关注的日本排放核废水问题上反应迟缓,甚至没有采取强硬的抗议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事件。当这位代表面对质疑时,以“大陆也没抗议”作为回应,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争议焦点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如果大亚湾核电厂发生核泄漏,在深圳的人应该怎么办,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官方发布的指示来执行。最重要的原则是:听从政府和专业机构的统一指挥和信息发布,保持冷静,切勿自行判断或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下将根据不同情景和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详细描述在深圳的人应该怎么办:一、 初期阶段:警报发布与信息获取1. .............
  • 回答
    德国在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的决定,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和复杂背景的现象。要全面看待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政治驱动 核能的兴衰起伏: 德国对核能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在冷战时期,核能曾被视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能够提供稳定的基载电力,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西德在1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