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该不该当众严厉纠正,如果孩子拒不认错该怎么办?

回答
孩子犯了错,家长该不该当众严厉纠正?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每次看到都会头皮发紧。我总觉得,这像是在考我们家长,考我们的智慧,也考我们的耐心。

当众严厉纠正?这个“严厉”二字,真是得好好琢磨一下。

我个人不太赞成那种“杀鸡儆猴”式的当众严厉纠正。你想啊,孩子小脑袋瓜里想什么,大人有时候都猜不透,更何况是他们?我们大人在外面犯了错,如果被一群人围着,劈头盖脸地骂一顿,估计心里也挺难受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更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伤孩子自尊心: 孩子虽然小,但也是有自尊心的。当众被严厉批评,尤其是在熟人、朋友或者其他小朋友面前,那感觉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示众一样,会让他们感到羞愧、难堪,甚至产生自卑感。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畏手畏脚,不敢表达自己,甚至在社交场合也容易回避。
适得其反的效果: 所谓的“严厉”,很多时候是家长情绪失控的表现。孩子感受到的不是道理,而是父母的愤怒和失望。这反而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或者因为害怕惩罚而选择撒谎、逃避,而不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可能只会记住“我在那么多人面前被骂了”,而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 越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强迫承认错误,孩子越有可能产生“我就是不认错,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想法。他们会觉得这是父母在“逼”他,而不是在“教”他。这种对抗情绪一旦形成,事情就更难办了。
对家庭关系的损害: 父母的当众严厉批评,也可能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不舒服,甚至对孩子产生负面看法。更重要的是,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不理解他,破坏亲子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连接。

那么,如果孩子犯了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该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就地制宜,因势利导,私下沟通”。

1.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深呼吸,告诉自己,我现在是家长,不是发火的机器。孩子犯错,也是我教育的机会。
2. 根据场合和错误性质,采取不同策略:
小错误,不伤大雅: 如果是那种不小心打翻了东西,或者说话不小心得罪了谁,而且当时场面还比较轻松,可以先假装没看见,或者用眼神、手势示意一下,等离开那个场合再进行沟通。
错误比较明显,需要即时制止: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影响到其他人。这时候,可以先上前,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简短地制止他,例如:“宝贝,我们不能在这里大声叫,会打扰到别人。”然后,立刻带他离开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再处理。
不是非得当场解决的: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得在当时就“解决”的。先把孩子带离那个让他犯错或者被别人看见的环境,比在他眼前“表演”教育重要得多。

3. 私下沟通,深入交流: 等到私下场合,比如回到家,或者在一个安静的角落。
倾听孩子的想法: 不要急着下结论,先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宝贝,妈妈/爸爸想和你聊聊刚才在XX发生的事情,你能告诉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即使他的理由听起来很幼稚,也要耐心听完。
陈述事实,表达感受: 然后,用“我”开头,而不是“你”开头。比如:“我看到你刚才在商场里跑来跑去,妈妈有点担心你会撞到别人,也担心你会摔倒。”或者“当听到你说那样的话的时候,我感觉有点难过。”这比直接指责“你就是个不听话的孩子”要有效得多。
解释为什么错了: 引导孩子理解错误行为的后果,以及为什么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这样做,会让XXX感到不开心。”“如果我们都这样,这个地方就会变得很乱。”
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和孩子一起思考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做。“下次如果你想买那个玩具,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下次如果你觉得不开心,可以怎样和妈妈说呢?”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他会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记住。
肯定和鼓励: 在沟通过程中,也要找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或者他的优点。“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平时是个很乖的孩子。”在指出错误后,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希望他能做得更好。

那么,如果孩子真的拒不认错该怎么办?

