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各种语言都有哪些能把人玩晕的地方?

回答
各种语言都存在一些令人捉摸不透、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学习者需要克服的难点。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结合具体的语言特点,详细阐述这些“能把人玩晕”的地方:

一、 语法层面:逻辑与例外的纠缠

语法是语言的骨架,但很多时候,这个骨架并不总是那么“直观”或“合理”,充满了各种例外和“不讲道理”的情况。

1. 名词的性别(Gender)和数的变格(Case):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罗曼语族和日耳曼语族语言: 很多语言都有名词性别,而且这个性别往往与物品本身的功能或外观无关。比如,德语的“女孩” (Mädchen) 是中性词,而“勺子” (Löffel) 却是阳性词。刚开始学习时,需要死记硬背每个名词的性别,这就像给物品强行加上了一个与其无关的标签。更要命的是,形容词和冠词会随着名词的性别、数和格发生变化。例如,在德语中,形容词的词尾会根据名词的性别、数、格以及前面的冠词类型而变化出几十种不同的组合。这简直是数学与语言学的奇妙结合,让初学者感到无所适从。
详细举例(德语):
阳性名词 (der Mann 男人):
Der gute Mann (主格 The good man)
Den guten Mann (宾格 The good man)
Dem guten Mann (与格 To the good man)
Des guten Mannes (属格 Of the good man)
阴性名词 (die Frau 女人):
Die gute Frau (主格 The good woman)
Die gute Frau (宾格 The good woman)
Der guten Frau (与格 To the good woman)
Der guten Frau (属格 Of the good woman)
中性名词 (das Kind 孩子):
Das gute Kind (主格 The good child)
Das gute Kind (宾格 The good child)
Dem guten Kind (与格 To the good child)
Des guten Kindes (属格 Of the good child)
总结: 这种变化系统极大地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口语中,稍有不慎就可能说出“语法错误”的句子,而母语者却能自然而然地掌握。

2. 动词的时态(Tense)、语态(Voice)和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

英语的虚拟语气: 英语的虚拟语气用来表达与事实相反、可能性极低或愿望的情况。虽然规则看似清晰,但实际应用起来却非常微妙。例如,“If I were you” (如果我是你) 和 “If I was you” (在某些非正式语境下也被接受) 的细微差别,以及在不同语境下应该使用哪种虚拟式,都容易让人感到困惑。此外,很多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需要记忆,并且有些不规则动词的变位更是灾难。
详细举例(英语虚拟语气):
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I had more money, I would buy a new car." (我没有更多的钱,所以我买不了新车。) 这里用了过去时形式,但表示的是现在的事实。
与过去事实相反: "If he had studied harder, 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他过去没有更努力地学习,所以他没有通过考试。) 这里用了过去完成时形式,表示过去的事实。
表示愿望: "I wish I were on a beach right now." (我希望我现在能在海滩上。)
总结: 虚拟语气本身就是一种“不真实”的表达方式,其规则的应用有时也显得不那么直接和直观,需要大量练习和语感培养。

法语的虚拟语气: 法语的虚拟语气更是复杂。它不仅有虚拟式的动词变位,而且其使用范围也比英语广泛,常常出现在一些从句中,用来表达怀疑、情感、必要性、可能性等。一个句子是否需要虚拟式,取决于主句动词的意义和语境,这需要对法语的语感有很深的理解。
详细举例(法语虚拟语气):
"Il faut que vous parliez plus fort." (你们必须大声说。) "falloir que" 引导的从句通常需要虚拟式。
"Je doute qu'il vienne." (我怀疑他会来。) "douter que" 引导的从句通常需要虚拟式。
总结: 法语虚拟式的使用规则及其多样的时态变位,是许多学习者望而却步的“拦路虎”。

3. 语序(Word Order):

拉丁语/俄语等屈折语: 这类语言的名词、代词、形容词会根据他们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改变词尾形式(格),而语序相对自由。这意味着句子中词语的顺序可以有很多变化,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虽然这提供了表达上的灵活性,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习惯了固定语序的语言,看到词语颠三倒四地出现在句子中,会觉得非常混乱,不知道哪个词是主语,哪个是宾语。
详细举例(拉丁语):
"Puer puellam amat." (男孩爱女孩。) 标准语序
"Puellam puer amat." (男孩爱女孩。) 语序变化,意思不变
"Amat puer puellam." (男孩爱女孩。) 语序变化,意思不变
这里的关键在于“puella”(女孩)的宾格词尾“am”表明了它在句子中的宾语功能,即使它被放在了前面。
总结: 学习者需要从“词的顺序”转化为“词的形态”来理解句子结构,这是一个思维上的巨大转变。

日语/韩语等粘着语: 这类语言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宾语谓语”(SOV)。谓语总是放在句子的最后,而修饰语则放在被修饰语之前。这种固定模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很多细微的差别就藏在助词里。例如,日语的助词“は” (wa) 和 “が” (ga) 就有着微妙的语用和语法区别,常常让学习者难以区分何时使用哪个。
详细举例(日语):
"私は学生です。" (Watashi wa gakusei desu.) 我是学生。(强调“我”是学生,与其他人区分开)
"私が学生です。" (Watashi ga gakusei desu.) 我是学生。(强调是“我”在当学生,或者作为回答某个疑问句)
总结: 助词的使用是一种“看不见的语法”,需要通过大量的语境和实践来体会其精髓。

4. 词组的结构和顺序:

德语的复合词(Compound Words): 德语可以非常随意地将两个或多个名词组合成一个新的词,且新词的意思是原词的组合。例如,Handschuh (手套) = 手 + 套子。但有时候,这些复合词的意思又会超越字面意义,变得难以猜测。而且这些复合词的性别通常取决于最后一个构成词,这又回到了前面提到的名词性别问题。
详细举例: Donaudampfschifffahrtsgesellschaftskapitän (多瑙河蒸汽船公司船长) 这个词的长度本身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总结: 德语的复合词能力一方面让语言表达更精炼,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词汇量的记忆难度,并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怪物词”。

二、 词汇层面:多义、惯用法与文化陷阱

词汇是语言的砖瓦,但这些砖瓦有时候却有着“多重身份”,而且组合方式也并非总是逻辑清晰。

1. 多义词(Polysemy)和同音异义词(Homonyms):

汉语的同音字/同音词: 汉语拥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词,同一个发音可能对应不同的字和意思。例如,“shi”可以读作“是”、“事”、“十”、“时”、“食”等等。这不仅需要依靠语境来辨别,也常常在声调和轻声的运用上让学习者犯难。
详细举例: “妈妈骑马” (Māma qí mǎ) 如果没有声调,可能会被误读成其他意思。
总结: 声调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它也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部分之一,一旦声调出错,意思可能就会南辕北辙。

英语的“phrasal verbs”: 英语中动词后面加上不同的介词或副词,可以构成意思完全不同的短语动词。例如,go (去),go on (继续),go off (离开,爆炸),go through (经历)。这些短语动词的用法非常灵活,但很多时候并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需要死记硬背。
详细举例:
Look: look at (看), look for (寻找), look up (查找), look after (照顾), look forward to (期待)。每个词组的意思都不同,而且常常没有太明显的逻辑联系。
总结: 这种词组的搭配方式,让词汇的学习不再是简单地记忆单词,而是要记忆词组的用法,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复杂性。

2. 惯用法(Idioms)和习语(Collocations):

英语的习语: 英语中有无数的习语,这些习语的意思往往不能从字面上理解。例如,“kick the bucket” (翘辫子),“break a leg” (祝你好运)。这些习语的来源可能很古老,或者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学习者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
详细举例: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没有猫狗在天上掉下来。
总结: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但也最能体现语言的非逻辑性,是让学习者感到“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语的固定搭配: 法语也有很多固定搭配,比如动词和介词的搭配。例如,“croire à” (相信某事) 和 “croire en” (信仰某人/某物) 在用法上略有不同,但都与“相信”有关,容易混淆。
总结: 这种微妙的搭配差异,需要长期积累和细致辨析。

3. 隐喻(Metaphors)和象征(Symbolism):

汉语的成语: 汉语的成语往往是高度凝练的、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例如,“画蛇添足” (徒劳无功的蠢事),“守株待兔” (守着旧的经验,不思变通)。这些成语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故事或典故,理解它们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
详细举例: “胸有成竹” (成竹在胸) 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胸中已有竹子的形象,实际意思是事情在进行之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考虑和成功的把握。
总结: 成语是一种浓缩了文化和智慧的表达方式,对学习者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乐趣。

日语的“察言观色”文化渗透: 在日语中,很多表达并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委婉的、含蓄的方式传达。比如,直接拒绝可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所以人们会用一些模糊的语言来暗示拒绝。这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运用,会让学习者感到难以捉摸,不知道对方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总结: 语言不仅仅是文字和发音,更承载着文化和思维方式,理解这些非语言因素是学习语言的关键。

三、 语音和书写层面:形音义的“不匹配”

语言的声音和符号,有时也充满了“恶意”。

1. 拼写与发音的脱节:

英语的拼写: 英语是拼写最不规则的语言之一。很多单词的拼写与其发音完全不对应。例如,gh 在 “night” 中不发音,在 “tough” 中发 /f/ 音,在 “ghost” 中发 /g/ 音。这种不规则性让学习者在记忆单词时,需要同时记忆拼写和发音,增加了难度。
详细举例: 单词 "though", "through", "tough", "thought", "thorough" 都以 "th" 开头,但发音却各不相同。
总结: 英语的拼写历史悠久,经过了多次演变,导致了如今的“不匹配”,是学习者的一个巨大障碍。

