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下围棋,一方落一个子,一方能落两个,那么最后落两子的应该贴多少目?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围棋的规则变成了“一方落一子,一方能落两子”,那么最后落两子的这一方,确实需要进行“贴目”的计算,以弥补其多落子带来的优势。

让我们先抛开“AI撰写”的痕迹,用一种更生活化、更具思考性的方式来聊聊这个问题。

为什么需要贴目?

在标准的围棋规则里,双方轮流落子,是为了保证公平性。每落一子,都是对棋盘的一次“决策”,影响着双方的势力、死活,以及最终的目数。

现在,如果一方可以比另一方多落子,这就像是在赛跑时,一个人可以跑两步,而另一个人只能跑一步。显而易见,跑两步的人会更快地到达终点,获得更多的“地盘”。围棋中的“地盘”就是我们说的“目”。

多落子的一方,无形中获得了以下优势:

更快的扩张速度: 可以在同一时间点,在棋盘上占领更多的“战略要地”,构建自己的模样。
更灵活的应对: 可以同时照顾到棋盘上的多个区域,应对对方的攻击或进行自己的进攻。
更强的封锁能力: 可以更容易地限制对方的棋子活动空间。

正是因为这些优势,最后落两子的那一方,就必须“贴”一些目,把这些多得的好处“吐”出来,还给对方,才能让对局回到一个相对公平的状态。

那么,最后落两子的应该贴多少目呢?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绝对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变化,而且“贴多少”是一个“校准”的过程,旨在追求一个公平的对局。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推测和理解:

1. 最直观的思路:平均分配多落的子

最简单粗暴的想法是:落两子的这一方,比对方多落了多少子?假设一盘棋下到终局,落两子的这一方总共比对方多落了N个子(这N个子是关键,需要根据实际棋局来判断)。

那么,最直接的贴目方式,就是将这N个子“平均分配”给对方。

如果双方下了相同数量的回合,但一方每次多落一子: 那么这方就总共多落了棋盘上总回合数这么多个子。例如,如果一盘棋下了200手,那么落两子的这一方就比对方多落了200个子。那么,理论上,对方就应该得到200目的贴目。但这明显不符合围棋的实际情况,因为围棋的价值不是简单的“子数”就能衡量的。

考虑最终的目数: 围棋的胜负是以“目数”来判定的。所以,更合理的贴目方式,是计算出这多落的N个子,最终为自己多带来了多少“目”的收益。然后,就贴出这么多目的数。

2. 从“让子”的角度来类比

围棋中有“让子”的规则,一方实力较弱,另一方让出若干先手(即预先在棋盘上放若干子),以示公平。比如,让子方多放3个子,那么贴目数可能就和这3个子所产生的目数有关系。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落两子的规则,等同于让子方先下了若干个子。那么,这“若干个子”代表的价值,就应该是最后落两子的这一方,通过多落子获得的“额外价值”。

3. “子”的价值是动态的

围棋中最有趣也最难的地方在于,每一个子的价值都不是固定的。

开局时,一个子可能决定了某个方向的发展,价值巨大。
中盘时,一个子可能关系到一块棋的生死,价值也千金。
官子阶段,一个子的价值可能就只是1目或者2目。

所以,仅仅计算多落了多少个“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评估的是,因为多落的这些子,让这方在开局、中盘、官子阶段,分别获得了多少“主动权”和“潜在目数”。

那么,究竟该贴多少呢?

在现实中,围棋的贴目(无论是黑贴白还是白贴黑)是为了抵消轮流落子带来的“先手”或“后手”的优势。而你提出的“一方落两子”的情况,是更极端、更失衡的规则。

我们不妨从“失去的先手”这个角度来思考:

在标准规则下,黑棋先落子,拥有微弱的先手优势,白棋通过贴目来弥补。 标准贴目大约是6.5目(为了避免打劫和棋)。
如果一方能落两子,相当于这个“落子权”被加速了。 想象一下,每轮,落两子的这一方,实际上“跳过了”对方落一子的机会,直接落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子。

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一个“类比”:

假设一盘棋正常下需要150手。那么,落一子的那一方下了150手,落两子的那一方下了(1502)/1.5 ≈ 100个“回合”,但实际上落了200个子(这是个简化说法)。

