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辛弃疾的词作?

回答
辛弃疾的词,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壮丽史诗,又似一坛陈年老酒,初尝便觉醇厚,细品则余韵绕梁。评价他的词作,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其灵魂深处,去体味那份激荡的家国情怀,那份傲岸不屈的士人气节,以及那份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挣扎的无奈与悲壮。

一、 豪放飘逸,气势磅礴:南宋词坛的擎天之柱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一生,与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紧密相连。年轻时,他慷慨激昂,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这种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他的词作之中,形成了其最显著的特色——豪放。

他的词,不同于苏轼的超然物外,更非李清照的细腻婉约。辛弃疾的豪放,是一种挟风雷,驱山河的雄浑气概。你看他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位将军驰骋沙场、枕戈待旦的画面,那股杀气腾腾的英雄气概,仿佛扑面而来。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里的“愁”并非一般闺阁之愁,而是国破家亡、壮志难酬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愁,深沉得几乎难以言说,只能化作一句淡淡的秋意,反衬出内心的波涛汹涌。

他的笔下,常常出现“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历史回响,将个人的命运与家国的兴衰融为一体。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使得他的词作具有了超越个人情感的普遍意义,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最振聋发聩的声音。

二、 用典精妙,意蕴深邃:词海中的璀璨星辰

辛弃疾的词,另一个令人称道的便是其用典的精妙。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无论是史书、经书,还是诸子百家,都能信手拈来,融于词中。然而,他的用典并非堆砌,而是如“锦上添花”,为词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蕴。

比如,“少年辛苦终成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鹧鸪天·送人》)这首词中的“尘世难逢开口笑”,化用了王安石的典故,意在劝勉友人珍惜时光,抓住机会,在人生中有所作为。又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典出自《史记》,用以自况,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老,但仍有报国之志,渴望得到重用。

这种用典,不仅体现了辛弃疾的才情,更重要的是,他常常将古人的故事与自己的遭遇相结合,通过典故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这使得他的词作,如同古老的星辰,虽然历经岁月,却依然闪耀着智慧与力量的光芒,引人深思。

三、 风格多样,兼收并蓄:词坛的集大成者

虽然以豪放著称,但辛弃疾的词风并非一成不变。他能够在豪放与婉约之间自如切换,展现出多样的风格。

除了雄浑激昂之作,他也能写出缠绵悱恻、情真意切的词。例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句看似寻常的描写,却饱含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蕴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又如:“莫唱黄鸡过,愁看塞鸿归。故园归时,又一年春。”(《采桑子·春愁》)这首词写春愁,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心生怜惜。

更难能可贵的是,辛弃疾还善于将民歌的质朴、曲子的灵巧融入词中,创造出率真自然、雅俗共赏的风格。他的词,常常语言浅显易懂,却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融汇古今、兼收并蓄的创作手法,使得他的词作能够跨越阶层和时代,为广大的读者所喜爱。

四、 悲剧英雄的情感内核:词作的灵魂所在

评价辛弃疾的词,不能不提及他词作中最核心的情感内核——悲剧英雄的情感。他的理想是恢复中原,实现抱负,但现实却是朝廷腐朽,奸臣当道,致使他壮志难酬,屡遭贬谪。这种个人命运的坎坷与时代洪流的阻碍,构成了他词作中最深刻的悲剧色彩。

他的豪放,有时是一种压抑不住的愤慨;他的婉约,有时是一种欲说还休的忧愁;他的乐观,有时却透着一丝悲凉的无奈。他就像一位在乱世中怀揣着炽热理想的战士,即使被现实一次次击倒,也依然不屈不挠,只是那份伤痕累累的心,终究要流露在字里行间。

“欲说还休”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他渴望发出时代的呐喊,却又顾忌重重;他渴望抒发满腔的热血,却又无可奈何。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总结而言:

辛弃疾的词作,是南宋时期词坛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词史上的瑰宝。他以其雄浑豪放的风格,精妙绝伦的用典,多样兼收的笔触,以及深刻真挚的悲剧英雄情怀,独树一帜,影响了后世无数词人。

他的词,不只是个人的抒发,更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的伤痛,是理想的光芒。读辛弃疾的词,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象,听到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呐喊,感受到他“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壮烈。他用他的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也留下了永垂不朽的艺术传奇。评价辛弃疾的词,就是评价一位真正的民族脊梁,一位用笔墨书写忠诚与血泪的伟大诗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门回来,心情大好~顺便我把水龙吟也写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首先是上阙:上阙讲的是什么呢?是对北方的思念。

