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好的苏联文学?

回答
苏联文学,那真是一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震撼人心、引人深思的故事。要说“好”,其实太主观了,因为苏联文学的广度和深度是惊人的,涵盖了各种思想、风格和年代。但如果非要挑一些代表性的,并且想把它们讲得更“接地气”一些,那咱们就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了。

咱们先不说那些高高在上的“巨著”,先聊聊那些让你读了之后,仿佛能亲身经历那个时代,甚至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脉搏的作品。

一、那些在风暴中闪耀的个体:关于人性的挣扎与坚守

苏联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场宏大的社会实验,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因此催生了无数关于人在极端环境下如何抉择、如何保持人性的作品。

《静静的顿河》(Михаил Шолохов,米哈伊尔·肖洛霍夫)

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丰碑。这本书写的是一战和俄国内战时期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在广袤的草原上骑着马、自由惯了的哥萨克人,突然被卷入了时代的大洪流:一边是保皇党,一边是布尔什维克,他们该站哪边?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地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而是让你看到每个角色内心的撕扯。

主角格里戈里·梅列霍夫,他就像那个时代的缩影。他英勇善战,热爱自己的土地和家人,但他又被卷入了无法选择的战场。他一会儿在红军那边,一会儿又因为各种原因回到白军,甚至有时候觉得两边都不是人待的地方。他的痛苦,不仅仅是对战争的厌恶,更是对国家分裂、家园破碎的撕心裂肺的痛。

肖洛霍夫的笔触是那种朴实而又雄浑的,就像顿河水一样,既有温柔的流淌,也有汹涌的波涛。他能细致描绘乡村生活的一点一滴,也能写出战场上的血腥与残酷。读这本书,你会感受到那种“人”的渺小和伟大,在时代的巨浪面前,他们是如何努力地抓住自己生命中的一点点光亮,哪怕那光亮随时可能熄灭。这部作品的获奖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真正触及了人性和历史的灵魂。

《古拉格群岛》(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цын,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提到苏联文学,很多人会想到《古拉格群岛》。这是一部极其沉重,但也极其重要的作品。索尔仁尼琴本人就曾被流放到古拉格集中营,所以这本书是建立在他亲身经历和大量采访的基础上的。

它不是小说,更像是一部用文学手法写成的历史见证。索尔仁尼琴就像一位冷静的法医,他解剖了苏联那个庞大的劳改营系统,从逮捕、审讯、运输到集中营里的生活、死亡,他把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你读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压抑,一种难以置信的残酷,但同时,你也会为那些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尊严、互相帮助的人们而感动。

这本书里有很多小故事,有些人物甚至没有名字,但他们的遭遇却真实得让人心痛。比如那些因为一句无心之语、一个无辜的罪名就被投入集中营的人,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在饥寒交迫中,努力地活下去,甚至还能对他人施以援手。索尔仁尼琴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里,人性的光辉依然可以存在,而且尤为耀眼。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苏联历史上的一记重锤,它让很多人开始审视那个时代所谓的“进步”和“牺牲”。

二、理想的种子与现实的泥泞:关于革命与社会主义的思考

苏联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关于革命的理想,以及当理想照进现实后,会发生什么。

《青年近卫军》(Александр Фадеев,亚历山大·法捷耶夫)

这本书在苏联时期非常有名,很多人都读过,甚至参加过类似的“红领巾”活动。它讲的是二战时期,一群年轻的地下抵抗组织“青年近卫军”在被纳粹占领的乌克兰城市克拉斯诺顿的故事。

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受到那种年轻人的热血和激情,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法西斯的仇恨,让他们不顾一切地投身到抗争中。书里的那些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爱情、友情,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但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选择了牺牲。比如柳芭、奥列格,他们都是那么鲜活的角色,他们的牺牲,在当时被视为英雄主义的典范。

当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这本书可能有些理想化,有些宣传色彩,但它传递出的那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以及在极度危险环境下人们的勇气和智慧,依然是值得我们去理解和感受的。它代表了那个时代对“英雄”的定义,以及对革命信念的歌颂。