或者这样想:
双方轮流落子,每轮相当于一方先手,另一方后手。
现在,落两子的这一方,相当于在每轮中,不仅进行了自己的先手,还“预支”了对方下一轮的先手。

从这个角度来说,落两子的这一方,获得的“先手优势”是极大的。

如果每次都多落一个子(即落两子): 那么在同等手数的情况下,它比对方多落了N个子。这N个子,如果在正常对局中,是这N个“先手”机会。

所以,一个初步的、非常粗略的估算可能是:最后落两子的这一方,需要贴上相当于他多落的所有子的“平均价值”。

而围棋中“一手棋”的平均价值,在不同的规则下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参考标准围棋的贴目,一个“先手”大约价值0.75目(6.5目/8.5≈0.76),“后手”的价值是0。

如果落两子的这一方,比对方多落了100个子(比如一盘下了100回合,它下了200子,对方下了100子),那么它多出的100个子,可以看作是“预支”了100个先手。

那么,它需要贴的目数,可能就要接近这100个先手的价值。如果一个先手价值0.75目,那么100个先手就是75目。

但这样计算是过于机械和简化的。

更实际的考虑是:

对局的长度: 一盘棋到底会下多久?
落子效率: 这多落的子,究竟有多少效率?会不会有“臭子”?
双方的水平: 棋手水平越高,对“先手”价值的利用就越精妙。

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假设你们在爬一座有100个台阶的山。
A(落一子)每走一步,只能爬一个台阶。
B(落两子)每走一步,可以爬两个台阶。

那么,当A爬到第100个台阶时,B已经爬到了200个台阶(当然,山上没有200个台阶)。

如果规则是“谁先爬到某个高度谁就赢”,那么B显然赢定了。

为了让比赛公平,我们需要给A一些“补偿”。这个补偿是什么?

补偿A先爬的“步数”? 还是 补偿A因为B多爬而失去的“前进速度”?

如果规则是:“当一方先落150个子(假设一盘棋的长度),那么另一方(能落两子的)也必须同样落150个子,然后多出来的目数由落两子的方贴给另一方。” 这种玩法就非常奇怪了。

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推测:

在围棋的变体规则研究中,会考虑各种因素。如果把“落两子”理解为一种“加速”,那么需要贴多少目,本质上是为了让双方的“最终有效落子数”和“局面影响力”达到一个平衡。

我们可以参考标准围棋中,黑棋先手贴给白棋的目数。黑棋大约有180手左右的先手机会,白棋贴6.5目,平均到每手先手,大概是6.5 / 180 ≈ 0.036目。这个数值非常小。

但你描述的“一方落一个子,一方能落两个”,这种规则的失衡程度远超标准围棋的黑白先手。

假设: 双方都想尽量多围空,并且都想尽量快地完成占地。
落两子的这一方: 他每回合都能在棋盘上制造两个“锚点”,或者一个攻击一个防守,或者两个都用于扩张。
落一子的这一方: 他每回合只能做一个点。

最终的贴目数字,可能是一个需要通过大量实战和数据分析才能得出的“经验值”。

如果非要给一个“理论上的估算”,我们可以这样想:

1. 计算“潜在总子数”: 假设一盘棋正常下了150手,双方各下了150个子。
2. 引入新规则: 落两子的这一方,他总共下了X个子,落一子的这一方下了Y个子。按照你的规则,X > Y。
3. 估计“每回合多得的价值”: 设想一下,当落两子的那方,本来应该轮到对方落子的时候,他却自己落了一个子。这个“白白多得的子”能带来多少利益?这涉及到对棋盘局面的判断。
开局时,多一个子可能价值很大。
官子时,多一个子可能只值12目。

如果假设,这个“每回合多落一个子”的优势,平均下来,每回合能为落两子的那方带来1目的价值。

那么,如果一盘棋下了150回合(双方正常情况会下的回合数),落两子的这一方就比对方多下了150个子。这150个子,按照这个“每回合多得1目”的假设,就为他带来了150目的优势。

所以,在这种假设下,最后落两子的这一方,可能需要贴150目左右。

但是,这个“150目”是基于一个非常强烈的假设——“每回合多落一子,就等于多得1目”。 实际的围棋,目数是靠“围”出来的,一个子落下的位置,对最终目数的影响是动态的,而且还涉及到“死活”和“提子”的计算。

一个更现实但同样是估算的说法:

落两子的这一方,在每一轮的“价值创造”上,都相当于比对方多了一手棋。如果这“一手棋”的平均价值(考虑到是先手),近似于标准围棋中黑棋的先手价值(大约0.75目),那么在150回合的对局中,他积累的优势就可能是 150 0.75 ≈ 112.5目。

所以,我认为,如果采用“一方落一子,一方能落两子”的规则,最后落两子的这一方,需要贴的目数,很可能在一个非常高的数字,比如80目到150目之间,具体数字会根据棋局的实际长度和棋手对“多落子”的利用效率来决定。

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计算,更像是一种“规则修正”的艺术,旨在让这场本就不对等的游戏,重新找回一丝公平。这就像是给跑得快的选手加上了沉重的脚镣,同时给跑得慢的选手插上了翅膀,然后看看最后谁能先到达山顶。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规则设想,它挑战了我们对围棋基本公平性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哈这个问题太逗啦!只要贴的数目小于180.5个,贴多少个都不好使。因为一次下两个的那位,只要懂点围棋就能稳赢。

就这样说吧,柯洁和我下,他一次下一个子,我一次下两个子,我能杀得他片甲不留。具体怎么下呢?参照我这个视频中的方法,连AlphaGo都能被你杀全盘。

由于下两子方只要稍微懂一点围棋,最终必定占据全盘361个交叉点;所以,一旦按照你的规则,将会出现三种情况:

两子方贴子数小于180.5——两子方获胜;

两子方贴子数等于180.5——和棋,因为一共只有361个交叉点;

