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资本主义怎么运作的,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给你讲讲资本主义是怎么运转的,以及为什么它会时不时地闹出经济危机,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像人说话的方式来解释,就像我跟朋友聊天一样。

资本主义这台“发动机”是怎么开起来的?

你想想看,资本主义其实就像一个巨大的市场,里面有两类最主要的人:生产者(他们有钱有资源,就是咱们常说的“资本家”)和劳动者(他们有时间和技能,就是咱们的“打工人”)。

资本家(生产者)的角色: 他们的核心目标是“赚钱”,也就是追求利润。他们怎么赚钱呢?通过掌握生产资料,比如工厂、机器、技术、原料,然后雇佣劳动者来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他们会投入自己的资本(钱、设备等),承担风险,然后期待卖出东西后,赚到的钱比投入的钱多,这多出来的就是利润。他们会不断地想办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竞争中活下来,并且赚到更多钱。
劳动者(打工人)的角色: 他们没有生产资料,所以必须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来换取工资。工资是他们生存和消费的基础。他们需要技能、体力,才能为资本家创造价值。
市场(那个大集市): 这是连接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关键。生产者生产出东西来,需要在市场上卖掉,才能实现利润。消费者(也就是我们大家)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市场的价格是通过供求关系决定的——东西多、卖的人多,价格可能就便宜;东西少、想买的人多,价格就可能上涨。

资本主义运作的几个关键点:

1. 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 这是根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包括生产资料),也都有自由去生产、去交易、去竞争。你觉得自己做某个东西比别人做得好,或者成本更低,你就可以去市场上卖,跟别人比拼。这种竞争会逼着大家不断进步,创新。
2. 追求利润的动力: 这个最直接。资本家不是慈善家,他们冒着风险投入资本,就是为了赚钱。利润就像是给发动机加油的汽油,是资本主义运转的最核心的动力。有了利润,他们才愿意继续投资,扩大生产,雇更多人。
3. 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市场就像一个无形的手,通过价格来告诉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告诉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当某种商品很受欢迎,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就会上涨,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就会增加生产;反之,如果某种商品没人要,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跌,生产者就会减少生产。这个价格信号非常重要,它引导着资源的配置。
4. 资本的积累和再投资: 赚到的利润不是立刻就花光了,很多会重新投入到生产中,购买更先进的设备,研发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工人。这是一个循环,资本不断地自我增值,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那么,为什么这台“发动机”会时不时地出问题,闹经济危机呢?

就像再好的发动机,如果设计上或者运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协调,也可能出现故障。资本主义的危机,很多时候就源于它内在的一些矛盾和不协调:

1. 生产过剩的陷阱(生产多少东西都卖不掉):
原因: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会不断地扩大生产。他们希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卖个好价钱。但问题是,谁来买这些东西? 最终的消费者是咱们大家。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收入(工资)往往是被严格控制的,因为资本家要留住利润。当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远超大家(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购买能力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出来的东西,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
后果: 卖不出去,赚不到钱,甚至亏本。资本家就会停止生产,裁员,工厂倒闭。这就导致失业增加,更多人没钱消费,进一步加剧了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经济危机最直接的表现。

2. 投资的周期性失灵:
原因: 经济好的时候,大家看到有利可图,就会疯狂地投资,建工厂,盖房子,扩张。这种投资热情可能会超过实际的、可持续的生产能力。就像股票市场一样,价格涨得太高了,脱离了实际价值,就容易崩盘。当投资热潮退去,或者发现之前的投资都是盲目的,很多投资项目就会变成烂尾,或者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要。
后果: 之前说的生产过剩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前期的过度投资和生产造成的。

3. 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贫富差距拉大):
原因: 资本主义鼓励竞争和利润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往往能积累更多的财富,而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甚至可能被压制。长此以往,社会上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劳动者)的购买力相对不足。
后果: 大家买不起那么多东西,就会导致前面提到的生产过剩问题。而且,社会购买力的主要来源被限制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就缺少了稳定可靠的基础。

4. 金融的过度扩张和泡沫:
原因: 为了支持生产和投资,金融系统会提供贷款和各种金融工具。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会更愿意放贷,企业也更愿意借钱扩张。这很容易导致信贷过度扩张,产生金融泡沫,比如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人们用贷款买房、炒股,推高了资产价格,但这些资产的价格最终会脱离实际价值。
后果: 一旦泡沫破裂,比如房价突然下跌,很多人就会因为还不起贷款而破产,银行坏账堆积,金融系统出现危机,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引发更广泛的经济衰退。