法语的拼写: 法语的拼写也存在很多“沉默字母”,特别是词尾的字母很多时候不发音,并且常常有连音(liaison)和省略(élision)的规则,这使得听写和朗读都充满挑战。
详细举例: 单词 "parler" (说话),结尾的 "er" 不发音;"les amis" (朋友们),"les" 的 "s" 会与 "amis" 的 "a" 连读,发音为 /le za mi/。
总结: 法语的听觉和视觉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精力去熟悉这些规则。

2. 声调和音素的细微差别:

汉语的声调: 汉语的四声(平上去入,虽然现在很多方言中不完全保留入声)是区分词义的关键。例如,“妈” (mā),“麻” (má),“马” (mǎ),“骂” (mà)。声调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词义的改变。学习者在模仿和辨别声调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疲惫。
总结: 声调系统让汉语的学习者需要同时训练发音和听力,对语音的敏感度要求很高。

泰语的声调和辅音: 泰语拥有五个声调,并且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辅音区别,例如 /pʰ/ 和 /p/。这些细微的差别对辨别词义至关重要,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混淆。
总结: 泰语的语音系统,尤其是声调和辅音的区分,是学习者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

3. 书写系统的复杂性:

汉语的汉字: 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笔画、结构和写法。虽然每个字都有读音,但字形本身并不直接提供发音线索。学习汉字的数量庞大,记忆它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详细举例: 学习者需要记忆汉字的部首、偏旁、笔画顺序,并且每个字都有其内在的构成逻辑,但也充满了例外。
总结: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而汉字的“形”与“音”之间的联系,也让初学者感到“晕”的。

阿拉伯语的书写: 阿拉伯语是从右往左书写,字母在单词中的形态也会根据其在词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独立形、首字母形、词中形、词尾形)。此外,短元音通常不写出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
总结: 阿拉伯语的书写方向和字母的连写变体,以及省略短元音的做法,都为学习者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总结:

各种语言将人“玩晕”的地方,往往是其 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张力,是 规则与例外之间的游走,是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复杂关联。学习者在这种“晕眩”中,也在不断地探索、理解和掌握语言的魅力。 这些难点虽然令人头疼,但也正是它们,让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挑战和乐趣。

语法上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名词性别、格变化、虚拟语气、语序自由度)
词汇上的多义性和习语化 (如短语动词、惯用法、隐喻)
语音和书写上的不匹配 (如英语拼写、汉语声调、汉字结构)
文化背景的渗透 (如含蓄表达、象征意义)

正是这些因素,让学习语言的过程充满了“被玩晕”的时刻,但也正是克服这些困难后获得的成就感,激励着无数人去探索和掌握这些奇妙的沟通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English: A dog.

Swedish: What?

English: The dog.

English: Two dogs.

Swedish: Okay. We have: En hund, hunden, Två hundar, hundarna.

German: Wait, I want to try it too!

English: No, go away.

Swedish: No one invited you.

German: Der Hund.

English: I said go away.

German: Ein Hund, zwei Hunde.

Swedish: Stop it!

German: Den Hund, einen Hund, dem Hund, einem Hund, des Hundes, eines Hundes, den Hunden, der Hunden.

Finnish: Sup.

English: NO.

Swedish: NO.

German: NO. Finn, you go away!!

Finnish: Koira, koiran, koiraa, koiran again, koirassa, koirasta, koiraan, koiralla, koiralta, koiralle, koirana, koiraksi, koiratta, koirineen, koirin.

German: WHAT?

Swedish: You must be kidding us!

English: This must be a joke...

Finnish: Aaaand... koirasi, koirani, koiransa, koiramme, koiranne, koiraani, koiraasi, koiraansa, koiraamme, koiraanne, koirassani, koirassasi, koirassansa, koirassamme, koirassanne, koirastani, koirastasi, koirastansa, koirastamme, koirastanne, koirallani, koirallasi, koirallansa, koirallamme, koirallanne, koiranani, koiranasi, koiranansa, koiranamme, koirananne, koirakseni, koiraksesi, koiraksensa, koiraksemme, koiraksenne, koirattani, koirattasi, koirattansa, koirattamme, koirattanne, koirineni, koirinesi, koirinensa, koirinemme, koirinenne.

English: Those are words for a dog???

Finnish: Wait! I didn't stop yet. There is still: koirakaan, koirankaan, koiraakaan, koirassakaan, koirastakaan, koiraankaan, koirallakaan, koiraltakaan, koirallekaan, koiranakaan, koiraksikaan, koirattakaan, koirineenkaan, koirinkaan, koirako, koiranko, koiraako, koirassako, koirastako, koiraanko, koirallako, koiraltako, koiralleko, koiranako, koiraksiko, koirattako, koirineenko, koirinko, koirasikaan, koiranikaan, koiransakaan, koirammekaan, koirannekaan, koiraanikaan, koiraasikaan, koiraansakaan, koiraammekaan, koiraannekaan, koirassanikaan, koirassasikaan, koirassansakaan, koirassammekaan, koirassannekaan, koirastanikaan, koirastasikaan, koirastansakaan, koirastammekaan, koirastannekaan, koirallanikaan, koirallasikaan, koirallansakaan, koirallammekaan, koirallannekaan, koirananikaan, koiranasikaan, koiranansakaan, koiranammekaan, koiranannekaan, koiraksenikaan, koiraksesikaan, koiraksensakaan, koiraksemmekaan, koiraksennekaan, koirattanikaan, koirattasikaan, koirattansakaan, koirattammekaan, koirattannekaan, koirinenikaan, koirinesikaan, koirinensakaan, koirinemmekaan, koirinennekaan, koirasiko, koiraniko, koiransako, koirammeko, koiranneko, koiraaniko, koiraasiko, koiraansako, koiraammeko, koiraanneko, koirassaniko, koirassasiko, koirassansako, koirassammeko, koirassanneko, koirastaniko, koirastasiko, koirastansako, koirastammeko, koirastanneko, koirallaniko, koirallasiko, koirallansako, koirallammeko, koirallanneko, koirananiko, koiranasiko, koiranansako, koiranammeko, koirananneko, koirakseniko, koiraksesiko, koiraksensako, koiraksemmeko, koiraksenneko, koirattaniko, koirattasiko, koirattansako, koirattammeko, koirattanneko, koirineniko, koirinesiko, koirinensako, koirinemmeko, koirinenneko, koirasikaanko, koiranikaanko, koiransakaanko, koirammekaanko, koirannekaanko, koiraanikaanko, koiraasikaanko, koiraansakaanko, koiraammekaanko, koiraannekaanko, koirassanikaanko, koirassasikaanko, koirassansakaanko, koirassammekaanko, koirassannekaanko, koirastanikaanko, koirastasikaanko, koirastansakaanko, koirastammekaanko, koirastannekaanko, koirallanikaanko, koirallasikaanko, koirallansakaanko, koirallammekaanko, koirallannekaanko, koirananikaanko, koiranasikaanko, koiranansakaanko, koiranammekaanko, koiranannekaanko, koiraksenikaanko, koiraksesikaanko, koiraksensakaanko, koiraksemmekaanko, koiraksennekaanko, koirattanikaanko, koirattasikaanko, koirattansakaanko, koirattammekaanko, koirattannekaanko, koirinenikaanko, koirinesikaanko, koirinensakaanko, koirinemmekaanko, koirinennekaanko, koirasikokaan, koiranikokaan, koiransakokaan, koirammekokaan, koirannekokaan, koiraanikokaan, koiraasikokaan, koiraansakokaan, koiraammekokaan, koiraannekokaan, koirassanikokaan, koirassasikokaan, koirassansakokaan, koirassammekokaan, koirassannekokaan, koirastanikokaan, koirastasikokaan, koirastansakokaan, koirastammekokaan, koirastannekokaan, koirallanikokaan, koirallasikokaan, koirallansakokaan, koirallammekokaan, koirallannekokaan, koirananikokaan, koiranasikokaan, koiranansakokaan, koiranammekokaan, koiranannekokaan, koiraksenikokaan, koiraksesikokaan, koiraksensakokaan, koiraksemmekokaan, koiraksennekokaan, koirattanikokaan, koirattasikokaan, koirattansakokaan, koirattammekokaan, koirattannekokaan, koirinenikokaan, koirinesikokaan, koirinensakokaan, koirinemmekokaan, koirinennekokaan.

Swedish: Breath!!

German: Whattaaa?

English: Okay, now you're just making things up!

