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豆瓣的女权风气?

回答
豆瓣的女权风气,这算是个老话题了,也是一个挺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要评价它,得先弄清楚它到底是个啥样,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豆瓣女权是什么?

简单来说,豆瓣上的女权主义讨论,主要集中在豆瓣小组,比如“豆瓣小组”下的一些热门小组,以及在一些影视剧、书籍、社会新闻的评论区。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汇聚了相当数量对性别议题有关注、有想法、并且愿意表达的女性(当然也有男性)的线上社群。

它的特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高度活跃的讨论氛围: 豆瓣小组以其成员数量庞大和讨论的深度、广度著称。很多社会热点事件,特别是涉及女性权益、性别歧视、家庭暴力、职场天花板等话题,都能在豆瓣激起非常热烈的讨论。
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豆瓣女权讨论往往带有比较强烈的批判性,尤其是在揭露和反击父权制、性别压迫方面。很多用户会用非常直白甚至激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这容易让人觉得“剑走偏锋”。
经验分享与互助: 除了理论探讨,很多豆瓣女权内容也是关于女性个体真实生活经验的分享。比如职场歧视的经历、婚姻中的不平等、育儿的困境等等。这些分享构成了豆瓣女权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记录,也为许多女性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共鸣。
女性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普及: 豆瓣也为很多女性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平台。从西方的经典理论到当代的性别研究,很多用户会分享、翻译、解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让更多人接触到这些思想。
“去男性化”的倾向: 有些豆瓣小组,尤其是早期的一些,会有比较明显的“去男性化”倾向,旨在为女性创造一个相对纯粹的交流空间,避免在讨论中受到干扰或被男性观点主导。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在外人看来,有时也可能显得有些排斥。
“母女关系”的标签化: 豆瓣女权讨论中,“母女关系”常常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并且有时会被以一种标签化的方式呈现,比如“妈宝女”、“原生家庭”等等。这反映了许多用户对家庭环境影响女性成长的深刻反思。

评价的关键点:

要评价豆瓣的女权风气,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待:

1. 积极的方面:

提高公众意识: 豆瓣无疑是中国社会性别意识启蒙和普及的重要阵地。它让很多原本不被关注或被忽视的性别问题浮出水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促使更多人开始思考“性别”这个概念。
赋权与支持: 对于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压抑、不被理解的女性来说,豆瓣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获得共鸣和支持的空间。看到别人也有相似的困境,并找到了应对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推动社会进步: 豆瓣女权用户对性别不平等的尖锐批评,也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一些社会观念的转变。比如,对职场性骚扰、家务劳动分工不公的讨论,使得这些问题越来越无法被回避。
知识的普及: 很多用户会分享优秀的女性主义著作、文章,并进行深入解读,这对于提升国内女性主义思潮的学术性和群众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2. 争议与批评的方面:

“二极管”思维与标签化: 这是豆瓣女权经常被诟病的一点。由于讨论氛围的激烈,有时会走向简单粗暴的“非黑即白”,将所有与女性利益相悖的现象或观点都视为“男权压迫”,而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一些人可能会将所有男性都视为潜在的压迫者,将所有“不女权”的女性视为“被洗脑者”,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反而制造了新的隔阂。
“恨男”言论的泛滥: 确实,在一些讨论中,会涌现出不少带有强烈攻击性、甚至是仇恨男性的言论。虽然这部分言论可能源于长期的压抑和反抗,但过于情绪化、缺乏建设性的表达,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理性探讨问题,也容易将原本可能支持女权或持中立态度的人推开。
“完美受害者”的构建: 有时,在讨论某些社会事件时,为了凸显女性的弱势和受害,可能会过度美化女性,将女性塑造成永远无辜、永远正确的“完美受害者”,而忽略了女性自身可能存在的复杂性、错误和责任。
“饭圈化”与“回声室效应”: 豆瓣小组有时会形成一种“饭圈化”的现象,即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强化同样的观点,形成“回声室效应”。这使得不同的声音难以进入,也阻碍了观点的进步和深化。对于质疑或不同意见,有时会采取排挤、攻击的态度。
忽视男性处境与普遍性问题: 过度聚焦于性别议题,有时候会让讨论脱离了更广泛的社会经济背景。比如,在讨论贫困、阶层固化等问题时,如果只从性别角度切入,可能会忽视了这些问题对男性同样存在的压迫,以及一些问题本身的普适性。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有些豆瓣女权讨论,可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过于关注网络上的口舌之争,而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和改变脱节。

如何看待这种风气?