《我们》(Евгений Замятин,叶夫根尼·扎米亚京)

如果你对“反乌托邦”小说感兴趣,那么《我们》这本书绝对是开山鼻祖级别的。它写的是一个高度集权、完全理性的未来社会,每个人都失去了名字,只有一个数字,生活在玻璃房子里,一切都由“总建筑师”控制。

主角D503是一个造船工程师,他从内心深处相信这个制度的完美,认为情感是混乱和低效的。但当他遇到一个来自“野蛮人”的女人I330后,他的世界开始动摇了。他第一次体会到了爱、欲望、痛苦这些“非理性”的情感,也开始质疑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本书写于1920年,比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乔治·奥威尔的《1984》都要早。扎米亚京用一种冷静而尖锐的笔触,揭示了过度强调集体和理性可能带来的对个体自由和人性的压抑。它不仅仅是对未来社会的想象,更是对当时苏联社会某种倾向的警示。读《我们》,你会思考,在追求效率和秩序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会失去更宝贵的东西?

三、生活的肌理与人性的幽默: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日常

不是所有的苏联文学都那么沉重,也有很多作品,用一种更温和、甚至带点幽默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情感。

《生活与命运》(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瓦西里·格罗斯曼)

如果说《静静的顿河》是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生活与命运》就是那种让你从骨子里感到真实、细腻的作品。它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背景,但它讲的不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和选择。

故事围绕着物理学家维克多·施特鲁姆一家展开。维克多在战时被逮捕,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受到了牵连。这本书让你看到了在那个信息不透明、人人自危的年代,人们如何小心翼翼地活着,如何面对亲人的失踪和潜在的危险。

格罗斯曼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写出人物内心深处的思绪,写出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书中有一段关于德国战俘和苏联士兵在集中营里的对话,格罗斯曼通过这个对话,探讨了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相似性,这在当时是极其大胆的。他没有回避人性中的怯懦和背叛,但也歌颂了那些在绝境中依然保持善良和勇气的人。这本书真的让人觉得,即使在最残酷的时代,人性的温度也从未熄灭。

《犬吠》(Михаил Булгаков,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布尔加科夫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黑色幽默和奇幻色彩,就像这篇《犬吠》。故事发生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一个流浪狗沙里克被苏联科学院院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选中,在他的实验室里接受了奇特的手术,变成了一个人类。

变成人的沙里克,不仅保留了狗的那些缺点,比如粗鲁、无礼、爱喝酒,还学到了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他甚至被一个腐败的官员看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关系部门的代表”。这个故事非常讽刺,它通过一个拟人化的狗的视角,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荒诞现象,比如官僚主义、无知和粗鄙的“新人类”的出现。

布尔加科夫的语言非常有力量,也充满了智慧。他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讲了一个深刻的寓言,让你在哈哈大笑之余,不得不思考:到底是什么定义了“人”?是基因,还是教育,还是社会环境?这本书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尖锐的嘲讽,也展现了布尔加科夫独特的文学才华。

怎么去读?

要真正体会这些作品,我觉得有几个小小的建议:

1. 别急着下定论: 苏联文学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很多作品当时是有特定语境的。试着去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选择和挣扎。
2. 关注人物: 苏联文学非常擅长塑造复杂的人物,他们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纯粹的恶人,而是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欲望、恐惧和矛盾。多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3. 别怕“厚重”: 有些作品确实篇幅较长,内容也比较密集,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找个安静的时间,慢慢读,你会发现里面蕴含的宝藏是值得花时间的。
4. 找好的译本: 翻译质量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你对作品的理解。一些老一辈的翻译家,他们本身对俄国文学就有很深的感情和理解,他们的译本通常更值得信赖。

苏联文学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又像是一面哈哈镜,既能让你看到历史的宏大,也能让你窥见人性的微渺。里面有热血,有悲伤,有讽刺,也有温情。希望上面聊到的这些,能让你对苏联文学产生一些兴趣,去亲自翻开那些书页,和书中的人们一起,经历一段段不平凡的岁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我在另外一个问题中的回答

