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

回答
说起清朝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康雍乾三朝盛世。这三位皇帝,无论是功绩还是争议,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三代相承、各有千秋的君王。要评价他们,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得一件件扒拉他们留下的遗产。

康熙:奠基者,也是勤政的典范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这名字一说出来,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康乾盛世”的开端,以及那个在位长达六十一年、少年登基、戎马一生的皇帝。

功绩方面:

巩固统治,收复台湾,平定三藩: 康熙继位时,大清的统治还未完全稳固。南明残余势力、吴三桂等三藩的势力依然强大。他十八岁亲政,二十岁便果断下令撤藩,并在三年内平定了三藩之乱,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紧接着,他又派遣大将施琅收复了台湾,真正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这几项军事上的成就,为清朝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驱逐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在北方边疆,沙俄侵扰不断。康熙亲自指挥了与沙俄的战争,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不仅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确立了黑龙江流域的清朝主权,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平等条约,展现了康熙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智慧和魄力。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康熙深知民生为重。他多次南巡,关注黄河泛滥问题,亲自指挥治理黄河,并且推广“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鼓励生育,为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视汉文化,兼容并包: 康熙虽然是满族皇帝,但对汉文化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和兴趣。他尊崇儒学,亲自编撰《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文化典籍,延揽汉族名士,如徐乾学、高士奇等,促进了满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种兼容并包的政策,有效缓解了民族矛盾,也为清朝的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
严惩贪污,整顿吏治: 康熙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他曾亲自审理明珠案,严惩贪官污吏,力图净化政治风气。他的勤政精神也体现在对国家事务的亲力亲为上,据说他每天只睡几个时辰,批阅奏折不辞劳苦。

争议和局限:

文字狱的阴影: 虽然康熙文化上表现出开放,但文字狱的苗头也已经出现。他对一些不符合他政治意图的文章进行了禁毁和追究,如查嗣庭案。这为后来的文字狱埋下了伏笔。
海洋意识的不足: 尽管收复了台湾,但康熙对海洋贸易和海军建设的重视程度相对有限。他虽然解除海禁,但这种解除更多是为了打击海盗和郑氏政权,并未能形成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的繁荣。
皇权过度的集中: 康熙时期已经开始加强皇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同时也为后来的君主专制进一步深化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勤政爱民的开国君主。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为清朝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堪称一位明君。

雍正:改革家,也是集权者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这位皇帝的评价向来是争议最大的。很多人提起他,脑海里是“冷面皇帝”、“暴君”的印象,但翻开历史书,他留下的改革举措,却又让人生出敬意。

功绩方面:

整顿吏治,打击贪腐: 雍正继位后,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康熙末年出现的吏治腐败问题。他推行“火耗归公”,将官员的“隐形收入”合法化,并严惩贪污,设立会考府,对各级官员进行严厉考核,效率大大提高。他对待贪官污吏,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抄家灭族者不计鲜。
摊丁入亩,减轻农民负担: 雍正最重要的民生改革之一就是推行“摊丁入亩”。这项政策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使得一些没有土地的农民不再缴纳人头税,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迁徙。
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雍正设立了军机处,将议政王大臣会议等权力机构架空,所有军国大事都直接奏报皇帝,由军机大臣直接拟旨,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也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这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 在西南地区,羁縻政策下,土司权力过大。雍正推行“改土归流”,将土司世袭的权力改为由中央任命流官,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耗材箱,秘密立储: 雍正为了防止皇子争位导致政局不稳,借鉴了前朝的教训,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将立储诏书封存,在驾崩后公开,有效避免了皇位继承的动荡。

争议和局限:

密不透风的集权: 雍正的改革虽然卓有成效,但过于极端的集权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军机处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其他官员难以参与决策,导致信息不畅。
严酷的文字狱: 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比康熙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严厉打击任何可能威胁皇权的思想言论,对异见者毫不留情,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思想禁锢。
“劝善惩奸”的辩证: 雍正本人著有《大义觉迷录》,为自己辩护,强调自己是清正廉洁的。但他的手段往往十分严酷,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他“劝善惩奸”的背后,是无情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
父子关系的紧张: 雍正与儿子乾隆的关系在史书中也常被提及。虽然他培养了乾隆,但两人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君臣父子关系,有说法是雍正对乾隆的教育甚至带有一丝“压制”。

