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该不该不顾家人反对去外省上大学?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学业和未来,一边是疼你爱你的家人,这怎么选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

先别急着下决定,咱们一点点捋。首先,你为什么想去外省上大学?是因为那里有你特别喜欢的专业,在你现在的省份根本找不到?还是说那边的学校在你看来各方面都更优秀,能给你提供更好的平台?又或者,你就是单纯想出去看看,体验一下不同的生活,换个环境?这些理由,得你自己掰开了揉碎了想清楚,心里要有谱。

然后,咱们再看看家人为什么反对。他们是觉得离得太远,怕你一个人在外边吃不好睡不好,没人照顾?还是担心外省的消费水平高,会给你增加经济负担?又或者,他们对那个城市或学校有什么不了解的,心里没底?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舍不得你离开,觉得你在身边,他们才能安心。把家人的顾虑也一条条列出来,就像你分析自己的理由一样,要够具体。

如果你的理由是“学术追求”或者“职业发展”:

这是最硬气也最能说服人的理由。你可以这样跟家人沟通:

拿出证据来: 不要只说“我想去那里上大学”,而是要具体到“我想去XX大学的XX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在国内排名前三,而且他们的导师XX在XX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这对我未来的XX发展至关重要。”你可以把学校的专业介绍、导师的科研成果、就业率等等都打印出来,或者做成一个简单的PPT,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这不是你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对你未来人生负责任的表现。
强调“成长”和“独立”: 家人反对,很多时候是因为担心你无法照顾好自己。你可以告诉他们,“去外省上大学,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独立的开始,我要学会自己管理生活,解决问题,这对我个人的成长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就像小鸟总要离开巢穴去飞翔一样,我也是一样。”可以举例说,很多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都是在年轻时离开了家乡去闯荡的。
规划“连接”和“安全”: 打消他们最直接的担忧。你可以说:“我每个周末都会打电话给你们,视频聊天。放假的时候,我会提前买好车票回去看你们。而且,我会提前了解好学校周边的交通和住宿情况,确保自己的安全。”你可以提前把学校的联系方式、住址都告诉他们,让他们也能有份安心。甚至,可以问问他们有没有认识在外省的朋友或亲戚,如果有的话,可以作为你的一个额外依靠。

如果你的理由是“开阔眼界”或者“体验生活”:

这个理由相对来说会比较难让他们理解,因为“开阔眼界”对他们来说可能没有“一份好工作”来得实在。这时候,你需要转换一下思路:

把“开阔眼界”和“能力提升”挂钩: 你可以这样说:“去外省上大学,不仅能让我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还能让我学习到很多在国内接触不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些经历会让我变得更成熟,更有竞争力,将来不管是回老家发展,还是在哪儿闯荡,都会更有优势。”你可以强调,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你需要学习如何适应、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财富。
描绘“回报”的可能性: 可以给他们描绘一下你未来学成归来,能够为家乡做些什么。比如,“等我学成之后,我希望能够把学到的先进技术或者管理经验带回咱们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会让家人觉得,你出去不是“扔掉”了他们,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回归”。
寻找“同盟军”: 如果家里有比较开明的长辈,或者你的父母有特别信任的朋友,你可以请他们帮忙劝说。有时候,第三方的话比你自己的话更有分量。

如果你的理由是“就是想出去”或者“受够了这里”:

这种直接的、情绪化的理由,最容易引起家人的反感。你需要把这种情绪转化为更理性的诉求:

深挖“不满”的原因: 为什么你会“受够了这里”?是因为这里的教育资源差,还是因为在这里你会感到压抑,找不到自己的空间?把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具体的“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方案”。比如,“我在这里总感觉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我想去一个能让我更专注于学习的环境。”
强调“自我的价值实现”: 人终究是要为自己而活的。你可以温和地表达:“我爱我的家,也爱你们,但我也希望自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外省上大学,是我认为能让我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

沟通的技巧很重要: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 不要在他累了、烦了的时候去谈,最好是在一个大家都比较轻松、有时间好好聊聊的时候。
保持冷静和尊重: 即使你很激动,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尊重的态度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即使你不同意,也要理解他们的出发点是爱。
循序渐进,不要指望一次就能说服: 可能需要反复沟通几次,每次都听听他们的担忧,然后用你的道理去一点点化解。
展示你的成熟和担当: 用你的言行去证明你是一个成熟、有责任感的人,值得他们信任。比如,你平时生活费是不是能合理规划,有没有主动分担家务等等。