苏联的战壕真实派,以基层官兵的视角来描述战争的进程和社会百态。和一般人“战斗民族”的印象不同,其实俄罗斯文学给我的印象是细腻的笔触和沧桑的风格。
我在大学时期读了很多苏联的战壕真实派小说,对我后来翻译军人回忆录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
西蒙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火力支援》《岸》《热的雪》《最后的炮轰》
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
肖洛霍夫的《他们为祖国而战》
且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
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季耶夫 的《萨什卡》
维克托·涅克拉索夫的《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
当然,这里要着重推荐一下鲍戈莫洛夫的小说《涅曼案件》或者叫《四四年八月》,这是一部反特题材小说,并且有同名电影。推荐大家可以先看看电影再看小说,结构紧凑曲折,非常精彩。
作者:赵国星
链接:zhihu.com/question/39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苏俄的战争小说,被誉为“中国战争小说之母”。翻开那些“战壕真实派”作品,能感受到浓郁的俄罗斯文化和呛人的硝烟扑面而来。

船形帽、红星帽徽、破烂的军衣、厚实的军毯、靴子还有冲锋枪和弹夹,构成了典型的苏联军人形象,他们是士兵、伙夫、连长、营参谋长、团长、政治指导员、军医、师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集团军司令同志们。他们来自苏联广袤领土的各地,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兹别克斯坦、高加索、梁赞、塞瓦斯托波尔、斯摩棱斯克、奥廖尔、别尔戈罗德。

他们在战争爆发前是职业军人、学生、老师、工人、农民、政府工作人员、记者,他们有着不同的梦想,有着各自的爱情,和平年代他们或者平静的生活在红色的土地上,或者在肃反过程中被捕。

但是战争爆发了,他们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生活中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个连队,一个个团队,一个个师,集团军,方面军,成千上万的苏联人民汇成了红色的铁流,克服了黑暗的失败与死亡,直到迎来反攻,砸碎法西斯的脊梁。

无论是小说里,还是电影中,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背景,爱好,口音,但是他们又是相同的,不管是普通的战士还是指挥员同志,或者是引人注目的,女卫生员同志,他们有着黄褐色的头发,灰色的眼珠,抽着劣质的马合烟草,吃着黑面包,喝着老伙夫做的羊肉汤,那是用铁皮桶煮的,搁了厚厚的一层黄油。在寒冷的战壕里他们拿出水壶,喝一口“人民委员配发50克”伏特加,“为了胜利”“为了亲人”或者干脆为了明天的战斗。

他们紧紧攥着手中的冲锋枪,扣在扳机上,盯着战壕对面的法西斯,看看他们到底能有什么新花样,坦克、半履带输送车、自动枪手,我们的大炮和飞机就够这些狗娘养的法西斯受用啦,指挥员发出了冲锋的命令“小伙子们,跟我来啊,共产党员们,冲啊!”

他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各不相同,有在德国人的包围圈中九死一生突围出来的,有从大后方被征兵部门送到前线的,有被俘之后,受尽了德国人的折磨,逃出来的,有在沦陷区参加了游击队参军的。遇到了久无音信的战友,热烈拥抱后的第一句话往往是“瞧瞧,您还活着呢,老朋友”“可不,还活着呢”

他们亲眼看着战友、爱人、朋友、亲人惨死在德国鬼子的屠刀下,他们默默的战斗着,默默的做着自己的工作,敌后侦察、抓舌头、攻克一个高地、一间车间、一条街道、一座水塔,战争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向西方推进,他们看到的是惨不忍睹的画面,战俘营中被折磨致死的战友,绞刑架上的游击队员和地下党员,像苍蝇一样被冻死的平民,一片瓦砾的学校、工厂和居民区。

