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羡慕教文科的同行们
理科首先得讲对,其次才是讲得有趣
文科首先讲得有趣,其次才是讲对
果然我们还是缺少较真的人,惯于靠自己的喜恶判断一个人
又被和谐了= =
说实话,袁先生的课还是蛮有意思的,段子说的还是可以的。
但是袁先生最大的问题在两点。
第一,过于喜欢引用稗官野史,比如他说徐达是吃烧鹅吃死的,但是问题是徐达死后,朱元璋可是亲至葬礼以示悲疡,还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再比如他说三川口之战,到现在为止,三川口的宋军数量是多少还没个定论,他随口胡诌一个十万大军?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十万天兵天将!= =
再比如说岳王爷死在情商和不懂交际上,看来袁先生对岳王爷和赵鼎,韩世忠等人的私交是一点都搞不清楚= =
错的地方多到让人吐槽都不知道从哪下嘴啊。。。
等到了现代史,建国史,袁先生更夸张,基本实现了一个目标:说的一个都不对。
比如某人住牛棚,吃了好多苦啊!
看来这个牛棚养的应该是变种牛。
多的不说了,上次也是这个东西说多了被删除。反正我看过他被和谐的那几期视频,基本没有一个点说的是对的,几乎全是瞎编= =可能就里面的人名是真的历史上存在的。。。。我觉得袁先生以后要不写一本小说叫《建国演义》学学人家罗老先生分几个章节来写:比如
中国倾颓·讨伐大清
军阀逐鹿·北洋覆灭
哦,不对,依照袁先生的一贯作风,这本小说一定是会像罗老先生的尊刘贬曹一样来尊蒋贬毛,占据人和的蒋公虽屡战屡败,但不忍伤害百姓,百万大陆百姓自愿跟随他前赴台湾,终于败出了一个台湾,称王称霸!后世所称:国昭烈帝。
再说第二点,其实呢,我是感觉的出来的,袁先生心底里是真的把自己想象成了二战的克莱蒙·奥古斯特·冯·加伦伯爵的形象,就是那个在纳粹横行期间,依然敢站出来反对希特勒控制青少年的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
可惜是,袁先生根本没有这样的觉悟,也没有这样的水平= =袁先生学加伦先生说话,也口口声声宣称反对任何组织,任何方式对青少年灌输政治理念,但是问题是,袁先生您自己就在课上对学生传播您的政治思想,这不是双标吗?您这不也是在洗脑吗= =
但是你要严格说起来,袁先生其实也不是果粉,毕竟人家确实不粉国民政府,当然他是个亲英美派是坐实了的,非常崇尚美式民主,这一点我不反对= =毕竟任何人都是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理念的。那他粉的是什么呢?我想这里真没几个人完全看完过袁先生的书吧?我就来凭印象来说说袁先生粉的是国府的什么。
“李大钊,陈独秀一个月300大洋,那时候燕窝8块大洋一顿,鱼翅10块大洋一顿,北京一套四合院200大洋,也就是说这俩人两个月工资三套房。”
“季羡林随便工作几天,能让他在德国待十年。”
“我特别喜欢台湾,因为台湾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很好,上次我去的时候,他们听说我是历史老师,特别尊敬我,他们对语文老师,历史老师这种国学老师非常尊敬。”
“民国时候,小学老师一个月60大洋,像我这种的中学老师至少80大洋一个月。”
“像鲁迅这样的,在民国可以随便骂政府。”
看明白了吧?袁先生实际上不是粉什么国府,他实际上就是很羡慕民国时期对于老师和文人的待遇和工资,说白了就是钱= =
但是袁先生啊,你可能忘了, 1950年中国在校小学生2900万 中学生是130万 大学生14万 人口5亿5千万。 在校学生占人口比例仅为5.6%,比肯尼亚还要低。二三十年代肯定更夸张= =恕我直言,您要是出生在民国,95%的可能是您没上过学。。。现在的基础教育水平高了,对像您这种基础文人的待遇那当然就不会高啊。。。如果您要是985,211里面的历史顶级教授,我相信待遇肯定也不会低的。。。不过说实话,国家在这个方面做的确实不好,老师的工资待遇有点低= =
所以说啊,袁先生其实就是做了一个梦,他认为他回到民国能获得特别高的待遇,我说袁先生,就算您以现在的水平到了民国,您就不怕您变成了朱自清?您变成了李公朴?您变成了闻一多?这些也是当时的顶级文人啊= =
最后呢,对于袁先生这种人呢,没必要骂的太狠,因为他就是单纯对自己现在的待遇不满所以骂政府的人= =粉他的呢,也别搞错了,他也不是什么民主斗士,实际上也是个关心这个月工资发多少的人= =
想让袁先生闭嘴很容易的,你每个月多发他一万块钱,他马上就会给你唱赞歌= =不过,我看政府认为他这个人的嘴巴并不值一万块钱。。。。。
他现在做的事情要比他当老师好。
我的历史老师是个比较正统的人,没教我独立思考,但是教会我逻辑自洽。我很感激。
我高中毕业于袁腾飞老师曾经任教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一名理科生,我无缘聆听袁老师的教诲,但是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是袁腾飞老师的学生。我想从另一个侧面说一说这个问题,要想了解袁腾飞老师,首先要了解他的学生。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2001年开始招创办“创新教育实验班”,“创新班”的学生均是小学奥数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首师附后,直接接受连续6年的中学教育,不须参加中考。虽然他们最后依然要面临高考,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受到的教育是不必笼罩在应试的阴影之下的。为他们配备的也是首师附各科最优秀的老师,其中就包括袁腾飞老师。
