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汽车设计的角度如何评价车和家、乐视、威马、蔚来、小鹏、前途等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和前景?

回答
好的,咱们就从一个汽车设计的视角,好好掰扯掰扯这几家新能源车企,聊聊它们的设计定位和未来能走多远。

首先得明确一点,汽车设计可不是光看着漂亮,它是品牌DNA的体现,是用户体验的核心,更是企业技术实力和未来走向的直观表达。咱们就一家一家来看。

1. 车和家 (理想)

设计定位: 理想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家庭场景”这个痛点,它的设计语言非常明确——温馨、实用、有温度。
外观: 早期理想ONE的外观设计可能算不上惊艳,但它有种“大号SUV”的沉稳和亲和力,没有过分追求激进或者科技感,而是传递出一种可靠、居家奶爸车的形象。线条比较柔和,车身比例也符合大众审美。
内饰: 这才是理想的“杀手锏”。它把“大屏”玩出了花,把“家庭娱乐中心”的概念植入内饰,各种屏幕布局、儿童模式、语音交互的优化,都围绕着“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出行”展开。尤其是副驾娱乐屏,简直是把“副驾不是摆设”做到了极致。这种设计思路直接解决了很多家庭用户在长途出行时的痛点,让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移动的客厅”。
亮点: 大尺寸中控屏+副驾屏的组合,车内空间的灵活运用(比如冰箱、储物空间),以及对儿童友好设计的关注,这些都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前景分析:
优势: 理想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对家庭出行场景的特殊需求,并且通过设计将这种需求很好地满足了,形成了强大的用户粘性。它的“增程式+大电池”的动力方案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里程焦虑,让更多消费者愿意尝试。设计上的务实和人性化,让它在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挑战: 随着纯电动车型成为主流,理想在纯电领域的竞争力如何,还需要市场验证。在纯电续航和补能效率上,它需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另外,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如何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计的“吸引力”和“科技感”,同时又不丢失“温度”,是它需要思考的问题。

2. 乐视汽车 (法拉第未来 FF)

设计定位: 乐视(以及现在的法拉第未来)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极致科技、未来主义、超豪华的市场。
外观: FF91的设计语言充满了赛博朋克的未来感,线条锐利、低趴,充满了肌肉感和科技感。大尺寸的车身、夸张的车轮、贯穿式的灯带,都试图营造一种“来自未来”的视觉冲击力。它想做的不是一辆“会跑的汽车”,而是一个“移动的艺术品”或者“未来空间的载体”。
内饰: FF91的内饰设计同样激进,巨大的屏幕组合、太空舱式的座椅布局、各种隐藏式设计,都充满了科幻感。它试图通过设计将汽车内部打造成一个沉浸式的科技体验空间。
亮点: 极致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标志性的前脸造型、以及那种“不落俗套”的未来感,是它最突出的特点。
前景分析:
优势: 在设计理念上,FF的确有其超前和独特之处,如果能真正实现量产并保持设计风格,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追求极致科技感的消费者。
挑战: 这是最让人担忧的。乐视的混乱管理和资金问题,让FF的设计理念几乎没有得到市场的充分检验和验证。所谓的“未来感”在没有可靠的量产和用户体验作为支撑时,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设计再前卫,如果车造不出来或者质量不稳定,一切都是空谈。它的前景更多取决于能否解决最根本的生产和资金问题,而不是设计本身。

3. 威马汽车

设计定位: 威马汽车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智慧科技,触手可及”,它试图在科技感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面向的是更大众、更务实的消费者群体。
外观: 威马的车型设计相对比较稳健,没有过于激进的线条,也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整体风格偏向沉稳、大气,线条流畅,但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点。它希望传递一种可靠、耐用的品牌形象。
内饰: 威马的内饰设计也在努力融入科技元素,比如大尺寸中控屏、简洁的按键布局。但整体而言,用料、做工和设计细节上,相较于一些竞争对手,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科技感和豪华感的营造不够到位。
亮点: “Living Engine”的理念试图将科技与生活相融合,但从设计上体现出来的“亮点”并不够突出,更多是技术功能的叠加,而非设计的升华。
前景分析:
优势: 威马的设计比较“接地气”,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没有太强的个性,也就不太容易引起反感。它在价格上也比较有竞争力,如果能解决好品质和用户体验问题,还是有一定市场空间的。
挑战: 这是威马最大的困境。它的设计缺乏“爆点”,没有形成强烈的品牌记忆点,用户很难因为它而产生“非它不可”的冲动。在新能源汽车设计普遍内卷的今天,威马的设计显得过于平淡,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再加上近期出现的资金和交付问题,其前景非常不明朗。