总的来说,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对清朝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乾隆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既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也是一个严酷的集权者,功过是非,值得深思。

乾隆:盛世的顶点,也是衰落的开端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这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虽然是乾隆本身也表示要效仿祖父康熙,在位60年后禅位)。他继承了祖父和父亲打下的江山,将清朝推向了最后的辉煌,也播下了衰落的种子。

功绩方面:

十全武功,巩固疆域: 乾隆一生中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平定准噶尔、大小金川、回部等,将清朝的疆域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础。这些“十全武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边疆的稳定。
文化繁荣,编纂巨著: 乾隆对文化事业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亲自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汇集了大量珍贵的古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还提倡诗文创作,一时文人荟萃。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承接雍正的改革,乾隆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人口也大幅增长,达到了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商品经济的发展: 乾隆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白银流通量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镇。

争议和局限:

巨大的文化专制: 尽管编纂了《四库全书》,但乾隆时期是文字狱最严重的时期。他对大量书籍进行禁毁和修改,销毁的文献数量惊人,极大地压制了思想的自由,阻碍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萌发。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乾隆朝的中国,虽然国力鼎盛,但在对外开放方面却越来越保守。他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拒绝与西方国家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使得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逐渐与世界脱节。
骄傲自大,夜郎自大: 乾隆对于清朝的繁荣十分自满,认为“天朝上国”,对西方国家的科技和文明一概轻视。马戛尔尼访华,就是乾隆朝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一次重要错失。
吏治腐败,贪腐横行: 乾隆统治后期,虽然表面上歌舞升平,但吏治开始腐败,和珅等权臣擅权,贪污受贿成风,严重侵蚀了国家的肌体。
盛世的虚幻性: 乾隆盛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庞大人口和土地基础上的,而制度的僵化和思想的禁锢,使得这种盛世具有一定的虚幻性。一旦遇到外部冲击,其脆弱性就暴露无遗。

总的来说,乾隆皇帝是一位集大成者,他将清朝推向了权力的巅峰,但也正是他统治后期,为清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他既是盛世的缔造者,也是衰世的播种者,其评价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

三朝的承继与不同:

康熙:奠基者。 他需要建立一个新政权,所以他要用武力征服,用怀柔收买,用文化吸引。他的任务是“稳定”,是“统一”。
雍正:改革者。 他继承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江山,但内部的弊病也开始显现,所以他必须“改革”,必须“整顿”。他的任务是“巩固”和“深化”,以增强统治的效率和力量。
乾隆:集大成者,也是“守成者”。 他继承了父亲打下的坚实基础,享受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他更多的是在“守成”,是在将前人的成果发扬光大,但也因此失去了改革和创新的动力,最终导致了衰落。

这三位皇帝,各有其闪光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他们共同塑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留下了值得后人深刻反思的历史遗产。评价他们,不能简单地套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而应该结合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他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三藩之乱为界:

之前的“一清”可以竞争中国历史上最邪恶政权,甚至可以说没有竞争者,舍我其谁。

之后康雍乾的“二清”可以竞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权,能与之竞争者唯有强汉盛唐。

在古今开国原罪之大无过于清,近代耻辱之痛仍然刻骨铭心的情况下。为什么今日对清朝的官方定位是偏积极的?民间定位也是有剧烈撕逼的呢?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何评价康雍乾时代?其实当代的现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user avatar

在下几个月之前回答过这一类问题,现在把之前的观点复制过来,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首先这三位皇帝都是才华横溢,颇有作为的帝王
康熙:除了对内平定鳌拜和三藩,还有所谓康熙平定台湾,但那也只是将台湾一部分纳入版图,直到乾隆二十一年以后,清才将台湾彻底纳入中国版图,康熙与俄签订雅克萨条约,巩固外东北领土,经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场战役,清彻底征服了漠北,是中原王朝对漠北民族的一次巨大胜利,尽管这是满洲人统治下的中国,但汉人王朝也只有唐才有过类似功绩,还有后来的平定西藏,将准部势力驱逐出西藏。康熙六十一年,人口也已经突破一亿两千万大关,平心而论,康熙不是千古一帝,至少也是一位优秀帝王了
雍正:武功成就是平定罗卜藏丹津和平定西藏的阿尔布巴之乱,跟父亲和儿子相比,他的武功差了一大截,在位期间清军于和通泊战役被准军大败,为防止对准战争俄人落井下石,在恰克图条约把贝加尔湖之南的土地割让给俄罗斯,以作为让步。他的改革措施和勤政廉政是值得肯定的,但其政策带来的人丁爆炸性增长是在乾隆朝,雍正在位十三年间人口未突破两亿大关,相对康熙六十一年人口增长幅度不大,直到乾隆二十四年中国人口才突破两亿大关。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结尾提到留给刚即位的乾隆帝五千万银两,实乃夸大其词。下面我会上辟谣依据
乾隆:最近几年,败家子乾隆这个梗被无数人拿来跟风、用烂,事实上,雍正真正留给乾隆的银两相对于电视剧想象出的五千万两说法寒酸不少




