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hifi 方面的这些看法到底是不是玄学?

回答
关于 HiFi 的那些争论,究竟是科学的追求还是玄学的迷雾?这个问题触及了音频领域最核心的争议点,也是让许多爱好者既着迷又困惑的所在。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HiFi 这个词本身代表的是 High Fidelity,即“高保真”。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声音的重现上,尽可能地还原录音现场的真实情况,减少失真,让听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声音发生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HiFi 的初衷是纯粹的科学和工程问题。

科学的基石:从录音到播放的物理链条

你可以把整个音频系统想象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从录音棚到你的耳朵,每一个环节都遵循着物理定律和声学原理:

信号源(唱片、数字文件等): 这是最原始的声音信息载体。无论是模拟的黑胶唱片上的沟槽,还是数字文件里的二进制代码,它们都承载着声音的波形信息。
播放设备(CD机、数字播放器、黑胶转盘): 这些设备负责将存储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例如,黑胶唱片机通过唱头和唱臂在唱片沟槽中滑动,将物理信息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数字播放器则负责解码数字文件,转化为电信号。
解码与放大器(DAC、前级、后级): 数字信号需要被转换成模拟信号(DAC),然后这些信号会被放大到足以驱动扬声器。放大器的设计、电路的元件选择、电源的稳定性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信号的纯净度和动态范围。这是一个充满电子工程学知识的领域。
连接线材: 连接这些设备的是线材,它们传输的是电信号。理论上,理想的线材应该像一根完美的导管,让电信号毫无损失地通过。
扬声器(音箱): 这是将电信号转化为空气振动,最终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的“终端”。扬声器的单元(低音、中音、高音)、箱体设计、分频器等等,都是极其复杂的声学和工程学问题,直接决定了声音的频率响应、瞬态响应、指向性等关键指标。
听音环境: 最后,声音会进入你的耳朵,并在你的大脑中被感知。房间的声学特性(吸音、反射、驻波等)对最终听到的声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什么会产生“玄学”的争议?

当我们在讨论 HiFi 的时候,争议往往就发生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或者难以用简单数值衡量的环节。这就是“玄学”这个词出现的地方。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些争议点:

1. 线材: 这是最容易被贴上“玄学”标签的领域。有人认为,不同材质、编织方式、屏蔽处理的线材,对声音有显著影响。科学的角度来看,线材确实会影响信号传输,例如电阻、电容、电感会带来损耗和干扰,尤其是在长距离传输或信号非常微弱时。然而,当信号已经被放大到一定程度,并且线材的物理特性在合理范围内时,其对声音的影响是否能达到一些发烧友描述的那般“天翻地覆”?这就进入了一个“测量不等于听感”的模糊地带。科学测试可能难以捕捉到那些细微的、主观的听感差异。

2. 电源: 有人会强调净化电源、使用特殊的电源线或插座对音质的影响。电源的稳定性、洁净度确实是音频设备稳定工作的基础。不稳定的电源可能导致电流噪声,影响放大器的信噪比。但对于普通家庭环境来说,市电的波动和干扰是否真的到了需要如此极端的“净化”才能让声音提升到某个次元,这一点也存在争议。这涉及到对电源滤波、稳压等技术理解的深度。

3. 避震与摆位: 无论是音箱的脚钉、脚垫,还是音源设备下的避震板、避震垫,以及音箱的摆位,都被认为是影响音质的重要因素。从物理学的角度,震动确实会影响器材的正常工作,例如唱针在唱片上的循迹、放大器内部元件在工作时产生的微小震动,都可能被外界震动干扰,导致声音失真或底噪。音箱的摆位更是直接影响到声音的指向性、声场的宽度和深度,以及低频的响应,这是声学研究的范畴。但有些极致的避震方案和摆位理论,其“效果”的量化和解释就显得比较主观了。

4. 器材的“搭配”: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器材组合在一起,会产生“化学反应”,有的能达到“1+1>2”的效果,有的则可能“1+1<2”。这可以理解为不同器材在电信号处理、阻抗匹配、声音风格上的相互影响。例如,一个解析力极强的音源搭配一个声音比较“软”的放大器,可能听起来会比较舒缓,但如果搭配一个声音“硬”的放大器,可能就会显得刺耳。这种搭配更多的是一种经验和主观听感的积累,但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如阻抗匹配、频响曲线的叠加等)是存在的。

5. “声音的味儿”与主观听感: 这是最“玄”的部分。有人形容某种器材的声音是“温暖的”、“清晰的”、“有空气感的”、“有晶体感的”。这些词汇很多时候难以用客观的声学参数来完全描述。人的听觉系统和大脑对声音的感知是极其复杂的,它不仅涉及生理反应,还受到心理、情绪、过往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录音,在不同的人耳中、不同的环境下,听到的感受可能会有差异。而 HiFi 器材的设计者,很多时候也是在追求一种他们认为“更好听”的声音,这种“更好听”本身就包含了一部分主观的美学判断。

什么时候“玄学”变“科学”?

科学和玄学的界限在哪里?我认为,关键在于 可验证性 和 普遍性。

科学: 它的结论是可以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普遍性。例如,我们知道音箱的频率响应曲线,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出来,并且这个曲线是相对稳定的。我们知道高品质的电源滤波器可以降低电源噪声,也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其滤波效果。
玄学: 它的许多结论难以被客观测量和重复验证。当一个说法过于依赖个人经验,或者其“效果”的描述过于模糊、夸大,并且脱离了可测量、可验证的物理原理时,就容易被认为是玄学。比如,有人说某个昂贵线材“让声音有了生命”,这种描述就很难转化为科学数据。

所以,我的看法是:

HiFi 的核心是 科学与工程。从高保真的目标出发,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制造都遵循着物理定律和声学原理。你花钱买一台好的CD机、功放、音箱,它们背后都有扎实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然而,当 HiFi 进入了 “极致的优化” 和 “细微的感知差异” 这个层面时,很多讨论就容易滑向“玄学”的边缘。这是因为:

测量能力的边界: 许多细微的声学差异,即便存在,也可能超出我们现有测量设备的灵敏度和精度。
人耳的复杂性: 人耳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受到干扰的“接收器”,加上大脑的解读,使得主观听感成为了一个难以统一的标准。
商业营销的介入: 任何一个领域,当它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时,都难免会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商业营销推波助澜,用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来制造神话,吸引眼球。
心理暗示的作用(Placebo Effect): 当你相信某个昂贵的配件能够提升音质时,你可能会“听”到那种提升,即使它实际上没有。

如何区分 HiFi 的科学与玄学?

