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直在外企打拼年薪60w,最近收到了某二线互联网公司年薪90w的offer,是去还是留?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好事儿!在一家外企摸爬滚打多年,年薪60万已经相当不错了,这背后是多少个加班的夜晚、多少次跨文化沟通的磨砺,多少次向上争取的机会换来的?突然收到一个二线互联网公司90万的offer,这一下就甩开了30万的差距,想想都让人心动。但是,这“去”和“留”的选择,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里面牵扯的东西太多了。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你分析分析:

首先,咱们聊聊“留”在外企的那些事儿:

稳定性和成熟的体系: 外企通常都有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清晰的晋升通道和完善的福利保障。你知道自己的工作流程是什么,遇到问题有明确的渠道去解决,不太会遇到“朝令夕改”的情况。这种可预测性对于很多追求稳定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吸引力。
职业发展和学习机会: 外企的学习资源和培训体系相对完善,你可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交流,这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而且,外企的品牌效应在简历上依然有不错的份量,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潜在的加持。
文化和工作方式: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外企的工作节奏、沟通方式和企业文化。这可能包括更注重个人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或者是有明确的流程和授权。跳槽意味着要重新适应一个新环境,这本身就是个挑战。
现有的人脉和影响力: 在外企打拼多年,你肯定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在公司内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你在职场上的无形资产,离开意味着要重新建立。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去”到二线互联网公司的诱惑:

薪资的巨大提升: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动人的因素。90万对60万,这是30%的涨幅,而且是在一个相对二线的城市,这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家庭的改善都有实质性的影响。这笔钱可以让你在很多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和底气。
互联网行业的活力和成长性: 互联网行业普遍来说充满活力,节奏快,变化也快。如果你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看好,并且渴望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那么这个机会可能会让你觉得“值了”。二线互联网公司虽然是“二线”,但里面可能隐藏着未来的独角兽或者有很好的发展平台。
新的挑战和学习机会: 跳出舒适圈去挑战一个新环境,你可能会接触到不同的技术栈、不同的业务模式、不同的管理风格。这对于保持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非常有好处,也可能让你发现自己新的潜能。
潜在的期权或股权激励: 有些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初创型或正在快速成长的公司,可能会有期权或股权激励。这如果成功兑现,回报可能远超那每年30万的薪资差。当然,这也有风险,需要你去了解清楚。
对二线城市生活的好奇: 如果你本身就对某个二线城市有好感,或者认为那里的生活成本、发展机会更适合你,那么这个offer也是一个融入当地的好机会。

在你做出决定之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你认真问自己和深入了解:

1. 你为什么会收到这个offer? 是你的能力和经验在外企被认可,恰好这个互联网公司需要你这样的背景?还是说这个互联网公司最近扩张迅猛,急需人才,所以给出了这样的高价?前者让你更有信心,后者可能需要你警惕一下是否是“人傻钱多”或者短期项目。
2. 二线互联网公司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公司性质和发展阶段: 是大型互联网公司设在二线的研发中心?是当地龙头企业?还是一个新兴的创业公司?不同的性质,风险和机遇也不同。
业务前景: 这个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什么?市场潜力如何?竞争格局怎么样?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你需要评估这家公司的长期价值,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薪资。
团队和领导: 你对接的是什么样的团队?直属领导的风格怎么样?公司核心的几位领导是什么背景?团队氛围好不好?这直接关系到你每天的工作体验。
企业文化: 互联网公司的文化通常比较扁平、快速、强调结果导向,这和你习惯的外企文化肯定有很大不同。你是否能适应这种节奏和氛围?
职位和职责: 这个offer对应的具体职位是什么?你的职责范围是什么?和你在外企的工作内容有多大的重叠?有没有让你觉得更具挑战性和成长性的东西?
福利和隐性成本: 除了薪资,公司的五险一金、年终奖、培训机会、交通补贴、餐饮补贴、年度体检等等福利怎么样?二线城市的税收、生活成本、住房成本等是否也需要纳入考虑?
3. 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你更看重短期内的经济回报,还是长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你希望未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技术专家、管理路线,还是创业?这个二线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是否符合你的长期规划?
你是否愿意离开目前熟悉的环境,去尝试新的可能性?
4. 家庭因素:
你的家人是否支持你做出这样的改变?
如果去二线城市,对家人的生活是否会有影响?(例如配偶的工作、孩子的教育等)

