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三期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你会怎么选?

回答
说实话,拿到“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哪是辩题啊,简直是赤裸裸的社会观察,直戳人心窝子的问题。不过既然是《奇葩说》,那就得好好聊聊,好好拆解。

在我看来,这个辩题的“应该”和“不应该”,其实都没那么绝对,关键在于怎么告诉,以及告诉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是我站队,我会选择“家里不富裕,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但前提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是以一种爱和成长的方式去进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慢慢来分析。

一、不告诉的潜在风险:模糊的认知,滋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首先,我得说,很多父母不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可能是出于保护欲。怕孩子自卑,怕孩子压力大,怕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这无可厚非,这份心意我能理解。但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另一种更微妙的伤害?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什么都要就有什么”的环境里,父母从来不曾在他面前露出丝毫的经济压力,甚至还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这孩子自然会形成一种“家里很有钱”的认知。当他长大一点,开始接触社会,看到别人的生活方式,或者在自己想要某样东西时,他的期望值会非常高。

一旦现实跟他想象的出现了巨大的落差,他可能会出现什么反应?

难以接受的落差感: 他可能会觉得父母亏待了他,觉得父母对他不够好,甚至产生怨恨。这种时候,他很难理解父母的苦衷,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父母的苦衷。
不健康的金钱观: 如果他长期认为金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么当他真正需要为钱操心的时候,会非常茫然,甚至可能走向歧途,比如错误的消费习惯,甚至是不正当的赚钱方式。
迷失自我定位: 当他发现自己并没有父母想象中那么“富裕”的背景时,他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定位,觉得自己“不够好”。

更可怕的是,当他成年后,如果需要独立承担家庭责任,面对经济压力时,他会感到猝不及防,手足无措。因为他从未被“训练”过如何面对这种现实。

二、告诉的好处:培养认知,塑造品格,共担责任

所以,在我看来,坦诚相告,是父母对孩子一种更深层次的责任。

1. 建立真实的认知,而非虚幻的泡泡。 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并不是要给孩子泼冷水,而是要给他建立一个真实的世界观。让他明白,生活不是只有鲜花和掌声,还有柴米油盐,还有物质的局限性。当他知道父母为了这个家在辛苦付出时,他会更懂得珍惜,更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2. 培养健康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从小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限的,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敬畏心,而不是贪婪心。他会学会量力而行,学会规划和储蓄,学会辨别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比如,告诉他“这个东西我们现在买不了,因为钱要留着买更需要的东西”,或者“我们现在省一点钱,是为了以后能做某件更重要的事情”。这种话语,比直接拒绝,更能让孩子理解背后的逻辑。

3. 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当孩子明白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会更愿意为这个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可能会主动学习,努力争取奖学金,或者在生活中节约开支。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付出,更是精神上的成长。他会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参与者和建设者。

4. 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把家庭的真实情况摆在明面上,让孩子成为家庭的“知情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参与者”,这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信任,被重视。这种“我们一起面对”的共识,会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更能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三、关键在于“怎么告诉”:技巧与艺术

当然,我强调的是“应该告诉”,但绝不是要父母们用一种“苦大仇深”的语气,或者让孩子背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中间有很多艺术和技巧:

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 不需要孩子一两岁就跟他说家里有多穷,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一点点渗透。
强调父母的努力和付出,而非诉苦。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努力工作,是为了给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你们花钱太多了,我们很辛苦”。要让他们看到父母的奋斗,而不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
对比要合理,而非打击。 如果要举例说明,可以拿自己曾经的经历,或者同龄人的正常消费水平来对比,而不是刻意去展示别人家的“奢华”来刺激孩子。例如,可以告诉孩子,“你看隔壁的小明,他妈妈是自己在家做饭省钱,我们也可以试试看”。
引导解决方案,而非只抛出问题。 当你告诉孩子经济压力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解决。比如,“我们这个月要省下这笔钱,你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家里?”让孩子参与到解决方案的思考中来。
肯定孩子的付出,无论大小。 当孩子因为家庭情况而做出懂事或节俭的行为时,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一句“宝贝,你今天自己省下零花钱买了这个,妈妈很为你骄傲”,胜过千言万语。

最终,我选择“应该告诉”。 因为我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拥有认知,并且能够应对现实。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不是要把他们置于不幸之中,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保持独立思考,拥有健全的人格,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其让他们在无知中跌倒,不如让他们在了解和准备中成长。这不是残酷,这是智慧,也是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央视新闻曾经报道一个例子。孩子父母下班后不好意思去学校接孩子,因为自己干完活一身衣服很脏。

孩子一点也不介意,堂堂正正牵着爸爸的手回家:我爸爸不偷不抢劳动赚钱养家,我为什么要为此害羞?