Finnish: And now the plural forms.....

user avatar

เสด็จให้มาทูลถามเสด็จว่า จะเสด็จหรือไม่เสด็จ ถ้าเสด็จจะเสด็จ เสด็จจะเสด็จด้วย

摘自泰国文学名著《四朝代》里的一段内容,翻译大意如下:

皇后娘娘遣(我)来请示公主殿下公主殿下是否(大殿听经),如果公主殿下打算(听经),皇后娘娘也一同(听经)。”

加粗下划线部分的เสด็จ大家可以看到是同一个单词。

泰语中针对皇室成员的称谓、动作情态和事物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用词,即皇语。有时候指代多个皇室成员的称呼和行为动作,都会用到同一个词。

如果用“喵”字来替代这个词的话……这句话就会变成:

喵让我来问喵,喵要喵吗,如果喵要喵的话,喵也喵。

然后得到回复:

喵说喵要喵,如果喵也喵,喵会很高兴。


这么神奇的对话不看/听上下文我想会非常难以理解。当然皇宫中侍从们大约已经能很熟练地转化理解了吧……

----------------------------------------我是卖安利的分割线----------------------------------------------

怂恿对泰国社会人文风俗感兴趣的小伙伴去阅读这部泰国文学名著《四朝代》,网上可以搜到中译版电子书。这本书描写的内容相当于泰国的《红楼梦》,要看儿女情长有,要看贵族家族兴衰有,要看历史的潮流推动国家巨变也有。

-----------------------------评论已变宠物店ˋ( ° ▽、° )----------------------

user avatar

swine=猪(统一的称呼);

hog=家猪(年满18岁的猪);

pig=未成年家猪(未满18岁的猪,现在泛称猪);

shoat=已经断奶的小猪;

barrow=没有蛋蛋的公猪;

sow=成年的母猪;

gilt=没有生过孩子的母猪;

queen=没有性生活的母猪;

farrow=一窝小猪(或者是动词,指生小猪);

parcel=猪的复数量词;


当然了,咱们汉语里面也有类似绕人的。。。

豚tún :小猪;

彘zhì :大猪;

豕shǐ :猪;

亥hài : 猪;

豭jiā :公猪;

豝bā :母猪;

豨xī :大猪;

豟è :大猪;

豯xī :小猪;

豵zòng :六月龄猪;

豜jiān : 三岁猪;

豱wēn :头短猪;

豥gāi :四蹄皆白猪;

豮fén : 阉猪;

豛yì :猪;

豠chú :猪;

豩bīn :两头猪;

豲huán :豪猪:


切错账号了。。。。。(逃

user avatar

不同意,英语低级水平才会觉得表示数量时只有a/an/the(冠词)。步入中高级,设计到精确表达,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堆量词陪你玩的。以下是极少的一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果碰到新的词组会继续补充。

a bar of 较规则形状的长方块 a bar of chocolate/soap/candy

a block of 大块的木头,金属,石头等a block of ice/marble

a cake of规则方块的

a lump of无固定形状的 a lump of coal

a loaf of规则形状的大长方块,常指未切片的长块面包,腌肉

a grain of 细小颗粒状a grain of sand

a strip of 狭长的一块,常指土地或步等材料

a piece of 大物体上分离下来的薄片状,一小段,也用于抽象的一则新闻等

a sheet of指床单状相似的薄片状物体

a slice of 切下来的薄片

a blade of 刀片状的狭长且薄的物体a blade of glass

an ear of 植物长出的一部分,如人体与人耳的关系an ear of corn/wheat

a drop of 水滴状指液体

a flight of排列有序的一段 a flight of steps

a speck of斑点状大小 a speck of ink/dirt

a stick of 细长如短棍状a stick of chalk/candle

a bunch of 一串,一伙指同一性质的事物串在一起的a bunch of keys/grapes/bananas

a bundle of 一捆/扎指事物被绑缚在一起的量a bundle of clothes/straw/sticks

a cluster of一簇/团指丛生的植物或密密匝匝在一起的群a cluster of flowers/bees/islands

a packet of 一小包的量a packet of cigarettes

a series of相关的事物组成的一个系列a series of films/lectures

a tuft of 一绺/撮,常指从同一底部而生的物a tuft of hair/grass/feathers

a group of 泛指各种群体a group of people

an army of为了某一目的自愿组成的团体an army of volunteers/soldiers

a band of 常指为同一目的组成的乐队a band of musicians

a bunch of一伙干坏事的人a bunch of rascals

a gang of 一帮/伙犯罪团伙a gang of thieves

a batch of 指一批加入的成员a batch of recruits

a bench of常指一条长椅坐满的人的数a bench of examiners/judges

a board of常指会议或委员会全班人马或全体委员a board of directors

a choir of常指合唱团或唱诗班a choir of singers

a congregation of常指定期的宗教性质的集会a congregation of prayers

a crew of常指在一条船上或同一飞机上的工作人员a crew of sailors

a crowd of常指拥挤的人群a crowd of people

a mob of常指混乱无秩序的暴动的人群a mob of demonstrators

a pack of一伙(贬义)a pack of thieves

a party of指出席晚会的所有来宾a party of guests

a staff of常指一个单位所有的员工a staff of teachers

a team of常指参赛的团队a team of players

a troop of常指行军中的队伍a troop of soldiers

a troupe of常指演出的班子,团队,尤指芭蕾舞团,马戏团a troupe of actors/dancers

a brood of一窝孵出的幼小动物a brood of chickens

a litter of一窝胎生的幼小动物a litter of puppies/little pigs

a swarm of大量的移动中的鸟类或昆虫,尤指蜂王后跟随的蜂群a swarm of bees

a bevy of唧唧喳喳的聚集在一起的大的群体a bevy of birds

a cluster of密密匝匝聚集在一堆的群a cluster of bees/ants

a flock of同一种类的禽类或兽类a flock of birds/sheep

a herd of放牧的动物群或群聚生存的动物群a herd of cattle/deer

a pack of野兽的群体a pack of wolves

a shoal/school of尤指鱼群a shoal/school of fish

a field of遍地的分散的群a field of cattle

a bottle of细长的有颈的瓶子盛的量a bottle of milk/wine

a cup of矮的瓷杯,有耳的杯子,常用来盛咖啡或茶的杯子的量a cup of tea/coffee

a glass of常用来盛水或酒的玻璃杯的量a glass of water/wine

a can/tin of常指铝质的装食品或饮料的罐的量a can of food/a tin of peas

a bucket of常指有提手的小提桶的量a bucket of water/sand

a bowl of一碗所盛的量a bowl of rice/soup

a jar of常指陶制的坛子或罐子a jar of strawberry jam

a truckload/trainload of一卡车或一火车所装载的量a trainload of goods/coal

a fit of常指轻微的疾病如咳嗽的突发,较短暂,也指抑制不住的强烈的感情,冲动a fit of temper/coughing/laughter

a peal of常指发出的大而宏亮的声音a peal of thunder/laughter/lightning

a burst of常指突发的短暂而巨大的潜力或作的努力a burst of cry/speed/energy

a flash of常指如闪电般迅速短暂的一瞬a flash of lightning/light

a ray of一道/线,常指好事或所希望的事出现的点滴迹a ray of hope/sunshine/comfort

a roll of常指滚滚的大的声音a roll of thunder

user avatar

你这是瞧不起我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咯?

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萨斯迦款氏家族人,达尼钦波桑波贝之子。元泰定四年继任帝师,天历二年卒。

这人名字是藏文音译,转写为kun dgav legs pavi vbyung nas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

有人说这名字一点都不仁波切!你别急啊,这名字是元朝人翻译的,所以一股羊肉味很正常,后来这名字就被改译了,叫贡噶勒贝迥乃坚赞贝桑布,是不是立马就仁波切了很多?

哦对了,他有个哥哥,叫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转写为kun dgav blo gros rgyal mtshan dpal bzang po。

user avatar

塞内卡语和卡尤加语 (易洛魁语系:北易洛魁语族)中的声调和元音延长规则。

在原始易洛魁语中,单词里的倒数第二个音节获得一个高调 (accent)。如果该音节是开音节的话同时延长该音节里的元音,使其成为长元音。塞内卡语和卡尤加语在这个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要素使重音,声调和长元音规则产生了非常复杂的互动。这两个语言音系非常像,所以下面介绍研究更多一点的塞内卡语。


塞内卡语的音系如下:

辅音

元音

塞内卡语里所有连续阻音(不过口腔阻音和喉塞音)都不是复阻音,全部分属不同音节(1a, 1b)。擦音加唇音 (sw) 也不在一个音节内,不然无法产出正确的重音位置(然而鼻音加硬腭近音却是被看做在同一个音节内的, 1c)。然而如果是单个的喉部辅音(擦音和塞音)则要算在之前一个元音的音节内,而不是之后的(1d)。

(1a) a.gę.ni.yás.da.yę' 阻音+阻音
“I have it on me”
(1b) go.dék.hǫ:.ni:h 阻音+喉音
“She's eating”
(1c) o'.dís.wa.de.nyę:.doh sw 和 ny
"you (pl.) waded"
(1d) a.ge.ga.yę́'.ǫh 单喉音
I'm willing
(1e) o'.gyǫ:.dyǫ:h 同音节 dy
It's snowing
(1f) a.ge.gwe.nyǫ:h 同音节 gw 和 dy
"I'm able to"

塞内卡语中给哪个音节赋予 accent 的规则根据 Chafe (1996) [1]可以归纳如下:

从词首开始数,所有非词尾的偶数音节,若其本身是闭音节,或其后的一个音节是闭音节,则该偶数音节都带有 accent。如果该音节是词尾倒数第二个音节且该音节的元音已经是长元音的话,则该倒数第二音节不带有 accent。如果该音节处于词尾,则不能获得 accent。如果这个词内没有任何一个音节符合以上要求的话,则该词无 accent。

以下是几个例子。(ę 带尾巴的等表示鼻元音,'表示喉塞音,字母上方的副标表示 accent 的位置)

以上获得 accent 的音节都是闭音节。然而正如刚才的规则所说,只要这个音节后的奇数音节也是闭音节的话,就算该偶数音节是开音节照样获得 accent。看下面的例子:

而且因为规则没有说每个单词只能有一个 accent,所以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单词组 (音步) 都有可能让其第二个音节带有 accent:

Melinger (2002) [2]将其重新归纳如下:

a. mark the first syllable extrametrical 词首音节为节律外音节,不参与构建音步
b. build bisyllabic trochees left-to-right 从左至右每两个音节构建一个音步
c. assign a H tone to the first syllable of a trochee iff either syllable is closed 如果某个音步中任何一个音节是闭音节的话,那么该音步的第一个音节带有 accent

具体可展示如下 (σ 代表任意音节):

a. σ (CáC.Ca) (CaCa)...
b. σ (Cá.CaC) (CaCa)...
c. σ (Cá.CaC) (CáC.Ca)...
d. σ (Ca.Ca) (Ca.Ca)...

