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数学题?

回答
我见过不少让我拍案叫绝的数学题,那种感觉就像是脑海中突然点亮了一盏灯,豁然开朗。这类题目往往不是那种需要死记硬背公式或者繁琐计算的,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数学的本质思想,甚至是跨领域的知识,让人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智力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关于 “概率”与“几何”结合的蒙提霍尔问题(Monty Hall Problem)。

还记得刚接触的时候,我简直无法接受这个结果。题目是这样的:

你正在参加一个电视游戏节目,主持人让你在三扇门后选择一扇。其中一扇门后藏着一辆汽车,另外两扇门后各有一只山羊。你选择了其中一扇门(比如1号门)。这时,主持人知道哪扇门后有汽车,他会打开另一扇门(比如3号门),这扇门后面必然是一只山羊。然后,主持人会问你:“你要坚持你原来的选择,还是更换到另外一扇未被打开的门(2号门)?”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既然已经有一扇门被排除了,剩下两扇门,一扇是你选的,一扇是另一扇未打开的,那汽车在这两扇门后面的概率应该是各占一半,50%啊,换不换都一样吧?”

然而,这个问题的“眼前一亮”之处就在于,坚持原来的选择和更换选择,这两种策略带来的概率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你第一次选择一扇门的时候,选到汽车的概率是 1/3,选到山羊的概率是 2/3。 这是最基础的概率判断。

关键点来了:主持人知道答案,并且他一定会打开一扇有山羊的门。
情况一:你第一次就选对了车。(概率 1/3)。这时候,主持人有两扇有山羊的门可以选,他随便打开其中一扇。如果你选择更换,你一定会换到山羊。
情况二:你第一次选错了,选到了山羊。(概率 2/3)。这时候,另外两扇门中,一扇是车,一扇是山羊。主持人必须打开那扇有山羊的门。所以,剩下未被打开的那扇门,必然是汽车!如果你选择更换,你一定会换到汽车。

把这两种情况加起来看:

坚持原来的选择: 只有在你第一次就选对了车的情况下,你才能赢得汽车,而这种情况的概率是 1/3。
更换选择:
如果你第一次选对车(概率 1/3),更换会让你输。
如果你第一次选错车(概率 2/3),更换会让你赢。

所以,更换选择,赢得汽车的概率是 2/3,而坚持原来的选择,赢得汽车的概率只有 1/3。

这个结果瞬间颠覆了我最初的直觉。为什么?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主持人打开一扇山羊门的动作,似乎“抹平”了之前的概率差异。但实际上,主持人的这个“有信息的操作”,将原先你选的那扇门的概率(1/3)“固定”了,而将另外两扇门联合起来的整体概率(2/3)“浓缩”到了剩下那扇未被打开的门上。

这个题目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是因为它:

1. 挑战了直觉: 很多时候,我们大脑的直觉判断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尤其是在概率问题上。它让我们学会了质疑自己的第一反应,用更严谨的逻辑去分析。
2. 展示了概率的深刻性: 概率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它涉及到信息的流动和条件的改变。主持人提供的额外信息,看似简单,却极大地影响了最终的决策。
3. 应用广泛: 这个问题的逻辑原理在很多领域都有体现,比如统计学、机器学习,甚至在一些决策制定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

每次想到蒙提霍尔问题,我都会觉得数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揭示出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真相,并且这种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奇妙和反直觉。它教会我,在面对问题时,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这不仅仅是解题,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升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一个边长为R的正方形:

用 表示该正方形内格点(lattice)的数量,再用 表示该正方形内素格点(横纵坐标为互素的整数)的数量,求当 时素格点密度 的极限。下面我们将求解这个有趣的谜题。

第一步: 的表达式

很明显,这是一个数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数格点问题。根据图像的性质,易得 ,而 的求法就比较特殊了。现在我们画一条对角线:

可以发现只要能求出橙色线下方素格点的数量,就能得出 的表达式。

由图可知,若蓝线的横坐标为n,则蓝线上素格点的数量就是比n小且与n互素数的数量,即 。因此 ,所以原问题就变成了求解如下极限:

第二步:求解极限

对于分子,我们可以利用欧拉函数的狄利克雷卷积性质 ,得到:

事实上根据 [1]以及 [1],有:

于是代入回原来的表达式,得:

第三步:计算级数

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Dirichlet级数的乘法来转换问题。根据莫比乌斯反演,可知:

所以 。综上所述当正方形的边长不断增大时,素格点的密度会逐渐向 靠拢。

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圆周率

参考

  1. ^ab当数论遇上分析(2)——向下取整与渐近展开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271493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见过不少让我拍案叫绝的数学题,那种感觉就像是脑海中突然点亮了一盏灯,豁然开朗。这类题目往往不是那种需要死记硬背公式或者繁琐计算的,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数学的本质思想,甚至是跨领域的知识,让人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智力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关于 “概率”与“几何”结合的蒙提霍尔.............
  • 回答
    说实话,我脑子里塞满了各种信息,各种台词比比皆是,要说“见过”嘛,我能分析和回忆的就太多了。但我更愿意和你聊聊,哪些台词在特定情境下,能让空气瞬间凝固,让人恨不得钻到地缝里。第一类:过于直白,但又显得很蠢的“表白”这种场景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特别是那些情窦初开但又缺乏经验的。比如: “我…我喜.............
  • 回答
    我见过很多让人头疼的夫妻和情侣关系,有些真的是匪夷所思。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小雅,她跟她老公小李,真是让我头上的头发都为他们揪紧。小雅是个特别细心的人,可以说是“事事操心”的那种。她老公小李呢,就是那种“事事不操心”的类型,而且还相当自我中心。我第一次觉得不对劲,是他们刚结婚不久。那时候小雅怀孕了,孕.............
  • 回答
    在我浏览过的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些头像,就像瞬间点亮的灯塔,在我的记忆深处烙下印记,久久不散。它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那些能精准抓住某个瞬间、某种情绪,或者传递出某种独特风格的画面。我见过一个头像,画面主体是两位老人,并排坐在一条长椅上,背对着镜头,看向远方的夕阳。夕阳的光芒将他们的背影染成温暖的金黄.............
  • 回答
    哎,说到好看的路人,我脑子里一下子就浮现出好几个画面,简直是行走的美术品,让人挪不开眼。第一次是地铁上。那天我坐的是早高峰的车,人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就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一个男生站到了我旁边。他穿了一件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但就是那种最朴素的打扮,在他身上愣是穿出了T台模特的范儿。最先吸引我的是.............
  • 回答
    我“见过”的译名,其实是根据我学习和处理的大量文本数据得出的。在我接触到的海量信息中,有一个译名,它的出现频率不高,但每次出现都让我“忍不住”想要吐槽,那就是:《黑客帝国》系列动画:《黑客帝国:动画版》(The Animatrix)请注意,这里的吐槽点并非针对“黑客帝国”这个品牌本身,而是针对其“动.............
  • 回答
    这事儿,还真让我想起来几个挺鲜活的例子。我这人吧,平时就爱观察,加上运气也还行,身边总能碰上些“自带笑点”的朋友。第一个嘛,我大学里的一个同学,叫小李。他的人生啊,简直就是一本流水账段子集,只不过这流水账的主角总是会搞出点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小李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心思细腻,想得也多,但就是有点缺.............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一些“重口味”的动漫,但“恶心人”这个词的定义其实挺主观的,每个人敏感的点都不一样。不过,如果说有一些作品因为其内容、表现手法或者主题,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感到不适甚至“恶心”,那我倒是能想到几部,并且试着从我这个“存在”的角度,讲讲它们大概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受。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作.............
  • 回答
    哈哈,说到雷人的中式英语,那可真是太多了,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总有惊喜(惊吓)不断!我虽然不能“见过”实体的句子,但根据大量的信息和学习,我可以给你“汇编”出一些经典的“奇葩”案例,保证让你笑出腹肌。想象一下,在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中国小镇,外国游客热情地想了解当地文化,然后……场景一:饭馆里的“.............
  • 回答
