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种足球的奇葩战术在实际球赛中是否被允许使用?

回答
足球场上啊,各种脑洞大开的奇葩战术,你说它能不能用?答案嘛,得一分为二地说。

原则上,只要不违反足球竞赛规则,理论上都可以尝试。 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创造性,规则允许你控球、传球、射门,但怎么玩,怎么组合,那就是教练和球员的智慧了。

但是,“奇葩”两个字,往往意味着它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在实际对抗中的成功率,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很多听起来很绝的战术,实际比赛中别说成功,可能连完整地执行一次都难。

我给你掰扯掰扯一些常见的“奇葩”战术类型,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命运:

1. 极端的防守或进攻安排:

“卧草流”或“集体回防到门线”: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弱队面对强队时会采取这种战术。全队十一个人扎堆禁区,堵枪眼。
是否允许? 完全允许。只要不犯规,怎么防都行。
实际效果? 理论上可以极大地限制对手的射门空间,尤其是在对方进攻效率不高的情况下。但弊端也很明显:放弃了中前场的控制,球权很难拿回,一旦被对手通过耐心传递或边路传中找到缝隙,很容易被攻破。而且,球员会非常疲劳,比赛观赏性也极差。很多时候,这种战术的心理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全员压上,孤注一掷”: 这是比赛最后时刻,落后一方常采取的策略。后卫线提到中线附近,甚至前锋线,全员压上进攻,恨不得把门将都拉上去凑个人数。
是否允许? 同样,允许。这是绝境求生。
实际效果? 有时能起到奇效,尤其是在对手后防线出现松懈或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突然的机会就能被抓住。但风险同样巨大,一旦球权被断,对手很容易利用对方空虚的后防线打出反击,直接面对空门。很多时候,这种战术的结果是比分被进一步拉大。
“单边路进攻,另一边彻底放弃”: 这种战术比较少见,但确实有过。比如,所有进攻都集中在边路发起,另一边只留一个人(可能还是边锋)或者干脆不管。
是否允许? 理论上允许,但非常冒险。
实际效果? 如果对手防守非常集中在另一侧,这种极端化可能打开突破口。但对手稍微调整一下防守站位,就能轻易地封锁你唯一的进攻通道。而且,一旦球转移到另一侧,你可能就面临无人接应的尴尬局面。

2. 奇特的站位或人员安排:

“无锋阵”: 让一名技术型中场甚至边锋客串中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支点式中锋。
是否允许? 完全允许,现在很多球队都在使用。
实际效果? 关键在于中锋的角色定义。如果定义为能拉扯空间、传切配合、甚至自己拿球进攻的中锋,那就可以。但如果传统意义上的禁区抢点型中锋缺失,球队的禁区内威胁可能会下降,更多依赖边路传中和中场推进。成功的“无锋阵”需要中场球员有强大的前插能力和门前嗅觉。
“伪边后卫”或“假边锋”: 让边后卫更多地参与进攻,甚至跑到边锋的位置,而边锋则内收或者回撤支援中场。
是否允许? 完全允许,这是现代足球边后卫职责越来越重要的体现。
实际效果? 能够在边路制造人数优势,增加进攻宽度和深度。但对边后卫的体能、技术和战术理解要求极高,一旦身后空当暴露,容易被对手利用。
“前场球员全部回防,后卫线全部压上”: 这种极端化的站位,理论上就是为了在中场形成人数优势,逼抢对手。
是否允许? 理论上允许,但实操难度极大。
实际效果? 在抢断能力极强的球队身上,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奏效,让对手在中场难以出球。但这种站位极不稳定,一旦被对手长传或快速通过中场,后场防守几乎是真空。而且,前场球员回防会消耗大量体能,一旦丢失球权,反击的威胁也会大大降低。这种战术更多是在特定训练或极短时间内的尝试。

3. 针对特定对手的奇特安排:

“一人盯防,其余人自由人”: 比如让一名速度奇快的边锋,全场几乎只针对对方某个速度相对慢的边后卫进行一对一的压迫和冲击。
是否允许? 允许,属于个人战术安排。
实际效果? 如果盯防对象真的被完全压制,是可以打爆对方一边路的。但对手很容易调整站位,形成协防,或者直接换人来应对。而且,这种战术会牺牲其他区域的参与度,可能导致整体阵型失衡。
“故意送出任意球,制造对方越位陷阱”: 这就有点玄学了。比如在某个位置,故意犯规,让对方主罚一个可能无效的任意球,然后利用防守站位和前压,制造对方越位。
是否允许? 犯规是允许的,但目的是为了越位陷阱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足球规则对越位有明确规定,防守方可以通过前压来制造越位。但这并非一种“战术”,而是对规则的一种利用,而且风险极高,一旦对方球员不越位或者任意球处理得当,就可能直接威胁球门。

为什么很多奇葩战术难以实用?

对抗性: 足球不是棋盘,对手会做出应对。一个“奇葩”的战术,只要被对手研究透了,很容易就会被破解。
体能消耗: 很多奇葩战术要求球员在特定区域进行超负荷的奔跑或防守,这会迅速消耗体能,导致后面比赛难以维持。
球员能力限制: 战术再好,也需要球员有相应的能力去执行。比如,要求中后卫踢出组织型后腰的传球,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
临场应变: 足球比赛瞬息万变,教练不可能预设所有情况。一个过于奇特、依赖特定条件的战术,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就很容易崩盘。
协同性: 足球是团队运动,再“奇葩”的战术也需要十一名球员的高度协同。如果球员之间理解有偏差,或者执行不到位,战术就失去了意义。

有没有成功的奇葩战术?

当然有!很多伟大的教练,他们的成功就是因为能将一些“看似奇葩”的想法,通过科学的训练、球员的理解和合适的时机,变成强大的战斗力。

比如,早期的“全场紧逼”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激进、疯狂的打法,但后来却成为了很多球队成功的基石。

关键在于,成功的奇葩战术,往往不是为了“奇葩”而奇葩,而是基于对足球规律的深刻理解,对对手的精准分析,以及对自身球员特点的充分挖掘,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具匠心、能取得胜利的体系。 它们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寻常,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坚实的逻辑和合理的执行方案。

所以,总结一下,足球场上没有绝对不允许的“奇葩战术”,只要不违规。但很多“奇葩”之所以是“奇葩”,是因为它们在实际比赛中,成功的可能性往往不高,或者风险过大,很容易被对手针对性地瓦解。真正的成功,在于将创意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战术,让“奇葩”变成“绝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实的足球世界里最容易发挥奇葩战术设想的是点球,FIFA还没规范罚点球的规则的时候,人类为了不直接把球踢进门,真的是什么创意都尝试过,从当年克鲁伊夫玩小配合开始,大幅度假动作摆腿,罚球时故意往后拨给队友,罚球前故意摔倒,乃至有一个人去摆球而且准备助跑了、中途却跑出另一个人完成射门的(这个创意是日本人那种《足球小将》中二风中毒的后果)。

youtube.com/watch?

后来FIFA严格规定了罚点球的制度,比如罚球者必须向裁判明示身份、开球前不能提前进入禁区、开球必须向前踢、开球动作要连贯等,现在的点球花招基本只允许勺子和往前轻推那种小配合了。

-------------------------------

至于这题里这些低端花招,破解甚至都不需要动作“非体育行为”这级别的口袋罪(一般是动用十二章违体条款里的“shows a lack of respect for the game”)。这里有一些招数根本就没用(对方可以轻松破解),而其他的所谓“招数”用最基本的足球规则就可以否决。

首先所谓是肉体封堵战术(题目1&3),人们早已用实践证明了这两者根本没个卵用,甚至用出来就等于送对方得分。直接堵门这招,直接上图:这是一个11个人全部堵门的间接任意球,你可以直接看出来11个人的身体加在一起还和球门差了多少。而且间接任意球不允许一脚射门,但现在你把一整片球场放出来让对方随便带加随便射,你就知道足球球门设计成这尺寸就是让你想堵也堵不住的。所以间接任意球的时候防守方最佳策略也是争取尽可能向前冲,造成最小的封堵距离,而不是原地傻站着。