我在高三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转进了其中一个创新班。观察了很多创新班的同学和老师之后,我发现他们是有一种别样的气质的。
先说学生,这是一批从小就被视作聪明孩子的学生,又接受了6年相对自由的教育。他们擅长独立思考, 勇于而且乐于辩论 ,绝不肯盲从,很多人有思想、有担当、有视野,而且充满着理想主义的热情。他们既不是”高分低能“也不是”高能低分“,我毕业的那一年首师附高考成绩居海淀区第二,北京市前十,创新班功不可没。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袁老师的贡献。
我国有一句老话,叫做“教学相长”,老师塑造学生,学生也在影响着老师。凡是带过创新班的老师,他们是一路看着这批孩子长起来的,和他们相伴五六年之久。也受到了学生的影响,他们有一种别样的幽默感,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也会充满着在他们这个年龄显得弥足珍贵的理想主义精神,即使是在高三最忙碌的时刻,老师们更注重的也是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其次才是成绩。
我没有听过袁老师的课,但是从创新班同学的口中我听到关于他的许多轶事和语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像我们这样的老师,应该开宝马奔驰,而不是桑塔纳“。
第二句话是他引自宋代大儒张载的名言作为送给他学生的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两句话恰恰体现了他的自豪感和理想主义。
不好意思,提到母校,有些动感情,回过头来看,写了这么多真正是”临表涕零不知所云“,最后总结一下吧:
首先放结论——出版商资本捧出来的虚拟偶像。
袁腾飞火于2008年下半年,讲课视频在网络流传,获封“最牛历史老师”;
2008年8月,他就被运作上了当时大火的央视《百家讲坛》录制节目;
2009年5月,袁腾飞和沈浩波旗下的磨铁图书正式签约;
2009年7月,已经录制完近1年的《袁腾飞讲两宋风云》才在《百家讲坛》开播;
节目播出期间,磨铁图书出版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全面上市销售;
——这背后要说还不是靠推手,我是不信的。
其次说说这位的阅读底子——主要在天涯论坛潜水,偶尔逛晋江女频(……)
乃们不要笑,作为袁腾飞成名之作的《两宋风云》,明确抄袭的有天涯三大忽悠赫连勃勃大王、李亚平、雾满拦江,(另外还有@战争史研究WHS 阎京生老爷),特别出乎意料的还有晋江的米兰lady,可以说阅读范围非常之广了。
抄袭米兰lady《柔福帝姬》小说情节这个事情尤其搞笑(当然我向来也认为这位大姐小说里涉及历史的部分就是个渣渣)。米兰lady在袁腾飞《两宋风云》火了之后借机又热炒了一波,非常实锤,段段都是她这个中年大姐的原创糟烂言情剧情节——我怎么也想不到,袁老师一个七尺京城爷们儿,第一回上央视正经讲课,演讲内容竟然要从晋江文学城的女性小说里抄……
再说几个比较搞笑的抄袭点。出处是咱家2009年直播吐槽《两宋风云》时整理的段子合集。
当时咱家选的角度比较刁钻,不找他“疑似抄袭”的部分,专门挑选他抄袭到的原文笔误。因为这样的笔误多是原作者独一无二的“创作”,如果不是赤裸裸地抄袭不可能被复制。而且连这么明显的笔误都不加辨析,更加显得袁腾飞水平低劣。
1、抄袭赫连勃勃大王笔误“题骤马风”(冈/风)
网上写手赫连勃勃大王在自己的网文中,曾将岳飞诗《题骤马冈》误写为《题骤马风》。而袁腾飞在自己的节目中竟然也丝毫不架辨析的直接copy,于是乎,《题骤马冈》无端变成了《题骤马“风”》——站在高“冈”上的岳飞,变成了御“风”而行的超人!袁老师在节目中的口误很多,本来不足为奇。但是看到他一本正经地深情朗诵“题骤马——风”时,我还是把一口可乐都喷在了电视上。
2、抄袭李亚平引用遗漏部分文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中有一段话“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凡有号召,多托故不至;于出师之际,又不能协力徇国家。恐有缓急,必致误国大事。)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而李亚平在往书上抄的时候,把括号里的文字漏掉,成了“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削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可以说,这是个李亚平先生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原创错误”!不消说了,袁腾飞的讲座不幸只和被李亚平截取的资料一模一样。更大的不幸是,袁老师还非要标称这段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哇呼,简直是自己打脸啊!这真是不幸透了——各位网文作者写书不小心出错,却连累袁老师暴露自己抄袭的真相!