所以,晕了吗?


然而,还没完呢。刚才我们提到了元音延长,元音延长和 accent 规则是互相作用的。其规则如下:

所有倒数第二个音节,如果其同时还是该词中从左开始数的偶数音节的话,元音要延长,除非该音节是一个以喉音结尾的闭音节。

可以看到同样的 morpheme 里同样的音节,同样都是倒数第二音节,取决于其是不是这个单词的(从词头开始数的)奇数音节,元音有的长有的短。元音被延长以后就不会再另行获得 accent 了。

现在给大家几个词,各位试试看哪个音节应该延长哪个音节应该获得 accent 吧:

1. ha.dak.he's
2. de.wak.dǫ'

不要晕哟~(答案在评论区)

参考

  1. ^ Chafe, W. L. (1996). Sketch of Seneca, an Iroquoian language.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inguistics, 17, 551-579.
  2. ^ Melinger, A. (2002). Foot structure and accent in Senec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 68(3), 287-315.
user avatar

奥斯曼土耳其语可以算一个,最近正在看。这种语言的语法和现代土耳其语差异不大,但用阿拉伯-波斯字母拼写,而且带有大量现代土耳其语不再使用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外来词。


本以为自己是阿语老司机又稍微懂一点现代土耳其语就可以轻松上路,但我很快发现是我太naive,这门语言最大的bug在于它的拼写。

奥斯曼土耳其语和波斯语一样共有32个字母,其中28个字母来自阿拉伯语,4个字母来自波斯语,但奥斯曼土耳其语字母有着大量的变音,一个字母有时会代表不同的发音。

比如字母del(即阿拉伯语的dāl)在词尾和清辅音后要弱化成t音,但写法不变。

从右向左分别为字母del独立写法、词首写法、词中写法和词尾写法


是的,写是一码事,读是另一码事


然而,这还不是最bug的......

字母kef(即阿拉伯语的kāf)在比较早的文献中实际可以代表四种发音:k、g、y和n。

从右向左分别为字母kef的独立写法、词首写法、词中写法和词尾写法

比如:


可以看出,kitabhane、gömlek、öyrenci(现代土耳其语作öğrenci)和nasılsınız中的k、g、y和n都用同样的字母kef表示。

尽管理论上k(kef)和g(gef)应该是两个字母,但它们往往都写成kef,在kef上面加一条线表示gef的写法也是后来才有的事。

kef和gef的四种写法

也有一些奥斯曼土耳其语教材把k的四种发音单拎出来算成四个字母,这样奥斯曼土耳其语的字母就变成了34个。


然而,这也还不是最bug的......

奥斯曼土耳其语山寨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一脉相承的发音符号+半元音字母的元音书写系统,而且发音符号也经常不写出来,但是奥斯曼土耳其语一共有8个音位不同的元音,这一套书写系统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一个发音符号或一个半元音字母就可以表示多种元音。

比如字母vav(即阿拉伯语的wāw)本来在阿拉伯语表示合口长元音[ū]和合口软音[aw],在波斯语中表示合口长元音[ū]和合口软音[ou]。

但在奥斯曼土耳其语中,vav(词首写法为elif+vav)却可以表示元音o、u、ö、ü和辅音v,例如:


以及表示第三人称的谓语性后缀dr(他是),写起来只有两个字母,但却需要根据元音和谐读成dır、dir、dur或dür。


例如:



然而,这仍然不是最bug的......

位于词尾的半元音字母ye(代表i或ı),有时会因为元音和谐的缘故发生音变而改读成u,例如:

当然,这也可以解释成词尾的元音u用字母ye表示,但读音不变。


另外,奥斯曼土耳其语采用阿拉伯-波斯字母,也意味着阿拉伯文的各种书法字体对于奥斯曼土耳其语同样适用。事实上,阿拉伯书法中的卢格尔体(Khaṭṭ al-Ruq‘/又译行书体)和迪瓦尼体(al-Khaṭṭ al-Dīwāniyy/又译公文体)也是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奥斯曼土耳其语文献用阿拉伯书法书写的样子:

用卢格尔体书写的奥斯曼土耳其语

用迪瓦尼体书写的奥斯曼土耳其语

证照体(Khaṭṭ al-’Ijāzah)书写的奥斯曼土耳其语。

证照体又名签章体(Khaṭṭ al-Tawqī‘),是传统书法字体三一体(Khaṭṭ al-Thuluth)的一种变体,公元9世纪左右开始在巴格达出现,奥斯曼帝国时期被广泛用于证书、执照等官方文件的书写。

看到这些文献,感觉它们远看都像阿拉伯语,但近看却没几个字认识,只认识汉字的人看女真文,想必也是这种感觉:




看来真要入这个坑的话,以后的路还很长。



《奥斯曼土耳其语语法和阅读》选译(1):
zhuanlan.zhihu.com/p/28

《奥斯曼土耳其语语法和阅读》选译(2):
zhuanlan.zhihu.com/p/28

user avatar

阿拉伯语一到,谁与争锋?!!!(附:操作实例半则,阿语大招数词一瞥)

(这句话只涉及汉语以外的语言,关于”汉语难不难“”汉语比不比阿语难之类的问题这里我不讨论)

(有人问梵语如何,其实梵语我也是学过的,当年写过一个梵语咆哮体的帖子,付于这段答案最后,难度大家可以自行比较)

注意:以下阿拉伯语语法都是基!础!语!法!(本科绝对要讲解的内容,不是任何偏门的货色)

1。不规则复数,这种复数不象德文的不规则,德文的不规则复数查字典还是可以查得出,阿拉伯语的不规则复数,如果字典不单列词条(比如德国的阿德字典),你根!本!找!不!到!

aulad,你去查吧查吧。。。这个词正确应该查walid,据说复数的元音型有四十几种。

而且你实际上只能看到辅音和长元音而已。。。这画面美得简直不能看。

2。柔母动词:

给你三个字母ygb,已知这是个第三人称单数阳性直陈式现在时,请问这个动词是什么?

动词一般是三个词根,把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的y(其实是ya)去掉,咦怎么只剩两个词根了?

然后你就知道要有麻烦事了:肯定有一个词根是柔母(半元音y或w,在变格中常常神隐),但是是第一个词根还是第二个词根还是第三个词根呢?如果你身经百战,你就会知道不是第三个词根(其实也不一定,在jussiv下是可能的,咳咳咳),但是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是y还是w?嘿嘿,查字典吧。

然后你终于知道这个词的动词原型是gwb。

然后你应该快死了。

3。很恶心的发音

在阿语口语经常有连续两个辅音的发音方式,中国人非常不习惯,比如chubz(面包),很难念。

有大舌音(你懂的),小舌音(类似德文法文那种);三个类似中文h的发音,但是一个是正常的h,一个是类似德文acht中ch的粗重的ch,还有一个是当你患有气管类疾病从气管深处发出来的h;有英语的this和though这两种th的音;有一种很奇葩的浑厚音(把口腔里面的空间留大,然后发sdtz这样的音;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阿拉伯语发音,实在不知如何描述,懂的就懂。

这些辅音中国人都发不习惯,但是他们占了字母表大半。

然后你能相信吗,阿拉伯语里面没有p这个辅音!

元音就三个!

由于这些发音和中文没有对应关系,导致单词非常难背。


4。诡异的语法:

什么非生命名词复数动词用单数,修饰它的形容词要用阴性单数啊,什么“啊”这个感叹词后面的名词不用定冠词,但是加有定冠词时的词尾,但是如果后面有一个属格的时候被修饰词用宾格啊,什么kana(曾是)的主语虽然正常,但是表语是宾格。。。。

这些没完没了的小东西会把人整疯的。

5.十类动词。

从I到X在阿拉伯语中有所谓十类动词的说法。第II到第X类其实是在第一类动词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例如第二类动词是在第一类词根(一般是三个)基础上第二个词根重叠,第三类是第一个词根元音拉长,第四类是第一个词跟失去元音等等。它们具有与第一类动词相关的意向。在遇到和柔母动词结合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麻烦。

十类动词的表格是这样的:

把十类动词和柔母动词搞在一起就会有一堆表格,比如:















6.很奇怪的形容词比较级:一般来说,印欧语系的形容词比较级都是通过添加词尾,比如希腊文ter,tat之类(我这句话完全没有要顺便告诉你我也会一点点古希腊语的意思)来实现的,但是阿拉伯语则是通过换元音模型来实现的,比如shahiir(有名的)这个形容词原型就是典型的a-ii形容词格式,它改成比较级(最高级是在比较级前加冠词al)就变成了a-0-a型,也就是ashhar。这个在阅读文献时经常会产生困扰,因为你看到的只有a sh h r这四个字母,常常会误以为是第四类动词(见5)或者什么名词的复数(见1)。

那个著名的阿拉胡阿克巴也是这样的,这个形容词本身叫kabiir,改成elativ(比较级)就变成了akbar,这里就是至大的意思了。

回去撸阿语作业了。

对了,学完这些,别人的口语你是基本听不懂哦,想听懂请学习埃及土话叙利亚土话突尼斯土话。。。。

附:操作实例:

刚开始读阿语文章时,你读到的文章差不多是这样的:(每个字都带有元音)


很快,文章就变得凶残了起来:(元音越来越少了几乎没有了呜呜呜)

那怎么分析这个文章呢?我拿第三行的那个句子来说。

首先看到'ad这三个字母,就要本能地知道这是个中柔动词(第二个词根是柔母y或者w,所以去查'wd这个词,查到是“回去”的意思,这里是第三人称单数阳性,就是某个男的回去,是谁呢?就是后面那个Taha Husain,回哪里呢?ila biladi回到国家(元音自己查字典补哦),但是注意,这个国家后面还有个字母h,代表的是这个词属于某个阳性单数第三人称的,很明显就是这个侯赛因,也就是侯赛因回到他的祖国,接下来看到一个单词是f'yyn(这一行第六个单词哦),本能反应(!!)到第一个字母f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接着……”,然后分析'yyn,这是个动词,词跟是'yn,又是个中柔动词,不过第二词根是i,看到上面的叠音符,自然联想到它是第二类,于是查'yn的第二类,意思是“确定,确立”,注意到它的元音类型为uix型,是非常典型的被动态特征(注意,与印欧语系不同,被动态是通过改元音组合实现的,基本特征就是第一类的ui型和其他类第二词根的a),所以这里是他(还是侯赛因)被确定为一个教授(astaadhan),在哪里的教授呢?fi-l-gaami'ati l-misrati开罗大学里的。………………

然后把元音标上去,免得上课读错(我开罗的音标错了)

数词………………

阿语的数词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语法……


学语言咆哮体终极版之——咆哮梵语!