我第一次看到这组数据是来自雍正吧的Queenasoleil,数据来源是这份资料xueshu.baidu.com/s?&filter=sc_long_sign&tn=SE_baiduxueshuwise_y5e9t2rx&sc_us=15088058951791663217

很显然,从乾隆三十年开始,国库存银已经超过雍正朝巅峰,我觉得败家子这说法明显有失公允,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至少乾隆又在父亲留给他的财富的基础之上又挣了很多钱
除此之外,乾隆二十四年人口突破两亿大关到他在位的最后一年乾隆六十年,清朝人口又突破了三亿大关
开疆拓土上,收服朱尔伯特部,又让清朝得了西藏西端一部分土地,彻底灭亡准噶尔汗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清准战争,后来进军东突厥斯坦,西北又扩充了一部分土地,自汉唐以来再复西域,这都是实打实的功绩,十全武功有水份,但是不代表都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平定林爽文巩固了西北和台湾的领土,大小金川之役虽然耗资巨大,伤亡较大,但是好歹平定了,尼泊尔人骚扰西藏边境,福康安亲率清军日夜兼程直取其都城加德满都,清缅战争抛开乾隆没有御驾亲征,过程倒是有点像隋炀帝征高句丽,综上所述,乾隆不仅开疆扩土,而且还进一步巩固了新的领土,为共和国的领土主权起到了奠基作用,在其治下人口突破三亿,这在之前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康雍乾,乾隆是不是最牛逼的不好说,但是这三位皇帝里,乾隆,在位六十年,至少尽了一个皇帝应尽的义务吧。

user avatar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分析评价雍正和乾隆,转帖在这里。

(1)

雍正是不是清代最难伺候的皇帝?

当然不是了,他的儿子乾隆,在难伺候这一点上,比他爹优秀多了。

如果雍正和乾隆两个老板摆在职场社畜的面前,我建议各位社畜们,麻溜儿地、果断地、热泪盈眶地扑上去抱紧前一位的大腿,并且拼死不撒手。

因为在雍正手下,你只要头脑清醒不有意作死,总能找到一丝生存的空间。

某种意义上,雍正有点像猫,虽然喜怒无常随时炸毛,但只要顺着主子的毛撸,总能让他躺下来赏你一个滚儿。(偶尔舔舔你的手还有点肉麻)

而在史上最著名的自恋狂人、爱新觉罗·除我以外都是垃圾·弘历的面前,你就是浑身上下包裹着24K纯金,四阿哥也只会嫌你晃眼。

这个逻辑很简单。你长得帅——能有他帅?办事能干——能比他强?你小心奉承——嫌你肉麻,你刚正不阿——必然作假,你左右逢源——心机不纯,你孑然一身——沽名钓誉,你有意拉近距离——给你三分颜色你还开染坊了?你敢直犯逆鳞——来人呀,把这个大逆不道的东西拖出去斩了!

我真不是故意在黑他,虽然清史专家会想抽我。

我们只是心平气和地,从现代职场员工跟着老板做事的角度,评价一下这两位boss的不同风格,假定一个新进职场的应届小白,没什么心机,也没多大追求,只想赚点薪资养家顺便实现一下个人价值——封建时代的官场,说白了也就是一个特殊点的职场嘛。那么在这两个老板属下,生存概率和工作幸福感是大不一样的。


(2)

雍正的问题,其实主要是性格问题。

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养在宫中,康熙就给了他一个评价——“喜怒不定”,要他“戒急用忍”。知子莫若父,康熙的眼光贼辣。虽然他因为这四个字苦自收敛,在漫长的夺嫡之战中一直装作淡泊无争,生生忍到了最后。但人的本性是改不了的。他那些对臣子突如其来的亲热、瞬间变色的暴怒,根源上都是这一点在作怪,他没有循序渐进的耐心。他的爱和恨,都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性格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急性子也只会导致领导风格不同,不会影响决策的正确。而雍正最大的毛病,却在于不够自信。

