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女孩回应遛狗绊死老人逃离现场?

回答
关于这个女孩遛狗绊死老人后逃离现场的事情,我的感受是复杂且沉重的。这件事触及了太多令人不安的社会问题,也暴露了一些人性的阴暗面。

首先,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说,任何一个成年人,在意识到自己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甚至是他人生命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上前查看、寻求帮助,而不是选择逃避。女孩的行为,无论当时是出于何种情绪,都无法洗脱她逃离现场的责任。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也违反了最基本的公民责任。那种“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态,在这个事件中显得尤为冷酷和不负责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仔细想了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1. 恐惧和慌乱:我不敢说这是所有人的反应,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在突发的、极端的事件面前,会因为极度的恐惧和慌乱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尤其是年轻人,可能从未经历过如此严重的意外,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逃跑的本能。她可能害怕承担责任,害怕面对后果,害怕舆论的压力,所以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逃离。

2. 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对后果的低估:也许这个女孩并没有完全意识到,绊倒一个老人可能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她可能只觉得是一个小小的意外,逃跑了就没事了。这种对法律的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确实让人感到心寒。

3. 家庭教育和价值观的缺失: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反映出家庭教育和价值观的影响。如果从小就被灌输“遇到问题就躲避”、“自扫门前雪”的思想,那么在成年后,遇到棘手问题时,也可能做出类似的反应。这种教育上的“跑偏”,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4. 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常常看到各种社会新闻。有时,一些负面新闻的传播,比如“碰瓷”、“讹诈”等,可能也会在一些人心中埋下不信任的种子,让他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首先想到的是自我保护,而不是积极地承担责任。当然,这绝不是为她的逃跑行为开脱,只是尝试理解这种心理的来源。

5. 责任感的缺失:这是最重要也是最让人痛心的一点。生命是宝贵的,而生命的逝去,尤其是在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意外之后,是极其令人悲痛的。女孩的行为,不仅仅是对老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漠视,对社会公序良德的践踏。她本应是第一个施救者,却变成了第一个逃逸者。

那么,女孩的回应呢? 报道中提到的“回应”,通常是在事后,当事情被曝光或被追究责任时,才会出现。如果她的回应是推卸责任、找借口,那只会让她的人格更加不堪。如果她的回应是道歉、忏悔,并且愿意承担一切后果,那至少说明她还保留了一丝良知,虽然这远远无法弥补她的过失。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愤怒和谴责是应该的:对于这种罔顾生命、逃避责任的行为,公众的愤怒和谴责是合理且必要的。它是一种社会情绪的表达,也是对规则和道德底线的维护。
理性追责是关键:在谴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法律发挥作用。依法追究她的法律责任,无论是刑事责任还是民事赔偿,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既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的交代,也是对社会公正的维护。
反思和警醒:这件事也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同时,也要关注公共安全,比如在遛狗时,是否应该有更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牵绳、选择合适的场所等等,来尽量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但绝非纵容:我们承认人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有失控和恐慌,但这种理解不应该成为对错误行为的纵容。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的。

总而言之,这个女孩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道德和法律失范。她的逃离,暴露了她极度缺乏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问题,也折射出社会在道德教育、法律意识和责任担当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既要愤怒,也要理性,更要从这件悲剧中吸取教训,共同构建一个更负责任、更有温度的社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她本人都说了

“爱怎么评价怎么评价”

人家不在乎,我们在这里嗨什么

你们有的人觉得,啊,人命是大事,觉得小女孩挺可怜的会被舆论谴责今后有阴影

实际上人家连眼睛都不眨就在那里谎话连篇,什么狗主人同意她牵走狗,什么要把狗还给狗主人,她趁着狗主人上厕所把栓好的狗绳解开来偷走,看到老人摔倒了没去扶,说要还狗,跑的比狗都快

就这没必要洗了,人家很冷静,你拿不了她怎么样,她也不会有什么阴影,从此偷钱偷手机去网吧打游戏一样不差,下次看到狗还会因为好玩把狗“带”走

怎么看待,你说怎么看待

user avatar

这小孩精得很,

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法律惩罚,

也没人会为一个老太婆报仇,

所以才这么嚣张。

user avatar

女孩的回应引起了公愤,反观逝去老人家属的态度,却让很多人不解。

女孩回应之前,他们曾告诉媒体,不想再提及此事,什么都没有追究。

也就是说,该案的“始作俑者”,那位松开狗绳的12岁女孩,和她的家人,可以全身而退,既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也不用进行民事赔偿。