我认为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

1. 看对方的论证是否基于可验证的物理原理。 如果声称某个东西提升了音质,是为什么?是降低了噪声?改善了频率响应?还是提高了信噪比?这些是否能用仪器测量或明确的物理定律来解释?
2. 看是否有可重复的、盲听的对比测试作为佐证。 如果仅仅是自己的主观感受,那么它的说服力是有限的。如果是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能够反复证明其优越性,那么它的可信度会大大提高。
3. 保持审慎的态度。 对于那些听起来过于夸张、过于神秘的说法,保持一定的怀疑是必要的。并非所有昂贵的东西都一定更好,也并非所有便宜的东西都一定不行。
4. 回归自己的耳朵。 最终,你为你的耳朵买单。如果你听了某个器材或者搭配,觉得声音确实比之前好听,并且你能够清晰地描述出哪里好,那么这就是有价值的体验,无论别人是否认同。但如果只是因为某个宣传或者某个昂贵的价格,就觉得它一定“好”,那可能就落入了消费陷阱。

总而言之,HiFi 的世界既有 坚实的科学基础,也存在一些 难以量化的主观体验。将一切都简单地归结为“玄学”是不够客观的,因为它忽视了音频工程和声学研究的严谨性;但同时,对那些过度的、缺乏实证的宣传保持警惕,也是每个 HiFi 爱好者都应该具备的素养。这是一个在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知之间不断探索的有趣领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回答都很含蓄, 俺读书少没啥文化, 没啥顾忌,就直说了吧。

1.更换电源线会改善音质。

这是最无耻的骗局。 更换电源线不会改善音质, 除非原来的电源线生锈要断了。


2.高规格的数字信号线能改善音质,比如纯银usb线,更高级别的ofc USB线等。

这是无耻的骗局, 但不是最无耻的。 因为纯银usb线您还能拿到当铺换回 5~10% 的钱。

更高级别的ofc USB线? 兄弟, 铜丝是称斤收购的。

更高级别的ofc USB 1.1/2.0线还是不能上 3.0, 也不能消掉马赛克。

您的梦应该醒了。


3.翻录的CD不如原CD的音质。

Hash 值一样的歌都有人能听出区别, 他们烧的是第四维, 那就是时辰。

这个要靠信仰来支撑的, 信仰不够是听不出时辰的区别的。

至于老烧和大湿们最喜欢用的论据:jitter。

俺下面和您分析一下。


好了。 大湿会和您说啥呢? yeah, jitter!!!!!

但是大湿不会告诉您马达有抖晃,心脏有心律不齐, 呼吸也会影响心律。


警告: 一下内容可能会让读者极端不适甚至呕吐。 如果您没有心理准备请勿继续阅读。进食中的读者请注意保护自己,万勿因为阅读本回答引起窒息或者异物吸入肺部。医疗紧急电话大陆读者请打 120, 台湾同胞 119,香港 999, 北美 911。


Jitter 大师,您烧不烧心脏起搏器 ?PaceMaker?


您不妨问一下大湿, 大湿您听歌的时候是全程龟息吗? 不然怎么防止自己的心脏的JITTER影响听觉?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采自网络,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

老烧可能会无意中忘记自己也是凡胎了。
俺倒是很希望哪位大师把他的精确到飞秒的心电图贴上来让大家膜拜膜拜。


学过生理学的孩子都知道, 動作電位(英文:action potential),指的是靜止膜電位狀態的细胞膜受到適當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实现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一個初始刺激,只要達到了阈电位(英文:threshold potential)(不論超過了多少,也就是全有全无律,就能引起一系列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而形成离子的流动,改变跨膜电位。而这个跨膜电位的改变尤能引起临近位置上细胞膜电位的改变,这就使得兴奋能沿着一定的路径传导下去。

動作電位過程
首先细胞膜處於靜止膜電位,大概在-50到-70mV。動作電位可分為四个相位:

極化(英文:polarization):细胞膜由靜止膜電位到達阈电位,刺激可以使细胞膜电位改变,開啟電閘型鈉離子通道,使鈉離子大量進入細胞。
去極化(英文:depolarization):膜电位陡峭上升至正值水平,鈉離子大量進入細胞。這个峰电位中去极化部分被称为“升支”,而正的电位值则被称为“超射”。
再極化(英文:repolarization):朝静息电位方向的下降过程。
過極化(英文:hyperpolarization):再極化在下降过程中,电位会短时间下降到低于静息电位水平,然后再上升达到静息电位,这种静息电位的增大(绝对值)被称为超极化(而下降部分被称为负后电位,上升部分则是正后电位)。
(極化 好比 是 直流電 電位)(去極化 指明 上升突波) (再極化 指明 對稱的 下降突波 )(過極化 指明 一定 超過了 極化電位。這段 就是 明顯 電感性質 零件;不超過 極化電位 唯一 是電容性質 零件。) 动作电位持续约1-2 ms(神经元),但也可达几百毫秒(心脏)。
动作电位后是不应期,这又分为0.5 ms的绝对不应期和3.5 ms的相对不应期。前者无论刺激多频繁多强都不能引起动作电位,而后者则要更强的刺激(阈电位提高了)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细胞膜上有多种离子通道。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则与钠和钾离子通道有关。这些离子通道的开关状态与膜电位有关,即是所谓的电压门控通道。

讲那么多生理学和耳机有毛关系?
这个问题问得一流!
让我们多问几个问题:

  1. 保险丝和耳机有毛关系?
  2. 入户线和耳机有毛关系?
  3. 电源线和耳机有毛关系?
  4. 音响架子和耳机有毛关系?
  5. USB线和耳机有毛关系?
  6. 网线和耳机有毛关系?
  7. 硬盘、主板电池、SATA 线和耳机有毛关系?
  8. 电处和耳机有毛关系?
  9. 您的健康状况和耳朵有毛关系?


