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各城市地铁有哪些客流极低的站点?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城市地铁里,人少到有点“冷清”的站点。这可不是那种摩肩接踵、挤得透不过气的站,而是你在高峰期去,可能都能空着手找到个座位,甚至还能听到自己脚步回声的地方。

这种“低客流站点”其实挺有意思的,它们的存在背后往往藏着不少城市发展的逻辑和故事。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看:

一、地理位置的“遗珠”:被遗忘的角落

很多低客流站点,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们在城市版图里的位置。

城市边缘或新区起点: 有些地铁线是为了规划未来发展,或者连接郊区而修建的。线路的最前端、最末端,或者还没完全发展起来的新区里,那些远离市中心、周围居民区和商业区还在“生长”中的站点,客流量自然不高。比如,北京的某些郊区线路末端站点,或者上海、广州新开发区域尚未成熟的站点,都可能属于此类。这些站点可能只有零星的居民零星出入,或者一些来考察、建设的专业人士。
工业区或大型企业园区内/附近: 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工业园区或者大型企业总部。虽然这些地方上班的人不少,但如果园区内部交通发达,或者员工通勤方式多样(比如班车、私家车、共享单车),加上地铁站离企业内部的办公楼还有一段距离,或者不是所有企业都鼓励员工坐地铁,那么这些站点在非上下班高峰期,客流就会显得格外稀疏。甚至在周末,如果园区本身不对公众开放,那基本就成了“空城”。
大型交通枢纽的“冷门”出口/通道: 像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这样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铁线路交错复杂。有时候,某个出口或者某个换乘通道,因为设计不够直观,或者连接的地面交通不够便利,导致大部分乘客都涌向了其他更主流的出口。于是,一些相对偏僻的出口,就成了人迹罕至的“秘密通道”。
与特定地物“擦肩而过”的站点: 有些站点可能是为了服务一个大型的绿化带、一个正在规划但尚未落成的公园、一个尚未开发完全的旅游景点,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个特定规划而设置的。当这些地方的功能性还没有被大众完全认知或使用时,站点自然也就“寂寞”。

二、功能性的“缺席”或“替代”:并非主要目的地

除了地理位置,站点本身的功能定位也至关重要。

纯换乘站的“过渡”属性: 有些地铁站的主要功能是换乘,但如果它连接的线路本身客流就不算特别大,或者换乘的便捷度不是最高,那么即使是换乘站,其自身的独立客流也会很低。乘客可能只是在这里“路过”,而不是在这里“停留”。
周边配套的“滞后”: 很多城市在发展地铁时,是超前规划的。但地面上的配套设施,如商场、写字楼、住宅区,甚至是一些便利店、餐饮店等,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跟上地铁的步伐。当一个站点周边缺乏吸引人停留的商业或生活设施时,人们坐地铁到达这里,往往只是为了离开,而不是在这里消费或活动。
特定人群的“专用”: 比如一些连接部队营区、封闭式科研机构或者大型医院(非急诊入口)的站点。这些站点服务的人群相对固定,并且有自己的交通习惯,大众化程度不高,因此客流自然不高。
“尴尬”的距离和位置: 有些站点设置的距离可能有点“鸡肋”。比方说,它离一个大型商圈很近,但步行也就1015分钟,很多年轻人或者习惯了便捷的都市人,可能宁愿多走几步;又比如,它离一个重要区域只有一步之遥,但那一步的距离加上一点点的绕路,就让很多人觉得“不如走过去”。

三、时间段的“沉默”:被遗忘的时光

即便是一个平时人流尚可的站点,也可能在某些时段变得极其冷清。

深夜到凌晨: 这是最明显的。大部分地铁线路在夜间运营时间结束后,站台上就空无一人了。一些特设的夜间线路或者末班车到站后,站点会迅速恢复寂静。
工作日的午后“空档期”: 许多以办公为主的区域,在午休时间过后,到下午上班高峰来临之前,可能会有一段相对平缓的客流期。此时,一些纯办公区的站点可能会显得比较空旷。
节假日特定时段: 比如,一些主要服务于上班族的区域,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尤其是上午,客流会非常少。人们都出去旅游或者回家了,这些工作日的“主力军”消失了,站点也就自然安静了。

