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讨论的多为“她这样普通,却那么自信”,我却更为当今教育在部分学生心理建设有所欠缺有些感同身受。
身为清华学姐,深知网络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舆论猛如虎,深知“社会性死亡”既可以让其在圈子里“文明天下”,但因网民众多,多抱着吃瓜心理,对人影响多为暂时性,“每个人都能当15分钟名人”,互联网的记忆也可以用小时做单位。倘若对学弟产生了影响,也可以用“对你现在也没啥影响”“大家早都忘了”来解释和自我安慰。想必现在这位喷上热搜的学姐也应该在清华的某画室或宿舍中断网断电做自己的事情,毕竟我相信三天后事情如果没有反转,这件事就被遗忘在了互联网的沙滩之下。
而我说的心理方面,不知是否深有同感:
作为平凡的大多数,小时学生时代的学霸大抵分为两种:天之骄子型(颜值高气质好,家庭和睦条件优渥、父母理解)、屌丝逆袭型(一手不大好的牌:出手、家境、长相等等先天因素,凭借着小草也有春天的信条,后天努力也打出了王炸的水平)
这位清华美院的学姐想必属于第二种吧,不算优渥的出身,父母必然算不上知乎的“工薪阶级”,想必其家庭环境培养一个学美术的女儿,一路上也不少遭亲戚朋友的白眼(中国普通百姓对艺术类学科的偏见真的荒谬,学美术=文化成绩差 。。。。。。。一方面这是个人优势选择,另一方面美术或者体育有先天的优势本身值得骄傲的长处却成了别人白眼的借口、、、、、、)但是相信她拿到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时必然是“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爽快和对当年阴阳怪气的亲戚朋友最有力的回击和嘲讽(不乏有“去清华画画?呵呵,也不错呢”仍然阴阳怪气的言论,想必艺术生体育生深有同感。。。)
这种成绩无人理解,遭人议论再加上最后收获清华录取通知书的双重成长经历,或许就造就了其极度自卑+极度自信 的双重看似矛盾却正真存在的心理性格:一方面是渴望得到认可的自卑,成长环境或者说社会普通百姓对其专业的认识误区造就了其一方面的性格:另一方面多年高中阶段的压抑成长换来的金榜题名,即他人否定后巨大成就带来的自我认知方面的偏差。即:你不行----》你其实很行 的心理变化,或许可以解释“她这样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心理动机吧。
其“小东西”“让你社死”等等此类让人感到脊背发凉的言论或许多少含有对这个不被理解的社会打击报复之类心理。。。。
我猜学校方面如果辅导员不加以对学生控制:qq群里要求学生不要参加之类的讨论 等等,后续可能如下发展:腚姐室友匿名回答,说此人多自私,或许说话刻薄不好相处诸如此类。 营销号必然把清华冷嘲热讽一翻,前有山东大学学伴,后有浙江大学“就浙”,讽刺一翻高等学府学生“有才无德”诸如此类,或者再打一套女拳,宣传一套男女对立也说不准。真相是不是如此不重要,吃瓜才是流量关键。
再次也劝各位小编,嘴下留德,好自为之。
我之所以至今不愿意去豆瓣长驻而留在知乎坚持戴着锁链的创作的原因之一、就是豆瓣的小组生态极易产生出一个个比贴吧更恐怖的信息茧房、且因其取得发言资格的困难与管理人员常有的独断、导致相当一部分豆瓣用户(大部分年龄偏小)会在极端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几乎无人可以进行纠偏的、得不到逆向反馈的发言。
这种是豆瓣主流,无条件站女方。
所以出现过很多很有意思的双标。
我一直把豆瓣不少小组当动物园看,很有意思。
见过的最有意思的双标是关于色情直播
在男的手机里发现色情直播就是万恶不赦,这个泥萌都能理解。
然后有个男的发帖,说在女的手机里发现了色情直播
下面回复清一色的“谁不喜欢看美好的肉体?”