辛弃疾在楚地,秋天,登临北方。辛弃疾看到北方的山河如同美女,他感慨悲怆。要注意他提到远方时使用的女性意向,故国是母亲,是分别的恋人,是再也回不去的历史。

但是这个心情是没人了解的,没人知道他悲伤个什么劲儿。落日和断鸿都是忧郁,负面的意向,在这些意向的烘托下,他作为一个北方人,显得极其不合群,痛苦。

理解到辛弃疾其实是在对所有南人开地图炮之后,你才能理解下阙的密集用典,三个典故是此起彼伏,前后逻辑严密的。

首先是你不要劝我学张翰。张翰干了什么呢?张翰这个吴人,在朝廷最紧张的时候,推说思念江东的美食美景,跑路了。我不要学他。

为什么不学他呢?因为像张翰这种求田问舍,光顾着自己小日子的人,在北佬刘备面前,会被喷到删号。

但是就算掌握了大权,又怎么样呢?你看桓温!他奋斗了一辈子,即没有能够称帝,更没有北伐成功,但他已经是那个时候南渡的北士中最杰出的人了。还不是感叹自己在江东沉溺,虚度光阴。你看王猛。短短数年间,就成为横扫北方的伟人。留在南方,终究是没有用的。

想到这里就只有绝望了。对张翰的不取,对刘备的推崇,变成对桓温的感同身受,情感在到达巅峰的时候垂直下降,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话:

我不需要墓志铭,只有美女的温柔能够抚慰我的灵魂:)