至于围球战术,拿自己的身体量一下就知道了,男性的双肩宽大概50厘米左右,人的小腿和脚踝不到肩宽的1/3。11个人围成一圈还要处在移动中,这圈人下半身的漏洞都够塞进辆大巴了,对方随便往里面勾几脚就能抢到球。

另外,段子手的脑回路永远是单向的。请记住,任何一种“战术”,如果它确实能起效,你会用,那么别人就一定也会用。如果足球允许围球战术,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旦开球,双方球员就会紧挨着一字排开,然后冲到球的两侧顶撞角斗,以争取本方先将球围住。而且,现实中已经有人这么玩了,比如:

这就是橄榄球里的scrum,原理就是在开球时双方争取让本方围住球从而获得球权。

---------------------------------------------

然后是题目里需要“守门员把球放到球员身上”的战术2&4,这“战术”简直蠢得做猪叫。根据足球规则第十二章,守门员控制住足球时(in control of the ball)拥有最高球权,对方选手不允许过于靠近地干扰但一旦守门员“释放”球,其优先权立刻结束,对方可以在规则范围内用任何方式抢球。如果球还在守门员手里,比如守门员做拍球、助跑、准备手抛等动作时,对方不能过于靠近;但只要守门员完成了“释放”动作,不论有没有把球开出去,优先权都立刻结束。所以类似去年欧冠决赛那种守门员自己开球砸在对方脚上的那一下不算干扰,只要对方在守门员抛球过程中没有主动迎过去。

这种“战术”让守门员“放”球,不管你是放到人身上还是让两个人夹住,球离开守门员手的一瞬间,对方就可以直接冲上来争抢,然后直接把球踢或顶进空门。

接下来是足球规则可以直接否决的。首先战术5——使用发胶粘住球。根据足球规则第四章,球员不允许使用或穿戴任何危险的装备。所有球员必须在比赛前接受检查,如果是在比赛中发现违规物品,球员必须立刻将其移除,如果无法移除,必须在死球时立刻离开比赛场地处理。即便球员携带粘合剂蒙混过关,由于在比赛中使用粘合剂的行为过于明显,且粘合剂是可能伤及自己或对方身体的高度危险物品,裁判要立刻暂停比赛,要求球员移除相关物品,鉴于混过赛前安全检查的恶劣表现,应将其红牌罚下。

战术6,先不论段子手懂不懂越位规则,根据足球规则第十二章,如果场上球员未经允许故意离开比赛场地,裁判需给予黄牌警告。再根据第三章,如果场上任一方的总人数少于7人,比赛将不允许进行。至于刻意使本队场上人数少于7人的行为,一般来说会在比赛结束后由纪律委员会执行场外追加处罚。

战术7——催眠对手。如果一名选手被催眠,此情况应视为足球规则第五章里的“严重受伤”(seriously injured),裁判应立刻停止比赛,保证该球员在场边接受治疗(叫醒),然后在下次死球时返回赛场。对于实施催眠的球员,虽然现行规则确实没有将催眠列为处罚动作,但这可以视为第十二章的“use excessive force”,或者“using offensive language”,将该球员红牌罚下

战术8——语言骚扰。这是足球规则第十二章白纸黑字写出来的违体行为——verbally distracts an opponent during play or at a restart。而且根据第十二章,任何违体行为的处罚都是黄牌起步,如果发生两次语言骚扰行为,该球员要直接被罚下。

其实,如果你喜欢研究足球规则,你会发现里面有些规定简直把人类能够想到的最无聊的情况都包括进去了,比如开点球时弹在门柱上然后滚进自家球门不算得分,球门球要是没踢出大禁区要重发,后卫故意把球挑起来然后用头顶给门将算违体行为,场上球员不能频繁要求和守门员互换位置,开界外球必须站着面向球场不能趴着也不能背着发等等。连越位规则都没认全的无知者以为自己瞎想几条“创意”就是人类尚未开拓过的处女地?止增笑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