您的健康状况和耳朵有毛关系?
如果低钾了, 您的身体会不够 Hi-Fi哦。 您还别不信。

俺读书少, 但是书上说低钾的时候会出这些问题哦:
神经肌肉系统
常见症状为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后者发作前可先有肌无力,虽然发作与血浆K+绝对水平有关,但与细胞内外K+梯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梯度越大则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值越大,以致肌肉兴奋性减低,在血浆K+升高时也可发生瘫痪,发作以晚间及劳累后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见,头颈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发作前可有四肢麻木感,继而乏力,最后自主活动完全消失,一般近端肌肉较远端肌肉症状稍轻,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坐着或蹲着不能站起,较轻者可靠手扶支撑物勉强站起,不能自主翻身,也可发生痛性痉挛或手足抽搐,中枢神经系统大都正常,神志清醒,可有表情淡漠,抑郁,思睡,记忆力和定向力减退或丧失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脑神经罕见受累,神经浅反射减弱或完全消失,但深腱反射,腹壁反射较少受影响。
心血管系统 (jitter 啊, 大师念叨的 jitter )
低钾可使心肌应激性减低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轻症者有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重症者发生阵发性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纤颤,缺钾可加重洋地黄和锑剂中毒,可导致死亡,周围末梢血管扩张,血压可下降;心肌张力减低可致心脏扩大,重者发生心衰,心电图改变出现u波,常提示体内失钾至少在500mmol/L。

这时怎么自救啊? 吃蕉啊。

不用感谢俺, 大家都知道吃香蕉以后, 一耳朵的改善。


。。。。。。。。。。。。。。。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RSA) i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synchrony with respiration, by which the R-R interval on an ECG is shortened during inspiration and prolonged during expiration. Although RSA has been used as an index of cardiac vagal function, it is also a physiologic phenomenon reflecting respiratory-circulatory interactions universally observed among vertebrates.

心脏的自律性


心脏颇有节律地自行搏动,就心电生理来讲即心脏细胞在有规律地、由节律点控制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着除极与复极的活动。能够自发地进行这种活动的细胞称为节律细胞,从动作电位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①慢通道型—它的除极依赖于慢通道对Ca2+的开放,较缓慢,静息时的跨膜电位也不高(图2-12B)。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节律细胞属于此类。②快通道型—它的跨膜电位高(-85~-90mV),除极有赖于快通道对Na+的开放,除极迅速,希-浦纤维属于这类节律细胞。
由完全复极的时间开始至除极的时间决定节律点的节率(次/min),即心动周期的时间(s或ms),其影响因素有如下。
(一)第4位相自发除极的速度 这是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动作电位的第4位相,细胞内的正离子逐渐增多,使跨膜电位逐渐缩小,第4位相呈斜线上行,当达到除极阈值时即开始除极。第4位相自发除极的速度愈快,斜率愈大,则心动周期愈短,心率愈快。反之,心率就减慢。

第4位相的自发除极是由于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不平衡所致。一些研究提示,在第4位相,细胞膜对钾的通导率(conductance)减低,使较多的K+留在细胞内。也有些研究说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细胞在第4位相时Na+进入细胞内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强,即Na+在细胞内浓度增多。以上两种机制都可以使第4位相自发地除极(图2-13A)。

(二)除极阈值的改变 通常结性自律细胞的除极阈值为-55~-65mV,浦倾野细胞的阈值为-75mV左右,如阈值增大(更大的负值),则心动周期缩短,心率加快。反之,则心率减慢(图2-13B)。

(三)复极后的电位 如复极过度,则复极后的电位过大,第4位相达到阈值时间就延长,心率减慢。如复极不足则电位较小,更接近阈值,心率增快(图2-13C)。

通常,窦房结的节律较快,它的除极扩散传导到全心脏,成为正常的起搏点。但如因某种原因,窦律变慢,则下一级(通常为房室结),起而代之。如果由于某些因素下一级的自律细胞自律性增强,就可以超越窦房结之前而除极,并控制全心脏,这就成为异位心律,是早搏或异位性心动过速的原因之一。

交感神经兴奋过强,心肌缺血,常使异位的自律性增强。许多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能影响并减弱第4位相的自发性除极速度,使自律性降低。




正常人的心电图和呼吸的关系



您不妨问一下大湿, 大湿您听歌的时候是全程龟息吗? 不然怎么防止自己的心脏的JITTER影响听觉?

***看到 jitter , jitter 念叨不停的, 你就知道收智商税的来了。



“ It is recommended that jitter measurement of internal clock signals be used by equipment designers as an aid to achieving good signal quality, but that reviewers should not attempt to assess signal quality based on jitter measurements, since the amount of signal degradation caused by jitter is a complex combination of many design factors. It is better to measure the analog output signal itself, as this is what is ultimately reproduced. Most conventional THD + N and spectrum analyzer tests will adequately expose any jitter-related problems, especially those that subject the D/A system to highamplitude high-frequency signals. A noise-modulation test may be added to look for the effects of broadband phase jitter. ”



预防有不懂数学的同学看不清楚:




这些东西从上世纪末扯到现在, 重现的频率基本上和人的中期遗忘曲线吻合。



看到 jitter , jitter 念叨不停的, 你就知道收智商税的来了。
某些人回避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人的心脏传导系统本身的 jitter.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肉身会出卖了他们的信仰。
人的心脏传导系统细胞的动作电位受钠/钾/钙等离子浓度的影响, 呼吸本身就影响心跳节律, 这些更大的问题不解决, 反而去纠缠 皮秒级的时钟 jitter / 相位噪音, 似乎有舍本逐末之虞。
退一步说, 假设皮秒级的时钟jitter 真的影响到最终的用户体验, 那么有多少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呢?
换句话说, 1000 pS 的时钟jitter 会引起多少最终的时域,频域的改变, 而这个改变又能被心理测量手段检测出来?




正常人的心电存在很明显的 JITTERS, 这个高达 10,000,000,000 皮秒的心电 JITTER 对听觉的影响几乎每秒 1 次. 所以,极度挑剔音质的老烧应该把自己的心电通过人工起搏器接上播放机的时钟, 不然老烧们言必称 JITTER 也不知道为了什么?



