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唯二极端自恋的君主,另一个是杨广,论自恋程度,连康麻子的孙子乾隆都要瞠乎其后。而众所周知,杨广凉了,而康熙的子孙们可以一代代地添砖加瓦,为康熙厚颜无耻的自吹自擂背书。
姚念慈先生曾经说过:中国长期的专制集权统治使权威主义盛行且根深蒂固,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意识或转为潜意识,令人们习惯仰视权力顶层,并将其神化。
康熙乃千古一帝,这是康熙本人,清代历代君主皇族,乃至遗老遗少们试图展现给后世的史相,但这史相并不能视作史实。如果我们将史相视作真实历史而加以溢美谬赞,那么得出的结论将与御用文人的歌功颂德全然无异。
姚念慈先生的《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中说“玄烨的心理基本特征是内怯和猜疑,其言谈行事则表现为夸诞和矫饰”,这实在是不易之论。康熙的极度自恋与其自卑心理相辅相成,其自卑来源有二,一则康熙本人能力才具有限,不能令万民安乐,远称不上圣主,二则满清得国不正,生于不义,又不能真心汉化,使得康熙极为担心后世指大清为伪朝而不视作正统,因此才有“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荒谬文字,反而极为体现出康熙的心虚。
按康熙一生功业,实属誉过其实。不待吴三桂老病死而激反三藩,几致倾危;雅克萨之役表现中庸,仅因后世政治原因遭到吹捧;其平准之役,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道中装病,屎遁而去,不预接战,昭莫多之战以噶尔丹两三倍兵力不敢交战,但虚张声势令噶尔丹西走,令费扬古以偏师收其功,且噶尔丹之覆亡,主要原因还是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其新疆老巢,是以康熙虽灭噶尔丹,而准噶尔实力尤雄,不得言平准。
至于康熙为平台而迁界禁海,断郑氏之援,汉人百姓死者百万计,如此疾痛惨怛之事,又何足为道?当时台湾开发有限,郑氏实力虚弱,地方不过台南一隅,所能控制人口不过十余万,若留雍正摊丁入亩之后,国力雄厚之时,吞之不啻拾芥,而康熙急于吞灭明郑,无非急于展示大清之正统,而视天下万民之性命如草芥。
以大清制度而论,清之制度初成于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再成于雍正。而雍正摊丁入亩之后,清王朝对于举国资源才完成有效掌控,清之盛世才真正开始;康熙朝人口隐匿达50%,税负不均,百姓负担甚重,往往无法缴齐赋税,康熙不得不予以蠲免,借此吹嘘自己仁德,后人信以为真,当做康熙的功德,实在谬矣!
康熙一生,最喜贬抑汉人,显示自己水平高深;其嘴脸,近乎无耻。如康熙之研习西学,完全是为了对汉臣找优越感,并不欲令其广泛为百姓所传习。
@威斯特蜀黍
在《康熙对西方世界心里有多少数?》一回答中颇有精妙见地,劣者在此引用,不再赘叙。
康熙在汉臣魏象枢奏对时,批判汉人伪理学,也常被爱清人士视作康熙思想开明自由之证据。然而姚念慈先生早有论述,其时三藩之乱正殷,康熙批判当时儒学中的显学理学,不过以此自我标榜,兴抑汉之事。而排抑汉人,显示满洲优越性,从始至终都是康熙一朝的根本宗旨。
是以所谓康熙是儒家体系下的圣君的说法,简直荒谬到了极点。正因为康熙自吹自擂极多且被广泛记载并一代代添油加醋吹捧,才导致当下不少人认为康熙乃是千古一帝,这样可笑的说法,自然应当被我们逐步纠正,以正视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