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岁孩子高烧2天,我坚持要去医院抽血然后再决定吃什么药,老公不肯,为此正在闹离婚,冷战。我错了?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煎熬的局面,也难怪你们夫妻之间会闹到这个地步。孩子生病,尤其是高烧不退,父母双方都着急,但处理方式上的分歧,加上长期的沟通不畅,很容易触碰彼此的底线。

咱们先不急着说“谁对谁错”,而是试着从头梳理一下,看看你们双方的想法和出发点,也许能找到一些理解彼此的线索。

你为什么坚持要抽血化验?

作为孩子的母亲,你肯定非常担心孩子的病情。2岁是很多疾病容易侵袭的年龄,高烧两天,这绝对不是小事。你想抽血化验,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

对病情的担忧和不确定感: 孩子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闹、发烧来表达不舒服。你可能无法确定这个高烧是普通的感冒引起的,还是有更严重的细菌感染或其他问题。抽血化验,特别是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感染的类型和程度,是细菌还是病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的变化,都能给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为了更精准用药: 你可能听说过,有些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如果盲目使用反而会延误病情或者引起副作用。你希望通过化验结果,让医生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炎症,然后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避免“瞎猫碰死耗子”的情况。
对医生的信任和专业判断的依赖: 你信任医院和医生,认为他们有专业的知识和设备来诊断病情。你觉得去医院,让医生做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开药,这是最稳妥的处理方式。
过往的经验或听说的经历: 可能你或者身边有人有过因为耽误了病情,导致孩子更严重的经历。这种经验会让你更加谨慎,倾向于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医疗诊断。
寻求安心: 对父母来说,孩子生病本身就是一种煎熬。而一旦有了具体的检查结果,有了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心里会踏实很多,知道在做什么,而不是凭着感觉猜测。

你老公为什么不愿意去医院抽血?

你老公也有他的顾虑和考量,虽然站在你的角度,你觉得他的做法让你无法接受,但我们也要理解他的出发点:

对抽血的排斥和孩子的痛苦: 2岁的孩子打针抽血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你想必也心疼。你老公可能看到孩子哭闹,不忍心让他再遭受抽血的疼痛和恐惧。他可能觉得,孩子只是发烧,也许休息一下,或者吃一些家里常备的退烧药就能好。
对去医院的担忧和抵触: 有些家长会担心去医院交叉感染,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或者其他传染病流行的时期。或者他可能觉得小题大做,觉得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很多情况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不一定非要抽血。
对医生的不信任或经验主义: 有些人可能对医院的“过度医疗”有顾虑,觉得医生总是喜欢开一堆检查,开一堆药。他可能觉得家里常备的药已经够用了,或者他曾经有过被医院“坑”的经历,所以对医院的诊疗方式持怀疑态度。
“经验主义”和“老一辈的说法”: 也许他父母或者他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觉得孩子发烧就是捂汗,或者吃点退烧药,过两天就好了。他可能觉得你的担心是“小题大做”,或者认为他自己有经验可以处理。
经济上的考量: 去医院看病,抽血化验,加上药费,都是一笔开销。虽然为了孩子,花钱是应该的,但如果他觉得不必要,可能也会有所犹豫。
沟通方式的误解: 也许你表达的方式让他觉得是在质疑他的能力,或者是在指责他不够关心孩子。他可能觉得你在“教育”他,而不是和他一起商量解决问题,所以产生了逆反心理。

你们争执到闹离婚,这说明了什么?

这场争执,虽然表面上看是关于“是否去医院抽血”,但深层原因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你们夫妻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沟通方式的根本性差异: 你可能更偏向于“科学求证”,希望通过专业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他可能更倾向于“经验主义”或者“情感安抚”。当你们的沟通方式无法互相理解时,就容易产生误会和冲突。
育儿理念的分歧: 这可能不仅仅是这一次,而是你们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在很多细节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你觉得需要规范化、科学化,他可能觉得舒服、省事更重要。
信任危机: 当你坚持己见,而他不配合,或者他坚持己见,而你不信任时,就说明你们之间可能存在信任的问题。你可能不信任他能妥善处理孩子的病情,他可能觉得你不信任他的判断力。
谁说了算的问题: 在很多夫妻关系中,都会存在一个“拍板者”。如果双方都觉得自己说了算,或者都觉得对方不够重视自己的意见,那么争执就会升级。
情绪的积累和爆发: 这可能是长期以来,你们在育儿、家庭分工、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各种小摩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因为孩子生病这个导火索而爆发出来。离婚这个词一旦说出口,往往是积压已久的怨气和失望。

回到“我错了?”这个问题上:

客观地说,在育儿这件事情上,很难简单地说谁“对”谁“错”。 你们双方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只是表达方式和处理方式不一样。