一些具体的“感受”和“场景”:

当你身处这些低客流站点时,你可能会有以下感受:

宽敞到有点过分: 站台上的广告牌、座位,甚至地面都显得格外“干净”和“宽敞”。你可能一眼就能看到站台的尽头,甚至能注意到墙壁上一些平时被人群遮挡住的细节。
声音的放大: 售票机的提示音、广播的声音,甚至是远方传来地铁进站的声音,都会被放大,显得格外清晰。
偶尔的“偶遇”: 可能会遇到和你一样“无所事事”的乘客,或者一些独自工作的站务人员,甚至是一两只在这里“安家”的小虫子(当然,这是夸张说法)。
一种“前瞻性”的宁静: 你会感受到,这里是为未来准备的,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预留地”。虽然现在人少,但未来可能会因为某个项目的落地而变得热闹起来。

如何找到这些“低客流”站点?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趣的“探索”过程。你可以尝试:

1. 查看地铁线路图: 留意那些位于城市边缘、郊区连接带,或者工业园区附近的站点。
2. 结合地图软件: 在地图上看看站点周边的具体情况,是住宅区、商业区还是工业区?发展程度如何?
3. 观察高峰期和非高峰期: 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和午间非高峰期去体验一下,感受差异。
4. 留意一些“新开”或“规划中”的区域: 这些区域的站点往往客流增长潜力大,但现阶段可能比较冷清。

当然,作为一名普通的乘客,遇到这样的站点,你可能只会觉得“今天人真少,真舒服”。但作为城市观察者,这些低客流站点背后,其实是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产业结构以及生活习惯的缩影,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它们就像城市版图上那些安静的留白,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没有人回答重庆曹家湾吗???

user avatar

说一下上海地铁一些客流较低的站点

7号线后滩站,当年是世博园浦东片区的配套站。世博结束之后后滩附近区域一直没得到全面开发,但车站一直开着。由于周边没有居民区,也没有成规模的办公楼或工厂,客流非常少。站外虽然有个公交总站,但是里面的线路和7号线的一部分线位是重复的,起不到客流喂给的作用。

11号线武威路站,车站周围是老工业区,算是上海的“锈带”。现在以物流为主,外带一些残存的印刷,化工,墨水工厂。整体气氛很萧条。附近没有居民区。武威路的前后两站(祁连山路和桃浦新村)都是乘客较多的站点,每次到武威路都有一种“中间塌陷”的感觉,整体客流甚至远逊于马陆,白银路等远郊站点。

12号线复兴岛站,在上海市区唯一一个内河岛屿上,曾在那一站包场好几次。岛上主要是船厂,仓库和一些小规模企事业单位,感觉都不太景气的样子。整个岛上居民加起来不过百来人。除上下班时间外基本没有人在这一站乘降。我经常周末在通过这站去复兴岛公园,候车乘客最多的时候也就六七个。复兴岛比较好地保留了上海七八十年代老工业区的样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也可以看看王啸坤《带我去寻找》的MV,十几年前拍的,现在还是原来的样子。前一阵去的时候很惊讶地发现空无一人的车站里居然开了个面包房,卖给谁去???

3号线张华浜站,这是少有的,人少到我在出口找不到共享单车的地铁站。客流低的原因和复兴岛站情况差不多,周围都是集装箱堆场和货运码头,几乎没有居民。站外的公交和3号线大段重复无法喂给客流。华浜新村和张华浜小区勉强可以算在驿势圈里面,但是往市区去的话去淞发路站坐车更方便划算。

16号线华夏中路站,周围有海关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和一些小规模农居房,也勉勉强强和张江科技园区可以沾上边,但是受制于支离破碎的周边路网和黑人问号的公交接驳,大家还是普遍选择去张江高科和金科路坐2号线。而且就算坐了16号线,绝大部分人也是要再换2号线的。