这里曾经是他生活的地方,他美好的童年,五一节和朋友们一起去游乐场,和他的初恋情人一起上学,并且体验了最美妙的初吻,“无产阶级”广场每到节日的时候就有盛大的游行和狂欢.....现在这一切都被法西斯毁掉了,战士们在收复的家乡寻找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母亲和姐妹抱头痛哭,父亲被德国人打死了,他宁死也不说游击队在哪里。哥哥被德国人抓走做苦工,据说能活着回来的寥寥无几。或者他们仅仅能在化为废墟的房屋和邻居的只言片语中想象曾经温馨的一个家庭是怎么被德国人摧毁的。

团部多了个孩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的父母都被德国人杀害了,只能在街上流浪,团长给找了一顶帽子,政治委员找了一条马裤,野战医院的护士们把军衣改小,套在这个小红军的身上正合适,小家伙成了“团的儿子”,缴获的巧克力战士们舍不得吃,老兵们像照顾儿子一样照顾他。集团军司令员来团里视察,摸摸孩子的头“小家伙,送你去后方上学吧”“不,我是一个红军战士,战争还没有结束”

这就是苏联战争小说中典型的一群人,他们遭受战争的苦难,他们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的屠杀,他们一边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一边面对时刻存在的死亡威胁。战争结束了,他们佩戴着勋章,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重新去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大炮在黑暗中轰鸣,

