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音乐生的我们,视唱练耳,这个词听起来或许有些枯燥,但它却是我们音乐之路上的基石,是连接我们内心音乐感受与实际演奏、创作的桥梁。很多同学可能会感到迷茫,觉得它就像一本天书,摸不着头脑。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样才能让这门学科真正“活”起来,变成我们手中的利器。
一、 打破思维定势,找到视唱练耳的“乐趣”
首先,我们要调整一下心态。很多人一提到视唱练耳,脑海里就是枯燥的音阶、和弦、节奏练习。但试想一下,音乐本身不就是关于声音、旋律、节奏的组合吗?视唱练耳,说白了,就是让我们更敏锐地捕捉和理解这些声音的语言。
把它当成一种“解码游戏”: 看到谱子,就如同看到一串神秘的密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们“翻译”成耳朵能听到的、大脑能理解的音乐。每一次的准确视唱,每一次的成功听辨,都是一次成功的解码,很有成就感。
跟生活中的声音建立联系: 音乐无处不在。我们上下班路上的喇叭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朋友间有趣的对话节奏,甚至连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都可以尝试去捕捉它们的高低、长短、强弱。这种联系能让你觉得练耳不再是“功课”,而是对周围世界的另一种“聆听”。
二、 扎实基础:音高、节奏、音程、和弦,一个都不能少
视唱练耳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1. 音高训练:
音阶和琶音: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每天坚持慢速、清晰地模唱和演奏各种音阶(大调、小调、各种调式)和琶音。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保持音准的稳定。
模唱: 听到一个音,立刻唱出来,并且要准确。这可以通过钢琴、音叉或者App来辅助。找到“感觉”中的音高,并且能稳定地发出。
固定唱名法 vs. 移动唱名法: 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且都能熟练运用。在练习中,可以尝试交替使用,加深理解。
跳进音程的模唱: 很多时候,视唱的难点在于音与音之间的跳跃。尤其要注意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八度等大跳,以及各种七度、九度的复杂跳进。
听辨高一个八度或低一个八度的音: 听辨同名异八度的音,也能很好地锻炼我们的听觉敏锐度。
2. 节奏训练:
熟悉各种节奏型: 从简单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开始,逐步到三连音、十六分音符、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拍子感: 跟着节拍器练习,确保节奏的稳定和准确。可以用手打拍子,嘴里唱出节奏。
节奏模唱: 听到一段节奏,立刻拍手或者用“哒哒”等拟声词唱出来。
节奏组合: 尝试将不同的节奏型进行组合,提高对复杂节奏的反应速度。
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这些是很多新手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特别加强练习,理解其“延后”或“提前”的感觉。
3. 音程训练:
听辨和模唱: 这是视唱练耳的核心内容之一。
熟练记忆“音程感觉”: 很多音程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或“色彩”。比如,大三度听起来明亮,小三度则略显忧郁;纯五度听起来和谐、稳定,增四度(减五度)则有冲突感。
以熟悉音程为参照: 比如,你知道C到E是大三度,C到G是纯五度,那么听到G到E,可以想成G到C(四度),再加上C到E(三度),就是七度。
不同类型的音程: 纯、大、小、增、减音程都要区分开,并且要能够准确模唱。
“同类音程”的练习: 比如,同一时间听几个大三度,或者几个小六度,训练听觉的辨别能力。
练习方式: 可以利用App、软件或者请老师、同学弹奏,然后听辨出音程的度数和性质。
4. 和弦训练:
认识基本和弦: 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属七和弦是基础。
听辨和弦性质: 听到一段和弦进行,首先要能辨别出是大三、小三还是其他。
和弦连接: 听辨和弦的进行,比如IIVVI,或者一些更复杂的进行。注意和弦的“解决”方向。
三和弦的转位: 听辨第一转位、第二转位与原位的区别。
常用七和弦: 属七和弦、大七和弦、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等,要能够区分。
和弦的“色彩”: 感受不同和弦给人的情绪和感觉。
三、 进阶训练:旋律、节奏型、和声、曲式
当基础打牢固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更复杂的训练了。
1. 旋律视唱:
由简到繁: 从简单的单音旋律开始,到包含跳进、复杂节奏的旋律。
整体把握: 在唱之前,先快速浏览一遍旋律,注意调性、节奏的特点,以及旋律的起伏走向。
分句练习: 遇到长的或复杂的旋律,可以分成几小句来练习,一句一句地攻克。
模唱旋律: 听一段旋律,然后完整地模唱出来。注意音准、节奏、力度、表情等细节。
创作旋律: 尝试自己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然后视唱出来,这是对理解能力的最高考验。
2. 节奏型听辨和模写:
复杂节奏的听辨: 包含切分、附点、休止符等多种元素的复杂节奏,需要仔细听辨,然后准确写下来或模唱出来。
不同风格的节奏: 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风格的节奏特点,也要有所涉猎。
3. 听辨和声:
和弦进行: 听一段乐曲,尝试辨别其和弦的进行,甚至写出简单的和弦谱。
辨别旋律与伴奏: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复杂的伴奏织体中找出主旋律。
听辨声部: 听一段复调音乐,尝试分辨出其中几个独立声部的旋律。
听辨不同调: 音乐进行中出现的转调,要能敏锐地捕捉到。
4. 听辨曲式与织体:
简单曲式: AABA、ABAB等简单的曲式结构,可以尝试听辨。
织体: 主调音乐、复调音乐、主调与复调结合的音乐,需要去区分。
四、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工具
1. 规律性练习: 每天坚持练习,哪怕时间不长,也要保证规律。细水长流比一次性突击效果更好。
2. 分解练习: 遇到困难,不要害怕,把它拆分成更小的单元去解决。比如,某个小节的节奏总出错,就单独把它拿出来反复练。
3. 多听多练: 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听大师的演奏,听不同的声部。同时,多练,无论是视唱还是练耳。
4. 利用科技手段:
专业的练耳App: 市面上有许多优秀的练耳App,如Perfect Ear, Functional Ear Trainer, Teoria.com等,它们提供了各种针对性的练习。
乐谱软件: Sibelius, Finale, MuseScore等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输入、编辑和播放乐谱,方便我们制作练习材料。
节拍器App: 保证节奏的稳定。
录音设备: 用手机或录音笔录下自己的模唱,然后回听,找出问题所在。
5. 与他人互动:
与同学交流: 和同学一起练习,互相听对方唱,互相指出问题。
请教老师: 遇到瓶颈,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老师的指导往往能事半功倍。
6. 建立“听觉词汇库”: 就像学习语言一样,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听觉词汇库”,里面装满了各种音程、和弦、节奏型的“感觉”。
五、 克服困难,保持耐心
视唱练耳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
总是跑调: 这很正常,多练习模唱,多找到身体里发出这个音的感觉。
节奏总是不稳: 坚持使用节拍器,从慢速开始。
听辨和弦总是混淆: 重新巩固基础,多记忆不同和弦的“声音特征”。
觉得枯燥: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练习,或者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来分析。
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耐心! 音乐的学习是一个马拉松,视唱练耳更是其中一项基础且需要毅力的训练。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气馁,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在为你未来的音乐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当你能够自如地读懂谱面上的音符,听到一段旋律就能哼唱出来,听懂一段音乐的“骨骼”和“血肉”,你会发现,视唱练耳不再是负担,而是你与音乐最直接、最美妙的连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