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专家不建议 2 岁以下儿童看各种屏幕,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有哪些危害?还有哪些哄孩子的方法?

回答
2 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世界还在一点点建立,每天都在用眼睛、耳朵、小手去触摸、去感受真实的世界。专家们不建议这么小的宝宝看屏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观察。

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对 2 岁以下的孩子,就像是在他们成长的花园里,不小心撒了些不太适合的种子。

首先,影响大脑发育,特别是视觉和认知能力。 这么小的孩子,他们的眼睛还在发育,需要通过观察真实世界的色彩、光影、远近来锻炼。屏幕上的图像,特别是那些快速切换、鲜艳刺激的,对他们稚嫩的眼睛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单一的刺激。这可能导致:

视力问题: 长期盯着屏幕,很容易让孩子出现视觉疲劳,甚至可能增加近视的风险。他们的眼睛还没有学会如何聚焦远近、如何处理不同的光线。
注意力不集中: 屏幕上的内容往往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节奏快,奖励机制强。一旦习惯了这种即时反馈和高强度刺激,当他们回到真实世界,面对相对“缓慢”和“平淡”的事物时,就容易失去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比如,看绘本时,可能一下子就翻过去,对图画和文字的细节提不起兴趣。
认知发展的滞后: 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与人互动お过程。2 岁前的孩子,是通过触摸、揉捏、咀嚼、观察周围的人和物来学习的。屏幕提供的是被动接收的信息,而且是高度抽象化的。他们无法真实地感受材质,无法理解因果关系,比如,看到屏幕里的球滚动,但他们自己无法去推、去感受力道。这会阻碍他们对物理世界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其次,影响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语言和社交是在一次次的互动中习得的。孩子需要通过和父母、家人、其他孩子的真实交流,才能学会词语、句子的用法,更重要的是,学会理解表情、语气、肢体语言,学会分享、等待、合作。

语言发展缓慢: 屏幕里的声音和对话,虽然听起来很丰富,但它缺乏互动性。孩子不能打断屏幕里的人物,不能提问,也不能得到即时回应。而亲子间的对话,哪怕只是简单的“宝宝看,这是球球”,孩子回应一个咿咿呀呀,父母再回应,这个过程才是语言发展的“养分”。
社交技能的缺失: 孩子需要通过和别人玩耍,学习如何分享玩具,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处理冲突。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和屏幕“互动”,他们就失去了宝贵的社交练习机会,可能导致在与人交往中显得退缩、笨拙。

再者,影响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立的。

情绪不稳定: 很多家长会用电子产品来“安抚”哭闹的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只要一哭,就有好玩的东西出现”的认知。一旦屏幕被拿走,或者他们想要的内容没有得到满足,就可能更容易哭闹,甚至出现摔打、发脾气等行为,因为他们没有学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和解决自己的情绪。
睡眠问题: 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睡不好,孩子白天自然就容易烦躁、精神不振,这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情绪。
过度依赖: 孩子一旦习惯了屏幕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就会对其他事情失去耐心,变得“看啥都没意思”,这会让他们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也可能影响他们对其他兴趣爱好的发展。

那么,在没有屏幕的时代,或者我们希望减少孩子对屏幕的依赖时,有哪些“老派”但又超级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孩子哄得服服帖帖,让他们快乐成长呢?

1. 真实世界的探索与感官体验:

“触感”是他们的课本: 拿一些孩子能安全玩耍的物品,让他们尽情地触摸、抓握、甚至啃咬(当然要确保安全和清洁)。比如,不同材质的布料(丝绸、棉麻、毛线)、天然的木头玩具、柔软的绒毛玩具、安全的水果蔬菜(让他们抓握,感受形状和质地)。
“听觉”的盛宴: 别小看声音的魅力!给他们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以是父母温柔的哼唱、有趣的摇铃声、自然界的鸟叫虫鸣、洗衣机运作的声音、水龙头流水的声音。让他们区分不同的声音,并试着模仿。
“视觉”的色彩与形状: 窗外的云朵、天上的飞鸟、地上的小石子、家里的各种家具,都是天然的视觉教材。带他们到户外,让他们观察树叶的纹理、花朵的颜色、小狗摇尾巴的动作。在家,可以用彩色的积木、不同形状的饼干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2. 亲子互动,情感的连接:

“模仿”的游戏: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你可以做鬼脸、发出夸张的声音,他们会咯咯地笑,然后试着模仿你。你还可以故意把东西弄掉,然后夸张地找,他们会觉得很有趣,也会参与进来。
“躲猫猫”和“藏东西”: 这些简单的游戏,对于建立孩子的“物体恒常性”非常有帮助,让他们理解即使东西看不到了,它依然存在。而且,在一次次的寻找和被找到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大的惊喜和满足感。
“搭积木”与“拆积木”: 无论是一块积木,还是一堆枕头,都可以成为你们共同创造的“杰作”。你可以引导他们搭高,他们可能会推倒,然后一起笑。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是增进了亲子间的默契。
“讲故事”的魔力: 即使孩子还不能完全听懂,但你充满感情的声音,语速的起伏,脸上的表情,都能传递给他们。你可以用夸张的声音模仿动物,用手指指着图画,让他们参与到故事中来。
“唱歌跳舞”的快乐时光: 简单的儿歌,配上简单的动作,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跟着音乐摇摆,跳跃,释放他们的活力,也能很好地抒发情绪。

3. 日常生活的“小惊喜”:

“一起做家务”: 别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做不了。让他们帮忙拿抹布擦地(哪怕只是擦个几下)、把玩具放回盒子里、把衣服叠整齐(虽然可能叠得很不像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参与”,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有成就感。
“吃饭”也很有趣: 别总想着喂饭。可以给他们准备一些方便自己抓握的食物,让他们自己尝试。吃饭本身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比如用不同的模具把食物弄成有趣的形状。
“洗澡”的时间: 澡盆里的水、泡泡、各种洗澡玩具,都能让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让他们自己玩水,感受水的流动,这是很好的感官体验。

4. 建立规律的作息,让孩子有安全感:

固定起床、睡觉、吃饭的时间: 规律的生活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即使不看屏幕,孩子也需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睡前仪式: 比如洗澡、讲故事、唱摇篮曲,这些固定的睡前活动,能帮助孩子从玩闹的状态慢慢过渡到睡眠状态,也让亲子关系在这个温存的时刻得到升华。

给父母的一些小提示:

耐心是关键: 孩子学习和适应需要时间。不要指望立刻看到效果。
身教大于言传: 如果父母自己沉迷于手机,孩子自然会模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玩,享受真实的亲子时光。
尊重孩子的节奏: 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需要安静地待一会儿,或者自己玩一会儿。不要强求他们时刻保持活跃。

总而言之,2 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份丰富,恰恰需要通过真实的触碰、倾听、观察和与人的互动来构建。电子屏幕虽然提供了感官上的刺激,但却绕过了孩子最需要培养的那些能力。把那些时间留给真实的世界,留给彼此的陪伴,你会发现,孩子成长中的喜悦,远比屏幕上的光影更动人、更深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专家不会帮你带孩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