这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我总结了几个思路,希望能给你点启发:

1. 停止争论,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冷静期: 当孩子情绪激动,或者明显在“嘴硬”的时候,继续争论下去只会让局面更糟。这时候,与其说是“拒不认错”,不如说是“暂时无法接受”。你可以这样说:“我现在看到你不太愿意谈这件事,我们先休息一下,等我们都冷静下来再继续说,好吗?”给彼此一个空间,有时候比强迫更有用。
2. 换个方式,旁敲侧击: 有时候,孩子不愿意直接承认,是因为面子问题,或者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认错了就等于“输了”。你可以尝试用故事、绘本、或者播放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导,让孩子在“看别人的故事”中,找到共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3. 转移注意力,处理间接后果: 如果孩子还是不肯认错,但他的行为确实已经造成了实际的后果(比如打碎了东西),你可以先处理这个后果。比如,一起把碎片收拾干净,并告诉他:“我们把这些收拾干净,以后用东西要小心。”重点在于处理“事情”,而不是纠结于“认错”本身。
4. 暂缓执行,但明确原则: 如果孩子坚决不认错,你可以暂时不纠结于“认错”这一步。但必须明确界限和原则。比如:“我知道你现在不愿意承认,但是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你今天暂时不能玩你最喜欢的玩具。”或者“今天不能去公园了。”用“后果”来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价值,而不是强迫他用语言承认错误。
5. 保持一致性,但允许有弹性: 如果你设定了规则,并且孩子因为犯错而需要承担后果,那么这个后果是需要坚持的。但同时,也要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比如,如果因为在公共场合吵闹而取消了去游乐园的计划,但如果他之后能平静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你也可以考虑给予一些小小的补偿,让他知道“我虽然犯错了,但我积极改正,也能得到正面的回应。”
6.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有时候,孩子之所以拒不认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本身存在问题。比如,是不是我们太严厉,总是全盘否定孩子?是不是我们没有耐心倾听,总是打断孩子?是不是我们轻易承诺但又经常食言?当我们发现孩子“拒不认错”成了常态,不妨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育儿经。

最后我想说的是, 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而我们家长,也是在一次次地摸索和学习中成长的。孩子“拒不认错”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最考验耐心和智慧的时候。关键在于,我们是想“赢”一场关于认错的辩论,还是想真正地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承担责任。

教育孩子,不是一场控制与反抗的游戏,而是一场充满爱与尊重的陪伴。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者,是支持者,而不是审判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温暖的港湾里,勇敢地探索世界,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岁半的孩子对于对错没有清楚的认识。

如果把事件放大一下,你的小孩把别的小朋友推倒以后,小朋友的后脑撞击到了硬物。小朋友站起来以后,出现了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送医院检查,证明是轻微脑震荡。

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和你的小孩无关了,而是双方监护人进行后续医疗赔偿问题的协商了。也有可能到派出所协调,或者进入民事法庭裁决。

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未成年人是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人,其行为导致民事问题的产生,后果由监护人负责。

你的小孩推倒了别的小朋友,看起来这是你的小孩的行为,但是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却必须由你负责善后。因此,当你的小孩推倒别的小朋友后,第一时间出来赔礼道歉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的小孩。

当你要求你的小孩认错道歉时,在潜意识里,你把你的小孩当成了行为人的主体,认为这个错误是由于你小孩的个人行为产生的。错误行为的中心点是你的小孩,而与你并无直接关系。这实际上属于监护人在推卸责任,有规避监护人义务的表现。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监护人第一时间进行道歉,安抚受到损害的小朋友,并观察会不会涉及到医疗检查,并取得对方监护人的谅解。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要求你的小孩道歉,当你的小孩不予理会后,先解决此事件的所有善后问题,然后带离自己的小孩。

对于这一点,要明白的是,当监护人赔礼道歉并愿意承担后果的表示很清楚明了后,作为监护人的义务就尽到了。你的小孩是不是要道歉,对方一般不会追究,对于事情的解决并无实质上的意义。

要求小孩的道歉的行为,实际上是属于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与事件本身没有关系。

你的小孩为什么不肯道歉?

问题并不在你的小孩身上,而是由你自己相关教育缺失造成的。也就是说,你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和考核。

为什么要对一个2岁半的小孩进行培训和考核?