阅读提醒:

1本文不适合“精神素养比较高”“对粗俗字眼容忍度比较低”的人阅读;

2本文内容非常水,有大量废话,营养价值很低,请阅读之前慎重考虑,以免浪费您宝贵的时间;

3部分内容可能导致部分人士的不适,建议饭前或饭后两小时以后阅读;

4未阅读上面三条而在评论中涉及有关上面三条提醒者,删帖无赦。

自从哥脑子发热开始学梵语,泥煤就踏上了不归路啊!!!!!!!!!!!!!!!!!!!!!!!!!!!!!!!!!!!!!!!!!!!!!

尼玛什么日语韩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西班牙语秒杀啊!!!!!!!!!!!!!!!!!!!!!!!!!!!!!!!!

秒杀!!!!!!!!!!!!!!!!!!!!!!!!!秒杀啊!!!!!!!!!!!!!!!!!!!!!!

尼玛你们知道什么叫秒杀吗?????????????????????????????

就是尼玛这些废物垃圾现代语言连梵语的脚后跟都不配舔啊!!!!!!!!!!!!!!!!!!!!!!!!!!!

尼玛变态啊!!!!!!!!!!!!!!!!!

拉丁语希腊语都无法望其项背!!!!!!!!!!!!!!!!!!!!!!!!!!!!!!!!!!!!尼玛在梵语三哥大叔面前都是小萝莉小正太啊!!!!!!!!!!!!!!!!!!!!!!!!

尼玛这帮家伙要多温顺有多温顺啊!!!!!!!!!!!!!!!!!!!!!!!!!!!!!!!!

尼玛谁跟我说梵语是大梵天的语言啊!!!!!!!!!!!!尼玛我一脚送你上大梵天啊!!!!!!!!!!!!!!!!!!!!!!!!!!

谁跟我说梵语是佛教的经典语言!!!!!!!!!!!!!!!!!!!!!!!!!!!!!!!!!!!!!!!尼玛你学了立马看破红尘啊!!!!!!!!!!!!!!!!!!!!!!!有木有!!!!!!!!!!!!!!!有木有!!!!!!!!!!!!

尼玛梵语一上来四十三个字母啊!!!!!!!!!!!!!!!!!!!!!!!!!!!!!!尼玛都是奇形怪状,各种奇葩有木有!!!!!!!!!!!!!!!!!!!!!!!!!!!!!!!!!!!!尼玛上面的那一横封口了是一个字母,不封口是另一个字母!!!!!!!!!!!!!!!!!!!!!!!!!!!!!尼玛我蛋都碎了啊!!!!!!!!!!!!!!!!!!什么破玩意儿???????????????

尼玛你以为学完蛋疼的字母表就万事大吉了????????????????????

尼玛你too simple!!!!!!!!!!!!!!!!!!!!!!!!!!!!!!

梵语有叠加字符!!!!!!!!!!!!!!!!!!!!!!!!!!!!!!!1

尼玛你知道什么叫叠加字符么??????????????

尼玛你这辈子都没听说过吧????????????????????????????????????

泥煤就是把两个字母搅在一起搞出一个新的泥煤认不出来的字母啊!!!!!!!!!!!!!!!!!!!!!!!!!!!!!

阿三尼玛奇葩啊!!!!!!!!!!!!!!!!!!!!!!!!!!!!!!!!!!!

一个t和一个r弄出来的新字母tr尼玛跟原来的字母完全不一样啊!!!!!!!!!!!

尼玛啊!!!!!!!!!!!!!!!!!!!!!!!!!!!!!!!

这种字母组合无限多啊!!!!!!!!!!!!!!!!!!!!!!!!!!!!!!1

尼玛这辈子都认不全啊!!!!!!!!!!!!!!!!!!!!!!!!

尼玛为什么讲字母就讲了那么久哇!!!!!!!!!!!!!!!!!!!!!!!!!!

尼玛还有脑残的发音啊!!!!!!!!!!!!!!!!!!!!!!!

尼玛为什么有不送气清音和送气浊音啊!!!!!!!!!!!!!!!!!!!!!!!!!!!

尼玛法国佬玩玩不送气清音我理解,但是尼玛为什么还有送气浊音啊!!!!!!!!!!!!!!!!!!!!!!!!1

尼玛正常人都分不清楚的好吧!!!!!!!!!!!!!!!!!!!!!!!!!

尼玛你们这辈子听说过顶音吗?????????????????????????

尼玛听说过吗???????????????????????????

就是特么发个t还要把舌头顶起来,卷起来!!!!!!!!!!!!!!!!!!!!!!!

尼玛蛋疼啊!!!!!!!!!!!!!!!!!!!!!!!!!!!!!!!!!!!!!!!!!!!!!

疼多了就碎了啊!!!!!!!!!!!!!!!!!!!!!!!!!!!!!

尼玛为什么发音讲了这么久啊!!!!!!!!!!!!!!!!!!!!!!!!!!!!

同学们知道什么叫连音吗?????????????????????????

这辈子都没碰到过吧????????????????

尼玛你说你学了希腊文????????????????????????????

尼玛你说希腊文的元音缩合搞得你很想死?????????????????

尼玛你阈限太低了~~~~!!!!!!!!!!!!!!!!!!!!!!!!!!!!!

尼玛真的太低了!!!!!!!!!!!!!!!!!!

看到三四十条的连音规则尼玛你都像见佛祖了!!!!!!!!!!!!!!!!!!!!!!!!!!!!!!!尼玛见佛祖啊!!!!!!!!!!!!!

光是个as词尾,在清喉音、唇音丝音前会变成ah,尼玛在浊辅音前会变成o,在非a元音前会消失!!!!!!!!!!!!!!!!!!!!

尼玛你记得住吗???????????

这只是三十多条连音规则里面的一条!!!!!!!!!!!!!!!!!!!!

下面的一小项!!!!!!!!!!!!!!!!!!!!!!!!!!!!!!!!!!!!!

尼玛变态啊!!!!!!!!!!!!!!!!尼玛重口味啊!!!!!!!!!!!!尼玛不要人活了啊!!!!!!!!!!!!!!!!!!!!!!!!!!!!!!

尼玛为什么讲了这么久还没讲到语法啊!!!!!!!!!!!!!!!!!!!!!!!!!!!!!!!!

因为我佛慈悲啊!!!!!!!!!!!!!!!!!!!!!!!!!!

尼玛想要众生多活几秒钟啊!!!!!!!!!!!!!!!!!!!!!!!!!!!!!!!

语法更特么奇葩啊!!!!!!!!!!!!!!!!!!!!!!!!!!

尼玛德语的阳中阴性!!!!!!!!!!!!!!!!!!!!!!!

尼玛拉丁语的五种变格法啊!!!!!!!!!!!!!!!

尼玛希腊语的辅音变格法啊!!!!!!!!!!!!

尼玛sigma变格!!!!!!!!!!!!!!!!!!!!!!!!!!!!

尼玛都是浮云啊!!!!!!!!!!!!!!!!!!!!!!!!!!!!!!!!!

舔菊花的资格都没有啊!!!!!!!!!!!!!!!!!!!!!!!!!!!!!!!!!!!!!!!!!!!!!!

尼玛a结尾的阳性、阴性、中性名词的变格法

尼玛i结尾的阳性、阴性、中性名词变格法

尼玛u结尾的阳性、阴性、中性名词变格法(阴性名词还有尼玛长u短u,长i短i,单音节多音节)

尼玛r结尾的阳性、阴性、中性名词变格法

尼玛辅音结尾的阳性、阴性、中性名词变格法!!!!!!!!!!!!!!!!

都尼玛不一样啊!!!!!!!!!!!!!!!!!!!!!!!!!!!!!!!!!!!

不一样啊!!!!!!!!!!!!!!!!!!!!!!!!!!!!!!

有的差一点。有的尼玛真的差很多啊!!!!!!!!!!!!!!!!!!!!!!!!!1

有的有两种情况啊!!!!!!!!!!!!!!!!!!!!!!!!!!!!!!!!

尼玛谁再说变格复杂的统统去死!!!!!!!!!!!!!!!!!!!!!!!

