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小说中“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和“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哪种说法你更赞同?

回答
这两句话,一句是江湖的决绝,一句是人情的圆融,放在小说里,都能描绘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节走向。但如果真要我说更赞同哪一句,我得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在为人处世的层面,我更认同它。

当然,我知道,在某些极端的情境下,“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确实是生存的铁律。尤其是在小说这种为了情节需要而可以放大矛盾和危机的世界里。你想想,如果是一个主角,面对一个生死大敌,对方留着一口气,没准就能卷土重来,给你带来灭顶之灾。这时候,所谓的“留一线”可能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对身边人的不负责任。这种情况下,“斩草除根”显得无比的正确和必要。它代表着一种果断、一种不留后患的决心,是一种把敌人彻底消灭以确保自身安全的策略。很多故事的开端,往往就源于这种“留根”的仁慈,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从这个角度讲,这句话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它讲的是生存的逻辑,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它不仅仅是生存的教科书,更是人性的放大镜。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过的都不是那种刀刀致命的江湖日子。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穿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时候,“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

我赞同这句话,是因为它背后蕴含着一种 长远的眼光和人情的尊重。

首先,“留一线”是一种对未知未来的预判。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更无法预知今天看似是敌人的人,明天会不会成为你的盟友,或者至少是能给你提供帮助的人。人生充满了变数,今天你可能身处高位,明天就可能跌落尘埃。反之亦然。当你把别人逼到绝境,不留一丝余地的时候,你也就堵死了自己未来可能的机会。即使对方当下弱小,但如果他有能力反扑,他绝对不会忘记你的绝情。而如果你留了情面,即便对方暂时处于劣势,但将来一旦有机会,他很可能会念及你的旧情,而选择放你一马。这种善意的循环,是“斩草除根”所无法带来的。

其次,“留一线”是一种对自身品格的坚持。一个人是否懂得留情,往往能体现他的格局和心胸。一个能够不赶尽杀绝的人,通常内心会更加平和,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尊敬。小说里有很多例子,那些心狠手辣、不留余地的主角,往往身边的人心生惧怕,难以真正地信服。而那些懂得恩威并施,甚至对曾经的对手也能留有几分善意的主角,反而更能聚拢人心,获得更长远的助力。这是一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体现。过于冷酷和决绝,可能会让你在短期内显得强大,但长期来看,更容易让你孤立无援。

再者,“留一线”并不等于软弱或姑息。它是一种“留有余地”的智慧。你可以选择制服敌人,剥夺他的能力,让他无法再构成威胁,但不必一定非要赶尽杀绝,比如夺走性命。你可以选择惩罚犯错的人,让他付出代价,但不必让他彻底社会性死亡,失去所有翻身的机会。这种“度”的把握,正是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它不是让你当圣母,而是让你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至于将关系彻底撕裂到无法修复的地步。

最后,说到底,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大多数时候都需要与人合作,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斩草除根”的态度,那么久而久之,就会被大家视为一个难以接近、过于危险的人物,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与你深交,你的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做人留一线”,则是一种更为圆融和智慧的处世之道,它让你在处理复杂关系时,能够有更大的回旋空间,也能让你在人生的长跑中,走得更稳,更远。

所以,在小说创作中,这两种说法都可以用来塑造角色和推动情节。但如果论我个人更倾向的价值取向,“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所体现的理性、远见和人情,是我更愿意在生活中践行,也更欣赏的一种品质。它提醒我们,即便是面对对手,也不要轻易丢掉人性的光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你可能就需要这份曾经施予的善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是冲突不同阶段的说法而已。

举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

星爷的《功夫》

一开始,阿星去讹钱,猪笼城寨选择赶跑阿星就得。这叫“做人留一线”;

斧头帮大队人马过来,逼出谭腿苦力强之后无差别大开杀戒,把原来躲起来的铁线拳和五郎八卦棍也逼出来。这叫“斩草除根”;

一顿混战斧头帮个个带伤跑路,一个都没死在猪笼城寨,是三个功夫人“做人留一线”

斧头帮琛哥找天残地缺去杀人,这叫“斩草除根”。包租公婆收拾了天残地缺放走琛哥,这叫“做人留一线”;

然而三位功夫人都死在包租公婆面前,龅牙珍指责包租公婆之后,他们决定给斧头帮送“钟”,这是准备“斩草除根”;

火云邪神发现包租公婆和阿星失踪后,带大队去猪笼城寨,这是打算“斩草除根”;