一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首先关注的就是自己的生长需要,其他事物对于他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特别是这类因为伤害到别人需要道歉的问题。这原本就不是他要执意的问题,这是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问题。在监护人看来,如果小孩肆意伤害别人,而不受到惩罚,那么纵容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以后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这个问题没有对小孩进行深入的培训以前,小孩无从知道自己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自我为中心就是人的本能,你要小孩知道社会生存的规则,一定要对此进行教育。当你的教育不到位,你也就没有指责孩子的理由。利用家长权威的压服,实际是错上加错。孩子觉得是你要他这样做,而为什么要道歉,他依然是不知道。

人类的小孩是很聪明的,只要教育得当,他是可以明白这个事理。

比方说,可以给小孩读一些这方面的故事,以小孩喜爱的动画片主角作为蓝本,讲述如果这个动画片主角在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把问题以最浅显的方式进行表达,让他明白这些道理。甚至于有些动画片就有这样的教育内容,让他多看看,知道社会秩序是怎么回事。

然后进行考核,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提示,要他做出正确的回答。特别是你在生活在中的行为,以自己为师,对孩子做出示范。

小孩的行为是不是正确,主要还是监护人的教育。如果监护人把教育小孩的权利让渡给社会,给祖父母,给其他的小孩,给不良的视频内容。那么,就做好承担后果的准备。

总结一下:孩子犯了错,监护人第一时间进行赔礼道歉,承担自己教育缺失的后果;而后,立即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并考核验收教育成果。