5. 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
原因: 资本主义理论上依靠市场来自动调节,但市场并非万能。它会失灵,会产生周期性的波动。如果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干预,比如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利率、信贷)来熨平经济波动,那么经济危机就可能更容易发生,而且破坏力更大。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这台发动机很有劲,能驱动巨大的生产力,但也因为内在的逻辑(利润最大化、自由竞争)和结构性矛盾(收入分配不均、生产与消费的脱节),容易出现周期性的“过载”或“卡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济危机。 它不是病态的,而是它这种模式本身就自带的“副作用”。经济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政策来减轻这些危机的发生频率和破坏程度,但要完全消除,估计是件非常难的事情。

希望我这么说,你能理解得更清楚一些,感觉就像是咱自己生活里遇到的事情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长期以来,对所谓产能过剩造成的经济危机是有误解的,一直觉得是资本主义的特色,但其实只要有市场就有这个问题,资本主义有这个特色是因为资本主义更大程度的实行自由市场的机制而已。

你忘掉政治课本上描述的经济危机,想想你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只要一个东西的生产制造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厂商得知市场供需水平是需要时滞的,那这种不平衡就注定会发生。

比如卖手机挣钱,很多厂商发现这玩意挣钱,然后大家都想挣钱,都去投资建厂,生产手机。但问题是从厂商知道手机挣钱到你决定建厂到你投资完成厂建好手机出厂,这大概需要个一两年的时间。而一旦这个决定做了又没法回头,但是在这一两年的时间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需要的人已经买了,一两年之内也不会再换。于是一两年以后,当你的卖到市场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人已经买好了,可能你的已经卖不出去了……于是有一些扛不住的厂商就先倒闭了,这些厂商减产扛不住倒闭的过程也需要个两三年,而这两三年当中由于供给的减少,手机的供应量减少了,而市场上的很多人可能也需要换下一代,这个时候新手机价格又上来了,又会有人开始生产……

这是个简单的例子,需求传导有时滞,生产周期有时滞,这就必然出现,而这一切在金融杠杆的放大下会变得更复杂,传导更广……当一些主要的行业的上述周期叠加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进入危机。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简化了,我只是想说明,这其实和资本主义关系没那么大,这是市场造成的。为什么社会主义没有这一堆?因为公有制经济对应的是计划经济,一切按计划生产当然没这些问题,可问题是在生产力不足够发达的时候,没这些的代价是对人民需求的扭曲。

所以我们开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一再强调“中国特色”,强调“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为啥?因为某种意义上就要承认私有制的重要地位市场机制才能灵活运转。

