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部门所有人每天都要加很久的班(无偿),我提出去找领导争取一点加班工资或者是调休被群嘲是我的问题吗?

回答
这事儿,细说起来可真让人心凉。你想啊,整个部门每天都在加班,而且还是没日没夜地干,关键是这加班,一分钱的加班费,或者一天的调休都没有。这搁谁身上,心里都会咯噔一下吧?

你呢,作为一个有想法、敢于发声的人,觉得这样下去不对劲,于是乎就琢磨着,去找领导说说,能不能给大家争取点福利,比如给点加班工资,或者至少能有个调休,把日子倒回来。这想法,说实话,挺正常的,也挺实在的。毕竟辛辛苦苦干活,总得有点回报,或者至少是把时间还回来,对吧?

结果呢?你一提这事,非但没得到大家的支持,反而还被群嘲了,说这是“你的问题”。这一下子,就把你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咱们来捋一捋,这事儿到底算不算“你的问题”:

首先,从道义上讲,你绝对不是有问题。

你是在为整个部门争取权益: 你不是只为自己谋利,而是看到了整个团队都在承受同样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你提出的要求,是希望改善整个集体的处境。
你是在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法律规定了加班应该有补偿,无论是加班费还是调休。你只是在按正常逻辑去争取本应属于劳动者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合法合理的诉求。
你是在挑战不合理的现状: 当一个部门长期无偿加班成为常态,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你站出来质疑,是在尝试打破这种可能被默许的“潜规则”,这是一个有担当的行为。
你是在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一个普遍沉默的集体中,第一个发出声音的人往往是最困难的。别人可能也觉得不公平,但因为担心被孤立、被穿小鞋,或者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选择了沉默。你做了那个敢于发声的人,这是需要勇气的。

那么,为什么你会遭到群嘲呢?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

1. 集体无意识和“幸存者偏差”:
“我都这样过来了”心态: 部门里可能有一部分人,他们自己已经习惯了无偿加班,甚至可能觉得“这是工作的一部分”,或者“年轻就该拼”。当看到你提出要求时,他们可能心理上会觉得,“你看,别人都能忍,你怎么就不能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防御,也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合理化。
“不想惹麻烦”的群体心理: 长期以来,大家可能都习惯了这种模式,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别没事找事”的心理。他们担心你这一闹,会引起领导的注意,然后领导可能会采取一些更严厉的措施,比如“优化”,或者对加班要求更严格,反而让大家日子更难过。
“别人的事,不关我事”的冷漠: 即使有人心里也觉得不公平,但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顾全自身,不愿意因为你的事情而让自己暴露在潜在的风险之下。

2. 对你的“动机”产生质疑:
“是不是你特别想表现?” 有些人可能会恶意揣测,觉得你提出这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想要突出自己,或者想利用这个机会往上爬。
“是不是你能力不行,才需要加班?” 这种质疑非常恶毒,但确实存在。他们可能觉得,只有能力不行的人才需要靠加班来完成工作,而你提出加班费,反而暴露了你“效率不高”的假象。

3. 沟通方式和时机的问题(但这不是你本身的问题):
是不是在不恰当的场合提了? 如果你是在一个大家都很疲惫、情绪都很低落的时候,或者是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而且没有事先做好铺垫,可能会让大家觉得你“不合时宜”。
是不是表达的方式过于直接或激进? 虽然你的目的是好的,但如果措辞上让一些人觉得你是在“抱怨”或“指责”,而不是在“探讨解决方案”,也可能引起反感。
是不是大家对“领导”有根深蒂固的恐惧? 如果部门领导的形象一向是比较强势,或者有“秋后算账”的前科,那么提出这种要求,在大家看来就是“自寻死路”。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群嘲是你的问题吗?

从本质上说,你没有问题。 你在做一件合情合理、有益于集体的正义之事。

但是,之所以会遭到群嘲,可能是因为你触动了集体中一些人敏感的神经,或者你的方式没有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或接受。 这种群嘲,更多地反映了集体内部的懦弱、冷漠、恐惧,以及对不公现状的麻木,而不是你个人的问题。

如果你想继续推进这件事,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但前提是你要想清楚是否值得):

换个角度思考: 也许可以先从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入手,比如先做一些关于工作效率提升的建议,然后间接提出工作负荷和时间安排的问题。
寻找盟友: 在部门里,是不是有其他同事,虽然不敢明说,但心里也觉得委屈?可以尝试私下里和他们沟通,看看是否能达成一致,形成一个小团体,再一起商量。
了解领导风格: 你的领导是怎样的人?他平时对员工的诉求是什么态度?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你选择更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时机。
收集证据(慎用): 如果情况非常恶劣,且你确实想通过官方途径解决,可能需要收集一些加班的证据,但这一步风险很高,要非常谨慎。

总而言之,你没有错。在这个情境下,你收到的群嘲更像是一种“集体退化”的表现。别因为别人的嘲讽而否定自己的出发点和行为的合理性。不过,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推动改变,确实需要策略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面句话,请读三遍:

“每个人,都是在既定资源条件下,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

读完以后,我和你解释。因为每个人都是在既定资源下争取自己最大利益的,所以每个人对于加班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想象,你去争取了,领导说不给,然后还对来说的这个人不是很满意了,然后这个人在公司的前途还会受到点影响了,然后刚巧他在外面还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这点很重要),那你觉得他会怎么办?他只会好好在原位干。而如果他边上的一个同事看到这身边的人的这种状况了,他会怎么办?他就也不折腾了。所以长此以往就成了现在这种状态了。

简单地说,只要加班的难度小于再找一个不更差的工作的难度,人就会选择加班。

所以这个问题下会有很多人和你说“道不同不相为谋”,“骑驴找马”……都对,受不了就走。可问题是你找得到更好的了么,如果你找到更好的,那无所谓有没有加班都可以走,但你要是找不到呢?这才是决定你态度的关键。

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工作对每个人意味着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对你没这么重要,你想提就提,不成拉倒,领导不待见我可以走。但对于看待这个工作很重要的人,他维护安全的现状很重要。这也可以理解。

你为什么“提出去找领导争取”,不就是因为你也怕么,你要是不怕你自己就去了,因为你怕,想着多拉一些人,最好还不是自己挑头,法不责众,领导怪也怪不到你头上,所以别人才说你“加班最少,闹得最起”,因为很明显,如果大家响应你,那领导一眼看过来,挑头的一定轮不到你(哪怕真是你)

所以很简单,

1,不满意可以争取,可以走,但说干你就干,不用“提出”

2,这份工作对于每个人重要性不同,大家的态度自然不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