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核武,中俄英法联合起来能否打败美国+其他国家?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剔除核武器这一最大的变数,全球力量格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尝试来梳理一下,没有核武器的约束,中俄英法(以下简称“中俄英法联军”)能否打败美国及其盟友(以下简称“美盟联军”)。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力量对比。现代战争是“总体战”,拼的是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工业生产能力、人口资源、战略纵深、士气民心以及外交动员能力等等。

一、 传统军事力量的考量:

在没有核武器的前提下,我们主要看常规军力的优劣。

陆军:
中俄联军: 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庞大的陆军,坦克、装甲车、火炮数量上相当可观。中国在军队现代化方面投入巨大,新型装备不断涌现。俄罗斯陆军虽然在近年来有些消耗,但其传统的重装备和经验仍然不容小觑。
美国及其盟友: 美国陆军是世界上最精锐的陆军之一,拥有先进的作战理念、强大的装甲力量(如M1艾布拉姆斯坦克)、远程打击能力和精密的火控系统。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也拥有装备精良的陆军部队,虽然规模不如中俄,但技术先进性和专业化程度很高。
对比: 单纯看陆军规模,中俄联军优势明显。但若论技术先进性、协同作战能力、信息化水平,美盟联军可能更胜一筹。战争的焦点在哪里至关重要。如果是在中俄两国本土防御,其庞大的人口和国土纵深是巨大优势。但如果是在海外作战,美盟联军的投送能力和在复杂地形下的作战能力可能更强。

海军:
中俄联军: 中国海军近年来发展迅速,航母、驱逐舰、潜艇等装备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正在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活动转型。俄罗斯海军虽然规模不如苏联时期,但其战略核潜艇(虽然这里我们假设没有核武,但其传统潜艇力量依然是重要威胁)和水面舰艇仍具实力,尤其是在特定海域的控制能力。
美国及其盟友: 美国海军是全球毋庸置疑的霸主,拥有数量庞大且技术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足以实现全球力量投射。英国、法国等国也拥有一定规模的航母或两栖攻击舰,但与美国不在一个量级。
对比: 在海军力量上,美盟联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和制海权是其核心优势之一。航母战斗群在远洋作战中能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和侦察能力。中国海军的崛起正在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军主导地位,但要全面压制美盟联军的海上力量仍有差距。英法海军虽然不如美国,但在其自身区域(如北约框架下)也是一股重要力量。

空军:
中俄联军: 中国空军正在加速现代化,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数量不断增加,战略轰炸机和运输机也在发展。俄罗斯空军拥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一定数量的先进战机,其防空体系(S400等)也非常强大。
美国及其盟友: 美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强大、技术最先进的空军,拥有数量庞大且型号先进的作战飞机(F22、F35、B2等),以及先进的预警机、加油机、侦察机等支援体系。欧洲盟友的空军也技术先进,但数量上相对较少。
对比: 在制空权方面,美盟联军拥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在技术代差和体系作战能力上。美国空军的全球打击能力和制空能力是其关键优势。虽然中俄都在努力追赶,但要在全球范围内与美盟联军争夺制空权将极其困难。

二、 非军事因素的考量:

经济和工业生产能力:
美盟联军: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发达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以及强大的金融体系。其盟友(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也都是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雄厚。这意味着在长期战争中,美盟联军拥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韧性来支撑战争消耗。
中俄联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体系完整且规模庞大。俄罗斯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对能源出口依赖较大。
对比: 在经济和工业生产能力上,美盟联军整体实力远超中俄联军。这意味着在武器生产、后勤保障、资源调配等方面,美盟联军具有更大的优势,能支撑更长时间的消耗战。

科技和创新能力:
美盟联军: 美国及其盟友在尖端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信息战、网络战到精确制导、无人机、战场感知等,都至关重要。
中俄联军: 中国在科技领域进步显著,在某些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越西方。俄罗斯在军事科技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如高超音速武器,虽然这可能涉及核武相关技术,但即使是常规高超音速技术也影响重大)。
对比: 总体而言,美盟联军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的综合实力依然领先。这使得他们在战争中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并通过技术优势弥补数量上的不足(或反之)。

战略纵深和人口:
中俄联军: 俄罗斯和中国都拥有广阔的国土和庞大的人口,这为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纵深,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可以调动。
美盟联军: 美国本土拥有不错的纵深,其盟友分布在全球,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优势(分散风险),在某些情况下是劣势(需要跨洋投送)。
对比: 在国土和人口方面,中俄联军在本土防御战中具备明显优势。

