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理解“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

回答
“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这句话,看似简单朴实,实则蕴含着电影艺术的核心命脉。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电影创作根本的认知和追求。要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一、 故事是电影的基石和灵魂:

一切的出发点: 无论是多么炫目的特效、多么精湛的表演、多么动听的配乐,它们都服务于一个最终目的——呈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再多的技术和技巧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触动人心,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连接观众的桥梁: 观众走进电影院,或是在家中观看电影,最根本的动机是为了“看故事”。故事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好奇心、思考,让他们在两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里,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体验另一种人生。一个讲不好的故事,就像一扇紧锁的门,观众无法进入,更谈不上理解和欣赏。
情感的载体: 故事中蕴含着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是情感得以传递的载体。观众通过故事,能够理解角色的动机、经历他们的痛苦和快乐,从而产生同理心。如果故事本身模糊不清、逻辑混乱,情感的传递就会被阻断,观众难以产生情感连接。
意义的载体: 好的故事往往能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价值观、哲学思考。它们可能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甚至关于宇宙。而这些意义的表达,都离不开一个清晰、有力的故事作为基础。

二、 “讲好”的几个关键维度:

“讲好”故事并非易事,它包含着许多细致的考量和技巧:

1. 清晰的叙事结构与逻辑: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其变体): 故事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让观众能够跟随。即使是非线性叙事,也需要有内在的逻辑线索,让观众能够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
节奏的掌控: 故事的推进需要张弛有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过快可能让观众错过信息,过慢则会感到乏味。节奏的把控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伏笔与铺垫的合理运用: 好的故事会巧妙地埋下伏笔,并在后续的情节中揭示,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意想不到的转折。这些铺垫要自然,不显得刻意。

2. 鲜活的人物塑造:
立体的人物形象: 角色不是符号化的标签,而是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动机和内心冲突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应该符合其性格逻辑。
可信的人物动机: 观众需要理解角色为什么会做出某个决定,为什么会有某种行为。动机的模糊或不合理,会迅速让观众出戏。
人物弧光: 角色的成长、改变和转变是故事动力的重要来源。一个有“弧光”的角色,会让故事更具深度和回味。

3. 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
冲突与张力: 故事的驱动力往往来自于冲突——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恰当的冲突能够制造悬念,吸引观众持续关注。
悬念与好奇心: 适时的制造悬念,让观众渴望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是保持观众兴趣的关键。
意想不到的转折: 合理的、有冲击力的转折能够让故事更加精彩,也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转折必须建立在逻辑之上,而非为了转折而转折。

4. 情感的深度与共鸣:
触动观众的情感: 故事需要触及观众的情感神经,无论是喜悦、悲伤、恐惧、希望,还是思考。
引发共鸣: 观众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理解了某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从而产生共鸣。
主题的传递: 通过故事,电影能够有效地传递某种主题或思想,但这种传递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故事之中,而非生硬的说教。

三、 为什么“首先”如此重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如果故事本身存在硬伤,例如逻辑漏洞、人物动机不清、情节拖沓或混乱,那么即使有再好的摄影、演员、配乐,也无法弥补故事的根本缺陷。这些“锦上添花”的元素,反而会因为故事的糟糕而显得苍白无力。
避免喧宾夺主: 很多时候,电影人会过于沉迷于技术革新、视效奇观、或是明星效应,而忽略了故事本身。结果就是,观众可能被华丽的外表吸引,但看完后却觉得空虚乏味,因为故事没有能够抓住他们的心。
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那些被奉为经典的电影,无一不是拥有动人心魄的故事。故事的魅力可以跨越时间,即使技术陈旧,故事的内核依然能够打动后来的观众。而纯粹依赖技术或潮流的电影,往往只能昙花一现。
“以终为始”的创作原则: 优秀的创作者会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出发,去思考如何运用镜头、剪辑、表演、声音等手段来最有效地服务于故事的表达。反之,如果一开始就想着炫技,很容易迷失方向。

四、 如何实现“把故事讲好”?

扎实的剧本创作: 这是故事的根本。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成功的一半。需要反复打磨角色、情节、对话,确保其逻辑严谨、情感饱满、结构完整。
优秀的导演执导: 导演是故事的最终诠释者。导演需要有清晰的创作 vision,能够带领团队理解并实现剧本所要表达的故事,通过镜头语言、演员表演等将故事生动地呈现在银幕上。
演员的精准演绎: 演员需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变化传递给观众,让故事中的人物鲜活起来。
剪辑的节奏与情绪: 剪辑是电影的语言,它决定了故事的呈现方式、节奏和情绪。好的剪辑能够让故事流畅、引人入胜,甚至可以“救活”一个相对平淡的剧本。
其他元素的协同: 美术设计、摄影、音乐、音效等元素,都应该服务于故事的表达,烘托气氛,增强情感,让故事更加立体和有感染力。

总结来说,“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好”就是强调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根本任务是构建一个有吸引力、有逻辑、有情感、有意义的故事,并通过各种电影语言将其生动地传达给观众。 其他一切的元素,包括技术、明星、视效,都应该是为这个核心任务服务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本末倒置。只有将故事讲好了,电影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产生长远的价值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常会看到豆瓣里评论,某某导演某某电影连故事都没讲好就试图怎么怎么样,讲好一个故事对于电影到底有多重要或者电影的本质是探讨或表达什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