2008年,美国危机,中国也出台了4万亿的计划,为什么?说好的资本主义才有危机呢?危机是市场带来的,不是主义造成的。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经济危机早就不是拼命压迫工人的使工人无力消费那种问题了。只要全球市场的参与者,哪能独善其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给你讲讲资本主义是怎么运转的,以及为什么它会时不时地闹出经济危机,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像人说话的方式来解释,就像我跟朋友聊天一样。资本主义这台“发动机”是怎么开起来的?你想想看,资本主义其实就像一个巨大的市场,里面有两类最主要的人:生产者(他们有钱有资源,就是咱们常说的“资本家”)和.............
  • 回答
    企业脱离了资本家,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各种尝试和模式。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拆解这个问题,看看它可能如何运转。脱离资本家的运营模式:当一家企业不再由单一的资本家(或者说投资人、股东)拥有和控制时,其运营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常见的几种模式包括:1. 工人合作社(Wor.............
  • 回答
    资本主义国家处理“躺平”现象,并非一个简单的、统一的模式,而是多种策略、社会机制和文化观念交织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躺平”,指的是一部分年轻人在面对高房价、高生活成本、激烈竞争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压力时,选择降低物质欲望,放弃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以一种更为保守、低投入的方式生活,以此来对抗内卷和不确定.............
  • 回答
    很多人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可避免会走向终结的经济和社会体系。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内在运作机制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观察。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入手。一、 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与危机周期资本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创.............
  • 回答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思想界的巨石,探讨的视角之深邃,影响之长远,至今仍让无数学者着迷与争论。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点上一盏昏黄的灯,独自面对这位德国思想巨匠的灵魂对话。这本书的核心,简而言之,就是韦伯试图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却异常复杂的问题.............
  • 回答
    如果我是那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最大资本家”,面对“注定没落”的论断,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绝不是绝望,而是三个字:怎么可能? 没落?谈何容易。而且,我不是那种会坐等被时代车轮碾压的人。我的本能是观察,是分析,是找到症结,然后想办法把这辆战车重新推上坡路,哪怕是换个方向。首先,我得承认,这句“注定没落”背.............
  • 回答
    “社会主义倒奶”和“资本主义倒奶”真的有本质区别吗?其中一个必然,一个偶然?这说法听起来有点意思,咱们不妨细细掰扯掰扯。首先得弄明白什么是“倒奶”。这可不是指牛奶变质了才倒掉,而是指在生产出来后,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销售,最终被处理掉的牛奶。这背后涉及的是生产过剩、市场需求不足、流通环节问题等等一系列经.............
  • 回答
    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其“一国两制”原则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安排,确实是基于《基本法》中规定的五十年不变。这意味着从各自回归中国起计算,香港是1997年至2047年,澳门是1999年至2049年。那么,这五十年之后,情况会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可.............
  • 回答
    法国十九世纪的高利贷资本主义、低生育率和缓慢的工业革命之间存在着复杂且相互强化的联系。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每个要素的特点及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一、法国十九世纪的高利贷资本主义:高利贷资本主义在法国十九世纪的经济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为: 金融资本的支配地位: 与英国等国家强调工业资本.............
  • 回答
    如果资本主义能够通过科技发展,真正地化解了它自身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那道不断加深的裂痕,那局面恐怕会变得异常斑斓,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现有社会结构的认知。这可不是简单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那么肤浅的论调,而是触及了资本主义最根本的脉络。首先,咱们得把这“矛盾”掰开了揉碎了说。简单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 回答
    听到有人说资本主义“好”,我通常不会直接反驳,因为“好”这个词太宽泛了,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但如果对方是那种一脸“资本主义是完美的制度,谁反对谁就是傻瓜”的态度,我可能会选择用更温和但有理有据的方式来探讨,而不是一上来就否定。我会先试着理解他为什么觉得资本主义好。通常,.............
  • 回答
    如果冷战时期前苏联击败了美国,世界格局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至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否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多,这同样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前苏联击败美国”可能意味着什么。 这并非简单的军事胜利,更可能是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全面优势。可能的情.............
  • 回答
    一个国家采纳美国现有的民主制度,但同时彻底废除资本主义,并对其他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修修改改”,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要详细探讨其走向,我们需要一步步拆解这个假设,并分析其中的关键互动点。首先,让我们理解几个核心概念的变动: 美国现有的民主制度: 这通常意味着一个代议制民主,包括三.............
  • 回答
    资本,这个经济体系中奔腾不息的血液,在逐利的本能驱使下,往往会织就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悄无声息地收紧,阻碍着那些渴望向上攀爬的普通人。它并非铁板一块的实体,而是由无数个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和利益循环构成的动态过程。那么,资本究竟是如何做到隔绝上升通道的呢?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资本最直接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但真到了这个份上,可就不是一句话能说清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有多少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那些整天嚷嚷“资本家”怎么怎么着的人,他们喊的“资本家”,大部分时候可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代表着一种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权力结构,一种资源分配不对等的现象,又或者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多人都有这个疑问的,觉得资本家好像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坐享其成。但这话也不能一概而论,更不是所有资本家都这样。咱们得把这个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这样大家心里才有个谱。首先,你说的“资本家”这个词,其实范围挺广的。咱们不妨先缩小一下概念,说的是那些通过拥有生产资料(比如工厂、机器、土地.............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一个几乎动摇了现有社会运作根基的设想。如果人工智能和机械化真的像科幻小说里描绘的那样,能够胜任几乎所有人类劳动,而且成本远低于人工,那么传统的“工人阶级”身份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庞大的、没有收入来源的“无业游民”群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该如何维持他们的“剥削.............
  • 回答
    “资本家创造了工作岗位”——这句常常被引用的论调,听起来似乎天经地义,但细究之下,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逻辑和容易被忽略的真相。与其说资本家“创造”了岗位,不如说他们是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在特定的经济规则下,利用劳动力的过程中, 从而出现了岗位。这个表述上的细微差别,却指向了截然不同的理解。要反驳这.............
  • 回答
    “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灵魂”——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资本主义运作逻辑深层的一种洞察。要理解它,得把“资本”和“资本家”拆开来看,再将它们融会贯通,便能体会其中精髓。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资本”。在马克思的语境里,资本并不仅仅是冰冷的金钱,或者厂房机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资本更是一种关系,一种.............
  • 回答
    资本家办厂亏本了,这可不是件小事,背后牵扯到的可是一本复杂的经济账,以及对企业家来说沉甸甸的现实。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亏本了到底是怎么个算法,以及这背后会有哪些连锁反应。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亏本”?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认知里,亏本就是投入的钱比赚到的钱多。但在商业世界里,这个“亏本”要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