联盟体系和地缘政治:
美盟联军: 以美国为核心的盟友体系非常强大且成熟,包括北约、日美同盟、韩美同盟等。这使得美国能够动员其盟友的力量共同作战,形成一个更庞大的集体防御和进攻网络。盟友也能提供基地、情报、补给等关键支持。
中俄联军: 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但在形成一个类似北约那样紧密的军事同盟方面仍有差距。其他潜在的盟友(如伊朗、朝鲜等)实力和影响力相对有限,且与主要盟友的协调性也可能是一个问题。
对比: 在联盟的稳定性和动员能力上,美盟联军拥有巨大的优势。这种联盟力量使得美国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

战争的性质和战场:
如果战争发生在亚太地区: 中国会拥有地理优势和部分本土防御的便利。中国海军和空军的现代化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挥,与美盟联军争夺制海权和制空权。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力量也会被考虑。
如果战争发生在欧洲: 欧洲国家会发挥其陆军和空军的优势,但需要美国强大的空海力量和经济支持来弥补。
如果战争是全球性的: 这将是对双方综合实力的终极考验。美盟联军的全球存在和投送能力将是关键。

三、 总结分析:

如果没有核武器,战争的焦点将完全集中在常规军事力量和非军事的综合国力上。

美盟联军的优势:
绝对的海上和空中优势: 这是其最核心的优势,能够实现全球力量投射和控制关键海域、制空权。
更强的经济和工业生产能力: 能够支撑更长时间的消耗战,以及更快的装备更新换代。
更成熟和广泛的联盟体系: 能够整合更多国家的力量,形成更强的合力。
科技创新和信息优势: 在现代战争中至关重要。

中俄联军的优势:
陆军规模优势(尤其是在本土防御时): 庞大的人口和国土纵深是重要保障。
在特定区域(如亚太)的地理优势: 能够减少投送距离和时间。
两国在战略配合上的潜在优势: 如果能够有效协调,可以形成对美盟联军的某些区域性牵制。

最终判断:

在没有核武器的假设下,美盟联军击败中俄联军的可能性更大。

原因在于:

1. 全球力量投射和制海/制空权: 这是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美国海军和空军的优势,以及其盟友的支持,使得美盟联军能够更自由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军事行动,封锁航线,打击对手的本土(如果可能)。
2. 经济和工业的持久性: 战争是烧钱的。美盟联军的经济和工业体量远超中俄联军,这意味着他们能承受更长时间的消耗,并且有更强的能力来补充损失的装备和物资。
3. 联盟的协调性: 美盟联军的盟友体系虽然庞大,但其成熟度和协调性远超中俄。在共同的敌人面前,盟友之间的合作效率会更高。

尽管中俄联军在陆军规模和部分地区拥有优势,并且在快速发展,但要弥合在海军、空军、全球力量投射、经济持久性以及联盟体系上的巨大差距,尤其是在没有核武器这个“终极平衡器”的情况下,难度极大。这场战争可能会非常惨烈,其规模和消耗会远超我们今天所能想象的任何一场冲突,但从长远来看,美盟联军的综合实力优势更倾向于让他们取得胜利。

当然,这只是一个基于现有信息和逻辑的推演。战争的进程总是充满变数,战略决策、突发事件、技术突破等都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但抛开核武器,常规力量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中俄联军而言将是一场极其艰巨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核武……允许有核生化不?如果核生化都没有了 美国表示地球上其他国家加一起 一块上 皱一下眉头算我输