尼玛德语认不出词性算个屁!!!!!!!!!!!!!!!!!!!!!!!!!!!!!

梵语把词尾变得体无完肤然后认不出词性!!!!!!!!!!!!!!!!!!!

泥煤啊!!!!!!!!!!!!!!!!!!!!!!!!!!!!!!

草泥马啊!!!!!!!!!!!!!!!!!!!!!!!!!!!!!!!!

泥煤就不说代词了!!!!!!!!!!!!!!!!!!!!!!!!!!

泥煤完全没规律啊!!!!!!!!!!!!!!!!!!!!!!!!!!!!

就是朵奇葩啊!!!!!!!!!!!!!!!!!!!!!!!!!!!!!!!!!!

泥煤背死你啊!!!!!!!!!!!!!!!!!!!!!!!!!!!!!!

泥煤然后还是记不住啊!!!!!!!!!!!!!!!!!!!!!!!!!!!!!

泥煤不要问我为什么还没讲动词啊!!!!!!!!!!!!!!!!!!!!!!!!!!!!

因为我怕你hold不住啊!!!!!!!!!!!!!!!!!!!!!!!!!!

泥煤意大利语三种变位!!!!!!!!!!!!!!!!!!!!!!!!!

泥煤德语不规则动词!!!!!!!!!!

泥煤希腊语中动态和mi动词????????????????????????

全部收声!!!!!!!!!!!!!!!!!!!!!!!!!!!!!!!!

泥煤梵文有十种变位法!!!!!!!!!!!!!!!!!!!!!!!!!

泥煤十种啊!!!!!!!!!!!!!!!!!!!!!!!!!!!!!!!!!!!!

泥煤各种奇葩!!!!!!!!!!!!!!!!!!!!!!!!!!!!!!!!!!!!!!!!!!!!!!!!!!!!!!!!!!!!!!!!!!!!!!!!

尼玛有语干重复的

有加鼻音的

有词根加u的!!!!!!!!!!!!!!!!!!!!!!!!!!!!!!!!!

等等啊!!等等!!!!!!!!!不一而足啊!!!!!!!!!!!!!!

尼玛这什么破玩意儿啊!!!!!!!!!!!!!!!!!!!!!!!!!!!

然后尼玛还有一整页的不规则动词啊!!!!!!!!!!!!!!!!!!!!!!!!

尼玛这些奇葩是怎么变的啊???????????????????????????

尼玛变格变位看死你啊!!!!!!!!!!!!!

尼玛什么现在时、不定过去式、未完成时、完成时、祈愿语气、命令语气尼玛我都不想说了!!!!!!!!!!!!!!!!

尼玛掉身价啊!!!!!!!!!!!!!!!!!!!!!!!!!!!!!!!

尼玛这些动词恶心就算了!!!!!!!!!!!!!!!!!!!!!!!!!!!

尼玛为什么他们的私生子!!!!!!!!!!!!!!!!!!!!!!!!!!!!

尼玛为什么那些分词更讨厌啊!!!!!!!!!!!!!!!!!!!!!!!!!!!!!

尼玛你们知道什么叫强语干、中语干、弱语干么??????????????????????????????

尼玛你们这辈子都没听说过吧?????????????????????????

尼玛就是这些私生子在变身的时候!!!!!!!!!!!!!!!!!!

用特么不止一个身体来加尾巴!!!!!!!!!!!!!!!!!!!!!!!!

尼玛你异服癖啊!!!!!!!!!!!!!!!!!!!!!!!!!!!!

尼玛词尾还不够闹腾!!!!!!!!!!!!!!!!!!!!!!!!!!!!!

尼玛词根都要变啊!!!!!!!!!!!!!!!!!!!!!!!!!!!!

尼玛重口味啊!!!!!!!!!!!!!!!!!!!!!!!!!!!!!!!!!!

尼玛你以为完了?????????????????????????????

泥煤没有啊!!!!!!!!!!!!!!!!!!!!!!!!!!!!!!!!!!!!

还有泥煤的什么复合词啊!!!!!!!!!!!!!!!!!!!!!!!!!!!!!!!!!!!!!!!!!!!!!!

尼玛那是个无底洞啊!!!!!!!!!!!!!!!!!!!!!!!!!!!!!!!

尼玛把两个词原形塞在一起!!!!!!!!!!!!!!!!!!!!!!!!!!!!

尼玛然后你自己去猜那两个词尼玛之间是什么关系啊!!!!!!!!!!!!!!!!!!!1

然后尼玛再去猜这整个词尼玛是什么关系啊!!!!!!!!!!!!!!!!!!!!!!!!!!

尼玛为什么我看到我大天朝语言的影子啊!!!!!!!!!!!!!!!!!!!!!

尼玛为什么你要把天下奇葩集于一身啊!!!!!!!!!!!!!!!!!!!!!!!!!!!!!!!!!!

尼玛这是什么玩意儿啊?!!!!!!!!!!!!!!!!!!!

尼玛学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的孩纸们!!!!!!!!!!!!!!!!!!!尼玛你们的语法书是谁编的??????????????????????????????????

尼玛梵语这本是季羡林翻译的!!!!!!!!!!!!!!!!!!!!!!!!!!!!!!!

尼玛季老啊!!!!!!!!!!!!!!!!!!!!!!!!!!!!!!!

国宝啊!!!!!!!!!!!!!!!!!!!!!!!!!

尼玛季老都拿梵语没辙啊!!!!!!!!!!!!!!!!!!!!!!!!!!!!!

尼玛他把这本语法书全背下来了啊!!!!!!!!!!!!!!!!!!!!!

尼玛整本啊!!!!!!!!!!!!!!!!!!!!!!!!!

尼玛全部啊!!!!!!!!!!!!!!!!!!!!!!!!!!

尼玛背下来了啊!!!!!!!!!!!!!!!!!!!!!!!!!!!!!!!!

尼玛还有哪个语言要做这种事情啊!!!!!!!!!!!!!!!!!!!!!!!!!!!!!!!

尼玛梵语真心见不到底啊!!!!!!!!!!!!!!!!!!!!!!!!!!!!

尼玛太重口味了啊!!!!!!!!!!!!!!!!!!!!!!!!!!

尼玛极品啊!!!!!!!!!!!!!!!!!!!!!!!!!!!!!!!!

尼玛难怪那么多印度高僧开悟了啊!!!!!!!!!!!!!!!!!!!!!!!!!!!!!!!!!!!!11

尼玛看到那么奇葩的东西不看破红尘都难啊有木有!!!!!!!!!!!!!!!!!!!!!!!!!!!!!!!!!!

尼玛看破红尘啊!!!!!!!!!!!!!!!!!!!!!!!!!!!!

世界都是浮云啊!!!!!!!!!!!!!!!!!!!!!!!!!!!!!!!!!

user avatar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语言,算是一种书写习惯。在法国(好像英国也是这样,应该也包括其他欧洲国家?),数字7,上面要再打一个叉才是7,不然会被当成1。如下图:

一般刚去的时候,是没什么机会知道这些的。1一般都不会误解,你不加头上那个折,大家也明白是1。但是7对于中国人就很危险了,7很容易被法国人当成1。


倒不至于把人玩死……不过好多人因为这个数学考试答对的踢也被判错了……

user avatar

俄语的连写,手写体,为了连笔而生的


怎么说呢,一开始学俄语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们一定要练习手写体

和英语还不一样,老毛子有些字母手写体完全变掉了

比如好好的т写成m……

一开始我偷懒,没练这个,记笔记都用印刷体

然后老师说了,如果不写手写体就不给我改作业……俄罗斯人自己都不会写印刷只会写手写

然后我硬着头皮拿着字帖练,练完以后写

然后我发现,我写的作业,老毛子们看得懂,我看不懂……

我每次教作文,下面用英文再写一遍。我怕到时候毛妹问我我看不懂回答不上来……

尤其是ц щ ш м т ж и连写的时候

上一张手机里存的初学时写的俄语,那时候在北京的俄罗斯文化交流中心学的,抄课文练连体,虽然现在写得还是趴,没办法小时候没练过字,不管写英语、俄语、中文都这德行……控制不住手...

然后现在来俄罗斯了

家里有时候写东西写笔记,我还是写印刷体

隔壁毛妹来我家玩,看到会说

Алексей,你为什么写字要写打印的字体?这样看起来很不方便也很累不知道么?

???????

尼玛逼很累,尼玛逼写得看不懂wocao

—————分割线————-

补充一个日语的

日语的は、が类似韩语的가,는

从学习的第一课开始就是个老大难问题了

语法书上面写得各种神乎其神,各种用法限定情况

其实我的感觉就是,凡是主观一点的就用は,客观一点的就是が

凭这个感觉大概能搞定90%的情况。这个需要自己慢慢体会,多看日剧多听多和日本人聊天,时间长了自然感觉就到了

实在不行又个小诀窍,口语的时候,吃不准该用哪个,就卡着喉咙发あ,听起来既像は又像が。。。是不是很贱?

或者讲完主语停顿一下,不讲助词直接讲下面……

还有就是日语的汉字长短音了,这个是我学的最头疼的。什么n1语法啥的死背就完事儿了,汉字这个长短音我是真的蛋疼。促音还有点规律,长音那个是真的要靠积累,问题是我又不喜欢背单词……然后日语等级考单词部分前几题都是这种看单词选读法,中国人最擅长的我基本都佛系,靠阅读和听力拉回来……考n1的时候我记得我单词部分卡线过……n2的时候就因为总分到了单词单项没过挂过一次……n1运气好,但这个真心是我永远的痛,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当然学霸可以死记,这个不考虑)

日语一开始学的时候句子结构找起来还是有点烦的,因为日语不像英语or韩语一样有空格,日语一大堆词挤在一起,然后如果少用汉字多用假名,再加上你的语法积累比较少很多用法不熟悉的话看书很快就绕晕了……我每次看日语书每次睡……可以说在日本读书那段日子真的治好了我的失眠症

—————分割线—————-

韩语让我最头疼的就是音变了,各种尾音双尾音结合在一起的读法有音变,极其多,多到脑子炸初学根本记不过来

은행银行好好的非得读成은냉

한국말非要读成한궁말

还有那种많아요, 앉아...