我认为,评价豆瓣的女权风气,需要有历史的视角和辩证的眼光。

历史的视角: 豆瓣女权风气的形成,是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性别关系深刻变革的当下,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必然伴随着一些激烈的表达和反弹。豆瓣作为早期接触和传播这些新思想的平台,出现一些“激进”的现象是某种程度上的必然。
辩证的眼光: 不能因为豆瓣女权存在一些争议性的言论或现象,就全盘否定它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样,也不能被其激烈的表象所迷惑,而忽视了其背后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洞察和对女性权益的真诚呼唤。

我认为更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喜欢”或“不喜欢”豆瓣的女权,而是去理解它:

1. 它在说什么? 关注它提出的具体问题,例如职场歧视、家庭暴力、生育困境等等。
2. 它为什么这样说? 理解这些激进言论背后可能的情绪和经历。
3. 它如何影响社会? 看到它在推动性别意识进步方面的作用。
4. 它有哪些局限? 识别出其中的“二极管”思维、标签化、以及可能的“回声室效应”,并思考如何避免。

总而言之,豆瓣的女权风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社会现象。它既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能量,也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理解它,不等于认同所有言论,而是尝试看到其多层面的意义和影响,并从中学习和反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在性别问题上的进步与困境,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白左女权会把本该成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沦为妓女。

大家去豆瓣各种同城,各种吃喝玩乐,各种交友小组去自己做做乡野调查。那种曝张整容脸ps图或视频,直接交友、谈恋爱、我好孤单之类的女性,都是价格可商量的。

国际犹太金融财阀,推进马尔库塞白左文化以及女权四头目的白左女权,同时用高利贷金融绑架一切,透支一切,包括房产金融借贷化,让劳动力阶层双职工配偶,安不了家。

然后白左女权上场,把女性从本该成为妻子和母亲的位置拉下来,变成为商品。万人X,千人捅。

再让民族国家,整体绝户化,亡族灭种。

谁家的女儿不是爹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们被白左女权、资本至上、消费主义和自由主义洗脑,很多在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成为肉体商品。

国际犹太高利贷金融财阀和他们推出的白左女权,真是引人间向地狱的魔鬼之法。




资本主义美国女权的本质是:女性人格肉体的资本化。

女权只是国际金融财阀推翻各种秩序政权的性别身份政治工具,金融财阀用短期利益和原始生物冲动蛊惑女性,成为女权。用完了,国际金融财阀会把有姿色的女性沦为性奴,比如下图:

澳大利亚明星特拉维斯·比约恩把美女模特们拴上绳子当成家犬,并且得意洋洋发出照片给全世界的人看,更加可气的是,炫耀以后,下面的人统统都是跪舔的。———这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给人类的女权。