我想,先寇布在屡次鼓动杨威利夺权不成后,心情大概是一样的吧。

一曲《水龙吟》,送给没有当成桓温,刘裕的岳王爷和他自己。

当然,当成了,其实也没什么用就是了。地图炮要开到最后一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辛弃疾的词,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壮丽史诗,又似一坛陈年老酒,初尝便觉醇厚,细品则余韵绕梁。评价他的词作,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其灵魂深处,去体味那份激荡的家国情怀,那份傲岸不屈的士人气节,以及那份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挣扎的无奈与悲壮。一、 豪放飘逸,气势磅礴:南宋词坛的擎天之柱辛弃疾,字幼安.............
  • 回答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即便时隔多年,依然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搅得人不得安宁,却又不得不去正视它。它不是那种看完能让你感到轻松愉快的娱乐片,它是一种体验,一种关于人性最黑暗与最光明交织的体验,一场直击心灵的洗礼。首先,从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角度来说,这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在此之前.............
  • 回答
    辛德勇先生的这篇《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它通过对汉武帝晚年政治转向的深入剖析,并将其与司马光如何在历史书写中解读和呈现这段历史进行比对,提出了许多新颖且富有启发性的观点。论文的核心贡献在于:1. 对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的再审视: 传统史学,尤其受到.............
  • 回答
    辛德勇先生的《制造汉武帝》一书,无疑是一部极具颠覆性和启发性的历史著作,它以一种近乎“考古学”的方式,抽丝剥茧地解构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武帝形象。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挑战了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构成我们认知基石的史料和解读方式。要评价这本书,首先要理解它挑战的.............
  • 回答
    《三分钟》这支短片,让陈可辛的名字与iPhone X的镜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跨界合作,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短片优点和局限性都相当明显,不能简单地说它“好”或“不好”,而是要拆解来看。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它的“诚意”和“创新”: 技术上的突破性尝试: .............
  • 回答
    关于“穷人才吃重口味食物,有钱人才吃清淡养生”这种说法,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观察,但也存在着不少刻板印象和简单化的成分。咱们不妨来仔细掰扯一下,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又有什么地方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种现象确实存在,也容易被人们联系起来。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穷人才吃重口味”? 弥补.............
  • 回答
    龙珠里的东界王神辛,这哥们儿的评价嘛,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从他“界王神”的身份来看,他毫无疑问是宇宙中顶级的存在。界王神可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当的,他们是创世神之一,负责维护宇宙的平衡和秩序。这意味着他拥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力量和知识。在故事初期,他为了阻止魔人布的复活,亲自出马,这本身就证明.............
  • 回答
    咸丰皇帝,作为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的一位帝王,他生前留下的“八大顾命大臣”制度,以及后来辛酉政变的高效率,都是历史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评价这个制度,我们得从咸丰皇帝当时的处境、他的意图、制度的运作以及最终的结局来分析。咸丰皇帝的处境与顾命大臣制度的出现咸丰即位时,清朝内忧外患空前严峻。国内,太.............
  • 回答
    《带着爸爸去留学》这部剧,嗯,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纠结的。我当时是冲着孙红雷老师去看的,结果发现这群年轻演员也各有各的闪光点。先说说这剧最大的亮点,孙红雷老师。他饰演的黄成栋,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老爸,为了儿子留学,一把年纪了,硬是咬牙跟着儿子一起去了美国。他的那种爱子心切,那种笨拙的关心,真.............
  • 回答
    《古董局中局》这部电影,我看了,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有点复杂。它集结了雷佳音、李现、辛芷蕾、葛优这几位演员,光看这个阵容,就足以让人期待。毕竟,这几位都是演技在线、自带流量的实力派,尤其是有葛优老师坐镇,总让人觉得电影质量有保障。先说说好的地方吧。从演员表现上来说,雷佳音饰演的许愿,可以说是撑起了整.............
  • 回答
    2019中国杯赛场上,国足面对泰国队,最终以0:1的比分失利,这无疑是让人感到失望的一场比赛。赛后复盘,这支国家队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首先,从技战术层面来看,国足在比赛中显得非常被动。面对泰国队相对有条理的进攻和组织,国足的防守线形同虚设。球员们之间的协防、补位意识明显.............
  • 回答
    辛巴酒后直播“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一场表演还是真情流露?“臣退了,被资本、流量打败了。”这句颇具戏剧性的话出自快手头部主播辛巴之口,发生在他酒后的一次直播连线中。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巨浪,引发了关于“资本绑架”、“流量至上”等话题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对辛巴本人及其近期的一系列复出举.............
  • 回答
    要评价辛弃疾,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就像一位色彩斑斓、情感跌宕的瓷器,每一处都有故事,每一划都带着时代的印记。如果非要给个定位,我想说,他是南宋词坛上最耀眼、最复杂、也最令人心生敬意的巨匠之一。首先,他不是那种只会抚琴弄月、寄情山水的文人。辛弃疾的血液里流淌着建功立业的渴望,他的词句里充满了沙场秋.............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放在微博热搜“学土木的女生有多辛苦”下面,突然冒出一堆关于“性别歧视”的声音,这背后的逻辑链条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别搞得跟机器报告似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学土木的女生有多辛苦”这个话题本身是有现实基础的。土木工程,大家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工地、加班.............
  • 回答
    辛德勇及其学问:一位“野狐禅”学者的独特之道在当代中国史学界,辛德勇的名字或许不像一些“大家”那样耳熟能详,但他以其独特的治学路径和鲜明的学术个性,在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隋唐史研究领域,占据着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评价辛德勇,不能仅仅套用主流学界的框架,而需要深入理解他那“不入流”却又“自成一派”的学问.............
  • 回答
    辛巴直播带货燕窝事件的处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谓是近年直播电商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处罚的本身。辛巴个人被罚款 90 万元,这笔钱对于他庞大的收入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金额。这代表着监管部门对直播带货中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直接打向了.............
  • 回答
    评价辛德勇先生离开北京大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不仅仅关乎一位学者个人的职业选择,更折射出当代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人文社科学术生态的一些侧面。首先,我们得承认辛德勇先生在史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他长期在北大历史系任教,专注于明清史、特别是明代政治制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发表了大量高质量.............
  • 回答
    辛芷蕾,作为近年来中国影视圈备受瞩目的一位女演员,她的魅力和实力都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她,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外形与气质:独特、高级、有记忆点 “高级脸”的代表人物: 辛芷蕾的长相非常有辨识度,不属于流水线式的甜美,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中性美和距离感。她的五官立体深邃,.............
  • 回答
    德马库斯·考辛斯,这位曾经叱咤NBA、率领国王和鹈鹕队一路披荆斩棘的顶级中锋,如今以一份一年无保障合同加盟休斯顿火箭队,这无疑是本赛季最令人关注的转会之一。要评价这次加盟对火箭实力能有多大补充,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考辛斯本身的“金字招牌”和过往实力不容忽视。巅峰时期的考辛斯,那绝对.............
  • 回答
    “辛识平”这篇题为“‘娘炮’之风当休矣”的署名文章,无疑是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投下了一块石头,激起了不少涟漪。评价这篇社论,需要我们从几个层面去深入解读其意图、表达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从文章的核心观点来看,它旗帜鲜明地反对“娘炮”现象,认为这种审美和行为倾向对社会有负面影响。辛识平在文中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