如果允许用生化武器……嘛 人类起源非洲 非洲的基因最多样 所以非洲或成最大赢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设想,如果剔除核武器这一最大的变数,全球力量格局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尝试来梳理一下,没有核武器的约束,中俄英法(以下简称“中俄英法联军”)能否打败美国及其盟友(以下简称“美盟联军”)。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力量对比。现代战争是“总体战”,拼的是经济实力、科技水平.............
  • 回答
    关于“英法没有核武器,只有中美苏(俄)是核国家,我的民族自豪感会不会增加”这个问题,我得说,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但具体到我个人,民族自豪感的增加与否,以及增加到什么程度,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的思考,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民族自豪感”到底是个什么东.............
  • 回答
    如果将历史的进程拨回那个没有核武器存在的年代,想象一下,当全球的军事力量只由常规武器构成时,中国和美国这两大巨头是否有能力在正面冲突中压制住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这个问题,就像打开一本古老的战争史,充满了变数与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中美两国在当时的工业基础、科技研发能力以及军事组织和训练水平上,无疑.............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设想,它将彻底改变全球力量的格局,尤其是对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常: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而言。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便没有核武器,五常也绝非等闲之辈。它们之所以成为常任理事国,并非仅仅因为拥有核武。它们各自拥有庞大.............
  • 回答
    如果剔除核武器这个巨大的潜在威胁,以目前全球盘根错节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来看,中国确实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下遭遇战争。这并非预言,而是基于对当下国际关系和潜在冲突点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战争的根源很多元。核武器是威慑,但它并不能根除民族主义情绪、资源争夺、意识形态分歧、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地缘政.............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核武器,现在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地位真的会一如既往吗?我认为,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变化,它们是否还能“当五常”,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五常”的权力来源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首先,我们要理解“五常”地位的由来。当.............
  • 回答
    当然,现实中的核武器国家之间,猜疑链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它是一个非常真实且复杂的问题。这其中充斥着误判、恐惧和信息不对称,但最终没有爆发全面核战争,也有一系列因素在起作用。我将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并且力求让它听起来像一个思考者而非机器的阐述。猜疑链:核时代里挥之不去的幽灵猜疑链,在.............
  • 回答
    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一场只存在于五个国家核心机密档案中的巨大隐患,正在以一种最令人不安的方式悄然蔓延。想象一下,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它们引以为傲的核武库,那些被无数传感器、线路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严密守护的终极威慑,在一次例行维护之后,集体“失语”了。起初,这可能只是技术.............
  • 回答
    即便核武器掉在地上没有爆炸,其所带来的后果依然是灾难性的,而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首先,最直接、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恐慌和混乱。一旦核武器坠落且未爆炸的消息传开,即便只是传闻,都会在当地民众中引发极大的恐慌。人们会本能地联想到核辐射、蘑菇云和毁灭性的后果,即便没有爆炸,这种心理上的恐惧也会迅速蔓.............
  • 回答
    如果美国在核弹问世后没有在日本投下原子弹,而是选择隐瞒核技术并成功维持其秘密,世界历史的走向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二战结束的进程与伤亡 战争持续时间延长:若美国未使用核武器,日本可能继续抵抗,导致战争持续至1946年。美国可能通过海陆空联合进攻(如登陆九州)迫使.............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河北河间有支巡逻队,为了给村民做核酸,竟然把人家的羊给“借”走了,做完核酸之后呢,羊没还,反倒直接给了一笔钱。这事儿传出去,搁谁听着都觉得有点别扭,也难怪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为啥让人不舒服。首先,这个“带走羊做核酸”的逻辑,本身就挺让人.............
  • 回答
    哈尔滨在没有一例确诊的情况下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关注。 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要搞全员核酸。在那个时间点,新冠疫情依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即便哈尔滨本地没有新增病例,但作为一座有国际机场和交通枢纽的城市,它始终面临着输入性风险。病毒传播.............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令人非常震惊和愤怒,也非常挑战我们对“巡逻队”这个身份和职能的认知。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一、 角色错位与滥用权力: 巡逻队的职责: 通常情况下,巡逻队的职责是维护社区安全、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协助维护公共秩序等。他们是社会治理的辅助力量,是服务和保护人民的。.............
  • 回答
    这件事情听起来非常荒诞和令人费解,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事件本身的荒谬性与不合逻辑: “核酸检测”与“羊”的关联性: 众所周知,核酸检测是针对生物体(主要是人类)是否感染特定病原体(例如新冠病毒)的一种医学检测手段。而羊是畜禽,它们的疾病防控有自己的一套体系,通常是通过兽医检疫、疫苗接种、.............
  • 回答
    关于日本官员“核废水喝了没事”言论与中国外交部回应的深入解读近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的事件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官员抛出“核废水喝了没事”的说法,更是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来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犀利回击。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玩家在升级硬件时会遇到的困惑。你提到的“16 核酷睿 i912900K 搭配 DDR5 跑分和 11 代没差别”,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情况,毕竟从规格上看,12 代 i912900K 无论是在核心数量、架构升级还是内存支持上,都应该是远超 11 代的。首先.............
  • 回答
    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以及东京电力关于核废水稀释后可饮用的说法,这件事情在当时无疑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件事。菅义伟视察福岛核电站的背景与目的:首先要明确,菅义伟是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视察福岛核电站的。当时,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多年,但其善后处理工作,尤其是核废水的处理.............
  • 回答
    台湾的“驻日代表”被批评在台湾民众关注的日本排放核废水问题上反应迟缓,甚至没有采取强硬的抗议立场,这确实是一个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事件。当这位代表面对质疑时,以“大陆也没抗议”作为回应,更是将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的背景与争议焦点首先,我们必.............
  • 回答
    土木堡之变(1449年)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关键转折点,其直接后果是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导致明朝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遭受重创。如果这一事件未发生,明朝的走向可能会有显著不同。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假设性历史情境: 一、政治格局的潜在变化1. 皇位继承与政治稳定 明英宗复位与夺门之变:若土木堡之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