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问错了哈,2岁孩子有什么错?
这就是家长的错。
这啥爸爸呀,有这么带孩子的吗?
这是大马路,不是你家客厅。
孩子闹脾气,不是很正常吗?
要教育也请在家教育,在安全的环境下教育。
例如在超市里,
例如在禁止车辆同行的小区里,公园里。
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马路上,特别是这种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
万幸的是孩子小,车子没压着。
这要是压着了,你说想要赔钱重新生一个吗?
你可长点心吧。
孩子妈呢?——式育儿?
政治正确害人。
最近几年来,不知道怎么流行起来的教育风气让人不忍直视。
什么孩子不能打不能骂,父母不能讲权威,父母要跟孩子讲平等讲尊重,不能利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对孩子进行碾压。
还有什么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倒是没错,但你不能矫枉过正啊!)。
作为父母需要拥有的三种智慧:
1.让孩子独自承担可以承担的后果的智慧;
2.用可承受的后果去代替不可承受的后果,从而让孩子规避危险的智慧;
3.区分上述两种后果的智慧。
无法区分后果是否承担,并且全部推在孩子身上的,美其名曰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的,这是一种极度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的行为。
是把孩子推在前面当做挡箭牌的行为。
什么叫做监护人?
监护人就是代替不具备社会认知的人类幼崽进行决策,提供执行的方案及所需资源,并为决策负全权责任的主体。
过度鼓吹平等博爱自由教育理念的父母,本质上就是躲在平等博爱自由这面大旗的背后不作为的父母。
因为他们不敢承担和面对严格教育可能带来的风险:
比如某些较为敏感的孩子在遭受较为严厉的教育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创伤。
比如在某些方面的教育过于严格,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
为了规避风险,而干脆放弃严格的教育,这种行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成语形容了:
因噎废食
我们讲教育要有方式方法,要温和而坚定。
但很多人最后执着于术(应该怎么做),而偏离了道(忘了为什么这么做);
每天都温和了(不能发脾气,不能打骂),结果根本坚定不起来(丧失父母权威,口舌说干毫无作用)。
世上不存在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育方式,只要是有效的教育方式,一定有带来副作用的可能。
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执行者,我们应当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采取积极识别的态度,并及时调整策略去尽可能的降低副作用所带来的的危害。
通过不断的调整教育策略,使“孩子的行为被良好的规范”与“孩子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导致其产生新的不良行为”之间能够达到较好的平衡。
最终实现孩子整体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父母的教育水平也会跟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的螺旋式上升。
而事实上每一个个体的进步都是伴随着犯错-总结-避免犯错而进行的。
有谁天生就是教育家吗?不可能。
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光要允许孩子犯错,也要允许家长犯错。
允许犯错,不是放任错误的发生。
而是为了更好的反思,不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政治正确的教养方式,正在全方面的扼杀父母试错的可能性。
最后,回到这个问题中来:
这位父亲通过这次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自己承担胡闹的后果),孩子和父亲都被“幸好没有酿成大祸但实质是不可承担后果”结实的教育了一顿。
我相信后续孩子没事了,孩子父亲也一定会被孩子妈妈严厉的批评教育一番,经过此次,这位父亲至少明白了“不能把孩子独自留在马路上”这个道理。
孩子应该也明白了“不能随便躺在马路上”这个道理。
但这样的方式可取么?
不可取。
因为这是将孩子置于“可能承受不能承受的后果”的风险之中,而且风险很大。
普通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如果是力气比较大的家长,就像提小鸡仔一样,提走就是。提到安全的地方,往地上一放,娃爱哭哭爱嚎嚎爱躺躺,给你发泄情绪的自由,同时告诉娃,随便蹭,衣服蹭脏了回去会挨骂,自己想清楚。
力气比较小的怎么办?
拉手拉不动,拉狠了拉脱臼咋办呐?
这里分享一个小妙招,拉不动手就拉耳朵,捏的紧一点,但是不要用力拽,让他疼,但是不会给他造成任何伤害。
先拎到路边,再先礼后兵。
今儿告诉你了,下次马路中间躺,我给你两个选择:
1.立刻乖乖爬起来跟我走;
2.我拎着你耳朵乖乖跟我走。
没有第三个选择。
为什么?
安全问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什么是原则,这就是原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