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镰仓、室町、江户三个幕府的制度各是什么样?室町幕府时代战乱频繁,是否是因为足利家的制度有明显缺陷?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历史上这三个重要的幕府时期,以及室町幕府为何战乱频仍。我会尽量用一种更有人情味、更少“AI感”的方式来讲述。

镰仓幕府:武士的军政府雏形

想象一下,日本在平安时代末期,皇室权力日渐衰微,地方豪族(武士)的力量越来越大。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争斗不休,最终,源赖朝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源平合战”中胜出,于1185年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

核心制度:“守护”与“地头”

镰仓幕府的制度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巩固源氏的统治,压制地方势力的挑战。最核心的两个制度是“守护”和“地头”。
守护 (Shugo): 幕府在全国各地设置守护,他们的职责最初是维护当地的治安,征收赋税,并在战争时期负责召集和统帅该地的武士。守护的权力很大,有点像我们说的“封疆大吏”,但他们是效忠于幕府将军的。
地头 (Jito): 在每个庄园(私人领地)设置地头,负责管理庄园内的收成,征收年贡(年贡),并在必要时管理当地的武装力量。地头是直接插入到地方经济基础中的,这是幕府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御家人制度:以“御恩”换“奉公”

镰仓幕府的统治基础是“御家人”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幕府将军(大将军)赐予家臣(御家人)土地和特权(这是“御恩”),家臣则必须誓死效忠将军,在战争时期出兵参战、提供后勤保障(这是“奉公”)。这是一种带有恩义的封建主从关系,是维系幕府统治的血脉。

幕府的权力结构:将军、评定众与侍所

将军 (Shogun): 理论上是最高统治者,但早期权力主要集中在源氏家族内部。
评定众 (Hyojosyu): 这是一个决策机构,由一些资深的御家人组成,他们一起商议和决定幕府的政务。相当于一种“议会”或“咨询委员会”。
侍所 (Samuraidokoro): 负责管理武士的事务,包括召集御家人、处理纠纷等,是幕府的军事和警察机构。
政所 (Mandokoro): 负责处理幕府的财政和行政事务。

镰仓幕府的特点:
军政府色彩浓厚: 权力主要掌握在武士手中,幕府的机构也是围绕军事和地方管理来设置的。
与朝廷并存: 镰仓幕府虽然掌握实权,但并没有取代天皇,天皇依然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幕府的许多任命还需要得到朝廷的认可。
对地方控制力较强: 通过守护、地头和御家人制度,镰仓幕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地方。

室町幕府:华丽的衰败

室町幕府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建立,它标志着日本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同时也埋下了战乱的种子。

制度核心:守护大名与守卫

与镰仓幕府相比,室町幕府在制度上有所演变,也埋下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守护大名 (Shugo Daimyo): 这是室町幕府时期最显著的特征。幕府赋予了守护比以前更大的权力。他们不仅要负责地方治安和征税,还逐渐开始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置“代官”(地方官员),并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甚至可以任命自己的家臣。这使得守护的权力越来越大,渐渐地,他们就成了割据一方的“守护大名”。
守卫 (Shugodai): 守护大名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领地,会在各地设置守卫,这是守护大名在地方的代理人。

足利家族的继承问题与幕府的统治基础:

足利氏的统治,特别是其继承制度,可以说是室町幕府动荡的根源之一。
将军的权力依赖于有力守护大名: 足利将军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那些实力强大的守护大名支持的。将军自身的力量往往并不足以直接控制全国。
继承制的不稳定性: 足利家的将军继承,时常发生兄弟争位、父子不合的情况。一旦将军的位置动摇,那些有野心的守护大名就会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左右幕府的政治。

南北朝的分裂:

室町幕府的建立本身就是从“建武新政”(天皇直接统治的短暂时期)中夺权而来的。在室町幕府建立之初,就出现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这极大地削弱了幕府的权威,也让各地大名有了更多可乘之机。

“下克上”的时代:

室町幕府时期最显著的社会现象就是“下克上”(Gekokujo)。意思是下位者通过武力或阴谋推翻上位者,取得成功。这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都有体现。

室町幕府的特点:
权力分散: 幕府的权力越来越分散,守护大名成为地方实际的统治者。
将军权威下降: 尽管有将军,但其权力高度依赖于其他大名的支持,常常成为大名们争夺权力的工具。
社会动荡: 战乱频仍,各地大名之间、幕府内部的权力斗争从未停止。

江户幕府:稳定与秩序的时代

德川家康在1600年关原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在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江户幕府吸取了前两个幕府的教训,建立了一套更为严密的统治体系,带来了日本历史上长达260多年的和平与稳定。

