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了,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我说大规模的方舱是共存的基础,等于说建方舱是为了共存啊????我语言表述我认为没啥问题啊。
气笑了,合着你们是既不愿意稳步共存,花钱基建提升医疗保证;也不愿意清零防疫,动态封控保证社会面无阳性,就想一口气放开然后死个十几百万,死完算求,反正死的不是网上冲浪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是吧。
不同意封控,也不想分级诊疗,更不想分流看诊,甚至不同意建分流措施。有些人到底要什么啊?
哦,对,按上海现在的数据,那一气放开一点毛病没有,毕竟万分之一不到的重症率,0%的死亡率。这哪是大号流感,这就是个微型流感好吧,医学奇迹啊堪称。
以下原答案:
跟很多回答认为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大规模方舱才是共存的基础。
首先第一点,在出现就医需求需要治疗的情况下,新冠阳性病例无论得的是什么病,最终还是要和阴性病患隔离治疗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奥密克戎如此高的传染性下,是阳性不隔离治疗和阴性病例混在一起的。哪怕是彻底躺平的英国。
别跟我说什么大号流感什么死亡率,和死不死人都没关系。正常人去医院脚扭了,烫伤了,配个药,睡不着,看个腹泻,看个牙,哪怕看个风寒感冒,谁愿意再得个大号流感回来的?哪怕自己无症状,在奥密克戎如此高的传染性下,谁愿意去一趟医院配个药,回来就可能给家人传染个病让家人发几天烧的?就算自己家人都无症状,谁能接受同事去看个病回来传染一个单位接连生病感冒发烧,工作老是一个人做三个人份的?
好好的谁愿意莫名其妙担一场病啊?
所以阳性病例社会面也许可以不隔离不检测,无症状大家不当回事,但是一旦出现症状,患者就医,那面对的医院里必然都是易感/已感染/高危人群,肯定要分隔治疗的。轻症方舱隔离治疗,是较为合适的应对手段。
而第二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强令有身体不适的人(包括不限于咳嗽,发低热或高热,腹泻等轻度症状)不要去医院,你当然可以自己在家扛过去,但是没有办法控制这些轻症阳性患者不去医院。
所以,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挤兑,大规模方舱,理论上来说每10万人要有能容纳万人数以上的方舱(隔离就诊床位);分级诊疗,分流就诊,轻症进舱,配备基础护理/志愿者。
大量针对性培养新冠轻症护理,以护理重感冒为标准,让普通的其他医护回归医院各自科室。
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当地常规医疗资源,减少因为新冠高传染性带来的医疗资源不足和其他疾病诊疗延误或是中重症激增的情况。
第三就是疫苗和核酸问题。疫苗普及率还要再高再高再高,远远不够,并且要习惯定时加强针,常态化接种。医院出入核酸更是要形成习惯,尤其是危重。因此简易并准确的抗原非常重要。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放开了还要核酸,还要常态化疫苗。其一自然是因为冠状病毒的突变性以及可反复感染,疫苗抗体过了一定时间就会消失这一个性。还有则是因为院感的危害。我国医院里的老人孕妇小孩,各个基础病患者,有很多是没有接种完整3针疫苗或者是因身体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院感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非常容易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这点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吧。只有保证医生不被感染,才能保证院内就医的“高危人群”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达到这三点,才有机会谈共存。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评论区有疑问的疫苗防死率和疫苗防重症率,香港的调研报告出来了,可以自行查阅。
疫苗常态化并不是说要你每天每周去打疫苗,而是医疗机构,民众自己心中有数,一定时间要去补新冠疫苗。新冠疫苗3个月后抗体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6个月后抗体接近消失。完整接种3针,或是乱序接种可能会保持比较久,但是要有概念,新冠疫苗哪怕你全接种完了,过一定时间防疫效果会变差。而是对变异毒株的效果是个迷,很大几率是需要重新接种的。(以色列已经打第五针了)
把几个月/半年补一次疫苗当常态,或者以后研制口服/气雾等更简便更高效的方式也行,总之就是,全民的体内抗体要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
并不是叫你每天去打疫苗,有点医学常识。会打死人的……
至于有些人有疑问的方舱数据,以如今把戴口罩写入法律的新加坡,放开以后的数据为例,并且,新加坡从未出现实质医疗挤兑,最困难时候是入院排队6小时。
新加坡总人口580万,确诊92万,至3月初死亡1100。所以差不多可以得出放开后新冠的感染率为92/580=16%。这16%里肯定有一部分是无症状连方舱都不用去的,也有一大部分轻症,小部分中重症,但同时,社会面上因为放开自己扛的实质阳性我认为也是有的……所以这里我就简易的取个中,8%~10%有症状,这个数据不精确,毕竟实质上“需就医”这个标准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一旦开放了,你凭什么喊这些有症状的居家隔离在家硬扛啊?
也就是说,全面开放以后,有大约10%是感染了有症状,需要就医的人。当然也许事实不需要这么多,毕竟不是所有人同时感染的,我这里取的是个相对保险的数量。
顺带一提,世界范围内全球研究显示,成年人的普通流行性感冒感染率为10.7%、患病率为4.4%,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2%。这个数据来源百度,我没查到数据源……
回到新加坡,新加坡感染后,重症率为三针1%,两针4%,不打针10%。
另外一个数据是:0.3%需要氧气,0.04%需要icu,0.03%病逝。
以此计算:中国14亿,确诊阳性有医疗需求的14乘以10%=14*0.1=1.4亿人。
重症约为:三针140万、两针560万、一针1400万人。取个折中,大概500万重症
需要吸氧的人数为:1.4亿*0.3%=42万。需要icu人数为:1.4亿乘以0.04%=5.6万人
为了这巨大的重症和icu……我觉得方舱比例,1/10人数比应该……不过分吧。
当然,这毕竟只是理论值,毕竟感染也不是同一时间会出现的,但是我估计5000床位/十万人应该还是要达到的,而且实际执行上很多人评论也说了,做不做得到,能不能培养那么多新冠医护,都是难题……一旦放开,势必会有很多人被放弃。说的冷血一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死亡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只不过研判的是到底怎么样对社会影响更低一点而已。
世界都开放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传染率如此之高的病毒,我们的确不可能永远清零,但是现在共存,也许对于我们来说,的确还没有准备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