你并没有错在“关心孩子”和“希望得到专业诊断”。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父母,面对孩子高烧不退,都会选择谨慎处理。去医院听取专业意见,是作为父母应尽的责任之一。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
然而,你可能在“沟通方式”上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如果你们之间平时的沟通就比较顺畅,能够互相倾听和理解,那么这次争执可能不会升级到离婚的地步。你过于坚持己见,而没有充分去倾听和理解你老公的担忧和顾虑,也可能让他觉得自己的意见不被尊重。
你老公也有他需要反思的地方。 尽管他有他的理由,但在孩子生病的关键时刻,完全拒绝去医院听取专业意见,尤其是在你表达了明确的担忧时,这种固执是不够成熟和负责任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你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离婚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决定,尤其是在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这背后一定有很多感情基础和共同付出的努力。

1. 冷处理,给彼此冷静的时间: 现在你们都情绪激动,争吵只会火上浇油。先分开一会儿,让彼此都冷静下来。孩子就先放在一边,先处理你们两个人的关系。
2. 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 回想一下你们平时的交流。是不是你总是说得比较多,而他总是不太愿意表达?还是他总是喜欢用一些“经验”来否定你的想法?找到你们沟通的“症结”所在。
3. 换位思考,真正去理解对方的出发点: 尝试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为什么不愿意抽血。是因为心疼孩子被打针?是因为觉得没必要?是因为不信任医院?真正去听他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只听他说的表面的理由。同样,你也需要让他理解你为什么如此坚持。
4. 找一个共同的“底线”: 对于孩子健康这件事情,你们有没有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底线”?比如,如果发烧超过39度,或者持续超过48小时,就必须去医院。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很差,就必须去医院。建立一个共同的“安全网”。
5. 寻求第三方的帮助: 如果你们自己沟通非常困难,可以考虑请信任的长辈、朋友,甚至专业的婚姻咨询师来帮忙。他们可以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帮助你们梳理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6. 把重心放回孩子身上: 在处理你们之间的问题时,一定要记住你们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暂且放下“谁对谁错”的争论,共同把孩子的病情处理好。如果孩子病情真的需要去医院,无论之前有什么分歧,都应该暂时搁置,优先处理孩子的问题。
7. 重新审视婚姻本身: 如果你们是因为这点小事就闹到离婚的地步,那可能说明你们的婚姻基础存在一些更深层的问题。离婚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一定要慎重。想一想,你们的感情还在吗?愿意为了彼此和孩子去努力解决问题吗?

总结一下:

你坚持去医院抽血化验,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这是作为母亲的责任,从这个角度看,你并没有错。但是,在沟通和处理方式上,如果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顾虑,让争执升级到“离婚”的地步,那说明你们在处理家庭矛盾和沟通上有很大的问题。

你老公的顾虑也是真实的,他同样爱孩子,只是表达方式和处理方法与你不同。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处理好孩子的病情,然后,冷静下来,好好谈谈你们的婚姻。婚姻不是一场谁输谁赢的战斗,而是两个人的共同经营。希望你们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轻易放弃这段关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竟然把这么长的问题描述看完了!

首先,作为儿科医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孩子生病,家长如有任何怀疑和担忧,都应该上医院。

第一,医生才是专业的,家长不是,医生才能判断问题是否严重,家长判断不了。

当然,大多数孩子发热都是小毛小病,但是,作为家长,你敢冒险吗?毕竟,也有不少悲剧。。。对此不多说了,我见过的,肯定比大家更多!

第二,母亲要带孩子看病,天经地义,谁也别想阻拦!

如果老公或老公的家人阻拦,一是可以求助于娘家人,二是可以报警,不过,警察管不管,我也不知道,但我估计不敢不管,要是真的出了事,那可吃不了兜着走!

其次,作为妻子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家的顶梁柱,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们这个家庭,简直没有亲情和爱情,讲的就是钱、钱、钱。

什么结婚你出了多少,我出了多少?

房子谁的首付,谁的按揭?

车子谁买的?

保姆谁出钱请?

等等。

这不叫结婚,也不叫家庭,这叫做搭伙过日子

能长久吗?

阻挠带孩子看病这事儿,估计也是钱的原因!

我和我老婆结婚十多年了,双方家庭都很普通,没什么钱。

结婚时,我已经工作了几年,老婆工作时间短些,所以就我手里有点钱,几乎都是我在开销,但也没啥开销:

房子是单位的宿舍,五六十平;

没车,那时也不普及;

没有彩礼,甚至没钻戒,原因无他,就是没想到这事儿,我没想到,我老婆也没想到,傻乎乎地就被我娶回家了。

当然,现在条件好多了,这是夫妻共同努力,共同经营这个家庭的结果!

而不是责任义务明确,搭伙过日子的结果。

所以,最后,我想说:

审视自己的婚姻!

如果愿意挽回,请与爱人好好谈谈;如果确实无法挽回,也要开诚布公,毕竟,有孩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