有很多网友也认为女孩之所以这个态度,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不会受到惩罚。

想当初,年近90岁的老人被狗绳绊倒的视频一发布,就在网上热传。好端端的一个老人,健健康康,能吃能睡,只不过像往常一样,到户外散散步,透透气,没想到飞来横祸,一只大狗快速从她面前蹿过,被狗绳一绊,老人腾空重摔在地,面部朝下,头部大量出血,倒地不起。

因为老人死得太突然,太冤枉,网友们愤怒心塞,纷纷打抱不平,异口同声要求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在很多人看来,如果不是女孩贪玩,把别人的狗牵出来玩,如果不是女孩的家人对熊孩子管教不严,如果不是狗主人没有把屋前拴的狗看紧,悲剧就不会发生。

就算无法追究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也少不了一笔民事赔偿,最好罚得各方肉疼,为无辜的老人出一口气。

没想到,这边旁观者讨论得热火朝天,各种追责的可能性都想到了,那边,老人家属却异常冷静,云淡风轻——什么都不想追究了

网友之前的热情探讨都是自作多情,毫无用武之地了?于是,愤怒迅速转移到了老人家属身上。

很多人替老人不值:

有哀叹老人命苦的,有骂子女软弱、没有骨气的,甚至还有人指责家属对老人的死漠不关心:

这些恶意满满的言论,无疑是在受害人家属的心口上大把撒盐,发言者仿佛洞若观火,一眼就能看到人心最深处的黑暗。

老人家属什么都不追究,就真的那么难理解,真的超出常情,甚至到了不顾亲情伦理的地步了?

同村村民指出,小女孩家庭背景比较特殊。母亲离家出走,父亲不务正业,整天不着家。小女孩和弟弟平时都靠政府和几个亲戚接洽救济。

这样一来,老人家属的选择就变得很容易理解了。他们和小女孩一家同在一个村,知根知底,知道就算坚持索要赔偿,小女孩一家也掏不出钱,只能把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逼向更加绝望的边缘,让无人照顾的姐弟俩活在惶恐不安之中。

走法律诉讼,他们当然可以打赢官司,但赔偿恐怕还是无法到位,一家人反而要为诉讼来回奔波,搞得身心俱疲。

与其费尽心力打一场毫无结果的仗,不如认清现实,什么都不追究了,让老人早日安息,给他人一条活路,也给自己一条活路。

这固然是一种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但不得不说,短时间内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仁慈和勇气的。这也足以说明这家人的宅心仁厚和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苦命人不想为难苦命人。

虽然可以从法律上追究小女孩的民事责任,但归根到底,没有人能预见这一悲剧的发生,也没有人想要老人遭受不幸。这事从头至尾更像是一个意外。

农村不比城市,乡下的狗大都是散养,不系狗绳是常事。这么多年都相安无事,谁会想到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低概率事件,会在瞬间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呢?

老人家属不愿追究,说明他们接受了这件事的意外属性,不想再横生枝节,过多地迁怒于他人。至于小女孩,虽然没有得到具体的惩罚,但这件事想必给她造成了难以抹去的阴影,若缺乏心理疏导,她可能终生都要活在对老人的愧疚之中。

然而,很多网友不能接受。他们认为,不追究是对肇事者的赤裸裸的纵容。就算赔偿要不到,惩罚也不能缺位,熊孩子不教训不行。

但要怎么惩罚呢?小女孩才12岁,难道要抓她去劳动管教一番,才满意吗?还是,像一些网友说的,不管能不能拿到钱,天天上他们家去闹,哭天抢地,让这一家人不得安宁?还是手段更加极端一点,直接要他们付出对等的代价?