制度核心:“幕藩体制”

江户幕府最核心的制度是“幕藩体制”。
幕府 (Bakufu): 由德川将军直接统治的中央政府,位于江户(今东京)。
藩 (Han): 由各地诸侯(大名)统治的区域。全国分为约260多个藩,每个藩都有自己的领地、家臣和财政。

德川将军的绝对统治:

与室町幕府不同,德川将军的权力是绝对的。
幕府对诸侯的绝对控制: 德川家康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制度来限制大名的权力。
参勤交代 (Sankin Kotai): 这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要求各藩大名每隔一段时间(通常是两年)必须到江户居住一段时间,同时将家人(妻子、儿子)留在江户作为人质。这大大削弱了各地大名的经济实力和地方的独立性,也防止了他们合谋反叛。
改易 (Kaei) 和 転封 (Tenpō): 幕府有权力随意调动、削减甚至剥夺大名的领地,这成为对不听话大名的最严厉惩罚。
幕府直辖领: 幕府直接管辖的领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保证了幕府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

武士阶层的统治:

江户幕府是纯粹的武士统治,并且武士阶层成为统治阶级,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士农工商: 将社会成员分为士(武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武士拥有特权,而商人虽然经济上可能很富裕,但社会地位却很低。
武士的俸禄: 大部分武士不再像镰仓时期那样直接拥有土地,而是由幕府或大名提供俸禄(米)。

对外政策:锁国 (Sakoku)

为了维护幕府的统治和日本的稳定,江户幕府实行了严格的对外锁国政策,除了与中国、朝鲜、琉球等进行有限的贸易,基本上禁止了日本人出境和外国人入境,也禁止了基督教的传播。

江户幕府的特点:
高度集权: 权力高度集中于德川将军手中,幕府对全国有强大的控制力。
稳定与和平: 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长时期内保持了国内和平。
僵化的等级制度: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虽然带来了稳定,但也阻碍了社会活力。
保守的对外政策: 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日本,但也使其与世界隔绝。



室町幕府时代战乱频繁,是否是因为足利家的制度有明显缺陷?

答案是肯定的,室町幕府时代战乱频繁,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足利家族制度设计上的明显缺陷,以及这些缺陷如何被地方势力不断放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守护大名的权力过大且缺乏制约:
缺陷: 室町幕府在制度设计上,将“守护”升级为“守护大名”,授予了他们相当大的权力,包括在领地内设置代官、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等。这使得守护大名实际上成为了地方的半独立统治者。
为何导致战乱: 幕府本身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机制来有效制约这些日益强大的守护大名。将军的权力高度依赖于他们的支持,一旦将军的权威受到挑战,或者有力守护大名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就很容易引发地方性的战争,进而波及整个幕府。

2. 足利将军权威的先天不足:
缺陷: 足利家是通过推翻镰仓幕府,并且经历了南北朝时期才最终巩固了统治。这意味着足利将军的权力基础并不像源赖朝那样稳固。他们需要不断拉拢、安抚甚至压制各个守护大名才能维持统治。
为何导致战乱: 缺乏强大的自身武力和直接控制力,迫使足利将军依赖于与其他大名的联盟。当这种联盟因为权力斗争、利益分配不均或者新一代将军的出现而动摇时,就给了其他大名扩张的机会,战争就不可避免。

3. 继承制度的不稳定性:
缺陷: 足利家的将军继承,经常出现问题,例如争夺继承权、兄弟阋墙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应仁之乱,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将军足利义政有意将位子传给儿子,但他的弟弟足利义视也觊觎将军之位,由此引发了京都的大规模内战,最终席卷全国。
为何导致战乱: 将军位置的不稳定,直接动摇了幕府的领导核心。当幕府最高领导人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时,那些原本就野心勃勃的守护大名,就会选择站队,利用这场内乱来扩张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导致战火蔓延。

4. “下克上”现象的温床:
缺陷: 室町幕府的制度,虽然名义上是将军统治,但由于将军权威不高,地方大名力量壮大,这种权力结构为“下克上”提供了土壤。低级武士可以推翻自己的主君,家臣可以背叛主家,大名可以挑战幕府。
为何导致战乱: “下克上”是一种持续性的动荡,它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每一次成功的“下克上”,都可能伴随着流血和战争,并且新的上位者也可能面临被更下位者推翻的危险,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5. 与朝廷关系的模糊:
缺陷: 虽然室町幕府是武士政权,但与皇室的关系,尤其是在继承问题上,有时也会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为大名们提供干预和制造混乱的借口。