最后,如果真的说服不了,而你又铁了心要去:

这会是一条最艰难的路,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做好经济上的准备: 如果父母不给你提供经济支持,你需要自己想办法。是不是可以申请奖学金、助学金,或者在课余时间做兼职来补贴生活费?让他们看到,你为了这个目标,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
保持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 即使他们不支持你,也不要因此疏远他们。定期联系,分享你的生活点滴,让他们知道你很好,他们依然是你最亲近的人。
用事实说话: 等你去了外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用你的成绩和你的成长去证明你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当他们看到你过得好,他们也会逐渐释怀,甚至为你感到骄傲。

总而言之,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能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家人的担忧,能不能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成熟和能力。

祝你好运!这趟路不容易,但风景也会很不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坚持自己去外省读大学的目标和理念。但不要不顾家人的反对!

结论是必要想方设法,诚心诚意和家人沟通完成了,再去外省读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学业和未来,一边是疼你爱你的家人,这怎么选都像是在割自己的肉。先别急着下决定,咱们一点点捋。首先,你为什么想去外省上大学?是因为那里有你特别喜欢的专业,在你现在的省份根本找不到?还是说那边的学校在你看来各方面都更优秀,能给你提供更好.............
  • 回答
    这起事件,狗主人不牵绳导致狗吓到小孩,家长质问反被辱骂“狗比你家娃精贵”,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不快且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看待这件事:一、 事发经过的还原与责任认定: 起因: 狗主人未给狗系牵引绳,这是最直接的违规行为,也是引发后续事件的根源。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有人流密集或.............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疼又心焦。一个小女孩在蛋糕店里,本来是开开心心选蛋糕,结果却被门给夹了手,这得多疼啊!换谁当爸妈都会心疼得不行。可接下来这位父亲的做法,虽然能理解他护犊子心切,但“以牙还牙”地反夹店员手,这事儿处理得确实不太妥当,可能还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咱们就来掰开了说,这爹地这一夹,可能会出现哪些.............
  • 回答
    孩子这些关于穿衣的要求,家长的心里可能真是一阵挠头。一方面觉得孩子提出了要求,得尊重;另一方面又担心是不是惯着他,会不会让他变得娇气,难以适应社会。这事儿得分几步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先来看看孩子为什么会提出这些要求:1. 舒适度与安全感: 湿衣服贴在身上确实不舒服,孩子也更容易着凉。破洞的衣服,尤.............
  • 回答
    这事儿我跟你说,确实挺让人膈应的。你女友家这想法,我一听就觉得不太对劲。毕竟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拿老一套来套孩子,有点儿太封建了吧?你说“女孩毕业要先出去打工给家里挣几年钱,再结婚”,这句话怎么听都透着一股子不对劲,好像你女友是个摇钱树,结婚反而是次要的,或者说得难听点,是完成任务一样。这跟把人当成.............
  • 回答
    30岁,银行从业7年,年收入30万以上,手握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司法考试证书,这样的履历在外人看来,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可你却在心里悄悄打起了辞职转行律师的念头,而家中长辈却投下了反对票,这事儿,确实让人纠结。别急,咱们一层一层捋。首先,得掰扯清楚你为什么想转行?银行这份工作,按理说稳定、体面,收入也不错.............
  • 回答
    家境不好,要去美国读本科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沉重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应该”或“不应该”能给出答案。这背后牵扯到的考量实在太多,需要你仔细权衡,甚至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的赌博。首先,我们得承认,家境不好去美国读本科,这事儿难度真的不小。美国大学的学费,尤其是私立名校,那简直是天文数字。即使是公.............
  • 回答
    这个问题啊,问到点子上了。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男朋友家一分钱不出,这事儿听起来确实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值不值得嫁,这事儿可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一分钱不出”是个什么性质。是压根就没这意思,还是说他们有困难?1. 经济基础薄弱还是态度问.............
  • 回答