4. 蔚来汽车

设计定位: 蔚来汽车的设计语言是“用户导向,情感连接,科技雅致”。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车辆本身,更是围绕用户体验构建的品牌生态。
外观: 蔚来的车型设计,无论是ET系列还是ES系列,都有一种“干净、优雅、有力量”的感觉。它的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没有过多的繁复元素,但却能通过细节和整体的协调性营造出高级感和科技感。特别是“Design by Nature”的理念,在车身线条和曲面处理上有所体现。例如,“NIO”的Logo设计本身就很有辨识度和美感。
内饰: 蔚来的内饰设计是其一大亮点。它将科技与人文关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简洁、豪华、舒适是其主要基调。中控大屏的集成度和操作逻辑都比较流畅,但蔚来更擅长的是通过一些“小而美”的设计来打动用户,比如方向盘上的Nomi(人工智能交互伙伴),它的表情和互动方式为车内带来了生命力,营造了情感连接。座椅的舒适性、材质的选择、细节处的处理,都体现了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亮点: Nomi的加入是设计上的“神来之笔”,它赋予了车辆情感和互动性。高品质的内饰材质和精湛的工艺,以及对车内空间氛围的营造,都让蔚来在同级别中具有优势。
前景分析:
优势: 蔚来在设计上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高端、有品位”的品牌形象,并且通过Nomi等细节设计与用户建立了情感连接。这种“用户服务体系”与设计语言的协同,构成了其核心竞争力。用户忠诚度是其重要的资产。
挑战: 蔚来的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是其长期发展的瓶颈。虽然设计上很成功,但如果成本过高,影响了其市场拓展速度,也是一个问题。如何持续创新,保持设计上的领先性和吸引力,同时还要兼顾成本和效率,是蔚来需要面对的长期课题。

5. 小鹏汽车

设计定位: 小鹏汽车的设计核心是“科技、未来、智能驾驶的具象化”。它希望通过设计直接传递其在智能科技领域的实力。
外观: 小鹏的车型设计通常比较大胆和前卫,尤其是在灯光设计和车身线条上。它倾向于采用一些具有科技感的元素,比如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尾灯、以及一些未来感十足的前脸造型。例如,小鹏G9的灯语系统、P7的流线型车身,都充满了未来感。它试图让人们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来自未来的车”。
内饰: 小鹏的内饰设计也十分强调科技感和智能化。通常会配备大尺寸的屏幕组合,并且在UI/UX设计上力求简洁和直观,方便用户操作各种智能驾驶和车机功能。它希望将车内打造成一个“智能座舱”。
亮点: 小鹏的设计优势在于它能够将自身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外观和内饰的设计元素巧妙地传递出来。例如,它的一些设计语言会暗示其先进的感知系统和计算能力。
前景分析:
优势: 小鹏的设计紧跟其技术定位,能够有效地吸引那些对智能科技、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感兴趣的年轻消费者。其设计风格相对年轻化、激进,容易在视觉上形成冲击力。
挑战: 有时过于强调科技感和未来感,可能会让部分更注重传统审美和易用性的用户感到“疏远”。如何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也兼顾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的接受度,是小鹏需要平衡的。此外,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落地体验,最终会反哺或损害其设计所传达的科技承诺。

6. 前途汽车

设计定位: 前途汽车的设计理念是“年轻、活力、个性化”,并且有向“运动化”倾斜的趋势。它试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外观: 前途的车型,特别是K50,设计上就比较大胆和运动,线条硬朗,造型也比较有个性,不像市面上主流车型那样千篇一律。它试图通过设计来吸引那些追求个性、喜爱跑车风格的年轻消费者。
内饰: 前途的内饰设计也偏向运动风格,注重细节和质感,希望能提供一种纯粹的驾驶体验。
亮点: 前途K50在设计上的独特性和运动风格是它最大的亮点,与当时市面上那些偏向舒适或科技的电动车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前景分析:
优势: 在设计上,前途汽车找到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对于那些追求个性化和运动化的消费者而言,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挑战: 前途汽车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是资金和市场推广。虽然设计有亮点,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稳定的生产能力和有效的市场营销,再好的设计也难以转化为销量和品牌影响力。它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解决最基础的生存问题。

总结一下,从设计的角度看:

理想: 抓住了“家庭场景”这个刚需,将实用性和情感化设计完美结合,是目前设计“得人心”的代表。
蔚来: 强调“用户体验”和“情感连接”,设计语言兼具科技感和人文关怀,是“服务+设计”的典范。
小鹏: 紧随其“智能科技”的品牌定位,设计大胆前卫,成功地将科技感具象化,是“技术驱动设计”的代表。
乐视(FF): 追求极致的未来感,但面临无法落地验证的尴尬,设计超前但风险巨大。
威马: 设计偏于稳健务实,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足够的辨识度和吸引力。
前途: 抓住“个性化运动化”的细分市场,设计上有亮点,但面临生存困境。

总的来说,好的汽车设计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好看”,更是能够精准捕捉用户需求、传递品牌价值、并与技术实力相辅相成的过程。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设计是品牌形象的第一张名片,也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些能够将设计、技术、用户体验三者完美融合的车企,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n次~