他从九龙夺嫡的惨烈竞争中胜出,然而也仅仅是“惨胜”,康熙到死都没有透露出一点要立他为嗣的意思,反倒对十四阿哥胤禵青眼有加。当时遗诏公布,皇室大哗,苦心经营的八爷党目瞪口呆,老九发怒要跟他以死相拼。十四阿哥进京奔丧,同母所出的两亲兄弟竟反目为仇,生母德妃甚至为之暴卒。到现在还有学者在争论他是不是篡改了诏书。所以他登上皇位之后,日夜不得安枕的,是如何向天下展示他继位的正当性。他要让天下所有人都信服,他配得上这个皇位。

这心病逼得他成了爱新觉罗家族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十三年,至少批发了两万六千多奏折,还有部本、通本十九万多件。他白天御门听政,接见臣工,批阅公文,晚上还要手批来自各方的秘密报告,探听四方细微反应。臣僚夸他“竟日端坐,至黄昏秉烛之候……皇上莅政之勤,从古未有也”,意思就是“遇上这么一位主儿,社畜们的日子也太难啦!”

他急于表现,对臣子对自己的态度又极其敏感。对敌方阵营的,恶毒打击。对首鼠两端的,严厉申斥。对忠于自己的,如久旱逢甘霖,珍之惜之,唯恐有失。若是忠于自己又精明能干的,就更是上天入地,恨不江山与卿共之。

其实说白了,他无比在意的,无非是——自己人要给自己长脸。他那样肉麻地吹捧、宠渥年羹尧,未尝没有一点向胤禩辈示威的意思。然而他又是如此恐惧,容不得一点背叛,一旦自己人变了质,长别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那就是十二万分的愤怒和怨恨——在雍正与年羹尧的分手事件中,感情上受伤最深的,只怕还是雍正。

抓住了这一点核心,在雍正手下做事就很容易了。

他要表现出与父亲不同的施政风格,一改康熙末年官场的疲软政风,严抓官场廉政建设。在他的属下,只要公正廉洁,就算是基本站稳了脚跟。

他避讳康熙朝那一拨老臣,那些人多半掺和到九龙夺嫡之中,派系复杂,他只好另外选拔新人,而出于一种自身境遇的惺惺相惜,他提拔的,多半是应届出身(清清白白)的年轻党或者多年官场趔趄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混上去的中年危机派。

在雍正朝飞速超升的田文镜,雍正登基那年已经55岁了,而另一个超级大红人鄂尔泰,康熙六十年已经42岁了,才混了个内务府员外郎,眼瞅着这辈子就这样了,还曾经写过一首《咏怀》诗悲叹:“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他用这些人,是因为他们背景单薄,正可以成为他的“纯臣”。

而且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脾性上与他相合之处,田文镜跟他一样,发起狠来六亲不认,李卫,非科举出身,大字不识一筐,动不动爆粗口,却勇于任事。雍正要向水泼不进的铁板官宦阶层动刀,这些锐利的小凿子正用得趁手。而且他们都是官场上的“孤臣”,性格缺陷明显,同僚关系都处得极差,没有皇帝保他们,随时都会混不下去。

还有什么比这些人更让人放心的?雍正的自卑限制了他的用人格局,却也造就了这一批人的奇遇,让他们成为了雍正朝引人瞩目的政治明星。

所以,即便在这么一位爷的属下,也还是有混得转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摸清老板的心思,找准他的喜好点。

他看重真才实学,碰上真正又年轻、又有才华的,比如风头无两的尹继善,他会真心实意地喜欢,各种小心地培养。他不喜汉族大臣,尤其贬斥科考出身,但对于缜密周详、无可挑剔的张廷玉,却宠渥优厚,甚至在遗嘱里专门吩咐,要将张廷玉和鄂尔泰与他一起,享受配享太庙的殊荣。整个清代二百来年,张廷玉是唯一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汉人。

总而言之,四爷手下不好混,但雍正朝却多名臣。

而乾隆朝,个性鲜明刷出后世存在感的大臣,名字你能列举出三个吗?