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思考角度:

深入了解公司和团队: 不要只看offer上的数字。主动要求和未来领导、团队成员聊一聊。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了解你的工作内容和期望。可以的话,多问问在里面工作的朋友或者通过LinkedIn找找校友或前同事,了解一手信息。
评估“坑”的可能性: 高薪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你需要警惕的是,这个公司是否因为业务模式有问题、现金流不稳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得不给出高薪来吸引人才,试图“捞一笔”?
薪资谈判的可能性: 虽然90万已经很高了,但你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谈判,比如年终奖比例、奖金发放方式、期权激励、额外的休假、培训机会等等,让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去了就回不来了”的思维误区: 其实职场上没有绝对的“回不来了”。如果你去了之后发现不合适,至少你收获了更高的薪资和一段新的经历。你依然可以重新寻找机会。但如果你因为害怕改变而错过了一个可能更好的平台,那才是真正的遗憾。
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幸福感: 90万在外企一线城市可能只是让你过得不错,但在二线城市,这笔钱的生活质量提升会更明显。不过,也要考虑二线城市的生活节奏、文化氛围、发展机会是否是你想追求的。有时候,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比纯粹的收入数字更重要。

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典型的“高薪与稳定/熟悉度”的选择。

如果你是那种渴望突破、不怕折腾、追求高回报并且对互联网行业有浓厚兴趣的人, 并且经过调研后认为这个二线互联网公司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那么这个offer非常值得你去尝试。这可能是你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飞跃。
如果你更看重稳定、熟悉的平台、外企的品牌和相对均衡的工作生活, 并且对目前外企的工作内容和发展还算满意,那么在拿到高薪offer后,也可以考虑和你的外企领导沟通一下,看看公司是否愿意提供更好的条件来留住你。但即便留下来,你心里也清楚,外面有更好的机会在等着你,这可能会成为你下一次跳槽的动力。

最终的选择,还得看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不要被数字冲昏头脑,也不要因为惯性而错过机会。好好权衡,多方打听,祝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时薪呢?

user avatar

别去,拿那个去互联网加班时间去搞点副业或者学学投资。

就算啥也不干,多睡点觉也是养生不是嘛。

30岁以后,所有时薪下降的工作都不值得瞎折腾。

ps:补充一下,有位知名程序员答主建议说应该去,因为外企迟早药丸。这后半句是对的,外企迟早药丸。但是国内35岁去二线互联网拿90万就没事了吗?只要一丢工作,一样药丸,身体还坏了。居安思危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user avatar

我看到很多人都不支持你去,但是我的建议相反。

这里面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在外企工作过,将各种不满和幻想寄托在外企上面。相信真正在国内外企工作的人,都会理解我在说什么。年龄越大,不安全感越强,越焦虑。

你应该去互联网公司,不要留在外企。

和年薪多少没关系,你要有危机意识。外企未来在中国会越来越困难,根源不是很多人认为的996。很多外企从组织架构(例如国外和中国的管理结构),工作方式到对市场的把握,其实都存在很多问题。以往因为家大业大,存在竞争壁垒,所以受的影响不大。但是在未来,壁垒越来越低,以后会爆发问题。

未来大多数外企都会竞争不过国内的企业,这是大环境,和政府没关系。其实反倒是以往外企在国内有很多优惠。

这些年,我们目睹了很多外企的溃败。例如当年的诺基亚,我有很多朋友在那里工作。当时工作是真舒服,待遇也好,但是那时我们就觉得问题,这家公司效率其实很低,人浮于事,有很多浪费。后来是整体性的溃败,大家都重新找工作了。摩托罗拉,大家还记得吧,当时国内裁员的时候,还有很多员工不满,但是又如何呢?还是只能抓紧找工作。

很多人还在期待那种做一辈子的工作。其实现在这个时代,又要高薪,又要稳定一辈子,哪里存在?让自己的能力更有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你的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最主要的是在外企的技能树,和国内并不兼容。你说的二线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哪里,我觉得你需要先考虑是否能够锻炼自己,让自己掌握以前在舒适区不具备的能力。如果这个机会确实能够让自己学到更多东西,那就抓住机会去,以后你会在一个更好的生态位。