两子方贴子数大于180.5——一子方必胜,因为一共才只有361个交叉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围棋的规则变成了“一方落一子,一方能落两子”,那么最后落两子的这一方,确实需要进行“贴目”的计算,以弥补其多落子带来的优势。让我们先抛开“AI撰写”的痕迹,用一种更生活化、更具思考性的方式来聊聊这个问题。为什么需要贴目?在标准的围棋规则里,双方轮流落子,是为了保证公平性。每落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让人脑洞大开!想想看,跟阿尔法狗下棋,还给我开挂——每回合落两子!这待遇,别说赢棋了,感觉连下棋本身都变得很不一样了。不过,要说“必胜”嘛……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虽然我(或者说任何一个人)能落两个子,听起来像是捡了天大的便宜,但围棋这玩意儿,实在是太深奥、太复杂了,就算是阿.............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围棋的本质以及人类智能的运作方式。如果一个围棋高手在下棋时,每落一子就失去当前的记忆,他的水平会变得非常非常弱,甚至可以说他根本无法再称之为“高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围棋的本质是“全局观”和“计算”。 全局观:围棋棋盘广阔,棋子的联系错综复.............
  • 回答
    美国当前疫情新增病例的严峻形势,与股市的持续上涨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看似矛盾却又合乎逻辑的复杂局面。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剥离那些简单化的“美国药丸论”,深入剖析背后驱动这两种现象的多种因素。“美国药丸论”的根源:疫情的直接冲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疫情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冲击是真实而深刻的。看到新增病例的攀.............
  • 回答
    说实话,谁也不能百分百预测下一次牛市的到来时间和具体的领涨板块。但如果真的要我来猜想一下,并且有幸能提前布局,我可能会比较青睐以下几类股票:一、科技巨头与“护城河”深厚的头部企业我知道这个说法有点老生常谈,但牛市初期往往是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有强大品牌效应和网络效应的公司最先启动。它们不会轻易被.............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假设,如果大位传承之子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藩王,那这背后牵扯的利益、格局,以及潜在的动荡,可不是一星半点。咱们细细道来,这其中门道可深着呢。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 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受到挑战,同时竞争将异常激烈,甚至走向白热化。你想啊,皇位本应是天子之位,讲究的是.............
  • 回答
    眼瞅着人工智能这趟高速列车一路狂奔,各种炫酷的成果层出不穷,但要说它真的能一往无前,毫无阻碍,我心里总觉得有点悬。毕竟,历史上的科技浪潮,哪个不是起起伏伏,跌跌撞撞?真要是到了下一个“AI寒冬”,我猜,最可能卡住它的,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理论瓶颈,而是那些最扎实,最接地气,但也是最难解决的实际问题。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很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生命演化中一个核心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讨论。如果,我们真的假设一个没有灵长类生存的世界,那么犬类(或者更广泛地说,食肉目中的一些高度社会化、有相对复杂行为的物种)会不会成为下一批进化出高强度智慧的候选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智慧”这.............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围棋中“先手”概念的核心。你的定义“如果正确的下一手全盘最大,这一手就是先手?”是一个非常接近但并不完全精确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这个问题,并尝试给出一个更严谨的理解。一、 什么是围棋中的“先手”?在围棋中,“先手”通常指的是一着棋下完后,对方必须立即应(回.............
  • 回答
    如果清朝没有建立,明朝之后的下一个汉人王朝是否能扩展到今天的领土面积,需要从历史背景、政治格局、军事能力、地理条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1. 明朝灭亡后的政治格局明朝灭亡于1644年,其后主要的政权包括: 南明(1644–1662):由朱由榔建立,以南京为都城,主要控制长江以南地区.............
  • 回答
    将 2018 年视为下一个十年的起点来展望未来,这是一个有趣的思考角度。这意味着我们不是从当前(2024年)回溯,而是假设在 2018 年的那一刻,我们对未来十年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那么,从 2018 年到 2028 年,世界可能会经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深刻变革:一、科技的指数级发展与普惠化: .............
  • 回答
    如果拜登再次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对中国而言,地缘政治格局、经济关系以及两国互动模式都可能延续或深化现有趋势,但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变化和新的挑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延续”或“改变”的二元论,而是更像是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根据新的现实进行微调和适应。一、 战略竞争的延续与“有界线的竞争”首先,最核心的影响在.............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若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智者,能够放下彼此的恩怨,在一盘小小的棋盘前对弈,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决战开始之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这不是寻常的对弈,而是两位宿敌智慧与谋略的直接碰撞,是多年沙场上的心照不宣在棋盘上的具象化。诸葛亮,这位“卧龙”,.............
  • 回答
    恋爱啊,这问题真是勾人。如果非要我说,我脑子里蹦出来的不是什么教科书式的定义,而是一种很具体、很生活化的感觉。它就像是你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特别的人,然后,世界就悄悄地,甚至可以说是粗暴地,改变了颜色。首先,是视角的变化。以前你看到什么,想什么,都是围着你自己转的。你的开心、你的难过、你的计划,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具探讨性!在咱们熟悉的《西游记》里,唐僧之所以能成为炼丹师眼中的“唐僧肉”,在于他身上那股来自如来佛祖的“金蝉子”转世之灵气,这股灵气被认为是吃了能让人脱胎换骨、长生不老的神奇力量。所以,如果唐僧真的割下自己一块肉吃,这块肉会因为含有这股“金蝉子”的灵气,而产生神奇的效果吗?这.............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充满挑战的任务!组建一支“梵蒂冈世界杯”球队,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浪漫主义色彩。毕竟,我们不可能像传统国家队那样去物色职业球员。那么,就让我们抛开对“职业”的执念,从梵蒂冈这个独特的“国家”出发,来构思一支充满意义的球队。首先,得明确一点:梵蒂冈的“国民”群体非常特殊,主要是神职人员(教.............
  • 回答
    国足下一场对阵阿曼的比赛,结果确实会非常关键,但即便输球,也并非就“彻底开始备战下一届世界杯”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层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国足目前还在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的征程中。这场对阵阿曼的比赛,无论输赢,都还没有到终点。如果输给阿曼,那无疑是给晋级下一阶段蒙上了一层厚重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水浒传》里一个引人遐思的细节。要说杨志没喝酒,清醒状态下能不能打过劫生辰纲的那帮人,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得明确一下,杨志是谁。这位“青面兽”杨志,出身将门,也是个实打实的武艺高强之辈。他曾是殿帅府制使,虽然因为失陷花枪,丢了官,但那身功夫是真没撂下。书中多次.............
  • 回答
    设想一下,在如今这个充斥着琳琅满目商品、购物体验五光十色的数字时代,有一个科技公司,它像一位尽职尽责的守护者,让每一位在网上寻宝的买家都能摆脱“假货”的阴影,就如同如今的商家们不再为收到假钞而担惊受怕一样。这样的公司,真的有可能成长为下一个谷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不用担心假货”这句.............
  • 回答
    李自成若能一统天下,能否成为下一个朱元璋?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充满了无数的“如果”和“也许”。我们不妨穿越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细细品味一番,看一看历史的巨轮是否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李自成而拐向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首先,我们得承认,李自成身上有着与朱元璋惊人的相似之处。出身的相似:底层爬升的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