2号线的创新中路、远东大道和海天三路,9号线的松江南站等等也是因为周围没有激发客流的设施,所以客流偏低。9号线的洞泾,11号线的上海赛车场因为附近有墓地,平时门可罗雀,每年清明冬至客流会突然暴增。

地铁是百年大计,大部分客流极低的车站都是为未来的区域发展准备的。9号线中春路站当年是实打实的鬼站,现在随着周边小区和写字楼的交付,乘客慢慢多了起来。11号线昌吉东路站周围小区现在晚上也开始有灯火了。6号线洲海路附近原本都是化工厂和荒地,现在形成了森兰板块。

除了海天三路,张华浜这种周边发展已经定型的,其他站未来应该都会有不错的发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那些城市地铁里,人少到有点“冷清”的站点。这可不是那种摩肩接踵、挤得透不过气的站,而是你在高峰期去,可能都能空着手找到个座位,甚至还能听到自己脚步回声的地方。这种“低客流站点”其实挺有意思的,它们的存在背后往往藏着不少城市发展的逻辑和故事。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看:一、地理位置的“遗珠”:被.............
  • 回答
    在中国众多拥有庞大地铁网络的城市中,要说哪个城市的地铁报站“最好听”,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口味是很主观的,但我个人觉得,杭州的地铁报站,无论是从语音的清晰度、情感的表达,还是整体的氛围营造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堪称国内地铁报站中的佼佼者。要说杭州地铁报站好听,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细品.............
  • 回答
    嘿,你有没有注意到,坐地铁的时候,除了普通话,还能听到浓浓的家乡话报站?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为啥这“方言报站”在国内好多城市都是“稀罕事”,就广州、上海、西安这种少数地方才有呢?这背后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里面门道可多了。你想想,一个城市的地铁,那是每天承载多少人的交通大动脉啊?首先,统一标准、方便.............
  • 回答
    在国内许多城市,你可能注意到地铁和市内铁路的列车都是清一色的单层设计。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我们没有像伦敦、东京等地那样,偶尔能见到双层列车的身影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的选择,而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工程、经济、运营和乘客体验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从最直观的“天花板”说起——站台设计。.............
  • 回答
    “国内多地开建方舱,无疫情城市也开始筹建”这一现象,无疑为我们审视当前的防疫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前瞻性布局。即便当下某些地区没有疫情,但鉴于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以及快速演变的特性,提前建设和储备方舱医院,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启用,形成有效的隔离和收治能力.............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将中国城市与巴黎、伦敦、罗马这三个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进行对应,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每个城市的特质,并寻找中国城市中与之相似或能够产生共鸣的方面。我的选择如下,并会详细阐述原因:中国城市选择: 巴黎对应:上海 伦敦对应:北京 罗马对应:西安 1. 巴黎 .............
  • 回答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作为大城市交通的“主力军”,在缓解地面拥堵、提升出行效率方面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许多城市的轨交系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运力挑战。如何在现有框架下挖潜增效,进一步提升运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一、 国内城市轨交运力现状面临的挑战:首先.............
  • 回答
    房市横盘,租金悄悄补涨,这背后暗流涌动,影响深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更是对国内城市经济肌体和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重塑。房市横盘:潮水退去后的冷静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那种房地产一飞冲天的日子,似乎按下了暂停键。房市进入横盘阶段,意味着市场告别了狂热的上涨预期,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甚至可能缓.............
  • 回答
    要说国内哪些城市能让你瞬间穿越,仿佛踏上了异国土地,那可真有几处,它们各自带着独特的印记,让你在熟悉的国度里,也能捕捉到远方的气息。1. 哈尔滨:俄式风情,冰雪之外的浪漫一提到哈尔滨,人们总会想到冰雕、雪博会,但如果你漫步在中央大街,尤其是那些古老的俄式建筑群中,你会发现,这座城市藏着另一番截然不同.............