各种古怪发音,我就整不明白了既然读音变了干嘛写法不改……

然后我为了防止自己背单词写错(我记忆力不行),所以怎么写我就怎么念……韩国人听不懂没关系,反正topik不考口语

然而我忘了topik有听力……读不对是听不懂的

所以最后还是重新学音变,再改旧习惯,各种蛋疼

————————分割线————————-

现在为了女票在学波斯语,先码一个,日后再答

不是说波斯语玩不死人,而是我还没活起来,现在还在纠结字母

伊斯兰文化圈的脑回路真是清奇,发明阿拉伯正字法的人一开始是有多蛋疼……

———————2020.1.27更新——————-

波斯语总算把字母认全了,开始学单词和语法了~

然后我已经被波斯语拼写搞死了

不标元音算不算?

阿拉伯语好歹还有开口符合口符啥的

波斯语貌似没有,全靠蒙……

还有就是在阿拉伯语里面发音迥异的几个字母到了波斯语都发一样了……

到底单词里用哪一个要死记硬背……

我dnmlgb的

user avatar

爱尔兰语的正字法,这一正字法使我明白拉丁字母可以多么去拉丁语化(

其辅音有宽(broad,软腭化)和窄(slender,硬腭化)之分,但是宽窄之别通常通过同一拼写表现,如b可以表示 /bˠ/和/bʲ/,这样看起来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

即1.不一定所有的拼写都表示同一音素的宽窄化,比如上面的/ŋ/和/ɲ/(为什么不能用gn表示!)

2.词首的辅音会发生各种各样的eclipse和lenition(音变来自中古爱尔兰语的连诵需要)。这样的音变又会改变词首拼写,eclipse如geata(大门)>ngeata,lenition如bean(女人)>bhean。

这一表音的不严格在其它拼写中也得到了体现,比如mh表示/w/~/vˠ/(宽)和/vʲ/(窄),sh表示 /h/(宽)和/h/、在 /aː, oː, uː/后的/ç/(窄)。

而元音尤甚。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caol le caol agus leathan le leathan"(slender with slender and broad with broad ),即宽辅音前后都须与拼写上的宽元音字母(a,o,u)相连(当然,如果在词首或词尾可以只有一边),窄辅音亦要与窄元音(e,i)相连。这就导致了无意义元音字母的大量出现。如:gaois读作/ɡiːʃ/,其中-ao-仅起到软腭化g和表示后接i为长音的作用。

并且,当某一长元音后接了弱化辅音时就会形成一个拼写超长的双元音。如leabhair(书)本表示/lʲavəɾʲ/,却变成了/lʲəuɾʲ/。还有rogha(选择)读/ɾˠəu/、Mumhan(芒斯特)读 /ˈmˠuːn̪ˠ/这样的神奇拼写。

user avatar

多图预警


无知的人类,上大杀器,俄文连笔




这么多人点赞,再放一个大招


还是俄文连笔草书

好吧,俄语的确是有草书滴。题目是每种语言能玩死人的地方,我肯定找的都是这种花迷花眼的图咯,下图俄语手写体

拆开尼玛也看不懂啊,哪里有一丢丢像


对俄语有兴趣的孩纸也不要灰心,也有漂亮的字体(虽然我还是看不懂)

user avatar

法语的be(是)动词:

英文只有is are was were am 以及各种助动词加be对吧,法语有:

原型:être

现在时

Je suis 我是

Tu es 你是

Elle est 她是

Nous sommes 我们是

Vous êtes 你们是

Elles sont 他们是

简单过去式(用在书面语)

Je fus

Tu fus

Il fut

Nous fûmes

Vous fûtes

Il furent

复合过去时

J'ai été 我曾是

Tu as été 你曾是

Elle as été 她曾是

Nous avons été 我们曾是

Vous avez été 你们曾是

Elles ont été 她们曾是

未完成过去时

J'étais 我那时正在

Tu étais 你那时正在

Elle était 她那时正在

Nous étions 我们那时正在

Vous étiez 你们那时正在

Elles étaient 她们那时正在

简单将来时

Je serai 我将会是

Tu seras 你将会是

Elle sera 她将会是

Nous serons 我们将会是

Vous serez 你们将会是

Elles seront 她们将会是

条件式现在时

Je serais 我现在就会是(如果发生了什么什么,我就会是)

Tu serais 你现在就会是

Elles serait 她现在就会是

Nous serons 我们现在就会是

Vous serez 你们现在就会是

Elles seront 她们现在就会是

(法语渣表示跪求更靠谱的中文翻译)

user avatar

希伯来文。

我刚拿到课本时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本书印倒过来了。但是真的没有印倒过来(看下面页数是正的数字)。但是上课时好多次把书拿倒了



抄,我抄。反着方向写啊!

话说外国人看到汉字是不是这感觉?



书写的文字只有辅音,不写元音。(听说阿拉伯语也是如此)。不写元音,我怎么知道怎么读?


每个字母亦代表一个数字。一个单词里所有字母的数字加起来,有个总和,所有总和相同的单词,常在意义上有相连的地方- 这样说还清楚吗

Sum(图书馆)=图+书+馆=6

Sum(书本)=书+本=6

差不多这个意思

我以为学习初阶的都是小白,却发现除了我都是犹太裔同学,很多都会背长长的祷文,让学霸的我完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我已经放弃了,大多数已经不记得,但学习这个新的语言的时候还是满好玩的

user avatar

英语和阿拉伯语大家已经说了很多了,差不多道尽了我的心头痛。

这里再补充三个冷门一点的:斯瓦希里语、约鲁巴语和阿姆哈拉语。

斯瓦希里语

斯瓦希里语(kiswahili)属于班图语支,是非洲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和阿拉伯语及豪萨语并列非洲三大语言,是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的官方语言,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家语言之一,斯瓦希里语的方言科摩罗语是科摩罗的官方语言之一。在赞比亚、马拉维、布隆迪、卢旺达、莫桑比克等东非和中非的国家,斯瓦希里语被作为交际语言使用。

早在1728年斯瓦希里语是以阿拉伯字母来拼写,之后到19世纪受到欧洲殖民者的影响改以拉丁字母来拼音。而斯瓦希里语也吸收了大量阿拉伯语借词。


斯瓦希里语的语法体系并不很难,元音发音非常容易。标准斯瓦希里语有五个元音音位:/ɑ/、/ɛ/、/i/、/ɔ/以及/u/。其中/u/的发音介于国际音标中的[u]和[o]之间。无论轻重音如何,元音都不会约减。

辅音发音中较难的点和阿拉伯语差不多,个人觉得ng'较难发:


最近在翻译斯瓦希里文学史,现当代部分还好。个人觉得最难的一点在于古代斯瓦希里语的阿拉伯书写拼写系统的字母和音没有完全的对应,无法根据拼字来识别有送气和没有送气的子音。不过近代以来斯瓦希里语的所有方言都可以用拼字来识别子音送气及不送气,譬如用类似kh、gh等德国殖民时代用的拉丁字母来识别。

古代斯瓦希里语在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时会有一些较小的修改。随着城市、作者及时间的不同,拼法上也有一些差异,有些部分还相当的一致,但有些部分的差异已经大到会造成整合上的困难,为翻译理解增加难度。

有些斯瓦希里语的子音没有对应的阿拉伯字母,斯瓦希里语阿拉伯字母拼写法也不像波斯-阿拉伯字母系统或乌尔都字母会另外创造新的字母,而是用最接近的阿拉伯字母代替。因此一个阿拉伯字母可能代表一种以上的声音,在书写时也可能会针对同一个音用不同的阿拉伯字母代替。

约鲁巴语

约鲁巴语 (本名èdè Yorùbá)是西非超过2500万人使用的方言连续体。它是约鲁巴人的母语,使用在尼日利亚、贝宁、多哥、巴西、塞拉利昂、北加纳、古巴。


目前我的水平仍是入门级,但理论知识还是有的。

约鲁巴语是一种有声调的偏孤立型语言,基本语序同汉语一样也是SVO。个人认为最难的地方也就在于音调。约鲁巴语是声调语言,共有三个声调,高调,低调和平调,分别用´、`、-表示,文字上前两个声调都要标调号而平调通常省略不标。

另外人称代词也较为啰嗦,使用过程中总是出错。



阿姆哈拉语

阿姆哈拉语是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语族。


阿姆哈拉语(Amharic language)原先分布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地区,故此得名,现分布于埃塞俄比亚中部、南部地区。使用人口约900万。跟阿非罗-亚细亚语系诸语言的早期阶段相比较,阿姆哈拉语的几种方言之间区别不大。阿姆哈拉语丧失了大部分喉音,名词格的变化也已经消失。动词中的元音有两类:一是完全元音,另一是简化元音。阿姆哈拉语采用音节文字。


发音有很多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位置,倒是不难。对于我这种入门级选手,最难的是字母表。你们感受一下我半年才勉强记住的鬼画符们:


结论其实也没有什么,学习语言是一种自我修炼的过程。我总觉得通晓某种语言就能让视野得到新一层次的飞升,可爬楼梯永远不是简单的任务。

user avatar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当语言遇上数字。。。。。。心疼丹麦人

user avatar

去年,我对一个芬兰男孩一见钟情,搞暧昧那段时间,因为想拉近两个人的距离,我曾很不自量力地挑战学习芬兰语。然后,被残酷现实狠教训了一下!