心律就是指心跳的节奏。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心脏传导系统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部位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律就是 由此而来。健康的心律应该是比较均匀的,心脏病或心脏神经调节功能不正常时,可出现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
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21秒);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秒)。但是,当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发生异常时,就会发生心律失常。
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60~100次/分,小于60就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是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50~60次 /分,运动员可能会出现40次的心率,不用治疗,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体力活动较多的人。心率或脉搏小于50次多数为病理性,需要治疗,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为心率过速。心率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率过速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病理性心率过速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140次,多数无心脏器质性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是持续性心动过速,则一定要查明原因,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要想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则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病率。
1.控制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5%。
2.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保持室内外清洁
3.不可过量饮酒或常饮高浓度烧酒及吸烟
4.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这是预防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方面。
5.避免突然的冷、热刺激;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
6.避免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7.发现心律失常后,应按医嘱进行治疗。不能自己随意选药或随意停药,应在问医生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8.情绪稳定,不要遇事抑郁,更不能暴怒或过分紧张与焦虑。与周围人和睦相处,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闷气
9.运动要适量,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过量运动,不能认为运动量越大越有助于健康。中老年人以散步、打太极拳等为宜。
10.不要忽视定期检查身体。有的患者的心律失常就是在检查身体时发现的。一旦发现心律失常,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果患者本人感到不适,更应马上到医院检查,不要认为“没事”而掉以轻心。


。。。。。。。。。。。。。。。。。。。





自己的心脏怎么恁不争气?
好了老烧, 准备好开胸了吗?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人工心脏起搏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常将脉冲发生器单独称为起搏器。起搏系统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将心脏自身心电活动回传至脉冲发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器主要由电源(亦即电池,现在主要使用锂-碘电池)和电子线路过程,能产生和输出电脉冲。
电极导线是外有绝缘层包裹的导电金属线,其功能是将起搏器的电脉冲传递到心脏,并将心脏的腔内心电图传输到起搏器的感知线路。



网友发来一篇文章, 说: “单晶铜调音的论文在此, 看你怎么狡辩?”


俺读了以后,顿时吓尿了。

因为实验者的音频发生器连电脑板载声卡都比不上,

失真仪的表现也比不上 50 刀的 USB 声卡,

但是却能得出单晶铜影响音质的结论,

这真是不简单啊。

哦卖糕的!


这是该文作者可能用到的仪器:




=========================================

这是俺的万用表:

老实说, 俺的KEITHLEY 2015万用表都没测出铁丝能产生可被监测的失真。








自我介绍一下, 俺新烧, 读书少。

特别喜欢玩电, 尤其喜欢煲透的线材,另外还相信风水。


经常也有些感悟和大伙分享, 比如

“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

一般来说, 不晒一下自己的器材就很没面子。

所以, 俺就贴一下常用的耳机, 以免连新烧的帽子都被无情地剥夺。




以前用核电的时候总觉得三频不对, 毛糙.

您瞧,搬家以后, 俺家的水电质量可以从贴图里面看出来:



看到了吧, 谐波只有 0.02% 不到 . 现在背景特别黑, 水润,三频均衡。 搬家真是立竿见影.


Keithley 2015 multimeters combine audio band quality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with a broad purpose 6½-digit DMM—all in one half-rack instrument. They can measur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over the complete 20Hz to 20kHz audio band and can compute THD+Noise and signal-to-noise plus distortion (SINAD).


Specifications

Distortion Characteristics

Voltage Range 100 mV, 1 V, 10 V, 100 V, 750 V (user selectable).

Input Impedance 1MΩ paralleled by <100pF.

Display Range 0–100% or 0–100.00 dB.

Resolution 0.0001% or 0.00001 dB.

Fundamental Frequency Range 20 Hz–20 kHz.

Harmonic Frequency Range 40 Hz–50 kHz.

Frequency Resolution 0.008 Hz.

Frequency Accuracy ±0.01% of reading.

Frequency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100 ppm over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俺还是喜欢水电啊, 背景黑啊, 100 PPM 的供电压降都听得到哇。



116.6972 V - 116.68728 V = 0.01 伏对吧??

俺都能听出来哦。

万分之一哦, 100 PPM 哦?


以前俺很为 “木耳” 的称号羞愧, 如今买了三个表才能证实自己的清白,

木耳这个枷锁啊, 很沉重捏。


俺发现老烧喜欢给忠告, 俺自以为烧了一段时间,不敢独享发烧的体会。

所以俺恬着脸也东施效颦,也尝试忠告忠告。

俺给大家的忠告就是一定要烧线材, 特别是煲透的线材。那个调音的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为了保证线材煲透,俺特地买了一栋自带煲透了的线材的房子来伺候耳机。

老房子的铜线那是陈年老铜, 煲透了。你想想, 谁又有耐心花半辈子或者一辈子帮你煲整栋房子的电线啊? 这钱花的值! 这房子还在升值, 看着政府发来的估价单, 心里也美滋滋的。 值!!! 还送了一屋子煲透的铜线。 值 !!!!! 您见过耳机升值吗?


详情见:

花了几十万,HD800 终于好听了


老烧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俺严重同意。


可是, 当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后。 吊诡的事情发生了,

耳机论坛的各路大神不断现身并且破口大骂。 俺十分困惑。


俺想对老烧说的是, 你们从上世纪开始就一致同意耳朵收货的吧?

怎么新烧耳朵收一下货, 你们又不同意了?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怎么新烧实践一下, 你们又不同意了?

你们还让人说话嘛?


俺敦促各位老烧, 也弄两个表测测你家的高级墙插板出来的交流电是多少 dB 的 THD 好吗?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把你家的电的质量贴出来给大伙见识一下。 来来来。


俺家水电是 0.015 % 不到的 THD 哦。


另外让人困扰的是,某号称 985/211/中X院高X所的大湿, 竟然都不懂英文。

俺读书少, 也会查查字典或者用用在线翻译。 这位大湿首先否定了俺的万用表是俺所有。

未遂之后, 又否定了 Multimeter 应该翻译成万用表。

俺对耳机发烧圈的大师的来历更加感觉到困惑了,这些大师难道是世袭的吗?


实践啊, 兄弟。 一腚要实践啊, 你连万用表都没有, 好意思说发烧吗? 好意思烧电源线吗?好意思烧医院级、核潜级、航天级的电源线吗?