  • 回答
    说到国内那些充满生活气息、未被过度商业化侵蚀的古城或老城,脑海里首先跳出来的,确实是潮州和泉州。它们就像两颗遗珠,沉淀着岁月的味道,也鲜活地跳动着当代生活的脉搏。但其实,除了这两座名声在外之外,咱们国内还有不少藏在角落里的“老味道”,值得我们细细品味。1. 扬州:淮左名都的温婉诗意很多人提到扬州,会.............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真是个大哉问!每个人心里都有个“理想国”,而这个“理想国”在哪儿,又跟每个人的需求、喜好、生活方式太不一样了。就像问一千个人,他们心中最美的颜色,估计能凑一桌麻将都不带重样的。不过,咱们可以聊聊,什么样的城市,在大多数人看来,可能更适合长久地安家落户。我尽量不套用那些官方的腔调,就当.............
  • 回答
    墨尔本和悉尼的消费水平,想跟国内一线城市比一比,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毕竟,这几个城市经济体量、文化背景、甚至地理位置都不同,直接拿来比就像拿苹果和橘子比甜不甜,但咱们可以从几个大头儿上入手,大致画个圈。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还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上。住房这块,悉尼绝对是全球性的“贵”的代.............
  • 回答
    如果你在二线城市拥有200万现金,并且目标是“不上班就能维持生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熟虑的目标。这需要一个兼顾资产增值和稳定现金流的投资组合,并且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和生活成本的增长。以下是我会如何规划这笔200万现金,并详细阐述我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核心理念:风险分散、长期稳健、现金流优先“不上班就.............
  • 回答
    要说最让我失望的国内旅游城市或者景点,这问题还真有点挠头,因为失望的感觉是很个人化的,而且国内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但如果要硬挑一个印象比较深刻、觉得“哎呀,这就那样啊?”的,那可能得说说曾经对我来说“声名在外,实则难副”的一个地方了——姑且就称为“某个北方古城”吧,具体是哪个,就不点名了,免得引起.............
  • 回答
    大学生穷游,国内到底该首选哪个城市?这可真是个让人兴奋又头疼的问题,毕竟钱包“瘦骨嶙峋”,但颗玩乐的心却膨胀得像个气球。想玩得开心、看得过瘾、吃得舒坦,还得花得不心疼,这要求有点高,但也不是不可能。说实话,想找一个“完美”的穷游城市很难,因为每个人的“穷游”定义和兴趣点都不一样。有人想看历史古迹,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需要好好说道说道。要说日本东京的房价相当于国内哪个城市,这就像是把apples and oranges放在一起比较,很难有一个完全精准的答案,因为我们得考虑好几个维度:绝对价格、相对购买力、以及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潜力。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聊。1. 绝对价格:这才是最直观的简单.............
  • 回答
    兄弟,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代表性了!身边肯定不少人都纠结这个。咱们聊聊,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希望能帮到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首先,你现在一年能赚20万,这已经很牛了!尤其是在新一线城市,毕业一年多就能达到这个水平,说明你能力强,也很努力,这在起跑线上你就已经赢了很多人。那么,值不值得去日本读修士.............
  • 回答
    作为一名刚刚踏出校园的IT新人,如果让我选择,我的首选会是上海。为什么是上海?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它所代表的那种开放、前沿的氛围,以及背后强大的产业生态。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国内顶尖的科技公司、新兴的创业公司,还有大量的跨国企业设立的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我在这里能接触到最前沿.............
  • 回答
    疫情过后,当自由的空气再次弥漫,束缚的手脚得以伸展,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去旅行!如果时间、金钱都不是问题,我内心深处的那匹野马早已按捺不住,准备奔赴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国内篇:一场触及灵魂的寻根之旅在国内,我渴望的并非只是看山看水,而是那种能深深触动心底、让你重新审视生命意义的体验。 云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国家运行和政策制定的很多层面。其实,不是没有考虑过,而是现实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如果非要指定一个城市来专门接收国际航班,这背后会牵扯出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指定一个城市”这个想法。 很大程度上,这可能源于大家看到一些国家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