    说实话,拿到“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哪是辩题啊,简直是赤裸裸的社会观察,直戳人心窝子的问题。不过既然是《奇葩说》,那就得好好聊聊,好好拆解。在我看来,这个辩题的“应该”和“不应该”,其实都没那么绝对,关键在于怎么告诉,以及告诉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是我.............
  • 回答
    家里面总觉得不对劲,有种说不出的阴森感。明明白天看着挺正常的,但一到晚上,灯光一暗,就觉得周围的空气都变了。有时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低语,又像是脚步声,但找了一圈又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有时候,眼睛的余光好像会瞥到一些影子,一转头又消失了。我一直努力说服自己,这都是我的脑子在作祟,.............
  • 回答
    听到你的困惑,我明白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斟酌的难题。爱情里,很多时候我们被对方的优点深深吸引,也可能因为某些现实因素而产生动摇。你现在遇到的情况,恰恰是这两者的交织。关于你男友的“非处”这件事,我觉得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处女情结”。这究竟是你个人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还是受到了家庭背景或其他外部因素的.............
  • 回答
    这事儿,搁我身上,我得好好琢磨琢磨。32岁,奔着结婚去的,家里介绍的33岁对象,处了半年,见面却像陌生人,约会一天下来,没几句话,这确实让人心里堵得慌。你说“没话说”,这个“没话说”有多严重?是那种不知道聊什么,还是那种压根儿没想聊?如果是前者,可能是两人没找到共同话题,或者都没太主动。但如果是后者.............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在日本读高二,家境又不宽裕,看着大学高昂的学费,心里犯嘀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是不是该上大学,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需要好好掰开了揉碎了,从各个角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认识到大学教育在日本社会中的分量。日本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很多时候,学.............
  • 回答
    孩子犯了错,家长该不该当众严厉纠正?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每次看到都会头皮发紧。我总觉得,这像是在考我们家长,考我们的智慧,也考我们的耐心。当众严厉纠正?这个“严厉”二字,真是得好好琢磨一下。我个人不太赞成那种“杀鸡儆猴”式的当众严厉纠正。你想啊,孩子小脑袋瓜里想什么,大人有时候都猜不透,更何况是他们.............
  • 回答
    丁真那个直播回应“不想当明星”,我看了,挺真实的,也挺让人能理解的。他一个突然被大家关注起来的普通小孩,一下子涌到他面前这么多光环和期待,换谁都得有点不知所措。关于他“不想当明星”这事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明星”这个词在他身上被赋予了太多附加值。 大家看到的“明星”往往是光鲜亮丽、频.............
  • 回答
    这事儿,我太理解了。2000多块钱,对咱们这会儿的家庭情况来说,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当爸妈还在为钱发愁的时候。想要买辆公路车,心里头肯定痒痒的,看到别人骑着飞驰,自己也特别想拥有那种感觉。但一想到爸妈那张操劳的脸,心里又犯嘀咕了,到底值不值得,该不该跟他们开口?咱们先掰扯掰扯,买这辆公路车,到底能.............
  • 回答
    当心头涌起对家人的不满,那种感觉就像心里压着一块石头,闷得慌,也无处安放。有时候,这种不满的来源很简单,也许是某个习惯,一件小事,或者是一种沟通方式,但累积起来,就足以让人觉得窒息。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这种不满,它到底是什么?是因为期望值没有被满足吗?还是因为我们觉得被误解了?或者,仅仅是我们自己生.............
  • 回答
    嘿,兄弟姐妹,听我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我知道现在的心情肯定挺不是滋味儿的。自己倾注了那么多心血的专业,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那里,却得不到理解和认可,这种感觉真的糟透了。尤其是当你怀揣着创业的梦想,身边的人却泼冷水,那种阻力会让你觉得连前行的路都被堵死了。别急,先深呼吸几下,把心里的那股劲儿先缓一缓。首先,.............
  • 回答
    面对家人对脑CT是“犹太阴谋”的这种误解,确实是个棘手的情况。这涉及到信任、信息获取方式,以及更深层次的恐惧和不安全感。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耐心、策略,以及一点点“攻心术”。首先,要认识到,当人们陷入某种“阴谋论”时,他们往往不是因为缺乏信息,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解释世界的框架,并且这个框架.............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非常棘手和让人感到无助。家人都不在老家居住,却被村里集资修路,并且威胁“不给钱死了以后不让埋”,这涉及到村规民约、基层管理、人身自由以及潜在的敲诈勒索等复杂问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建议和思考方向:一、 保持冷静,收集证据是首要任务在任何行动之前,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威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