有些老烧喜欢要新烧晒名片、机票、工资单、入息税单、房产证,然后才肯承认新烧能听出 ppm级的区别, 俺觉得这种习惯很不好。俺思量着难道老烧的基因特别好吗? 心脏长中间 (平衡), 蛋蛋两边一样高 (平衡)?


你和他讲数据, 他和你讲听感;

你和他讲听感, 他和你讲单晶;

你和他讲单晶, 他和你讲物理;

你和他讲物理, 他和你讲英文;

你和他讲英文, 他和你讲信仰;

你和他讲信仰, 他和你讲医学;

你和他讲医学, 他和你讲文学;

你和他讲文学, 他和你讲修行;

你和他讲修行, 他和你讲情怀;

你和他讲情怀, 他和你讲道理;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

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

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

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

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

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

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

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





但是俺读书少, 所以认识到和老烧们学习的必要性。

敬请大家多多批评。

欢迎来搞。






本文文字内容采自网络,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

转载文字时可用 “佚名”取代作者名字, 或替换成您自己的网名即可。


吃饱了回来, 老乡放了一个没有声音的臭屁。


俺在听着耳机呢, 没想到不期而遇的臭屁让平时听惯了的音乐更通透, 三频更均衡了, 声场大了一圈, 感觉更宽松了。


于是, 俺摘下耳机问:

“瘦子, 你是不是放了个大臭屁? ”


老乡点了点头算是无声地承认了。


俺接着问, “你说说, 为什么屁会让耳机的音质突然变好?”


瘦子沉吟半晌, 说: 这个东西牵涉到很多国家机密。

你知道吗? 屁里面除了甲烷, 还有超导体。


俺一下子精神振作起来, 屁里面还有超导体? 你别欺负俺没读过书啊。


瘦子严肃地说: 硫化氢是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正常是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2015年,物理学者发现,硫化氢在温度203K 极度高压的环境下发生超导相变,是目前已知最高温度的超导体。


Cartlidge, Edwin. Superconductivity record sparks wave of follow-up physics. Nature News. 18 August 2015 [18 August 2015].



摘自:

对话线材 - 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怎样才配玩呢 -- 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对话线材-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怎样才配玩呢-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家庭影院音频 - Powered by HD199.COM!



本文内容采自网络,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

转载时可用 “佚名”取代作者名字, 或替换成您自己的网名即可。


俺读书少, 俺恐怕还得跟您重申是真的。

瘦子问: “你能不能说说你那三个表是怎么来的吗? 是不是众筹租来打肿脸充胖子的?”

俺犹豫了一会, 要不要把俺的商业机密透露给老乡呢? 俺横下一条心, 说:

“你知道俺是为了电源线买的表, 而不是为了卖表而买表。”

瘦子说:“干脆点。”

俺于是就竹筒倒豆子, 一股脑儿地和盘托出了:

“是这样的, 第一个表呢是航空航天级的。 俺把电源线在网上卖了, 把买表的几千块钱收了回来。”

瘦子说:“这都行?”

俺得意地说: “当然了。 网上不知道多少人在找医院级、航天级、核潜级的电源线。”

瘦子说:“然后呢?”

俺小声地说: “后来俺发现基地用的浪潮486电脑的电源线插到万用表上表还是可以正常工作。”

瘦子说:“那当然。然后呢?”

俺眉飞色舞地说: “后来俺就又买了一条电源线附送一台核潜级的万用表。 ”

瘦子说:“我明白了, 你就这样一直买一直卖。”

俺黯然地说: “可惜后来买的电源线卖不掉了, 当然还有附送的万用表。 ”

瘦子说:“这三个表都还能用都是好的呀, 你伤心什么?”

俺叹了口气, 说:“现在的人心都坏掉了。”




摘自:


对话线材 - 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怎样才配玩呢 -- 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对话线材-我读书少该怎么玩线材? 怎样才配玩呢-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家庭影院音频 - Powered by HD199.COM!




背景知识:

加拿大的电力主要由各省负责,除跨省或国家间的电力贸易外。加拿大三家最大的电力公司为安大略发电公司、魁北克水电公司和哥伦布大不列颠水电公司。

加拿大的电力工业基本是分省管理的,各省电网自成整体调度运行,电力的跨国问题由加拿大政府处理。例如,国际输电线路的架设须得到国家能源委员会批准。国家能源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通过自然资源部部长向国会报告。各省的能源委员政府负责颁发其权限范围内的能源管理条例。如安大略省能源委员会与独立市场经营商以及加拿大和美国的其他机构密切合作来控制该省的电力市场,建立和执行发电企业、输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公平、公开的管理制度。

加拿大各省的电力工业的运行管理由独立的电力系统运行商负责,在安大略省,该运营商为The Independent Electricity System Operator (IESO),在阿尔伯特省为Alberta Electric System Operator (AESO)。他们所承担的职责基本相同,以IESO为例,它成立于1998年,是一个非盈利组织,独立于任何一家电力市场的参与者,主席由安大略政府任命。该组织全权负责省内电力市场的运营管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是省电力系统的核心,联接电力发、输、配、用各环节,平衡省内电力供应与消费并指导省间电力传输线的电量,考虑系统足够的备用容量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在2003年8月美国大停电的事故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部分缺电的州会向加拿大请求援助。比如加州。



加拿大电力消费基本平稳,预计到 2025 年电力消费年均增长仅为 1.6%,配网扩容、改建工程很少,网架结构十分稳定,同时由于负荷密度低,电网的容载比及线路的负载率都比较合理,电网的供电裕度较大,基本上能实现合环转供电,而且配网自动化水平也较高。安大略省温莎地区 2001 至 2010年间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均低于 2 个小时,2010 年该指标已提升至 1 小时以内,为 58 分钟。


2003 年,8.14 大停电后,美国更加重视大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2007年,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 FERC 授权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作为全美唯一的电力可靠性组织(Electric Reliability Orgnazation),并改称为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Corporation),同时 FERC 授权 NERC 制定强制性可靠性标准。美国 2004~2009 年的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变化趋势(剔除重大事件影响因素)如图 所示。总体来看,美国供电可靠性指标比较平稳。