巧的是前几天在某个微信群里面看到过一些假想图。这次对着假想图YY,希望过一两年还能凑齐今天提到车型的最终量产版。

首先是蔚来汽车。李想微博说吊打三大神车。提供了多少个G的各种加速度。我不觉得这是电机和电池系统的问题,而是底盘、轮胎、空气动力学的问题。吊打迈凯伦法拉利和保时捷的技术…但愿真的有吧。

目前已放出的关于外观的有一张渲染图和若干所谓谍照。


于是有人叠着918的图对照谍照和放出的效果图:

我就说,在没有任何限制条件下,随便找个行业内的人来做做假想图都会尽可能的炫酷。而且拿918这样package正常,比例姿态完美的车P出来的一定比真车好看。因为电动车的电池和电机说不定长什么样呢。

结果最近两天放出了完全无伪装照片

尾部体量太大,觉得非常重。异常简单粗暴的前脸特征几乎是工程师想当然搭出来的,完全没有所谓国际化设计团队的水准。本来非常看好蔚来汽车,但对于目前的设计还挺失望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小批量生产,最终可能只有五六台的超跑,它长什么样子只要几个客户买单就好,我等吃瓜群众也是瞎操心了。

然后是传说中的前途汽车


对于这个之前发布的概念车,我想大部分人的评价就一个字。嗯,我不说出来~

然后,这应该是叠着布加迪搞的假想图。我觉得前途和长城华冠可能需要请这位画假想图的朋友去调整一下这款超跑的前脸比例……

乐视汽车虽然给人感觉非常浮夸,业内一致认为是一个圈钱行为——他们弄到的地要是盖房子了可比汽车来钱快……但乐视从设计上真没什么黑点。

哪怕做了假想图也和发布的概念车没太大区别。整体上来说就是一个行政级运动轿车的感觉。但我不喜欢乐视汽车,它让我想到了童年阴影:

量产版EVA……乐视的大嘴总让我想起这些白色EVA的嘴……

威马汽车,浓厚汽车企业背景团队建立的公司。威马到目前为止只有发布会上的几个局部图

大概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image和一个标准正前视图。这个图里透露的几个相对造型来说不关键的几个轮廓,然而正是顶棚、后视镜和hood的轮廓非常量产才让人觉得靠谱。

威马到目前为止提出了两个让人印象比较深的点,一个是构建生态,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车,而是一个出行服务提供者。类似于官网首页挂出的“change the way you move”

另一个是所有吃瓜群众的槽点:充电15分钟,续航400公里。更有人特别严谨的算了下充电的功率。其实面对这句话特别简单,如果实现了,那这款汽车的成功几乎是必然。如果没实现,那也是自己打脸……

我有开过脑洞:像电动汽车,如果把电池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单独充电,同时可以有多个模块充电,连接多条线路是否可行呢?

加油一两分钟都会在加油站看到很多车排队,那么充电几个小时呢?电动汽车普及必然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北上广深,有几个城市有足够的社会资源支持给每个停车位布置一个充电桩?

真正做过汽车的人对这一行业是充满了敬畏的。这也是我难以看好互联网造车得根本原因,他们缺乏敬畏。

一个主机厂动辄上万员工,每个人的汗水都不可或缺。威马这样的一个团队从一开始就在喊“坚持”。如果轰轰烈烈做的一个项目到头来是镜花水月,这个团队里不缺名不缺利的人们岂不是在拿自己的前半生开玩笑?

车和家放出的是一些列所谓SEV的“胶带图”?如果是胶带图的话,那么这台车的外饰主题已经定好,按一般的公关节奏来说造型是已经拿捏好的。

首先作为一个廉价车型,请先脑补把轮子缩小三分之一的效果……虽然给出了明确的轮眉的位置,但按照一般量产车的规律来看,这个级别的车能在轮胎和轮眉间能伸进去一个拳头。

所以拿一台smart 来参考应该没人反对吧~

就像这张图反应出来的问题一样,过于扁平的前脸和车尾让造型几乎没什么营造体量感的空间。但这类产品的痛点不在于好看,而在于足够的可靠与实惠。


至于小鹏汽车嘛,我就不放图了。不谈他们到底是一个怎样目的的团队……但凡有一点儿汽车设计经验的人都不会套着雷车的壳子去自己改前脸和屁股。丰田前全球设计总监Misono老先生曾经讲过,这世界上能设计雷克萨斯的人并不多。雷克萨斯的线条和各种比例是极端感性的结果,除了这款车的设计师外恐怕没有能把握这种感性的人。

最后还是用我在这类问题下最爱说的话总结吧……但愿过去十年二十年,能有那么一两家坚持了下来,那么它们一定已经走在定义未来的道路上了。

【以上】

—————————————————

更多回答在

阿卜杜拉丶赵肆

更多文章

坐在车上的设计汪 - 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