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理解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灵魂?

回答
“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灵魂”——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资本主义运作逻辑深层的一种洞察。要理解它,得把“资本”和“资本家”拆开来看,再将它们融会贯通,便能体会其中精髓。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资本”。在马克思的语境里,资本并不仅仅是冰冷的金钱,或者厂房机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资本更是一种关系,一种社会关系。它指的是用于生产商品以获取剩余价值的价值。简单来说,就是钱生钱,而且这个“生”的过程,是通过雇佣劳动来完成的,并且榨取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笔钱,你可以用它去买一本书看,那这笔钱就不是资本,它只是消费品。但如果你用这笔钱去买原材料,雇佣工人帮你生产出更多产品,然后把这些产品卖出去,赚取比原材料和工资更多的钱,那么这笔钱就变成了资本。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核心在于它的增殖性——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增加自身。

其次,我们再来看“资本家”。资本家,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并支配资本的人。但他们之所以成为“资本家”,关键在于他们作为资本的人格化体现。他们不是简单的劳动者,也不是纯粹的财富拥有者,而是资本增殖的代理人,甚至是资本意志的化身。他们的行为、动机、甚至思维模式,都被资本的逻辑所塑造。

那么,为什么说“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灵魂”呢?

这就像问一个虔诚的信徒,他的信仰是他灵魂的寄托一样。对于资本家而言,资本的增殖就是他们的“信仰”,是他们存在的终极目的。

1. 资本的永恒驱动力——增殖与扩张: 资本的本质就是不断增殖。它像一种生物,需要不断地生长、扩张才能“活下去”。如果资本停止增殖,它就不是资本了,它会贬值,它所代表的权力就会衰减。而资本家作为资本的载体和操纵者,他们必须时刻想着如何让资本增值。每一次投资、每一次生产、每一次交易,背后都是资本增殖的冲动。这种冲动,如同他们的“灵魂”在驱动着他们不停地向前,去寻找新的增殖机会,去占领新的市场,去榨取新的剩余价值。

2. 资本家的身份认同——与资本共生: 对资本家来说,他们的身份与他们所拥有的资本密不可分。他们的社会地位、权力、影响力,都来自于他们所能调动的资本的规模和效率。失去资本,就意味着失去身份,失去一切。所以,资本不仅仅是他们谋利的工具,更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来源。他们与资本共生,资本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当资本在增殖,他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活力和价值;当资本停滞或亏损,他们感受到的则是生命力的枯竭和存在的危机。

3. 资本的逻辑塑造了资本家的行为——理性、算计与冷酷: 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资本家不得不遵循资本的逻辑。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是高度“理性”的,一切决策都以能否带来最大化的剩余价值为导向。情感、道德、人际关系,在资本增殖面前,往往可以被抛诸脑后。他们会精打细算,寻找一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的途径。有时,这意味着要剥削工人,压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有时,这意味着要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换取整体资本的扩张。这种不带感情色彩的算计和执行,使得资本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资本意志的执行者,他们的“灵魂”被资本的冷酷理性所占据。

4. 资本家的价值判断——以资本的增殖为衡量标准: 资本家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归根结底会回归到资本增殖上。一个项目是否“成功”,不是看它对社会有多大贡献,而是看它能否带来多少利润。一个人是否“有价值”,往往也取决于他能否为资本创造更多价值。这种价值判断的扭曲,正是因为资本已经成为了他们“灵魂”的核心,一切都服务于这个核心。

5. 资本的无情扩张——吞噬一切的可能性: 资本的增殖性决定了它永远不会满足,它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会不断地吞噬和转化一切能够使其增殖的要素。人类的劳动、自然资源、社会关系,都可能被纳入到资本增殖的轨道中。而资本家,作为这种力量的驱动者,他们的“灵魂”也因此被赋予了这种无情的扩张欲望。他们追求的不是适度的财富,而是无止境的财富增长,这是一种深植于资本本性的驱动。