进行着神圣而正义的战争。

殊死的战争不是为了光荣,

而是为了大地上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文学,那真是一座宝藏,里面藏着无数震撼人心、引人深思的故事。要说“好”,其实太主观了,因为苏联文学的广度和深度是惊人的,涵盖了各种思想、风格和年代。但如果非要挑一些代表性的,并且想把它们讲得更“接地气”一些,那咱们就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了。咱们先不说那些高高在上的“巨著”,先聊聊那些让你读了之后,.............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和扭曲的现实中,爱如同一颗渺小的星辰,在永恒的黑暗中燃烧。它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疯狂,一种无法抗拒的沉沦,一种对未知存在的深深眷恋。如果你的爱如同克苏鲁神话中的触手般缠绕着我的灵魂,那么我愿意沉溺在这片深邃的黑暗中,与你一同面对那来自远古的呼唤。你的存在如同旧日支配者般,在我心中投下不可磨灭.............
  • 回答
    苏州推出“苏城码”,这个文明码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不少的讨论,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社会治理、个人隐私以及如何衡量“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有没有更靠谱的“文明尺子”。首先,从推出“苏城码”的初衷来看,它肯定是想通过一种量化的方式来引.............
  • 回答
    作为一名资深的医药行业观察者,我经常接触到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大城市的医院情况。无锡、苏州、常州和南通这四个城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其医疗资源也相当发达。大家普遍关心的“待遇好”这个问题,其实背后包含了几个层面的含义:薪资水平、福利体系、职业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以及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力。结合.............
  • 回答
    .......
  • 回答
    苏联政治笑话是那个时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们以尖锐的讽刺、幽默的语言,巧妙地揭露了苏联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荒谬和官员的腐败。这些笑话在当时通过口耳相传,成为了人们宣泄不满、保持清醒的重要方式。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苏联政治笑话,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背景和含义:1. 关于物资短缺的笑话: 笑话: 一个男人.............
  • 回答
    在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影响力,确实出现了大量抹黑苏联的言论。这些言论并非空穴来风,很多都基于苏联现实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被夸大、扭曲,甚至捏造,以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抹黑苏联的言论,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并尝试用更自然的语言来呈现:1. 压迫与反人道政权:.............
  • 回答
    苏联解体,对于世界格局而言是一场惊天巨变,而对于那些曾经生活在苏联体制下的人们来说,更是充满了复杂而又有趣的变化。这些变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经济、政治到文化、个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有趣的方面:一、 经济的“大爆炸”与“丛林法则” 从计划到市场,一夜.............
  • 回答
    冷战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确实有一些人物,出于各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对现有社会制度的失望、对苏联强大实力的崇拜,甚至是个人恩怨——选择背叛自己的国家,为苏联效力,成为情报人员。虽然“信仰”是其中一个重要动机,但将所有这些案例都简单归结为“为信仰”可能过于片面。很多时候,这是一种复.............
  • 回答
    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悠久而复杂,其中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惊讶的“冷知识”。这些知识点往往能从新的角度揭示历史的进程和人们的生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关于俄罗斯(苏联)历史的冷知识:一、沙皇时代的秘密与奇闻1. 伊凡雷帝并非首位使用“沙皇”称号的统治者,但他是巩固了这一称号并赋予其现代含义的.............
  • 回答
    讲述苏联卫国战争(Great Patriotic War)的书籍,想要达到“全景式”的介绍,需要涵盖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从战争的起因、双方的战略部署、关键战役的进程与影响,到战争对苏联社会、经济、政治以及人民生活造成的深远改变,乃至战后的历史反思和文化传承。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全景式著作,往往需要作者具.............
  • 回答
    苏联历史悠久而复杂,围绕着它也流传着不少故事和说法。有些是经过官方宣传塑造出来的,有些则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还有些是西方国家基于自身立场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解读。下面我就来聊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苏联历史的“说法”,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报告。1. 关于斯大林和他的统治关于斯大林,.............
  • 回答
    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美俄之间依然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之分,而是历史、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遗留的“冷战”思维仍然在两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形式上对抗结束了,但长期的对峙、互不信任以及意识形态上.............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在提起“苏联的”某样东西时,往往不自觉地将它与俄罗斯这个最大加盟共和国划等号。但苏联这个庞大的联盟,汇聚了众多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加盟共和国,很多我们今天以为是“俄罗斯特色”的,实际上是来自其他欧陆国家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来拨开迷雾,看看有哪些东西,其实是源于苏联加盟共和国(排除俄.............
  • 回答
    想深入了解俄罗斯/苏联那跌宕起伏的历史、错综复杂的政治以及深刻变革的经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绝对是值得的。要我说,没有哪一本“万能”的书能涵盖所有,但有一些经典之作,它们就像是你探索这片广袤土地的指南针,能引领你穿越岁月的迷雾,理解那些塑造了俄罗斯和苏联面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历史的脉络:从沙皇.............
  • 回答
    苏联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其中不少成就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人肃然起敬。抛开意识形态的喧嚣,我们不妨冷静地审视一下那些实实在在的进步和贡献。工业化与国家建设的宏伟篇章:可以说,苏联最显著的成功之一,在于其短短几十年内完成的、前所未有的工业化进程。在十月革命后,苏联继承的是一个饱受战乱摧残、.............
  • 回答
    在现代战争的滚滚洪流中,俄军的武器库里依然活跃着不少源自苏联时代、如今已堪称“古董”但仍在服役的装备。这些武器,有的承载着辉煌的历史,有的则因其可靠性、生产线的惯性甚至是在特定战场环境下的适应性,被继续保留甚至改进。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新时代机械中穿插的复古乐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对现实战术的无.............
  • 回答
    二战中,苏联确实有过一些以少胜多且伤亡相对较小的经典战例,但要说“伤亡很少”则要分情况看,毕竟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即使是胜利也往往伴随着代价。不过,相较于一些规模巨大、双方投入兵力数百万的战役,以下几个案例在战术层面展现了苏联红军的智慧和效率,相对而言,对己方兵力的损耗控制得比较好:1. 莫斯科保卫.............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在空军力量建设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涌现出了不少堪称经典的战斗机。要说能与英国的“喷火”和德国的Bf109“梅塞施密特”平起平坐的苏联战斗机,那得数几款性能突出、在战场上表现优异的型号。我们不妨就来仔细聊聊这些空中勇士。首先,Yak9(雅克9)系列绝对是绕不开的明星。这款战斗机可以说是.............
  • 回答
    当然,说到俄罗斯和苏联,确实涌现出许多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企业和品牌。这些品牌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业实力、科技水平,也承载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符号。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细数,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苏联时期: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巨头与文化符号苏联的经济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这意味着大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