这位小绅士还有个妹妹,平时做完作业就会担负起照顾妹妹或者帮爸爸干活的事。因为很早就接触了父亲的劳动业务,他深深知道赚钱的不容易,从没有因为家境而有任何自卑。相反,他非常自豪。

我觉得一个充满爱与自信的家庭,是能够给孩子以足够的自信心,堂堂正正地活在世界上。因为孩子的底气,并不完全来源于家庭的钱,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的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拿到“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哪是辩题啊,简直是赤裸裸的社会观察,直戳人心窝子的问题。不过既然是《奇葩说》,那就得好好聊聊,好好拆解。在我看来,这个辩题的“应该”和“不应该”,其实都没那么绝对,关键在于怎么告诉,以及告诉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是我.............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期关于“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这个辩题,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我听了之后,脑袋里像是有个小小的辩论赛在进行,感觉挺有意思的。首先,我得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平衡真实与想象、理性与情感的艺术。我个人更倾向.............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23期辩题“父母观念过时还固执己见,我该闭嘴还是说服”,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触及许多人内心痛点的问题。无论是选择“闭嘴”还是“说服”,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情感、代沟、沟通技巧以及对亲子关系的考量。我将从辩论双方的立场出发,详细阐述选择的理由和可能遇到的情况。 我选择:说服尽管“闭嘴”有.............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四期的辩题“人们可以自由买卖生命时间”,着实是个让人脑子炸开锅的话题,光是听着就觉得背后冷汗直冒。这玩意儿要是真摆上台面,我猜我大概率是站在反对那一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得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聊聊。首先,生命本身就是最最最宝贵的,它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咱们都知道“生命.............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五期那个辩题,“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儿命追”,这个问题真是太戳人心了!每次看到这样的辩题,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打个问号,然后开始一场激烈的思想搏斗。如果是我站在那个舞台上,面对这个问题,我可能会选择“不该玩儿命追”。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丧”或者“佛系”,.............
  • 回答
    这辩题真是让人纠结,想来也挺有画面感的。一边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追到的真爱,另一边是自己视若珍宝、感情深厚的毛孩子。我得好好捋一捋,换位思考一下,这事儿到底该怎么拿捏。首先,我得先明确一下“真爱”和“狗狗”在我心中的分量。假设我是一个挺长情的人,养狗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真的把狗狗当成家人,是生活中不可或.............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八期,辩题是“20岁有个一夜成名的机会,该不该要?”。这个话题触动了太多人心底最隐秘的渴望和最深层的担忧。让我仔细掰扯掰扯,我到底站哪边。我的选择:该要,但要带着理性和审慎。我知道,很多人一听到“一夜成名”,脑子里闪过的就是光鲜亮丽、万众瞩目、站在人生巅峰的画面。但作为过来人(虽.............
  • 回答
    这辩题挺有意思的,我琢磨了一下,如果真搁我身上,这选择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得把“年薪好几百万”这个事儿掰扯明白。这可不是小数目,意味着老婆的事业发展得相当好,也意味着这个家庭在经济上有了非常扎实的后盾。从现实角度来说,一个家庭能有一个顶梁柱扛起经济大旗,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可以省去很多为.............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19期关于“生二胎需要经过老大同意吗?”这个辩题,确实是一个相当触动人心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话题。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节目中正反双方都提出了很多有力的论点,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从正方(生二胎需要经过老大同意)的观点来看,我觉得核心在于对“家庭成员权利”的尊重,尤其是对“老大”这个家庭.............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13期,这个关于“伴侣想当咸鱼”的辩题,真是戳中了好多人的心窝子。