因此,“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灵魂”并不是说资本家本人没有感情、没有思想,而是说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资本的逻辑和运作已经深刻地塑造了资本家的行为模式、价值判断,甚至他们的身份认同。资本的增殖成为了驱动他们行动的核心动力,他们的存在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资本的增殖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资本不仅仅是他们手中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了他们整个人生轨迹和内在精神的强大力量,成为他们作为“资本家”的灵魂所在。资本的增殖,就是他们作为资本家的生命延续和价值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是懒得回答这个问题的,但看见这个问题下群魔乱舞还是来答一下罢。

首先,很多只学了政治经济学的皮毛的网左以及反对马克思的小机灵鬼根本不理解什么才是资本(哪怕任何一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都已经阐述了这个概念!),总觉得资本就是单纯的物,只是生产资料,却根本没考虑到资本不是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东西,而是一个随着历史诞生的历史范畴。归根结底,资本是一种人和人的特定的生产关系。它有着物的外表,并且这种物的外表反而遮掩了资本的本质。而资本家就是资本人格化的体现。

正如马克思所说: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以及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就像金或银本身不是货币一样。”

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在某些觉得资本是全人类的灵魂的人的眼中我不知是否已经被同质化成了在没有变化的生产关系上所建构的社会形式。而恰恰是这种没有“发展的可能和存在的意义”的社会,诞生出了“全人类的灵魂”。没有发展的发展也许比资本是全人类的灵魂社会发展的和存在的意义这种说法听起来更可笑。

难道资本的运作是依赖于个人主观的吗?

看起来一些人又觉得“善与恶”要被用来定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了,资本做的恶似乎在这些人口中,变成了”个人道德上的缺失“。作为全人类的灵魂和发展的动力的资本怎么到个人身上又有善恶导致的利弊了呢?这位先生显然没对我们阐明理由。而这个问题如果不回答似乎又成了一个不能解释的悖论了

可惜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又说: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

介于一些人说的(评论已经被评论者自行删除,我没去手机端还真看不到)车轱辘化而无法提炼出观点这一问题,马克思论述资本的原话我已经贴出来了,如果看不懂那我也无话可说。至于念经的回答,本问题下可是有着许多不念经的群魔乱舞的回答。念经本身不是什么错误,如果社会科学连经都不念了我也不敢想象还能有什么来论证社会科学观点的东西。