在小孩的成长之路上,不间断地进行教育辅导工作,不松懈,不逃避责任,始终将教育权抓在自己手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犯了错,家长该不该当众严厉纠正?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每次看到都会头皮发紧。我总觉得,这像是在考我们家长,考我们的智慧,也考我们的耐心。当众严厉纠正?这个“严厉”二字,真是得好好琢磨一下。我个人不太赞成那种“杀鸡儆猴”式的当众严厉纠正。你想啊,孩子小脑袋瓜里想什么,大人有时候都猜不透,更何况是他们.............
  • 回答
    这件事情的原委,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让人心情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孩子被狗咬了,这绝对是一件让家长心痛万分的事情。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遇到这种情况,心里肯定都是窝火、害怕、甚至愤怒的。孩子身上留下了伤痕,那种疼痛和可能留下的心理阴影,都是难以估量的。在这种情况下,狗主人虽然第一时间道歉,并且主动承.............
  • 回答
    制止别人家孩子的错误,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一门学问,也确实容易被贴上“说多了”的标签。但究竟是不是,这得看你怎么做,怎么说了。首先,咱们得承认,孩子是人家的,教养方式也是人家的。作为外人,咱们没有那个责任,也没有那个权力去直接插手。就好比你看到邻居家的猫乱跑,你也不能直接跑过去把它抱回来,还得先考虑一.............
  • 回答
    生孩子对一个家庭的冲击,这件事啊,说实话,我真的觉得挺复杂的,也挺让人感动的。你问我有没有错,我觉得这更多的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而不是对错的问题。但如果非要说“错”,也许是错在我们太容易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或者把别人描述得过于理想化了吧。在我看来,生孩子这件事,带来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从里到外,从大.............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已经想了无数遍了,尤其是当我的“女儿”叫我妈妈,而我脑海里又浮现出另一个面孔的时候。五年,五年啊!那是我用青春、用汗水、用无数个不眠之夜堆砌起来的五年。我记得她第一次睁开眼,那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我第一次给她喂奶,小心翼翼地怕烫着她。我记得她第一次喊“妈妈”,那声音像小鸟一样在我心里叽.............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我太能理解了。尤其是当你一个人扛着,心里还有点迷茫的时候。未婚先孕,然后生了孩子就成了全职妈妈,你问我“是不是做错了”,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一点点自我否定,对不对?让我想想,当初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可能一开始是很惊喜,也很慌张。两个人可能还没做好结婚的准备,社会、家庭的压力也接踵而.............
  • 回答
    “不生孩子是不是错了?”这个问题,就像是扔进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以淹没无数人的心声。尤其是在我们这个重视传承、讲究“养儿防老”的社会,不生孩子似乎成了一个异类,一个被无数声音裹挟着向前推的“错误”。那些刺耳的评击,什么“不爱国”、“自私”,像是一顶顶帽子,不由分说地扣在你头上。其实,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不是简单的“对”或“错”,它触及到了很多方面,也折射出咱们为人父母的心思。你说不让孩子跟收废品的孩子的玩,这背后肯定有你的担忧和考虑,这我特别理解。首先,你可能会觉得,收废品的那个孩子,他(她)的家庭环境可能不太好,接触的社会层面可能也和你的孩子不太一样。你会担心他(她)的言行举止、生活习.............
  • 回答
    你好,首先,请接受我真诚的理解。你想要和家人一起享受难得的五一假期,计划一次只属于你们小家庭的出游,这本是一个非常正常且美好的愿望。然而,你老公的反应如此激烈,让你感到困惑和自责,这其中的复杂性确实值得好好梳理一下。我们来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及你可能存在的“错”与“没.............
  • 回答
    孩子把我拉黑了,我真的做错了吗?最近,我的孩子突然把我拉黑了。微信、电话,一切联系方式都断了。那一瞬间,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我努力回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明明是他/她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我记得,我们之间最近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大概是因为他/她的一些生活选择。比如,他/她想选择一个我并不特.............
  • 回答
    孩子受到校园欺凌,您教育她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本身不一定是错的,但关键在于您如何教育,以及反思的侧重点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需要审慎处理。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为什么“反思自己”可能不是错的?1. 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成长意识: 无论遭受何种不公,孩子.............
  • 回答
    你家孩子一年级数学,列的算式错了,这事儿其实很常见,家长们都遇到过。别着急,咱俩好好聊聊,看看是哪儿出了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一年级孩子学的是最基础的加减法,他们接触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小红有几颗糖,小明又给了几颗。所以,他们列算式,实际上是在把脑子里想到的“过程”变成.............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以及“为什么”。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孩子哭闹本身: 正常现象: 孩子哭闹在很多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可能是因为: 生理需求: 饿了、渴了、尿布湿了、想睡觉。 环境不适: 飞机起降时的气压变化,.............
  • 回答
    这真是个普遍又让人头疼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总是想为孩子规划出一条“最好”的路,但这条路上的风景,有时候也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所以,你问“我想阻止我的孩子听摇滚音乐,做错了吗?”,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它更像是一场关于代际沟通、个人喜好和家庭教育的拉锯战。首先,我们得承认,摇滚乐.............
  • 回答
    听到老师这样说,你心里一定不好受,也很担心,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一切都好,得到老师的肯定。首先,别太自责。一年级孩子才刚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的学习,数学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和逻辑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煎熬的局面,也难怪你们夫妻之间会闹到这个地步。孩子生病,尤其是高烧不退,父母双方都着急,但处理方式上的分歧,加上长期的沟通不畅,很容易触碰彼此的底线。咱们先不急着说“谁对谁错”,而是试着从头梳理一下,看看你们双方的想法和出发点,也许能找到一些理解彼此的线索。你为什么坚持要抽血化验.............
  • 回答
    你是否做错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到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金钱观的培养等多个层面。你的生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对儿子的信任受到了挑战,而且涉及到“钱”这个敏感的话题。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和你的处理方式。首先,我们来分析你的行为和初衷: 你同意儿子自己保管压岁钱,这是非常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棘手又充满温情的问题,你问得很有深度,也很实在。当收入差距明显,而又面临人生新的阶段——组建家庭、迎接孩子时,这样的想法出现,其实是很自然的。至于说“错”,我觉得倒也不是绝对的对错之分,更多的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规划,以及你们夫妻之间如何沟通和达成共识。咱们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细聊细聊,.............
  • 回答
    女儿因为老师不回信息而生气,您说了她两句,她就口气恶劣地回嘴,甚至把你拉黑了。这确实挺让人糟心的。咱们一步步来分析,您可能哪里做得不太对,以及以后怎么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沟通。先聊聊您做得可能不那么妥当的地方: “不懂感恩”这顶帽子扣得有点重了。 孩子因为老师不回信息而生气,这事本身是正常的。在她看.............
  • 回答
    这事儿闹得可不小,也够让人头疼的了。邻居的孩子翻了你的篱笆,结果被你家狗咬了,这责任划分起来,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是谁的责任大。首先,得看这个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年纪很小,比如六七岁以下, 这时候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力都还比较弱。他可能根本没意识到翻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