有意思程度达到了在动物园看到了帝企鹅迁徙。
很好,豆瓣终于觉醒了,连鹅组这样的“平权派”大本营都开始显得不那么”温和”的时候,我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了。
这个事情,本来就很简单,学姐挂学弟,真相大白,学姐道歉(一开始态度不好,后来又诚恳道歉了,且在事情发酵之前),然后学弟原谅。清华的学生肯定都是明事理的,无论谁也不会受到太多伤害。
这个事情和之前那些指控性侵的案件不同,之前那些大多数男方也没那么无辜,也无法完全证明自己的清白。但这次的学弟确实无辜,按理来说,应该是难得的,男方100%占理的事情,舆论应该一致,一边倒,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混乱,引起女性的反击。
然而呢?为什么事情会发酵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一件如此清楚的事情,会引发女性群体的大规模反击呢?
因为很多男性吃学弟的人血馒头,借机仇女,玩脱了。
首先是一部分男性觉得学弟“不够惨”,心想好容易等到一个男性完美受害者,本想着利用一下来泄私愤,结果这就完了?那可不行,好兄弟们不答应!
于是开始匿名冒充学弟写了篇文章陈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又是抑郁,又是要ZS,声泪俱下,开始带节奏,还在文中刻意挑起院系对立。发文的时候故意不挂学姐后来诚恳道歉的截图。
然后就是吃瓜群众看了文章之后,开始大规模的网暴学姐。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吧,我姑且算是你同态复仇,算是有点理的。
然而呢?接下来事情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网上开始涌现大量几乎让每一个女性都会产生严重不适的言论:
说学姐不好看,谁会去性骚扰她,把性犯罪归结于女性的外貌。
说学姐一直期待自己被骚扰来证明自己有魅力,把性犯罪美化成男性对女性颜值的“认可”。
趁机踩一脚女权运动,拿着个例的这种案件,带节奏引导大家不要相信以后出来维权的女性(如果要按这套逻辑,emmm,最近那么多杀妻案大家都看到了,你希望女人怎么看男人?)
趁机给性别歧视洗地,说公司不找女员工是可以理解的(我寻思你咋不因职场性骚扰说公司不应该提拔男上司呢?)
攻击艺术生,地图炮一群人。
至于什么“母x”这样的对女性的侮辱性称呼,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内容一出来,一些女性们终于明白了:
他们哪里是在给学弟喊冤啊,他们是在借机对着女性泄私愤呢,本质是仇女而已。
于是豆瓣舆论全面倒戈,你搜清华学姐,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声援学弟的言论了,热度高的帖子全都是批评男性的。
微博热搜没了之后,各种女性博主也纷纷开始发文攻击男性。
知乎呢?男性比例高,女性普遍又更温和,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肯定默默记下了这笔账。
希望各位男同胞们清楚这一点:
不要觉得自己占了理,就可以肆意侮辱女性。
现在的女孩子,也懂得反抗。
不要继续消费女性对男性的信任。
豆瓣是我国主流青年社区里面,在涉及一丁点儿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的话题下,“几乎零社会经验的,狗屁不懂还自以为是的,热衷将一切事物真空球形化的,夹杂自卑即自负的亚文化惮虑beta青少年” 密度最高的社区,没有之一。
我支持任何人去豆瓣探索主流或小众的爱好,或交友,或约炮,皆可。但如果 “你” 的志向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这些广义的话题沾边儿,那么,我不建议任何有志于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的人,长期去豆瓣混。若 “你” 在5-10年后回头看,无法意识到当年豆瓣上的那个自己有多傻逼,傻逼到 “你” 想要钻地缝的话,那 “你” 这辈子基本上也就没什么戏了。
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尽早意识到,虽然你我都必然会或多或少有与主流不同的观点或喜好,但依然在本能层面,把 “反主流” 当作 “独立思考” 的核心标志,把肤浅的 “特立独行” 当作个人自信建构、群体认同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支撑的人,基本上还处于认知的100m跑的起跑线之后,且有相当的可能,会始终迈不过起跑线。
这么说,显然并不是在暗示,其他各大主流青年社区,绝对水平有多高 — 只要是主流社区,自然是娱乐化的。仅是,相对来说,其他各大主流青年社区,在具体的这些话题下,没那么魔怔罢了。
嗯?那我具体是建议人们去哪里混?
如果 “你” 真的有志于去探索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这类广义的话题的话,我建议 “你” 赶紧把网线拔了,走出门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