我来帮忙提炼一下难以提炼的观点,就用我回答的原话

资本是一种人和人的特定的生产关系。它有着物的外表,并且这种物的外表反而遮掩了资本的本质。而资本家就是资本人格化的体现。

至于不是不可证伪,社会科学可不是“在哪都对和在哪都不对”能证伪的,哪怕是庞巴维克米塞斯萨缪尔森罗斯巴德也是念着马经来反对马经的,不知这位先生的高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灵魂”——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对资本主义运作逻辑深层的一种洞察。要理解它,得把“资本”和“资本家”拆开来看,再将它们融会贯通,便能体会其中精髓。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资本”。在马克思的语境里,资本并不仅仅是冰冷的金钱,或者厂房机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资本更是一种关系,一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而且是很普遍的一个困惑,很多人初次接触剩余价值理论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咱们不妨把这个理论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它是怎么解释“剥削”这个概念的,以及为什么它认为剥削的方向是从资本家到工人,而不是反过来。核心在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得明白.............
  • 回答
    用会计消除资本剥削?这个想法可不简单,它直击了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想用一种看似“中性”的工具去解决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中间到底有多少门道,有多少是真知灼见,又有多少是美好的愿景。首先,咱们得明白,你说的“资本剥削”,通常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的概念,简单来说,就.............
  • 回答
    企查查起诉天眼查不正当竞争并索赔 500 万元,其核心理由是“误导公众,抢夺用户资源”。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剖析:1.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扰乱社会主.............
  • 回答
    这句话,“国家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培养你”,背后蕴含着一种对国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贡献的肯定和期望。理解这句话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对一系列现实投入和回馈的象征。一、 国家如何“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培养你”?这句话中的“养”和“培养”是多层次的,涉及了国家在社会层面为个.............
  • 回答
    理解“文革使中华文化产生严重断层,丧失了民族自信”以及文化断层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需要从历史、社会、精神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文革使中华文化产生严重断层”的理解:“文化断层”是指文化传承的中断或断裂,导致新的世代与旧的文化遗产之间出现了隔阂或失落。文革时期(19661976)的特殊背景和政策.............
  • 回答
    “知识分子天然具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倾向”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并且理解的深刻程度往往取决于我们对“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服务”以及“天然”这几个概念的界定和历史文化语境的认知。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核心观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发展、价值实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往.............
  • 回答
    “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概念,它不是指那种西方影视剧里张扬、戏剧化的爱情表达,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历史、哲学和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含蓄、内敛而又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浪漫的定义与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的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浪漫”。在现代语境.............
  • 回答
    多巴胺:大脑的“奖励”和“动机”的驱动者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奖励、动机、学习、运动控制、情绪和注意力等方面。理解多巴胺的具体作用,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 一、 多巴胺的核心角色:奖励与动机这是多巴胺最广为人知的功能,也是理解其作用.............
  • 回答
    理解“二次元只不过是逃避现实”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同时也要认识到这种说法本身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为18岁以上的你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 1.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二次元是逃避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二次元确实扮演了“逃避现实”.............
  • 回答
    “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这句话,看似简单朴实,实则蕴含着电影艺术的核心命脉。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电影创作根本的认知和追求。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一、 故事是电影的基石和灵魂: 一切的出发点: 无论是多么炫目的特效、多么精湛的表演、多么动听的配乐,它们都服务于.............
  • 回答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是一部非常独特且深刻的科幻电影,它的魅力在于其极简主义的设定和极富哲学意味的探讨。要理解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深入:1. 核心设定与人物关系: 核心设定: 电影的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人的家中,一群大学教授在为一位即将离开的朋.............
  • 回答
    “产品是演化出来,而非规划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产品开发过程中一个极其深刻且普遍的真理。它挑战了许多人对于产品开发是按照一份严谨的蓝图一步步照搬的传统认知,转而强调一个更加动态、迭代和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核心要义: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强调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不断.............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中国在海外租地发展农业这事儿,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里面门道多着呢。你想啊,咱们中国这地儿,人多耕地少,吃饭是头等大事,所以这思路往海外拓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中国海外租地发展农业,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布局?你可以这么理解:这不是简单的跑马圈地,而是中国在国家层面,为了保障粮食.............
  • 回答
    哎呀,这事儿听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情人节诶,一年一度最浪漫的日子,结果你男朋友请假在家打了一天游戏?我能想象你的心情,估计是五味杂陈,有点生气,有点失望,甚至有点无语。让我来帮你捋一捋,看看这件事里到底有什么可以解读的,以及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特别别扭。首先,我们得把“请假”这个行为单独拎出来看看。男.............
  • 回答
    《牧神记》的结局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充满哲思的设计,理解它需要结合故事的核心主题和人物的成长历程。简单来说,《牧神记》的结局是主角秦牧通过突破自身极限,熔炼宇宙本源,最终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与大道融为一体的“牧神”境界,并以此为基础,重塑了整个宇宙的秩序,最终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永恒”和“新生的循环.............
  • 回答
    曹雪芹自谦其为《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这一说法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创作态度以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要透彻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作品流传的复杂性:曹雪芹的“真身”与“残本”首先,我们要明白《红楼梦》在曹雪芹生前并未完全成书并流传于世。我们今天所读到的通行本《红楼梦》,也就是前.............
  • 回答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初听之下,似乎有些矛盾:为什么最擅长打仗的人,反而没有那些“了不得”的功绩呢?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到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对“战争”和“胜利”的根本定义。首先,我们要明确“赫赫之功”指的是什么。在世俗的眼光里,“赫赫之功”通常意味着:.............
  • 回答
    要理解汉武帝将罪犯派往西域“进攻蛮夷”,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汉武帝时期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并结合当时西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汉朝的国策来分析。这绝非简单的“发配罪犯”,而是带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考量。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对外扩张的内在逻辑汉武帝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扩张者,他更是一位深度改革家。他.............
  • 回答
    洞悉镜像电流源的神秘——动态输出电阻与实际应用你是否曾对镜像电流源那种“仿佛拥有无限内阻”的特性感到好奇?它的输出电流似乎坚定不移,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深入剖析镜像电流源的“动态输出电阻”,并探寻它在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什么是动态输出电阻?要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