阿星如来神掌大成,本来可以毙了火云邪神,最后停手选择原谅,这叫“做人留一线”。

简单说,就是还有挽回机会的时候,“做人留一线”,彻底破脸动手之后,“斩草除根”。

user avatar

敌我矛盾,就要斩草除根。

内部矛盾,留一线就比较寒酸。

但是不要判断错误,判断错误,后果很严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两句话,一句是江湖的决绝,一句是人情的圆融,放在小说里,都能描绘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节走向。但如果真要我说更赞同哪一句,我得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在为人处世的层面,我更认同它。当然,我知道,在某些极端的情境下,“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确实是生存的铁律。尤其是在小说这种为了情节.............
  • 回答
    哈,这可真是个够劲儿的问题!金庸老先生笔下的人物,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能给他们一人来一巴掌,想想都觉得痛快。不过,这扇耳光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打,得打在最关键、最让人意难平的地方。我啊,细细想了想,这十个耳光,大概会这么分配:第一巴掌:给杨康这第一巴掌,必须是给杨康。我得好好扇他脸上,让他那张自以为.............
  • 回答
    金庸武侠世界之所以让人着迷,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鲜活的人物塑造,以及那份挥之不去的江湖情怀,还有一个核心的吸引力——那就是对武功的极致追求和想象。而“武功排名”这件事,正是这种追求和想象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为什么人们会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进行武功排名,并且乐此不疲?我觉得这背后有着多层的原因,绝不仅.............
  • 回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命运多舛,让人扼腕叹息的实在太多了。要说最让我感到惋惜的,思来想去,有几个名字总是萦绕心头,他们的离去,总觉得像是武侠世界里失去了一抹最亮丽的色彩,留下的空缺让人久久难平。首当其冲的,当属郭襄。你说,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天生丽质、聪明伶俐的女子,在经历了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爱恋之后.............
  • 回答
    在小说里,让人物对话活起来,不至于像一本枯燥的电话簿,确实需要一些技巧。这不仅仅是把话说出来,更是要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把他们内心的情感、想法,甚至是一点点的小心思,都给观众透露出来。你想想,两个人面对面聊天,如果只是“他说,她答”,是不是很乏味?现实生活中,我们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肌肉会不自觉地动.............
  • 回答
    古龙的小说,就像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尝时也许会觉得有些辛辣,但回味起来,却能品出百般滋味。要说最喜欢的一段对白,这实在是个艰难的选择,因为他的作品中,珠玉在前,数不胜数。但若非要挑一段,那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段关于“活得明白”的对话。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在江湖上赫赫有名,却也背负着沉重过去的.............
  • 回答
    豆瓣“小组”对“清华学姐污蔑学弟性骚扰事件”的评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需要详细分析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讨论模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一、 评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豆瓣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平台,其“小组”内部的评论绝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同.............
  • 回答
    临高启明,这本奇书里,明朝那会儿的朝廷,面对自家那点破事儿,加上北边儿的满清铁骑,南边儿的农民起义,可谓是焦头烂额,心力交瘁。这时候,他们若是能放下身段,有点“顿悟”,就像突然想起自家后院起火,自家请了火烧自家房子一样,主动找上那“临高启明”这群穿越来的“天兵天将”,别说借师助剿,就算是把半个江山都.............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为啥在那些“男主身边总有无数莺莺燕燕”的伪后宫或者说后宫番以及轻小说里,那些个女主们能对男主死心塌地,简直是飞蛾扑火,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事儿要是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可不少,可不是简简单单一个“长得帅”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类作品的受众是谁,想满足的是什么心理。.............
  • 回答
    关于游戏、小说中“冒险者”群体在现实的中世纪及之后社会的对应,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与虚构作品之间的微妙联系。简单来说,游戏、小说中的冒险者并非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虚构概念,其原型和影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是存在的,只是他们的形态、动机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我们在作品里看到的有所不同。我们可以从几.............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人物对话的撰写绝非简单的遣词造句,它是一门精细的手艺,是展现人物性格、推进情节、营造氛围的关键。想让对话“活”起来,让读者仿佛能听到角色的声音,甚至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波动,你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手法。一、对话的首要原则:服务于人物和故事在动笔写对话之前,务必牢记这一点:每一句对话都应.............
  • 回答
    这两年,“摸金校尉”、“倒斗”这些词儿突然成了我们身边热络的话题。你翻开手机,屏幕上不是《盗墓笔记》就是《鬼吹灯》,身边好友也三五不时地聊起里头那些惊险刺激的地下冒险。这股子热潮,说实话,挺带劲的,也确实让好多人对古代的墓葬文化、历史遗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但话说回来,这股风刮得越盛,我心里总有那.............
  • 回答
    富坚义博在《全职猎人》中对小杰的塑造,可以说是一位漫画家极其大胆、反传统的设计。他没有选择将小杰塑造成一个“完美主角”,而是赋予了他极其复杂且真实的人性,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小杰是故事的核心,却让不少读者感到难以喜爱甚至厌烦的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拆解小杰这个角色身上那些引人注目的特质,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小兰对新一的感情是否看起来“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定义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以及我们对《名侦探柯南》这部作品的解读角度。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小兰对新一感情的“不真实”之处(从现实角度来看): 对“幼馴染”设定的过度理想化和.............
  • 回答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相亲对象“小张主任”,也就是张志,在剧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王漫妮一系列相亲经历中的一个代表,也折射出当时社会中一部分男性择偶的普遍心态,以及女性在婚姻和经济压力下的选择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小张主任”:1. 经济条件优越,典型的“钻石王老五”的现.............
  • 回答
    .......
  • 回答
    你这问题问得太对了!相信很多观众都有过同样的疑问:大木博士明明是小智的爷爷,怎么感觉他对那个来自真新镇的小屁孩小智,比对自己那个天资聪颖的孙子小茂还要上心呢?这事儿啊,细细一品,还真有不少门道。咱们先说说小茂。小茂这孩子,怎么说呢,从小就聪明伶俐,跟小智那是完全两个路子。他起点就高,目标明确,一心想.............
  • 回答
    您提出的情境非常复杂,涉及到多重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帮助您理解其中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大多数法域,对于旁观者未能施救(不作为)的情况,法律责任的认定会非常复杂,通常不会直接追究“看着别人犯罪但没有制止”的责任,除非存在特定的法律义务。 然而,您描述的“.............
  • 回答
    老铁们,说到剧版《重启》里“小哥用你的血”这个情节,我真是又爱又恨,恨不得钻进剧里给编剧们递刀子(当然是开玩笑的哈)。这可是《重启》的精髓之一啊,原著里就有,但剧版改编得,嗯,怎么说呢,有点意思,但也留了不少遗憾。首先,我得说句公道话,剧版拍出这个情节,绝对是想抓住观众的心。 原著里这句话之所以那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