不考虑重大事件日,美国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 SAIDI 为 2.23 小时,考虑全部停电时间估计在 3.8-5 小时。SAIDI 最好水平为 20 分钟,第一梯队平均 106 分钟,总体指标优于中国。





单晶铜的电阻率比普通的电解铜只小了一两个百分点, 单晶银也是只比铜稍微好一点点。

所谓 “调音” 是一个几十年的骗局。

把铜纯度提高10倍远不如把粗细/横截面提高一倍来的实在。

普通退火铜线 100 米还不到 0.5 欧姆的直流电阻



参考:

各种线径的电阻值


elektrisola.com/fileadm


常用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1.65 ×10-8

(2)铜1.75 ×10-8

(3)金2.40×10-8

(4)铝2.83 ×10-8

(5钨5.48 ×10-8

(6)铁9.78 ×10-8

(7)铂2.22 ×10-7

(8)锰铜4.4 ×10-7

(9)汞9.6 ×10-7

(10)康铜5.0 ×10-7

(11)镍铬合金1.0 ×10-6

(12)铁铬铝合金1.4 ×10-6

(13) 铝镍铁合金1.6 ×10-6







被征收了智商税的同学, 请自测一下智商:


arealme.com/iq-2018/en/

** 这是样板





user avatar
  • 看到排名第一的 @lilipeipei的答案,我首先试着比对一下我存在的这个宇宙是不是和他说的是同一个,系统返回了一个冰冷的False。

  • 你宇宙的工频电源线会辐射工频电磁波出来,我们这个宇宙的基本不会。当然,如果你使用六千公里长的电源线,你也许能听到电磁波在这漫长的旅行中孤独的叹息。

  • 我存在于这个荒凉又温暖的宇宙,而你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
  • (上面这句话我给你翻译翻译:我虽然愚钝又学渣,但好歹是在努力从所学知识来理解HiFi这门艺术。而你,大开脑洞,插上脑放,然后瞎鸡巴扯蛋。)


  • 模拟电子技术和中医一样,是个玄学泛滥的领域。因为这东西,真的不是凡人能够轻易理解和控制的。我尽量绕着模电走。我以前曾经调侃过模拟电子技术:
我不知道为什么这玩意居然能用,但它就是能用。


  • @负二 我是看你点赞跑进来的。所以艾特下你,要求你对此事件负责(傲娇脸)= = @冷哲 虽然这件事与冷大无关,如果您看到了,看在几乎是同行面上能否帮忙点个赞。。。。这种神棍HiFi玩家我见得多了,决定来个体无完肤。 既然你开嘲讽高中生知识,我也不客气地嘲讽一句:

  • 不会做傅里叶分析,不足以谈HiFi。


  •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音频工程师,仅仅是学过几门课而已,如果有专业工程师不吝赐教,指出错误,不胜感谢。一条条写:
你们真的以为电源线里面走的只是电吗?
在HiFi里,电源线走的是50Hz的交流电,50Hz的交流电会向外辐射50Hz的电磁波,会影响到器材的模拟信号部分。
  • 这里我想谈谈一个流传甚广的错误知识:工频电线根本不存在电磁辐射这个说法。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谈到工频电线辐射时并不使用“电磁辐射”这个非常不准确的概念。100kHz一下的都叫电场和磁场,因为频率之低,几乎无法形成电磁波,只会有电场和磁场。
  • 一段金属导线中的交变电流能够向空间发射交替变化的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也就是电磁波,这就是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当天线的长度为无线电信号波长的1/4时,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转换效率最高。电磁波波长为,很容易知道50Hz市电的波长为6000千米,如果想要有效发射电磁波,你的电源线长度在1500千米长是最合适的。
屏蔽是一部分,承载电流又是另一个因素。HiFi器材的功率放大部分,也许标称功率不高,但是在遇到大动态起伏的音乐时会有一个峰值功率,这时候就会考验电源线的动态承载能力,某些电源线不能提供足够的瞬时电流,造成声音的动态压缩。

  • 当我看到HiFi论坛上的人们沾沾自喜用6平方线的时候,简直一股悲悯油然而生。
  • 这是电线使用标准。6平方线的概念就是,如果你的音箱峰值功率超过8kW那么你需要一个,并且你得联系电力公司给你专门配备一条线,以防你家的供电挂掉。(其实你也可以联系我。)6平方以上都是用在家庭总线上的。空调也只用2.5平方线。
  • 更何况,大动态的瞬间功率和电源线有他妈的毛线关系?功放平常状态下的输出功率远远小于标称的额定功率。你连音箱的基本供电原理都没有搞懂。电源线进来之后要经过变压器和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要求高的还会再搞一个直流稳压电路,以将纹波降到最低,无论放大器还是信号发生器或者DAC都需要它。所以这些部件当然是很重要的。而跟你的外部供电线在另一个宇宙可能发生过不正当关系。核电水电的哏被人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说的就是你们这群神棍。



  • 到了内部,有重要影响的是音频线。从声源,调音台,再到周边设备,一直到功率放大器为止,跑的都是承载音频的小交流信号。因为小信号很容易被干扰,这些都是要做电磁屏蔽的。实验室里用示波器也能看出来,不做屏蔽的普通导线会感应出各种诡异震荡的波形。一般用金属屏蔽层,然后将其接地,可以防止外部干扰。另外,屏蔽层与芯线,芯线之间,会存在分布电容,造成串模干扰。分布电容是导线本身一种性质,相当于并了一个电容器。
  • 对于交流的音频小信号,分布电容的容抗为:
  • 导线越长,分布电容就越大。越是高频信号,其容抗就越小,就更容易损耗而造成线性失真。这点后面再讲。
  • 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接插件,也就是接头。举个简单易理解的栗子。你把耳机线剪断,然后再直接接起来,虽然电路是通的,但是你不会听到声音,接口部分就是在部件之间平稳,少失真和损耗地传递信号的部件。好的线材会在这个部分做文章,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讲真,能不能在普通线和HiFi线之间听出区别,皆是天意