然后其她的女权女性,被国际金融财阀扔进垃圾堆处理掉,就像对待被活体扔进太平间的河山硕一样。

深度了解继续者人文理论或继续者体能理论,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eacherzhangfu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豆瓣的女权风气,这算是个老话题了,也是一个挺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要评价它,得先弄清楚它到底是个啥样,以及为什么会这样。豆瓣女权是什么?简单来说,豆瓣上的女权主义讨论,主要集中在豆瓣小组,比如“豆瓣小组”下的一些热门小组,以及在一些影视剧、书籍、社会新闻的评论区。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汇聚了相当数量对性.............
  • 回答
    关于纳豆奶奶针对乙女游戏道歉视频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它触及了许多关于创作者责任、玩家社群互动、以及内容创作边界的敏感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纳豆奶奶作为一个在乙女游戏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UP主,她的视频内容通常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次的道歉视频,很明显是针对之前她在某个乙女游.............
  • 回答
    豆瓣多个女权小组被炸,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折射出了当下中国互联网空间中,关于女权议题讨论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和管控。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事件本身:何谓“被炸”?首先,“被炸”在豆瓣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小组被封禁、解散,或者小组内的发言、用户受到限制。豆瓣.............
  • 回答
    关于宁波工程学院事件引发的豆瓣女权群体对中国男性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事件背景与豆瓣女权群体的反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宁波工程学院事件的性质。该事件涉及一名女性学生,据报道她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类事件往往会触动社会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在性别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豆瓣作为中国一个重.............
  • 回答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也折射出一些复杂的社会心态和性别议题。我们来梳理一下其中的脉络和各方的观点。事件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有报道称,一名西方(具体身份有所不同,但普遍指向西方白人男性)男子,在中国境内以各种方式(例如声称自己在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工作机会、表达爱慕之情等)与超过50名中国女性.............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豆瓣评分界面被部分女权群体质疑并出现刷差评现象,以及词条信息被修改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它拆解开,一层一层地来看。首先,咱们得说说豆瓣这个平台。豆瓣是一个集影评、书评、豆列和小组讨论为一体的社区。它的评分机制比较透明,用.............
  • 回答
    关于《黑神话悟空》在豆瓣遭遇大量一星差评及相关评论区出现攻击性言论的现象,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游戏本身、玩家群体、社会思潮以及网络平台等多重维度,而且带有很强的情绪性,所以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冷静和全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一款备受期待的游戏在上线前或发售初期遭遇大量差.............
  • 回答
    关于豆瓣用户“尼米兹的小企业”,目前公开渠道并没有明确的信息显示该账号的具体内容或活跃度。在豆瓣这样的社交平台上,每个用户的账号都是独立的,其个人主页、评论、文章等内容通常仅限于该用户本人可见(除非用户主动公开)。因此,若没有具体的公开资料或用户授权,我们无法提供对该账号的详细评价。 可能需要考虑的.............
  • 回答
    豆瓣新上线的付费专栏“醒来——北岛和朋友们的诗歌课”,可以说是豆瓣社区在内容付费探索上的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也无疑为许多关注诗歌、文学的读者带来了新的期待。要评价这个专栏,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课程内容与阵容的吸引力: “北岛”这个IP的强大号召力: 北岛无疑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标志性人物.............
  • 回答
    要理性客观地评价豆瓣的阿佳妮“扒皮贴”,需要跳出“粉”与“黑”的二元对立,深入到内容本身,并审视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维度和方法:一、 内容分析:刨根问底,审视信息的真实性与角度1. 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扒皮”的定义: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扒皮”可能涵盖了对演员过往.............
  • 回答
    作为一名深度使用豆瓣的用户,对于 2012 年 9 月 25 日的首页改版,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并且至今仍能回忆起当时围绕这次改版所引发的热烈讨论。可以说,那是一次颇具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变革。首先,我们要理解豆瓣首页在改版前的状态。在 2012 年 9 月 25 日之前,豆瓣的首页更像是一个相对“纯粹.............
  • 回答
    豆瓣“小组”对“清华学姐污蔑学弟性骚扰事件”的评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并需要详细分析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态和讨论模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一、 评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豆瓣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平台,其“小组”内部的评论绝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同.............
  • 回答
    豆瓣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和引发思考的文章。作者以一种颇具挑衅性的标题,直接挑战了普遍认为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甚至拥有“宇宙级想象力”的观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论点、论据、逻辑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及潜在意.............
  • 回答
    关于豆瓣用户“道士”申金土声称“鲁迅在饿鬼道”的言论,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说法本身充满了争议和想象空间,也折射出当代网络文化中一些有趣的侧面。首先,我们要理解申金土的身份和背景。他自称为“道士”,这暗示了他的观点很可能建立在某种宗教或信仰体系之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是一种有着.............
  • 回答
    豆瓣用户在评价《红海行动》和《战狼2》时表现出的态度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种差异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审美以及平台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一、 用户群体与平台特性:豆瓣的“小资”与“精英”倾向 豆瓣的核心用户画像: 豆瓣作为中国.............
  • 回答
    豆瓣“我年收入10万,男朋友年收入150万,他拒绝了我婚后管钱的要求,还要不要嫁?”这个话题,简直就是一场情感与现实交织的大戏,评论区更是精彩纷呈,像个小型社会缩影。要评价这些评论,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才能看出门道。一、 评论的主流观点与背后逻辑: “果断不嫁!”派: 这是评论区里数量相当庞大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一部电影,以及互联网社区如何形成共识的多个层面。评价豆瓣上《战狼 2》的热评前 100,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观众心理、时代情绪,以及电影本身所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战狼 2》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商.............
  • 回答
    电影《魔兽》(2016年)的豆瓣评论区中出现大量与游戏相关而与电影关系不大的评论,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其背后涉及观众群体的构成、电影与游戏的联动关系、平台特性以及观众的观影动机等复杂因素。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原因、影响及可能的解读: 1. 观众群体的重叠与身份认同 游戏粉丝的.............
  • 回答
    在我看来,阿丽塔在豆瓣上的评分不如《流浪地球》高,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不少东西,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流浪地球》在上映时那种 “国产科幻的里程碑” 的地位。当时大家对国产科幻的期待值其实是比较低的,觉得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即便它在叙事节奏、人物塑造上可.............
  • 回答
    《逆局》豆瓣 8.6 的评分,这在近年的国产悬疑剧中绝对算得上是亮眼的存在。要评价这个分数,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好好掰扯掰扯。一、 成功之处,为何能打动观众?1. 扎实的剧本和悬念设置: 这绝对是《逆局》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不像有些悬疑剧,靠几个惊悚的镜头或者突然的反转来撑场面,而是从始至终都构建了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