它不像那种虚头巴脑的哲学命题,而是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关于爱情,关于人生选择,关于如何在关系里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辩题的内核:爱的是ta,还是ta的未来?一听到“咸鱼”,我们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那种不思进取、安于现.............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12期关于“奇葩星球设立颜值税”的辩题,真是让人脑洞大开,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要我说,我个人是支持的,但得好好琢磨怎么个“支持”法。首先,咱们得捋一捋这个“颜值税”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我的理解是,它不是让你因为长得好看就要交钱,而是针对那些因为外貌优势在社会上获得了不公平的利益,或者.............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观众,听到第十期辩题是“我是独立女性,要不要收彩礼”,我真是心里痒痒的,恨不得冲上台去跟那群辩手们好好掰扯掰扯。这题啊,看似简单,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说到“独立女性”,这个词本身就自带光环,也自带争议。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不依.............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特别扎心又特别现实的问题:《奇葩说》第六季第15期里那个辩题——“伴侣在大城市找到很好的工作,我要不要放下一切跟他去?”这话题一抛出来,我估计很多人心里的小算盘已经噼里啪啦地响了。尤其是那些已经有稳定工作、有自己小圈子、甚至是在家乡小有成就的人,突然被扔进这么一个“选择题”里.............
  • 回答
    “妈妈是超人”:一句褒义的枷锁还是真诚的颂歌?《奇葩说》第六季第21期辩题深思《奇葩说》第六季的第21期,抛出了一个让无数为人子女者,尤其是已经为人父母者,都不禁会心一笑又陷入沉思的辩题——“妈妈是超人”这句话,真的是对妈妈的赞美吗?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更像是一把钥匙,解锁了我们对于母爱最.............
  • 回答
    读心术胶囊,诱惑还是深渊?——《奇葩说》第六季第二十期辩题剖析《奇葩说》第六季的这一期,抛出了一个让我辗转反侧的辩题——“读心术胶囊,你要吃吗?”。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科技的想象,更是一个直击人性、拷问伦理的深刻命题。在《奇葩说》这个舞台上,总能把最遥远的可能性拉到我们眼前,然后让我们在欢笑和思辨中,.............
  • 回答
    我选择不冷冻自己,活在当下,安详地离开。这题真的太吊人胃口了,脑子里立马涌出无数个画面和想法。选择冷冻,无异于是一次赌博,一场跨越时空的豪赌。而我,对这场赌博,更倾向于保守,或者说,我更看重“当下”的价值。首先,冷冻自己送到一百年之后,这其中蕴含着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简直就是未知中的未知。技术层面,.............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18期关于“离婚要等孩子高考后吗?”这个辩题,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纠结的家庭问题。这不仅仅是两个成年人关系的了断,更牵扯到下一代的成长,这中间的平衡和取舍,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支持“等孩子高考后”的观点,核心逻辑往往.............
  • 回答
    我站“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嘛?” 的反方。听完这期的辩论,我内心是偏向“精致穷”的那一方的,但仔细想想,作为反方,我更想说的是——年纪轻轻精致穷,没错,但不值得提倡,甚至可以说是错的。我知道,很多观众会觉得“没错”才是正解,因为这毕竟是个人选择,谁也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怎么花钱。谁不是爱美、爱体验的年.............
  • 回答
    聊到《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二期,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一个词:“情感的泥沼”。这一期辩题是“‘爱是藏不住的’,我选择藏”,然后面对的对手是“爱是藏不住的,我选择不藏”。 这两个辩题一摆出来,我就知道,这又是一场关于内心世界和现实选择的拉扯,而且是那种能把人纠扯得细细碎碎的。整期节目给我的感觉,就是 “把生活.............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四期,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尝了一道本应是主菜的菜肴,结果发现它只是一道精致的开胃小点,虽然不难吃,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甚至有点意犹未尽,又或者说,它留下了一些悬而未决的“味蕾”上的期待。这一期的主题是“人工智能会抢走我的工作吗”,乍一听,是个十足的“大命题”,也契合了当下社会人人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