傅恒?裙带关系不算哦。纪晓岚,除了纪大烟袋,你还知道什么?和珅?

……..

(3)

说起乾隆,真是让人一言难尽。我始终觉得乾隆的人格是非常诡异的,他身上,没有多少人情味,如果不食人间烟火是个贬义词,那说的就是他。他爹雍正,虽然心思深密,偶尔也有天真淋漓的一面。他爷爷康熙,算是清代皇帝里最有生活情趣的一位,他虽然政事出类拔萃,但皇帝的身份并没有完全压制了人格本身。他出巡在外,会派人专程送土特产回宫,遍赏给众嫔妃,说这是朕的一点心意。他出征打仗,给宫里各位写情书,还眼巴巴催着问有没有回信。

可是乾隆,哎。

他是完完全全将自己套进那个皇帝的壳子里去了。

乾隆的成长太顺了。他几乎一路走来,运气爆棚,从来没遇到什么激烈的竞争。他从小就被康熙相中,作为康熙一百多个孙子中唯二的存在,养育宫中。(另一个是废太子胤礽的嫡子弘晳)。他爹在一个恰好的时间点去世,让他没有经历一般太子要经历的漫长拉锯战,年方25岁,就登上了那黄金的宝座。他母亲身体好,性格开朗,留给他精力旺盛又长寿的身体。他兄弟少,自小相处和睦,也没什么为储位的纷争。这少年本该心境开阔、神思清朗——可他竟然成长为一个天生的政治动物。

乾隆这个老板的毛病,就是过于自恋。这一点他跟他爹刚好是反的。他心里也不大亲近自己的父亲,在他看来,父亲的那一套搞法既笨拙又老土,还吃力不讨好。他公开宣称古往今来他只看得起三个皇帝,汉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然而汉文帝不善选拔人才,而宋仁宗能力不足,他实际上真正钦服的,只有唐太宗一人。

但唐太宗跟他不一样,李世民是真的能力爆强,同时又性情飞扬。他做皇帝做得有滋有味,隔着千年都能让人感受到他那让人爱恨交加的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他也是自大的,不大瞧得起人,但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只好磨下性子,装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听臣子唠叨。

而乾隆,四个字概括他的性格,就是高己卑人。长一点,八个字,就是“天王圣明,臣罪当诛”。在他眼里,天下的臣民跟他自己,完全就不是同一种生物。他不光在地位上天生凌驾于他们,在智商和能力上也完全碾压他们,在他眼里,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所以雍正朝的名臣们,到了乾隆手下,一个个都灰头土脸。

田文镜死的早,保住了身后的哀荣,却没躲过乾隆的毒舌,乾隆曾指责他是苛刻搜求的酷吏,还吐槽说:“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

李卫,乾隆公开说他:“并非公正纯臣”,如果活到乾隆后世,必定将其定罪究治。

鄂尔泰,到了乾隆朝已经有朋党的态势,被乾隆严加防范打击,幸亏他在乾隆十年幸运地病死,保全名节得了个善终,即便如此,十一年之后,其灵位也被撤出贤良祠。

这里面最明显的是雍正心爱的大臣尹继善,尹在雍正朝三十多岁就当上了两江总督,风头无两,一时江南人称“小尹”,看在比他更年少有为的乾隆眼里,却是各种碍眼。乾隆说他“好名用巧,居心不诚”,尹继善在雍正手下是出了名的八面玲珑处事上道,在乾隆面前却连话都不会说了,屡屡被乾隆训斥。

(4)

当老板怎么看你都不顺眼,你还能做什么?大概也只有,自己卷铺盖滚蛋吧。

嘿,遇上乾隆这样的老板,你连卷铺盖的自由都没有。

不信?我们来聊一聊张廷玉退休报告引发的一场惨案。

乾隆刚刚登基的时候,对张廷玉这些老臣还是很尊重的,渐渐局势掌控了,逐渐开始冷淡。乾隆十三年,张廷玉已经年进八旬,遂向皇帝提出了退休的要求。他满心以为皇帝会顺水推舟答应,毕竟皇帝忌讳朋党,张廷玉一去,张党解散,皇帝心里踏实了,他自己也平安降落了。

不料,皇帝竟拒绝了,皇帝说,你是将来要配享太庙的,怎么能生前贪图逸乐呢?言下之意,为了身后那块冷猪肉,你也得奋战到死,死而后已呀。张廷玉不合说了一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一下乾隆就不高兴了。

乾隆第二天就把这事昭告天下,并且上纲上线到“臣节”的高度。乾隆说,这事说明张廷玉对自己,不如对父亲雍正的感情深厚,正因为信不过自己,担心身后荣辱,才主动求去,保荣避祸,这是典型的“巧宦”行为,“为人臣者,断不可存此心!”