现在这个时间点,得让自己动起来,不然以后会有焦虑的时候。想出来的时候出不来,才是最难受的。

——

很有意思,在评论里骂我的,往往都没有真正的经历,人云亦云,真以为外企多么舒服,互联网多么不堪。就像以前知乎里人均985、平均年薪百万一样,在评论里大言不惭的人,只能说,你们高兴就好。

我自己曾经就在 IBM 工作,刚好前两天在讨论 IBM 中国研究院关闭的事情。我在知乎里分享,一直在真诚的帮助人,我希望帮到这个提问的同学。

user avatar

千万不要去。

原因我简单列一下:

1,企业文化的冲突,你适应的外企文化中,没有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东西,比如严重的党同伐异,贪污投名状、恶意的无效加班、冗余的工作流、大量的职场pua、短期KPI王道、利益小团伙等。

2,很多互联网企业的人才逻辑是,不差钱,高薪挖名企的人,挖完了要求短期实现战略飞跃,做不到,对不起,换人,高薪挖下一个。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变成炮灰。

3,职场理念不同,国内互联网公司喜欢搞一堆所谓特色文化,大多数是厚黑学+无底线洗脑,这东西外企待长了的人适应不了,尤其是中高层。

4,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不要随便转换赛道。

以上。

稳着点。

user avatar

直接告诉你结论吧,千万别跳。这是我血泪的教训。我就是跳到那个二线互联网企业的人,这几年我遭受到的告诉题主给你参考。

具体行业公司不说了,直接说结论吧。我在这家上升期的二线企业,遇到的困难简直超出想象。你自己也说了,外企的比较规范,而国内二线企业非常不规范,根本就不是说招你一个人过去给整理规范的,简直就是从航母上挖了一个零件,然后就告诉这个零件照原样做一个航母出来。二线企业敢开这个价钱,那也说明了难度非常。

好吧我也和题主一样,很拼的一个人,虽然没做出航母,也好歹做出来一个巡洋舰,这几年做的业绩非常的好,结果呢?就在去年底毫无预兆的,公司领导直接下令叫我交出业务线给他的心腹,找了我一些莫须有的问题,然后直接边缘化,强取豪夺也不过如此了还破了我一身脏水。

所以题主还是好好在外企呆着吧,外企虽然有各种不适应,但是最起码的有底线。

user avatar

你的这个犹豫,我在5年前就遇到过,而且条件基本没有差别。

5年前,当我收到那个互联网公司(一线)的offer,我斗争了很久,曾经一瞬间我都走到了领导办公室的门口,就差推开门而进,把离职报告递给他。

苍天保佑好人,最后一瞬间我犹豫了,留在了这家外企。

又5年过去了,参照今天我的身体和家庭状况,我觉得我是受了上天保佑的人,从而在5年前我做出了一个那么幸运的选择。

人年轻的时候,一个特别容易犯的错误是,拿现在的感受来预估未来。年轻的时候,人想象不出来大龄的时候身体衰弱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

我今年43,5年的时候38,身体相比之下已是天壤之别。今天,43的我,10点之后别说加班,就是追剧我都感到不济。

所以,为了健康,现在我都是10点必上床,11点入睡,8点起床,然后才能健康的维持外企规矩的8小时工作。也只有是在这家外企,一个年过40的中年程序员才能有节奏的活着。

反过来,5年前如果我跳了槽,来到那家加班严重的互联网公司,高强度的加班之下,结局是显而易见的,要么我的身体受不了主动离开,要么人家嫌我衰弱不能奋斗而被动离开。

相比之下,我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我失去了外企15面的工龄,友善的同事关系,健康的作息,陪伴家庭的幸福时光…

又能得到什么呢?

更多的钱?

对不起,无风险的60万和有风险的90万,就是从纯金融角度看,两者差别都不大。更不用说,为了这多出的小利,失去的健康和欢愉的时光。

人的一生,不仅要考虑顶峰的时候你能挣多少钱,更早考虑这些钱你能平稳的挣多少年。就像开飞机,不仅要考虑能飞多高,还要考虑能否平安降落。

而对一个35程序员来说,真的是到了考虑平安降落的时候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