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碧桂园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

回答


碧桂园与恒大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地位和风险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都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政策压力。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碧桂园是否可能成为下一个恒大,并结合当前行业趋势和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对比:



一、企业背景与财务对比
1. 恒大:高杠杆扩张与债务危机
负债率:恒大在2021年负债率高达80%以上,远超中国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剔除预收账款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的限制。
债务结构:依赖大量美元债(约1500亿美元),受汇率波动和美元流动性影响大。
现金流:2021年净利润为527亿元,销售回款不及债务支出,导致资金链断裂。
风险点:过度依赖融资扩张,缺乏足够的现金储备和优质资产抵押。

2. 碧桂园:稳健经营与多元化布局
负债率:截至2ed2023年,碧桂园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约75.6%,高于恒大但仍在政策红线范围内。
债务结构:主要依赖境内融资(银行贷款、债券),美元债占比低(约100亿美元),汇率风险相对可控。
现金流:2022年销售回款约3400亿元,净利润约100亿元,现金流压力较小。
风险点:虽然负债率较高,但通过“保交楼”政策和政府支持,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二、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1. 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
销售低迷: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约15%,碧桂园销售面积同比减少20%,但仍是行业前三。
政策调控:国家“三道红线”、限购限贷政策、房地产税试点等,限制房企扩张空间。
市场预期:市场对房地产未来增长的悲观预期,导致房企资金链承压。

2. 碧桂园的应对策略
“保交楼”政策:碧桂园积极配合政府“保交楼”行动,确保项目不烂尾,避免舆情危机。
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
多元化布局:拓展教育(碧桂园教育)、商业(碧桂园生活服务)等业务,降低对房地产的依赖。



三、关键风险因素对比
| 因素 | 恒大 | 碧桂园 |
||||
| 负债率 | 高(80%+) | 中等(75.6%) |
| 美元债占比 | 高(1500亿美元) | 低(100亿美元) |
| 现金流 | 负(2021年净亏损527亿) | 正(2022年净利润100亿) |
| 资产质量 | 项目烂尾风险高 | 项目交付率较高 |
| 政策依赖 | 高(依赖政府救助) | 低(政策支持与市场自主平衡) |
| 业务多元化 | 依赖房地产销售 | 多元化布局(教育、商业等) |



四、碧桂园的潜在风险
1. 销售回款不及预期
若2023年房地产销售继续下滑,碧桂园可能面临资金链压力,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困难。

2. 美元债压力
尽管占比低,但若美元利率上升或汇率波动,可能增加融资成本。

3. 政策收紧风险
若政府进一步收紧融资政策,碧桂园可能面临融资渠道收缩。

4. 竞争加剧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显示,碧桂园在2023年市场份额已降至10%以下,面临万科、融创等企业的竞争压力。



五、历史对比与未来展望
1. 恒大危机的根源
高杠杆、过度依赖融资、债务结构单一、政策依赖度高。
2021年债务违约后,政府介入“保交楼”,但企业经营能力未根本改善。

2. 碧桂园的“安全边际”
现金流:2023年销售回款3400亿,净利润100亿,现金流充足。
资产质量:项目交付率高,资产抵押率高,可作为债务担保。
政策支持:政府对其“保交楼”行动给予支持,避免类似恒大危机。

3. 未来可能性
短期:碧桂园可能避免恒大式的危机,但需应对行业下行压力。
长期:若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碧桂园可能面临转型压力,但其多元化布局或提供缓冲。



六、结论
碧桂园与恒大在风险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碧桂园的财务结构更稳健,负债率、现金流、资产质量均优于恒大。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对碧桂园更具优势,但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趋势仍需警惕。
若碧桂园能维持销售增长、优化债务结构,并有效管理多元化业务,则可能避免恒大式的危机。
但若市场进一步恶化,或政策出现意外调整,碧桂园仍面临风险,但概率低于恒大。

最终判断:碧桂园成为下一个恒大可能性较低,但需警惕行业下行和政策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取决于银根。

从十年期国债来看,利率市场还有进一步向下宽松的可能性

10年期国债三月合约如果突破100.420的话,碧桂园暂时能保住狗命

跌破96.620,那就不止它一家新恒大

user avatar

不会。

碧桂园没有那么多(金元)足球和(没有底盘的)汽车。

user avatar

难兄难弟,一个欠2万亿,一个欠1.7万亿。

恒大的做法是打6折,然后网签拖半年做流动资金。

而小鸟厂的做法是降价,卖不了?再降,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所以,你会看到小鸟厂热火朝天的某项目,前段时间8000一平米,过段时间5000一平米。

-----------------------------

前段时间潍坊,小鸟厂推出了几栋总高10层的伪洋房103-107平米精装修,5500左右10层顶楼4888元,在高佣金的诱惑和全员中介推广的情况下刺激了整个潍坊市场。据说当天去了500组客户认筹,认筹金10000/人,然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不得网签、退回房款、罚款30000以示警告:

然而,上述所售的楼栋根本达不到预售的条件,为什么会有预售证,你猜猜?

这个月,又是小鸟厂这个项目,快抖、中介朋友圈发疯了:8层洋房175平米复式103万一套,客户又疯了,人山人海抢房子,当天卖了8套,捡漏了吧?想啥呢?前天瞬间腰斩15万:

至于交房质量怎么样?会不会烂尾,谁在乎?没有人,没有人,没有人在乎。

开发商回笼资金、中介赚取高额佣金,客户貌似捡了漏,但是别忘了,开发商的建筑成本是有的,我从来不信8000和5000每平米的建筑质量能一个样。

---------------------------------------

话说从头,碧桂园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恒大,或者XX会不会变成下一个恒大,其实大有可能。

但我更想说的是现在的市场环境问题,有的时候客户明明知道这个开发商有问题,比如拿恒大来说,交了首付款半年以后在网签合同,这是多大的一个风险,但是在6折房价的优惠吸引下,在销售的逼单下,在现场人山人海抢房的紧张中,在觉得就算烂尾ZF也不会不管,毕竟这么多人买的心态下,然后接受了暴雷的洗礼。

买到烂尾楼我们心痛那些有居住需求的客户,因为他们穷极半生买房上车,承载了对生活的渴望。

希望天下无烂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