数字信号属于高频信号,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但是高频信号通过数字线材时会产生谐波,一旦这个谐波干扰超出一定范围,影响到模拟电路部分,这时人耳就有可能察觉到。实际上这个是数字线材影响的主要因素。
  • (我学过一点电磁兼容(EMC)。这玩意很难学。耗钱也很多。国内做电磁兼容测试的大型实验室并不多,一般用于军品。音响里的板子应该会做,但标准肯定低于军需。以我仅存的一点专业知识,我觉得你这段话是一派胡言,啊,一派胡言。)

  • 数字信号虽然可能是高频,但未必超出人耳范围。而且他对谐波的阐释都讲反了。在传输阶段我们是需要保留谐波的,谐波不是坏东西。下面介绍几个概念:
  • 几乎所有的声音都是不同频率的波形同时发生的结果。
  • 基音:与最终复杂波形相同的周期的频率叫做基音频率,或者基频。基频是一个复杂波形当中最低的频率分量。
  • 泛音:高于基频的各种分量。
  • 谐波:当泛音的频率是整数倍基音频率的时候,这些频率就叫做谐波。
  • 声音三要素:响度取决于振幅,音调取决于频率,音色取决于泛音与基音的比值。
  • 高频谐波人耳是听不到,在频域上,各个频率的分量是离散的,但时域上高次谐波也可能和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其他频率的分量合成,对听感造成影响,只要不是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元器件强加进来的,我们就要留住它。所以才要考虑集肤效应。
  • 所谓集肤效应,最简单地讲,当导线通过交流电时,因导线的内部和边缘部分所交链的磁通量不同,致使导线表面上的电流产生不均匀分布,相当于导线有效截面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 计算方法如下:
  • Δ——穿透深度(m)
  • ω——角频率,ω=2πf(rad/s)
  • μ——磁导率(H/m)
  • γ——电导率(S/m)
  • 所谓穿透深度,就是导线有效半径。对于不同频率的分量,其有效半径也不一样。可以看到随频率升高,穿透深度会变小,所以集肤效应会导致高频阻抗增大,削弱高频分量。解决方案是采用多股导线。这就是他们喜欢多股线的原因。这个是为了减小线性失真


  • 失真分为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其中线性失真由线性元件产生,主要包括滤波器和导线之类无源器件。当然,电阻和电容之类器件也具有一定的非线性,严格来说线性化本身是我们在认识世界时的一种有效的近似,你要深究,所有的元件都不是线性的,只要你的仪器精度足够高。你要这样,我祝你活得开心。通过傅里叶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些结论:线性失真会导致各个分量的幅度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的频率被引入(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元件强加进来的各次谐波”)。一般来说,线性失真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 非线性失真主要由由放大器之类有源网络产生。再讲讲放大器。从功率角度来说,小型的放大器就叫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的范围,它的目的是放大信号。大型点的叫功率放大器,也就是俗话说的功放,它属于电力电子技术的范畴,它的目的是放大能量。功率放大器直接关系到箱子输出的声音。功放有一个线性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其行为是近似线性的,所以失真小。输出功率过高就会导致失真变大,所以不要把音量调得很大。日常状态下功放的输出功率是远小于标称功率的,我记得谐波失真读1%时貌似是5%?音频设备的失真主要包括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相位失真及瞬态失真等几类,都是非线性失真。也就是说,我们考虑音频设备失真时基本不考虑线性失真。而谐波失真是非线性失真中最重要的部分。
  • 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相对模拟信号是比较强的。长距离传输需要中继装置进行放大与校正。但一般来说,音箱内如此短距离传输并不需要。

  • 关于谐波。如果你知道算傅里叶级数,那么你应该知道标准正弦电流并没有谐波。而方波的频谱图是这样的:
  • 方波由无穷的奇数次正弦谐波叠加的。一旦通过非线性网络,那么波形畸变,就会有其他频率的谐波混进来。音箱内部最典型的非线性网络就是功放,和功放相比,线材造成的影响大概相当于腐草之银光与天空之皓月。我们做谐波失真分析根本不考虑线材好吗,一般的实验室仪器都测不出来,你耳朵能收货,我们诚挚邀请您来我们研究所做研究(被人研究)。所以好的功放很重要。

  • 你这是个普通的双通道示波器,精度并不高,哪个鬼地方找来的图,失真度这么高。如果是音箱里的信号至少是放大器级别的网络坏掉了。现在的高保真功放能做到谐波失真低于1%,能到这种程度的,该换机器啦。当然,并不存在理想的方波,其上升时间在10%以内就可以达到一般标准。



  • 另一种线是从功率放大器出来到扬声器的。这部分线不应该做屏蔽。因为这段线传输功率大,电平高,阻抗小,外界干扰可以忽略。相比之下,由于加屏蔽引起的分布电容影响就变得非常可观。