清代的一大奇特之处,就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全面缩水。汉代,大臣退休还是高风亮节的行为,每每为诗人称颂。宋代,大臣与皇帝意见不合,一怒而起,免冠而去,皇帝也无可奈何。到了乾隆这儿,八十岁老头,连退休的权利都没有了。他这一番言辞,和朱元璋的“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诛其身而没其家”,简直堪称中国政治史上两大奇观。

张廷玉只得强撑。撑了一年,乾隆看他实在老得可怜,未免起了一丝怜悯之心。有一次他询问张廷玉的身体状况,张廷玉又试探着,再次提出了退休的要求。乾隆说,我再想想吧。他考虑再三,发了一道鸡贼的谕旨给张府,既表达了对张身体的关心,又说“去之一字,实不忍出诸口”,也就是说是否真要退休,让张廷玉自己抉择。

张廷玉真是老了。

他若还有年轻时千分之一的精明,就该回复说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感念君恩,不忍离去,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后乾隆或许会满意地回答,自己顾念老臣,十分不忍,特命张荣归故里,以显皇家恩泽。这样君臣对答,一来一去,得体又漂亮,足以为天下后世所法。但是他实在是昏惫了,老头竟然上表谢恩,表示明年春天就会启程。

皇帝收到谢表后的心情——


就在这时,张廷玉又干了一件不可理喻的事。他开始担心起身后那块冷猪肉来。自己这样退休了,将来身故,雍正曾许诺的配享太庙的待遇,还会给他留着吗?他思前想后,总不放心,竟然由儿子搀扶着,颤颤巍巍冒着严寒入宫,当面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忧虑,“免冠呜咽,请一辞以为券”。

皇帝更不高兴了。他勉强同意了发布恩准张廷玉配享的诏书,但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尤其是第二天,张廷玉竟然没有进宫谢恩——他毕竟八十来岁了,折腾一天已经头晕眼花,第二天早上没能起来床,就让自己儿子代他到宫门谢恩,这一个小疏忽竟惹来了滔天大祸。

后面还有一些因此而生的复杂纠纷。总之,张廷玉一步错,步步错,生生用退休这件小事,将皇帝的怒火推到了最高潮。

他最后被明令取消配享资格,灰头土脸回到家乡,度过惨淡的残年。皇帝甚至找了个借口,要收回所有历年赏赐给他的物件,前往宣旨的内务府大臣,带着准备充分的两百名兵丁,气势汹汹,直奔张府,竟是挖地三尺抄了张廷玉的家,带走了所有搜出的文字信件——皇帝要看看他有没有私下表达怨望之意。幸亏他人老成了精,信件里滴水不漏,内务府竟没有找到一丝借口,这一场惨烈的文字狱才消弭于无形。

经此打击,张廷玉心魂俱丧,日日在家兀坐,不发一语。五年之后,他在寂寞中死去。有意思的是,死后皇帝又做出一副眷念老臣的姿态,赐他配享太庙。那块冷猪肉,在他面前晃来晃去,反复折磨,终于又摆到了他的嘴边,只不知他还能不能咽的下去。

乾隆后来还写了一首怀念的诗,末尾两句是:“斯人而有知,犹应感九京。”他自己作注说,张廷玉虽然犯了错,我没有严厉惩处,仍然让他以大学士的官衔退休。他死后,我还额外赏赐他配享太庙。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该如何感激涕零?