3、抄袭李亚平文章后错误理解“《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是秦桧的养子”
袁老师说:“当时有一本书,叫做《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本书的作者是秦桧的养子。”“今天的学者研究宋史,最头疼就是看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你信不信,你肯定不敢全信。秦桧的儿子写的,他到处瞎改,你不敢相信。可是你不信,你信什吗?别人没有记载嘛。这是国家官方正史。他就这么写。他就把对秦桧不利的他都给你抹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是李心传,但是我们在袁老师“巧合雷同”的李亚平那边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说的“秦桧养子”明明白白叫做“秦熺”!众所周知,秦桧死于绍兴二十五年,而他死后整整12年,李心传才出生——秦桧怎么才能收一个自己死后12年才出生的人为养子呢?更何况,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揭发秦桧父子篡改历史的罪行而闻名,他本人更是极度厌恶秦桧。
别的人不知道这个也就罢了。可人家袁老师可是在“参考书目”中大模大样地标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呀?——别说“参考”过了,他就是摸一下这本书的封皮,也决不会闹出错把李心传当秦桧养子的笑话。
那么,袁老师到底是如何弄出这个错误的呢?我们回头看被袁老师“巧合雷同”的《帝国政界往事》:在这一段话的后面,标注了以下字句“引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袁老师只看到了这个标注,就自作聪明地错误以为,李亚平先生所说的秦桧养子,就是这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作者!他不但不知道秦熺篡改的官史叫做《高宗日历》,恐怕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真正作者是李心传也不知道!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一大堆画蛇添足的“自由发挥”!
4、抄袭李亚平小说情节,并且安到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头上。
袁腾飞《两宋风云》第二十四讲《功亏一篑》
高宗让岳飞撤兵,但岳飞不愿撤兵,于是就发生了“十二道金牌”的事件。这里说的金牌不是金质的,而是一尺见方的朱漆涂抹的木牌,上面写着八个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铺”指的是驿铺,相当于驿站。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这道金牌不能进入驿站,每到一个地方,换马不换人,每天快马奔驰五百里往前送,这是宋朝传达旨意的最高规格。高宗为了制止岳飞继续进兵,不是发了一道金牌,而是一连发了十二道一模一样的金牌催岳飞撤军,可见朝廷有多么心急。十二道金牌上面的文字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其中,在说到“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时,袁老师还特地打出了字幕“引自邓广铭《岳飞传》”
(当然了,邓老其实是没有说过这段话的。我们翻遍了邓老的《岳飞传》,他老人家谈到高宗班师诏时,提到的只有“措置班师”四字,袁老师自称引自邓氏《岳飞传》的这段半文不白的话,却根本没有踪影。)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就在这种情势下,发生了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一天之内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故事。金牌,不是金的,是一面一尺长的朱漆木牌,上面写着‘御前文字,不得入铺’的金字,用马匹接力传递,不许进入递铺稍事停留,日行五百里,是宋代最高一级的官方机要邮政快递方式。凡是皇帝下发的急件,均以此递送。臣僚送往朝廷的急件,则用“急递”,最高为日行四百里。 岳飞一日之内收到十二面金牌,内容完全一样:‘岳飞孤军深入,不可久留。速撤军返京述职。’”
袁老师的历史应该比大多数人要强吧,毕竟是专业教历史的。但是作为学术专家肯定还不够格。
他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发笑从而引起对历史的兴趣。关于这点,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人让相声演员一句话不说也能把观众逗笑,结果相声演员上台就把裤子脱了,观众果然笑了……
再转个图片:
================
20161005更新
很多人都说这张图断章取义,多少年的老图了,都忘了当时的干货有什么。
不过,这种图想表达的意思难道不就是在于,一个历史老师都难以用只言片语去概括,那这名历史老师对厚重的历史人物的片面描述,不是更荒谬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