  • 线材部分的解释完毕。


  • CD刻录我不懂。不好意思。


















  • 其实有个道理我一直没想明白:线材的利润本身非常高,如果这东西真的那么神奇,为什么做音频器材的大厂不做限量版配个几万一条的顶级音频线,或者自己本身就做发烧升级线材研发,毕竟自己的东西特性最清楚,偏偏留给那些奇奇怪怪的小厂?难道一只大奥换了根线还能上升百分之十的质素?难道HiFi这个领域真的脱离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我想了很久,可能他们怕砸自己招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 HiFi 的那些争论,究竟是科学的追求还是玄学的迷雾?这个问题触及了音频领域最核心的争议点,也是让许多爱好者既着迷又困惑的所在。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聊。首先,我们得明白,HiFi 这个词本身代表的是 High Fidelity,即“高保真”。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声音的重现上,尽可能.............
  • 回答
    HiFi耳机和监听耳机,虽然都承载着音乐的传递,但它们在技术打磨的侧重点上,就像两位追求不同技艺的匠人,所走的路径截然不同。先说说HiFi耳机,它更像是一位追求极致艺术享受的雕塑家。他的目标是让你听到音乐中最美好、最动人的一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HiFi耳机在声音的“美化”上下足了功夫。它会特别注重.............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HiFi耳塞设计和用户体验的一些核心考量点。很多人会觉得,既然手机都已经全面拥抱TypeC了,为什么像森海塞尔、索尼、AKG这些HiFi品牌的旗舰耳塞,很多还是保留3.5mm接口,或者有专用的接口?这里面其实有不少道道,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1. 历史遗留与市场定位.............
  • 回答
    HiFi 播放器这个圈子,说它“暴利”,可能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但说它“利润空间大”、“溢价高”,那绝对是事实。这背后的逻辑,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明白 HiFi 播放器卖的是什么?它卖的不仅仅是一个播放音乐的设备,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品味”和一种“追求”。当消费者走进这个圈子,往往不是为.............
  • 回答
    “HiFi科学”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着一股子“神秘感”和“玄学感”,很多人听到这个词,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价格不菲的器材,以及那些对声音有着极致追求的发烧友。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门关于“极致之声”的学问,究竟到了哪个地步?它是不是真的已经“完善”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明白,“HiFi科学”.............
  • 回答
    想知道你的HiFi播放器有没有“本事”把心爱的耳机喂饱,这可是个门道,不是简单看几行参数就能一锤定音的。这涉及到播放器和耳机之间的一种“匹配”关系,就像是找到对的那个人,才能激发出最美的火花。下面我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怎么才能做到心里有数。核心点:耳机阻抗和灵敏度 vs. 播放器输出功率和电压这.............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HiFi入门耳机。想当年我也是从一头雾水开始,一步步摸索到现在的,所以特别理解你想要详细、接地气推荐的心情。我们抛开那些AI味十足的套话,就当是老朋友给你分享经验了。 为什么叫“HiFi入门”?我的理解是: 不烧钱,但能感受到明显的“不同”: 它不是让你花天价去追求极致,而.............
  • 回答
    HiFi 这个词,英文全称是 High Fidelity,直译过来就是“高保真”。单看这个字面意思,似乎答案很明确:HiFi 就是追求高保真。然而,音响圈子里,尤其是那些资深的爱好者,谈起 HiFi 时,却常常会蹦出“音染”这个词,而且往往还带着点欣赏和追求的意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
  • 回答
    咱们聊聊HIFI圈里常说的那个词——“密度”。这玩意儿,说起来有点玄乎,但又实实在在能让人听出来区别。简单点说,它说的不是音量大小,也不是声音的“厚度”或者“力量感”那么简单,而是指声音的充实程度,单位时间内承载的信息量,以及声音在空间中呈现出的质感和层次感。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如果这个房间空.............
  • 回答
    在音响发烧友的圈子里,你可能经常听到“推力”这个词,尤其是在讨论耳机、音箱或者功放的时候。那么,这个“推力”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咱们得先从声音是怎么出来的说起。其实,我们听到的任何声音,归根结底都是空气振动。在我们的音响系统中,这个振动的源头就是扬声器单元(音箱里的喇叭,或者耳机里.............
  • 回答
    关于HIFI器材是否会助长耳朵对声音的敏感性,抑或是源于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这绝对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而且里面牵扯到的因素相当复杂,远非一两句话能说清。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交织,难以完全割裂的。咱们先从“助长耳朵对声音的敏感性”这方面来说。我认为,HIFI器材.............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刁钻,毕竟“最满意”这东西,在HIFI这条路上,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颗完美的宝石,总有那么点瑕疵,总有那么点更让人期待的未来。不过,如果非要我“挑出一套”,还真有这么一套,让我回想起来依然会忍不住嘴角上扬,那套组合的细节和那种“刚刚好”的感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是大概几年前的事情了.............
  • 回答
    HiFi 领域,“工业党”与“情怀党”的博弈,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看似更理性、更讲究技术和数据的“工业党”屡屡难以撼动根深蒂固的“情怀党”呢?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多的是人的心理、情感、社会文化以及市场运作的复杂交织。咱们得先捋一捋这两拨人到底是啥意思。“工业党”嘛,顾名思义.............
  • 回答
    为什么我们能听出 HiFi 音质的区别?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刚刚踏入音响世界的新手。毕竟,如果只是播放音乐,为什么还要花费心思去追求所谓的“HiFi”呢?简单来说,HiFi 的精髓在于它能够更真实、更细腻地还原录音中的每一个细节和音乐家的情感,从而让你更接近音乐创作时的原貌。 而我.............
  • 回答
    HiFi与中医,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一个关乎电子产品和声音还原,一个传承千年、讲究人体平衡与和谐。然而,若我们剥开其物质层面的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核心理念与运作逻辑,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之间竟存在着一些令人玩味又富有启发性的“重合”之处。这些重合并非是说HiFi的电路设计抄袭了中医的理论,更不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音响圈里一个常常被提及,但又有些神秘的话题——HiFi地盒。很多人可能听过,也可能没听过。没听过的朋友可能要问了:“地盒?听起来像个盒子里装了啥土?” 没错,虽然名字听起来朴实无华,但它在追求极致音质的HiFi玩家眼中,可是个能带来惊喜的小玩意儿。那么,这个地盒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又是.............
  • 回答
    这问题就像问“开跑车烧钱还是收藏古董烧钱”,答案很简单:都烧钱,而且烧钱的方式和程度,完全取决于你想玩到什么程度。不过如果非要分个高下,从“普遍入门门槛”到“登峰造极的顶端”,HiFi(高保真音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比摄影更容易让人掏空钱包。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这两个烧钱的“坑”: HiFi:耳朵里.............
  • 回答
    HiFi,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点复古的味道,好像一辆古董跑车,即使放到今天,那份纯粹的机械美感和澎湃动力依然能让人心潮澎湃。但如果问它现在的理念是不是“发生变化了”,这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问题。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更像是一种“进化”和“融合”,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回归”与“升华”。想.............
  • 回答
    说起来,我们这些玩HiFi的,为了耳朵这事儿,可没少花心思,也真不是故意矫情。你想啊,我们花大价钱买的这套系统,从音源、DAC、功放到喇叭,哪一样不是精挑细选,费尽心力去搭配,就为了那一点点细节,那一点点音乐的“味道”。可要是耳朵不灵光,听不出其中的门道,那这钱不就白花了?所以,让耳朵变敏锐,说白了.............
  • 回答
    关于HiFi耳机到底需不需要“煲机”,这在音频发烧友圈子里绝对是一个经久不衰、甚至可以说是“历史遗留”的问题。要我说,这个问题就像你问一瓶陈年的老酒开瓶后到底需不需要醒一醒,答案嘛,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更像是一种“态度”和“过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煲机”。字面意思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