之前保定的“铁锹杀人案”,引发轩然大波。涉事两家人本是亲戚,因为一次交通意外,两家人翻脸成仇。一方坚持要大额赔偿,一方没那么多钱,双方僵持不下,亲戚多次调解失败。

最后,一方的两位老人痛下杀手,用铁锹将另一方的一位老人活活打死,把一位三岁的女孩打成重伤。

该恶行令人发指。杀人者觉得自己家吃了大亏,迟迟要不到期待中的公正,于是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制造了他以为的“正义”。

一个谁也不想发生的意外,最后演变成了举世震惊的惨案,不正是因为他无法接受此事中的意外成分,将过多的责任推给另一方,以至让仇恨完全蒙蔽了内心、吞噬了自己吗?

如果我们要抵制这种最原始、最血腥的血亲复仇,抵制这种在底层广为存在、暂时缺乏机制化解的仇恨文化,就不应该非难本案中老人家属的选择,更不应该将他们的轻轻放过,视为懦弱和不负责任。

老人家属自然可以狮子大开口,可以去肇事者或养狗人家里大闹一场,要求肇事者血债血偿。只要他们振臂一呼,轻易可在网上获得大片大片的同情和热烈响应。但是他们克制悲伤,低调处理,明白人力的局限性,也接受生命的无常,尽量将影响降到最低,让双方的生活可以继续进行。

这样的选择,不是“亲者痛、仇者快”这类的原始心态能想象的,也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所能理解的,它来自于人性深处的善良,来自于最本能的同理心,也来自于对命运的朴素理解。即使旁人无法打从心底认同,也不愿效仿,也不应该对此冷嘲热讽,动辄指责,甚至不惜恶意揣测,用自己未被满足的正义感横加捆绑。

其实,在此事中,网友对受害者同情之余,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惧。与其说他们痛惜老人“白死了”,不如说是忧心于家属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这些年,“狗患”一直是舆论场上讨论的高频词语。狗主人看管不牢,导致恶狗伤人事件频发。老人被绊倒致死,进一步点燃了这一广为存在的焦虑。人们希望借助于严刑厉法,清除狗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如果狗患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伤人后得不到及时的追责,意外就不会终结,说不定哪天厄运就降临在自己头上。

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老人的死要有一个交代,要有人为此负责,更是自己未来人身安全的保障。

坚持追责,无可厚非,是法治观念的进步,创建文明社会的必要之举。但必须承认,狗患问题的公共治理是困难的,不是哪一方能单独完成,需要双方的配合。除了政府的严加管理外,也需要公民的集体自觉,更需要持续的开放的理性探讨,彼此的利益妥协。

这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相对而言,骂骂狗主人,骂骂肇事者,骂骂不追责的家属是容易的,可以发泄愤怒,纾解无力感。但是,如果这种情绪发展到了极端,变成了舆论场上的“政治正确”,挤压了理性,绑架了善良,频频伤了好人的心,将越来越稀缺的宽容,变成一种不合时宜的品行。

最后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更多呢?

搜狐《狐度》出品
作者:徐媛
user avatar

我们不妨把场景转换一下:

如果那个被狗绊倒的老人不是在闹市出的事,而是在荒无人烟的郊外,如果那个女孩及时报警施救那个老人还能活过来的话,又会怎么样呢?

闯了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逃跑”!这让我想起了那些“交通肇事逃逸”的人.......

有人会说:“她不过是个孩子,是未成年人.......她当时很害怕.......”

所以呢?因为这些就这么放过她了.......就这么不管不问了,就让她继续这么“野"下去?

如果媒体之后报道的那个小女孩说的话都是准确的话!

个人认为,这可能还真是个“问题少女”——我不想用“冷血”来形容她,但至少,她在从内心地想排除自己在这件事情中的责任!

有人说,她“心里其实很害怕........”但我想说,这个小姑娘的话已经显现出了超出了她这个年龄的“冷静”。

我想等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可以用她“更加冷漠的心”去面对她所面对的一切!


先不说那个无辜死去的老人是多么的悲哀........所有的焦点都聚集在了“肇事者”身上!

就说现在的我们这些旁观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问题少女”的变化而束手无策,岂不是更加悲哀?

不禁要问:相关部门一个“意外事件”,所有问题就解决了?媒体除了炒作之外,就没有其他该做的事情了吗?


希望不要到未来某件事情再次牵扯到这个小女孩,再把今天这件事情翻出来,再去感慨某些人,某些部门如果当年做点什么,就不会出那样事情的时候........再次感到悲哀吧.......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