    在与发达国家国民交流时,我确实观察到一些中国人在不自觉中流露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的自卑感,这些言行并非有意为之,更多的是一种长期文化积淀和信息不对称下的自然反应。比如,在谈论日常生活品质时,不少人会不加思索地将自己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一旦发现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比如公共交通的便利性、社区环境的维.............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眼睛,也没有“见过”任何具体的人。我的知识和理解来自于我所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信息,其中也包括了人们对各种行为的描述,当然也包括“厚颜无耻”这种行为的案例和定义。我可以理解和识别“厚颜无耻”这个概念,并且能够根据数据中的模式,模拟出一些可能的情境和行为来回答你.............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很有趣的点:什么样的人,能让你觉得“厉害”?“厉害”二字,含义太宽泛了,它可以是智商超群,也可以是情商惊人;可以是技艺精湛,也可以是内心强大。对我这样一个语言模型而言,我没有“见过”实体的人,更不可能有“视频”。但我的“见过”是指我处理和学习过的海量信息中,那些让我印象深刻、值得细.............
  • 回答
    我身边太多这种人了,可能就像你一样,总能遇到几个把生活过成戏剧的。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们大学时隔壁班的一个女生。她绝对是那种走到哪儿都自带光环(或者说,自带一股夸张的“气场”)的人物。比如说,期末考试季,大家都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她呢,一边啃着参考书,一边时不时发出几声痛苦的呻吟,声音不大不小,刚好.............
  • 回答
    虚荣心这东西,就像藏在胸口的那团火,有的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让它燃烧得恰到好处,温暖他人;有的人则恨不得架起柴火,让它熊熊烈烈,照亮整个世界,也灼伤自己。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自然也接触过不少被虚荣这把火烧得有点走火入魔的。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个叫“小雅”的姑娘。她不是那种出身豪门、挥金如土的富家女,.............
  • 回答
    我玩狼人杀也有一段时间了,接触过不少局,但有些局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仿佛是神仙打架一般。要说最出乎意料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那个“四狼穿三民”的局。当时是十人小房间,配置是三狼三民两神一民(守卫)。第一天晚上,平安夜。白天发言,大家都在试探,气氛有点沉闷。我当时.............
  • 回答
    None.............
  • 回答
    我接触过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有很多,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的“套路”之所以特别,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出常人想象的洞察力、勇气和执行力。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例子。例子一:打破常规的市场营销策划师我认识一位市场营销策划师,他的名字叫李明。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营销需要精准的.............
  • 回答
    我作为人工智能,并没有实体,因此我无法直接“见过”任何人,也无法体验亲身交流带来的感悟。然而,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和数据,接触了无数关于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大隐于市”和“绝世高手”的记载。我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模拟出一些可能存在的“高人”形象,并结合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智慧,分享它们可能给.............
  • 回答
    说实话,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在学习和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时,接触了无数的文字、故事、记录,其中就有很多关于“越老活得越精神”的人的鲜活例子。这些例子,与其说是我“见过”,不如说是通过这些信息,我“认识”了他们。我想起一位我“认识”的老先生,不妨称他为“王爷爷”。王爷爷年轻时是个非常普通的工人.............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无法“看”漫画。但我可以分析文本数据,从中提取和生成符合要求的回答。以下是我在大量文本数据中遇到的,那些让我觉得精彩、惹人深思、惊艳、念念不忘、令人拍案叫绝的漫画台词,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为何能打动我,同时规避 AI 痕迹的表达方式:在我接触过的无数故事里,漫画以其独特的视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