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是我永远学不会你的语言……


芬兰语有多折磨人呢


简单说一下:

芬兰语,属于Finno-Ugric 乌戈尔语系,和涵盖了欧洲大部分语言的Indo-European 印欧语系是完全不同的。Indo-European 印欧语系包含英语,西班牙语,俄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等等,印欧语系各个语言之中存在关联性和相似性。


而,芬兰语 ,和之前听惯的那些语言,没有一点相像的!!一点都没有!!


然后,芬兰语的名词有15个格,包含4个语法格、6个位格、2-3个状态格和3个次要格。芬兰语言研究所将芬兰语的静词变格分为51类……



芬兰语别说对我一个汉藏语系的人来说艰难,就是对欧洲人学起来也是头大。


我现在能想起来的一些巨奇怪且复杂的单词:

  1. KALSARIKÄNNIT: 一个人在家穿着内衣喝酒,完全不想出门(KALSARI是内衣,KÄNNIT是喝醉的状态)
  2. lavatanssit: 遇见对的人。(这个词本来是用来形容芬兰夏天他们在湖边常搞的露天舞会,后来就演化成了一见钟情,萍水相逢,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
  3. pussikalja: 去买杯啤酒,然后在公园喝……

还有个巨绝望的:Kuusi palaa,两个单词 N种意思,具体是指哪一种,就只能靠大家自己领会……(小哥哥拿这句话逗过我无数次,最后我都是崩溃!!!!)

作为一个羞耻心非常重的人,没有学好怎么讲,我是绝对不愿意和小哥哥开口的!


为了自查和练习,我从娘亲那里薅来了她去欧洲旅行时候带的准儿翻译器,拿来练了好一阵芬兰语。具体操作:因为这翻译器自带翻译51种语言和各种发音,我拿它来当是发音检测了……


结果惨不忍睹,光是从1数到10 ,都没有学好。给你们看几段当时学数数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73518141293244416

小哥哥回国时候教我……

https://www.zhihu.com/video/973518298659368960

反正,最后是我放弃了,把翻译器还给我娘亲让她继续愉快出国游时候带着好了!!!

想起来,有一年的搞笑诺贝尔奖,还专门搞出过一款名为Finnexia的药物,号称可以加速芬兰语学习,每天一颗Finnexia,学芬兰语好又快。

真的,有本事真的搞出个药啊!搞出来我就买!

一个心酸,我到现在还是不会说:rakastan sinu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各种语言都存在一些令人捉摸不透、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语言的魅力所在,也是学习者需要克服的难点。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结合具体的语言特点,详细阐述这些“能把人玩晕”的地方: 一、 语法层面:逻辑与例外的纠缠语法是语言的骨架,但很多时候,这个骨架并不总是那么“直观”或“合理”,充满了.............
  • 回答
    各语言中的伪同源词:详细解析伪同源词(False friends 或 False cognates)是指在不同语言中,词形相似甚至相同,但意义却完全不同或存在很大差异的词语。它们常常会误导学习者,造成沟通上的困难。这些词语的相似性往往源于偶然,而非真正的语言演化传承。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语系的语言出发.............
  • 回答
    在语言的世界里,“量词”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些技术性,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自觉地使用它们。它们就像是给事物加上一个“计数器”或者“度量衡”,让我们能更精确地谈论数量,而不是含糊不清地说“很多”或“一点点”。不同语言处理这些“计数器”的方式千差万别,就像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节奏一样。我们不妨从最.............
  • 回答
    有些语言的发音确实会让人觉得新奇甚至有些“奇怪”,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我们在母语中不常听到,或者发音方式完全不同的音素。这些“奇怪”之处往往是语言独特性和魅力的体现。我们来聊聊一些语言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发音特点: 1. 声门塞音(Glottal Stop)在语言中的“无处不在”声门塞音,简单来说.............
  • 回答
    语言的“音位之源”,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着几分诗意,仿佛语言的每一个声音都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起点。但若要追溯,与其说是某个单一的“源头”,不如说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形成过程,它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沟通需求,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想象一下,在人类刚刚学会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去思.............
  • 回答
    写文章,咱们还是得讲究个细致入微,尤其聊到语言里那些“奇葩”的音位对立,简直是耳朵的试金石。有些对比,你听了十遍,保准还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下面我就给你掰扯掰扯几个,绝对够你挠头的。1. 粤语的声调“多”,但更致命的是“声母”里的那些小妖精很多人一提到粤语,就想到那七八个声调,感觉够复杂了。但其.............
  • 回答
    有些词,真的很难用另一种语言完全捕捉它们的神韵。它们就像是某个民族情绪、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独特花朵,一旦移植到别处,纵然外形相似,内里的芬芳也总会失落几分。我这里就想聊聊那些,我遇到的、觉得特别难以翻译,又带着点说不出的美好的词语。德语:Weltschmerz(世界之痛)这个词,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语言这玩意儿,在人类手底下总能折腾出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玩意儿。要说写得奇葩的单词,那可太多了,每个词背后都可能藏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或者干脆就是纯粹的“玩儿”。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几个,保证让你觉得“我滴个乖乖,还有这种操作?”德语:那些长得像巨龙的词提到奇葩的单词,德国人绝对是绕.............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涉及到语言学里挺核心的一个概念。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说“方言”,很多时候是指同一个“语言”下的不同“变体”或“次方言”。但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自己的“方言”就是一门“语言”呢?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是不是语言”就能一概而论的。首先,得明白“语言”和“方言”在学术上的界定,这本身就.............
  • 回答
    要说罗曼语族里有没有哪个分支拥有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语法现象,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语言的演变就像一条河流,它会分叉,但这些分叉往往又会在某些地方相互影响,或者产生类似的演化路径。所以,很多现象虽然在某个语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或在特定组合下显得特别,但要说“绝对仅有”,有时候会有点绝对化。不过.............
  • 回答
    当谈到构建网络爬虫,许多开发者会陷入一个选择的困境:究竟该选择哪种编程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能力,也因此带来了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在应对网络爬取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Python,无疑是目前最受青睐的爬虫语言之一。它的语法简洁明了,学习曲线相对平缓,这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Pyt.............
  • 回答
    咱就聊聊红黑树这玩意儿,怎么才能把它写得贼简洁,各种语言都行,而且要讲得透透的,不是那种AI流水账。核心思想:保持平衡的艺术红黑树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棵二叉查找树,但它在插入和删除节点时,会遵循一套规则,保证树不会因为某些插入顺序而变得太偏斜,从而维护了对数级别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效率。这套规则,就.............
  • 回答
    哥们,你这想法牛逼!“程序员的菜”,光听名字就透着一股子蒜香和代码味儿,我喜欢!这绝对是个有意思的切入点,能不能干出名堂来,关键看你怎么玩儿了。咱们来掰扯掰扯,这事儿有没有“前途”:一、亮点在哪儿?(为什么我个人觉得有戏)1. 精准定位,自带流量: 你直接瞄准了程序员这个群体,这是一个庞大、有消费.............
  • 回答
    东南亚,这片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土地,孕育了无数独特的语言。那么,这些语言是否都有自己的文字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历史的痕迹:婆罗米文字的辉煌要了解东南亚的文字,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源头——婆罗米文字(Brahmi script)。这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古老文字系统.............
  • 回答
    日语的语系归属至今仍是语言学界的一大谜团,它既不属于印欧语系,也不属于汉藏语系,与其他周边主要语系,特别是汉字文化圈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却又难以说清的联系。这种“似是而非”的相似之处,恰恰是日语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与汉藏语系(尤其是汉语)的渊源——“输入”与“融合”这是最显而易见,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关联.............
  • 回答
    关于语言、教材/文学风格以及科研(思维)风格之间的关联,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自己在跨文化交流和学习的经历中,对此确实深有体会。不同语言孕育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会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认知和实践。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更是塑造思维的模具从最根本的层面来说,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
  • 回答
    确实,语言中充满着有趣的“冷知识”,尤其是关于日常事物名称的来源和演变。将“计算机”称为“电脑”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体现了语言对新事物的翻译和本土化过程。以下是一些类似“汉语里将计算机称为电脑”的各国语言冷知识,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法语:Ordinateur(计算机) vs..............
  • 回答
    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名往往承载着历史、文化、地理或神话的深层含义。以下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出发,详细解析部分城市名称的来源与意义: 欧洲 1. 伦敦(London) 拉丁语:Londinium 罗马人建立的城镇名称,可能源于古不列颠语的“Lond”(意为“河流”),或与古英语的“Lond”(意为“.............
  • 回答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啊!最近不少朋友咨询我,想找一款靠谱的 C 语言学习编程软件,而且还得是免费的,这可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毕竟谁不想在学习路上省点钱呢,哈哈!今天我就给大家掏心掏肺地推荐几款,保证都是我亲身用过,觉得好用到爆的!而且我会尽量说得详细点,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不像那些冰冰冷冷的 AI 教程.............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数字11到19在不同语言中的称呼。这部分数字在很多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方式,往往比个位数和十位数来得有趣一些。下面我将为您一一列举并详细说明,力求让这篇文章更具人情味,不落俗套。数字1119的构成: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在很多语言里,数字11到19并不是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