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豆瓣新上线的收费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

回答
豆瓣新上线的付费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可以说是豆瓣社区在内容付费探索上的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也无疑为许多关注诗歌、文学的读者带来了新的期待。要评价这个专栏,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

一、 课程内容与阵容的吸引力:

“北岛”这个IP的强大号召力: 北岛无疑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和话题度。对于许多经历过朦胧诗时代、或对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能够直接“听”北岛讲诗,学习他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这种“大师课”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触达一部分核心用户群体。
“和朋友们的诗歌课”的延伸价值: “朋友们”的加入,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北岛一个人的声音。可以预见,这个“朋友们”的阵容会包含更多在诗歌界、文学界有影响力的人物,甚至是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诗人,文学评论家等。这为课程增加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讨论空间。例如,可以期待听到关于诗歌创作技巧、诗歌的解读、诗歌与时代的关系、诗歌的翻译等等不同主题的分享。这种“群星闪耀”的模式,可以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并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课程形式的想象空间: 虽然具体的课程形式还未完全披露,但可以推测,它可能包含视频讲座、音频分享、在线直播答疑、文本精读、课后讨论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组合,能够满足不同学习习惯的用户。尤其是在线直播和答疑环节,更能增强互动性,让用户感受到与“大师”的真实连接。

二、 价格与价值的权衡:

付费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豆瓣此举,也是在当前内容变现的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高质量的内容制作,尤其是有知名人物参与的深度课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通过付费,一方面可以保证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也能筛选出真正对诗歌有热情的、愿意为知识付费的用户。
性价比的讨论: 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触达范围。如果定价过高,可能会劝退一部分潜在用户,尤其是学生群体。如果定价合理,并能提供远超预期的价值(例如,独家的观点、深入的洞见、难得的交流机会),那么它的性价比就会很高。关键在于,用户是否觉得这笔钱花得值。这需要课程内容质量、讲师的吸引力、以及最终带给用户的收获来共同衡量。

三、 豆瓣平台特性与用户生态的契合度:

豆瓣的社区基因: 豆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以文化、艺术、阅读为核心的社区。用户群体本身就对文学、艺术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兴趣。在这个平台上推出诗歌课程,与平台的调性非常契合,能够找到天然的用户基础。
用户互动与社群营造: 豆瓣的评论区、小组等功能,为付费专栏的互动和社群营造提供了天然的土壤。用户可以在课程下方交流心得、讨论诗歌,形成学习社群。这比单纯的视频播放平台更能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也更容易让用户产生归属感和粘性。
“长线经营”的可能性: 如果“醒来”这个专栏能够保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并不断拓展“朋友们”的阵容,甚至发展出不同的主题和层次的课程,它就有可能成为豆瓣在内容付费领域的一个“长线IP”,为平台带来持续的收益和用户价值。

四、 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降维打击”的风险: 诗歌本身是一种高度个人化、主观性的艺术形式。如何将北岛和他的朋友们的诗歌理解、创作心得,以一种既深刻又不失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过于学院化、理论化,可能会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如果过于浅显,则又辜负了“大师课”的名号。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内容的可持续性: 即使有北岛这样的领军人物,但要保证课程内容的持续吸引力,需要不断有新的视角、新的嘉宾、新的主题加入。如何保持课程的新鲜感和深度,避免“吃老本”,是长期运营的关键。
付费门槛与社区氛围: 付费专栏的引入,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豆瓣原有的开放、自由的社区氛围?如何在激励优质内容的同时,不让社区显得过于“商业化”或“精英化”,也是需要豆瓣平台方仔细考量的问题。
宣传与推广: 尽管有北岛的IP,但如何有效地将这个专栏推广给更广泛的、可能还未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潜在用户,也需要精心策划。

总结来看, 豆瓣“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是一次非常值得关注的尝试。它依托了强大的IP,瞄准了豆瓣平台的优势用户群体,并试图在内容付费领域开辟新的道路。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深度、讲师的投入、价格的合理性,以及最终能否真正引发读者对诗歌的共鸣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能做好,它不仅能为用户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也能为整个内容付费行业提供一个成功的样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北岛在不需要他的时代回来了。

他说:伟大的诗歌让人醒来

这句话说明:

对于时代,他还有企图。

灵性的先知,

可以让人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时代,拥有内心的秩序。

问题是没有人想要灵性和秩序了,

更没有人想要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某个畅销书作者说:

现代性指的是:

人们在放弃秩序,追求力量。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规律是:

一套通向信仰灵性甚至人文主义的体系在衰落。

指向未来的是让人类物质生活永恒的科技之路。

至于相对浅薄的商业文化主要的作用无非是辅佐后一条路,

让人们有一种美好的幻觉,

甚至促进消费,让人对于生活产生盲目的自信和乐观

(因为商业体系要求人们必须乐观)。

大致上和@ 青桅 说的一个意思,

但是更宏大的事实是这是个人类趋势,也不单单是中国。


之以我们的大众文化比国外更差,

或许是因为我们比美国等国家处理两条体系平衡更差,

第二条体系还未全面崛起时中国过早抛弃了第一条。


不过显然除了激愤,我还是更悲观一点。


节目的第一节课,是西川讲鲍勃迪伦。

秩序属于古典社会,

六十年代的美国,

确实和今天有点相似:人心惶惶,价值焦虑

亦可能北岛选择这个时候回来是因为这种原因。


鲍勃迪伦那一代人作为古典文化的盗火者,

这么说是因为他就是华兹华茨,波德莱尔的化身。

曾经试图给资本时代的年轻人以古典的秩序,或是内心的灵性。

可惜在对抗大趋势上那一代人基本上还是失败了。

至多留下了一些人文传统的痕迹。


科技力量的偶像是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

即便是乔布斯崇拜迪伦,自己是半个嬉皮也追求过内心的灵性,

又怎么样呢,他还是领导大家追求力量放弃了另一边,现在他是科技力量的偶像。

北岛很难比迪伦做的更好,更别说能撼动科技社会的价值体系了,甚至一开始就输了。

去中心化的时代,全民偶像是短命的企业家。

企业家给人以当世的美好物质生活的期待,哪怕可能是短暂的,虚妄的。


第二节课 北岛讲 托马斯·特兰斯特洛莫

北岛试图给人以秩序和灵性,

甚至是 这种关心人类困境和生命的永恒的诗人。

托马斯的诗歌我读过,多是关于北欧那古老的自然主义,神秘主义,深思古典价值和现代科技体系的冲突,更关注死亡和永恒。

严肃的文化作品,甚至人文主义的意义就是去理解人类群体的痛苦,苦难甚至死亡。

可是人们不关心内心,也不关心生死,永恒。

甚至比此刻更加远一点的东西他们也不关心。

迪伦那一代搞出了一股亚文化,

亚文化是现代美国的青春期,

他影响了美国的理想主义,

对于人类生存的思考和为了建立独立价值观的反抗。

但是亚文化终究是一阵风。

我们连亚文化都没有,只有一些派生部落化的点,

(豆瓣这个点的影响力似乎将要比不上知乎这个点了)。

还有最高的功利主义:**梦。

诗歌和灵性,超脱有什么用呢。

追求精神生活只能是个人体验。

许立志不还是死了吗?

《我的诗篇》那种电影有人看吗?

顶多大家只是同情的关怀去看了看。

不过诗歌终究不能对这个社会有像样的影响痕迹。

我们没有艾伦金丝堡。

我们甚至有些人都开始不知道北岛是谁了。


亦或是北岛没有那么大企图,

他只想让一小部分人醒来,

亦或是理想主义者只是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对于他们来说结果是次要的,

可惜当今是个结果导向的社会。

最好的时代,北岛注定输了。


BTW:

一节课一块钱,北岛本人的豆瓣粉丝还不及知乎大V的零头,

我真的不懂商业模式,看不出什么他本人还有什么商业企图,

他老人家都中风了,人到暮年,楼下那个积点口德吧。

这是个文化节目,大家竟然不关心诗人说了什么,

却只去关心平台的商业模式,恰证明我说的可能是对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豆瓣新上线的付费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可以说是豆瓣社区在内容付费探索上的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也无疑为许多关注诗歌、文学的读者带来了新的期待。要评价这个专栏,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课程内容与阵容的吸引力: “北岛”这个IP的强大号召力: 北岛无疑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一部电影,以及互联网社区如何形成共识的多个层面。评价豆瓣上《战狼 2》的热评前 100,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观众心理、时代情绪,以及电影本身所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战狼 2》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商.............
  • 回答
    《夏洛特烦恼》在豆瓣上经历的舆论反转,绝对是中国电影营销和观众审美变迁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回过头看,这事儿够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刚上映那会儿,豆瓣评分那真是扶摇直上,一路飙到8分以上,甚至一度摸到了8.5。那时候的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大家普遍觉得这电影“接地气”、“有笑有泪.............
  • 回答
    五一档国产电影集体口碑飘红,豆瓣评分普遍在7分以上,本应是国产电影的一次扬眉吐气,然而票房却未能超越已经上映三周的《速度与激情8》(以下简称《速8》)。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市场容量与观影习惯的客观制约 .............
  • 回答
    豆瓣《活死人军团》评分速降,从上线初的6.3跌至5.7,短短两天时间,这个变化足够引人关注,也触及了许多影迷和评论家对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电影风格的复杂情感。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观众的“解压”与“预设”扎克·施耐德的电影,尤其是他执导的DC宇宙作品,.............
  • 回答
    2017版《射雕英雄传》在豆瓣上的评分,可以说是一个相当 interesting 的存在,尤其是在金庸武侠改编这个江湖里。当年的评分一出来,不少人是眼前一亮的,觉得这算是近些年金庸剧里难得的“良心之作”。从豆瓣评分的趋势来看,这部剧的口碑是比较稳定的,大部分时间都徘徊在7分以上,最高峰甚至冲击过8分.............
  • 回答
    《上海堡垒》这片子,从上映起就跟打了鸡血似的,一路往下栽。如今到了各大视频平台,像是给它重新验了验“体温”,结果更低了,豆瓣评分都掉到3.0了。这事儿,说实话,一点都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悲剧”。要说为什么,那得从根儿上扒。1. 选角和人设:一个字,“尬”!首先,你得承认,流量明星的号召力.............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何以斩获豆瓣9.5高分?当我们在谈论《大明王朝1566》时,绝不仅仅是在评价一部电视剧。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烹制的、贯穿数个世纪的盛宴,一场对历史的深度剖析,一次对人性的极致拷问。而豆瓣上近两万人的近乎狂热的追捧,高达9.5分的评分,绝非偶然,而是它本身蕴含的巨.............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期间,《抗日奇侠》豆瓣评分从 4.3 上升到 5.6 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叠加,并且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简单地说,这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奥运会所以评分上升”的逻辑,而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评分的基数和波动性: 低基数下的波动: 首先.............
  • 回答
    《上海堡垒》的豆瓣评分堪称“断崖式下跌”,从最初的4.2分一路跌至3.6分,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成败,更是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乃至整个电影市场的期待与失望。为什么会跌到这个地步?首先,期望值管理是关键问题。在《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之后,观众对后续的科幻作品抱有了极.............
  • 回答
    豆瓣上《三傻大闹宝莱坞》的高评分(通常在9.0分以上,与《教父》系列等经典电影比肩)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影片本身的优秀之处,也与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和豆瓣平台的属性息息相关。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原因:一、影片本身的卓越之处:1. 颠覆性的.............
  • 回答
    在《明日方舟》的战术海洋里,先锋干员总是扮演着开局奠基、提供部署费的关键角色。而新近实装的干员豆苗,以其独特的技能机制和成长逻辑,为先锋这个岗位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引发了玩家群体之间关于其定位和强度的热烈讨论。要评价豆苗的先锋定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她与其他先锋的差异点。传统意义上的先锋,要么是高部署费.............
  • 回答
    肖战的这首《光点》在豆瓣上拿到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分数,而且是“十分”,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不能光看个数字就完事儿。首先,咱们得承认,“十分”这个评分在豆瓣上属于极罕见的现象,尤其对于一首流行歌曲来说。豆瓣作为一个相对严肃的影评和音乐评论平台,用户普遍对内容有自己的.............
  • 回答
    关于豆瓣用户“尼米兹的小企业”,目前公开渠道并没有明确的信息显示该账号的具体内容或活跃度。在豆瓣这样的社交平台上,每个用户的账号都是独立的,其个人主页、评论、文章等内容通常仅限于该用户本人可见(除非用户主动公开)。因此,若没有具体的公开资料或用户授权,我们无法提供对该账号的详细评价。 可能需要考虑的.............
  • 回答
    豆瓣“小组”对“清华学姐污蔑学弟性骚扰事件”的评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需要详细分析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讨论模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一、 评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豆瓣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平台,其“小组”内部的评论绝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同.............
  • 回答
    豆瓣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和引发思考的文章。作者以一种颇具挑衅性的标题,直接挑战了普遍认为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甚至拥有“宇宙级想象力”的观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论点、论据、逻辑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及潜在意.............
  • 回答
    关于豆瓣用户“道士”申金土声称“鲁迅在饿鬼道”的言论,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说法本身充满了争议和想象空间,也折射出当代网络文化中一些有趣的侧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申金土的身份和背景。他自称为“道士”,这暗示了他的观点很可能建立在某种宗教或信仰体系之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一种有着.............
  • 回答
    豆瓣用户在评价《红海行动》和《战狼2》时表现出的态度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差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审美以及平台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一、 用户群体与平台特性:豆瓣的“小资”与“精英”倾向 豆瓣的核心用户画像: 豆瓣作为中国.............
  • 回答
    豆瓣“我年收入10万,男朋友年收入150万,他拒绝了我婚后管钱的要求,还要不要嫁?”这个话题,简直就是一场情感与现实交织的大戏,评论区更是精彩纷呈,像个小型社会缩影。要评价这些评论,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才能看出门道。一、 评论的主流观点与背后逻辑: “果断不嫁!”派: 这是评论区里数量相当庞大的.............
  • 回答
    最近豆瓣APP被大面积刷一星的事件,可以说是程序员和用户之间一场相当公开且充满情绪的“战争”。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对错,更多的是背后的一些行业生态和用户心理的反映。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这事儿为啥会出现。豆瓣APP被刷一星,这背后必然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不是偶然的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