总结来说,室町幕府的制度缺陷在于:它未能建立起一个能够真正压制地方诸侯、确保中央权威的强有力的集权体系。相反,它在制度上反而放大了地方力量,尤其是守护大名的权力。当将军的继承出现问题,或者将军自身权力衰弱时,那些拥有强大军事和经济基础的守护大名,就成为了引发战乱的主导者。可以说,室町幕府的制度设计,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难以长久维持和平与稳定,最终走向了战国时代的乱局。

希望我这样讲述,能让你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复杂与真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镰仓幕府:

幕府的政治与军事的重要支柱就是“御家人”,所谓御家人,即早年随源赖朝打天下的家臣们,幕府通过保护他们的土地来获得他们对幕府的捍卫,当然,要是不遵从幕府,会被幕府撤走土地。虽然在源赖朝去世后,北条氏把持了幕政,但是御家人们还是在继续守卫幕府。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与元的文永·弘安之役为止,文永·弘安之役后,幕府统治开始衰落,因为没有获得敌人(元朝)的土地,于是对已经在文永·弘安之役里出了兵力物力的御家人们无法奖赏,导致御家人们穷困潦倒,幕府又实行了一些帮助御家人政策,但没成功反而使得御家人更贫困,而且北条氏还趁此加强专制力度,将很多御家人置换成了北条氏的人,种种原因交织下来,御家人与武士们的心都离开了幕府,最后导致幕府灭亡。


室町幕府:

如果用人来比喻的话,室町幕府就是从小到大就体弱多病的人。与镰仓幕府不同,室町幕府从来没有像御家人那样的从属关系强的家臣们,就是没有自家人来捍卫自己的政权,为了巩固统治,幕府只有依靠各国守护(各国领主)的力量,但那些守护也不是乖乖地听从幕府,都各自有小算盘,时时刻刻都在侵吞庄园以扩大势力,幕府对此也没法,后来守护的势力大到都可以干预幕政了。

整个室町时代,用“乱”字来形容毫不为过,初代二代将军时期是南北朝内乱,只有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后才安稳了一阵子,义满一生致力于提高将军权威,对守护干政,义满对守护的打击很重,消灭了好几个守护,守护们稍微安分了点,但义满去世后,各国守护又开始蠢蠢欲动,而义满之后的将军再也没有哪一个像义满那样威信与势力都强,各国守护更加狂妄了,最后导致了战国的到来。


江户幕府:

与镰仓与室町不同,江户幕府可以说是一个很完美的幕府。

因为前面的战国纷乱与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先后统治,很多旧制度崩溃,再加上经过室町时代与战国纷乱后,公家与皇室的势力大大衰退,已经不能像镰仓时代那样天皇起兵讨幕了,对幕府已经不能产生任何威胁了。

新生的幕府,实行了“幕藩制度”,即以江户幕府为主,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国大名们,有点像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幕府为巩固统治,将属于自家家臣的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安置在江户所在的关东及近畿、东海等要地。外样大名(非德川家臣的大名,都是前战国大名、前丰臣家臣)则安置在中国、九州等边远地区,幕府对任用外样大名也非常的谨慎。其外,幕府还要求大名们每年送家人们去江户住一段时间,以作为幕府的人质。

幕府还制定了如下的法度来统辖与控制国内的势力。

京都朝廷:颁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本来朝廷经室町与战国以后就完全无势力了,这个法度一下来使得朝廷彻底沦为吉祥物,全部朝廷的收入一共才50万石左右,远不如一个大名,必须得靠幕府的供养,因此被幕府完全控制,而且幕府还派有密探秘密监视京都朝廷;

武家:颁布了“武家诸法度”、“一国一城令”,确立了大名“参觐交代”制度,即大名隔年去江户拜见将军,还要求将家人留在江户当人质,同京都朝廷一样,也有密探监视大名。一国一城令使得所有大名只能保有一座城市,多余的就拆除,这也是防止大名做大;

寺社:颁布了“寺院法度”、“本末法度”、“诸社称宜神主法度”,加强了对寺社的统辖。

民众:制定了“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该制度规定无论民众是多么的有才能,一辈子都不能脱离其所在等级。

虽然有以上各项制度,但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和平两百多年还是因为幕府军事的强大,否则只能像室町幕府那样大名干预幕政或再来一次战国。

最后,元禄时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晚年的恶政,幕府统治出现危机,虽有后面众多将军、老中等的改革,但全都因为没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失败,之后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幕府被维新派推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