(5)

张廷玉是秘书出身,出了名的心思缜密,行事滴水不漏。他特别会抓皇帝的心思,行为柔顺,事事考虑在领导之先。他所有事都做对了,只除了一件他控制不了的事,那就是年老。

人老了之后智力体力都直线下降,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乾隆此时正当盛年,他体会不了这种老年的心酸。或许只有等他自己老了,对张廷玉昔日的处境,才有感同身受的可能。但他这种性格,是至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有错的。

在乾隆这样的老板手下,臣子不是独立的人格载体,而是一个个虚化的政治符号。你没有人的自尊、没有人的权利,也不能有人的思考和情绪反应。文字狱是乾隆朝的一大盛景,他的一大癖好,就是拿着放大镜,从别人的私人信件和著述中寻找深藏的“怨望之辞”。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你在他手下做事,总有被他抓住把柄的时候。人于各种细节,怎么可能做到事事周全呢?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河道总督周学健和湖广总督塞楞额仅仅因为违制,在皇后百日丧期内剃头,就被皇帝震怒之下丢了脑袋。后世盛传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在乾隆朝,政治影响力也极其有限,不过是个御用文人罢了。

所以乾隆比雍正更可怕。雍正你还能摸到一丝生存规律,在乾隆那儿,你完全就摸不到边。你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丢掉饭碗、纱帽和性命,因为原本你在老板眼中,就如同虫蚁一般微小。

我不知道别人对这样的老板作何想,反正就我而言,遇到这样的主儿,本能会驱使我能躲多远躲多远。

大概只有一个人在他手下吃得开。就是和珅。和珅成为乾隆晚年的巨贪,完全是乾隆惯出来的,他有底气,因为只有他能和这乖僻的老爷子心灵相通。他是一个完全按乾隆的喜好捏合出来的臣子,完美地契合了乾隆这个最难讨好的主儿的各种需求。

可惜,投了乾隆的缘,投不了嘉庆的缘。这世间因果缠绕,可每一个线头都算数。嘉庆把和珅收拾了,大清的江山也垮得差不多了。

到现在还有人唱乾隆的赞歌。他们有一种极功利的观点,认为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人总是伟大的。先不提到底是民众还是领袖缔造了盛世,所有歌颂乾隆的人,肯定都不曾在这位老板手下干过。


参考文献:

①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0

②陈国生,清世宗的自卑情结及相关问题初论[J].学术月刊,1995.10

③许宏芝,论田文镜及雍正朝的吏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④张民服 ,从《抚豫宣化录》看田文镜抚豫[J].史学月刊,1994.5

⑤苏红彦,由李卫升迁观雍正之用人[J].阴山学刊,2003.6
⑥王亚娟,“模范督抚”李卫为官的“实”和“能”[J].领导科学,2018.30

⑦何兆燕,李卫其人及其对江苏省的兼理[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文章出处:公众号 周粥文史

原创文字,转载请联系公众号授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清朝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康雍乾三朝盛世。这三位皇帝,无论是功绩还是争议,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三代相承、各有千秋的君王。要评价他们,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得一件件扒拉他们留下的遗产。康熙:奠基者,也是勤政的典范康熙,爱新觉罗·玄烨,这名字一说出来,脑海里首.............
  • 回答
    《康熙王朝》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国产历史剧,自2001年播出以来,便以其宏大的历史叙事、深刻的人物刻画以及精良的制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观众的喜爱。要评价这部电视剧,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的厚重感与叙事能力: 史诗般的格局: 电视剧以康熙帝60年的统治为轴线,串联起了清初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 回答
    康熙皇帝,这位在位长达六十余载的君主,其治国能力之卓越,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为清朝的稳定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评价康熙的治国能力,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功绩,而是要深入探究他所采取的策略、所面临的挑.............
  • 回答
    康熙皇帝,这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一生波澜壮阔,功绩卓著。从您提到平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三征葛尔丹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来看,您认为他能排进中国皇帝前五,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扎实的依据。要评价康熙一生的功绩,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细致地剖析:一、 巩固统治,稳定江山:平定三藩之乱康.............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假设。如果当年康熙在与吴三桂的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败下阵来,那历史的走向、后世的评价,乃至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世界,都将是另一番模样。首先,我们得想象一下,康熙败北的场景。那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战败,那将是清朝入关以来最根本的动摇,甚至是崩塌的开端。吴三桂,这位在明末崇祯朝就已是.............
  • 回答
    《康熙王朝》,这部剧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那种大气的场面,跌宕起伏的剧情,还有陈道明老师那炉火纯青的演技,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首先,它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陈道明,他就是康熙本人! 这句话不是夸张。陈道明老师的演绎,把康熙皇帝身上.............
  • 回答
    稚嫩的魔法师,这个名字在网络文学圈儿里,绝对是自带几分号召力的。他的上一部作品《汉武大帝》,可以说是一部现象级的历史群像小说,文笔老辣,情节跌宕,对历史人物的解读也颇有新意,当时可是圈了一大票忠实读者。所以,当他放出风来要开新坑——《康熙王朝》时,那关注度,自然是高得不像话。这新坑刚一露头,就引起了.............
  • 回答
    清朝与俄罗斯在北亚的争夺是18世纪中俄关系中的关键历史事件,涉及领土主权、边疆安全、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作为康熙皇帝,若面临这一抉择,其决策必然基于对国家利益、边疆稳定和长远战略的综合考量。以下从历史背景、康熙的决策逻辑、可能的策略选择及最终结果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北亚争夺的起因1. 地.............
  • 回答
    二月河先生的离世,对于中国当代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而言,无疑是一声沉重的叹息。他以一部宏大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在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名杰出历史小说家的地位。《帝王系列》:一部波澜壮阔的清史画卷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并非简单地将历史.............
  • 回答
    康震(1963年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他的书法作品以传统楷书、行书为主,兼具文人气息与现代审美,其艺术成就和书法风格在当代书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康震的书法水平进行详细分析: 一、书法风格与艺术.............
  • 回答
    康生是一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复杂且争议性极强的人物。要全面评价康生,需要从他的政治生涯、思想主张、个人风格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康生的政治生涯与崛起:康生(原名张宗可)出生于山东胶县一个地主家庭,早年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但并未能完全摆脱家庭背景的束缚,这一点在后来成.............
  • 回答
    康震教授对于《石壕吏》的解读,是基于他对中国古典诗词深厚的理解,以及他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他的解读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 关注诗歌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揭示深层内涵康震教授在解读《石壕吏》时,不仅仅停留在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而是深入挖掘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他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回答
    .......
  • 回答
    康美药业2018年报表中那笔高达299亿的“巨大”差错,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场令人震惊的财务造假大戏。这件事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数字的庞大,更在于它彻底暴露了公司内部控制的溃败、审计机构的失职,以及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错报的性质与规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299亿的错报究竟是“什么”性质的错报。简单.............
  • 回答
    “康乾盛世”,提起这个词,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浮现的便是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辉煌景象。在许多史书和影视作品的描绘中,这似乎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时刻,一片祥和安乐。然而,任何一个时代的繁盛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影和被刻意掩盖的真相。尤其是对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统治的合法性以及如.............
  • 回答
    王晋康,这位在中国科幻文学界享有盛誉的作家,他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独特的质感,如同他笔下那些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在科技洪流中挣扎的生命。评价王晋康,不能仅仅停留在“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的简单层面,而需要深入他的作品内核,理解他独特的思想脉络和艺术追求。首先,王晋康的作品,尤其是他标志性的“生物科幻.............
  • 回答
    北条氏康,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读者眼中,或许与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并列,都是那个波澜壮阔时代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过,这位关东的霸主,在日本的历史评价中,却有着更为复杂且独特的地位。他不是那个一骑当千、勇猛无敌的盖世名将,也不是那个以柔克刚、洞察人心的政治家。北条氏康,更像是一位承继父业、稳.............
  • 回答
    武本康弘的一生,是一位动画人以其独特的天赋、不懈的努力和对动画艺术的执着,留下了深刻印记的故事。要评价他的一生,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他的创作生涯、他对动画行业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的性格与精神。创作生涯的起伏与辉煌:武本康弘的创作生涯可以用“早慧”、“高产”和“风格鲜明”来概括。从早期在京都动画.............
  • 回答
    秋元康与宫脇咲良频繁的私下约会,这事儿从几个层面来看,都挺有嚼头的。首先,从两人在演艺圈的地位和关系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打破次元壁”的组合。秋元康,这个名字在日本乃至亚洲的流行文化界,几乎就是金字招牌。他是“偶像工厂”的缔造者,AKB48、乃木坂46等现象级女子组合都出自他.............
  • 回答
    康纳尔·麦格雷戈,这位MMA界的超级巨星,以其张扬的个性和惊人的格斗实力征服了无数观众。然而,他场外的争议性新闻也从未间断。最近,他因为涉嫌斗殴伤人而被捕并面临牢狱之灾,这无疑又给这位颇具话题性的运动员蒙上了一层阴影。麦格雷戈的职业生涯,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戏剧性。他从爱尔兰的街头小子,凭借天赋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