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内多地开建方舱,无疫情城市也开始筹建」?这将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哪些帮助?

回答
“国内多地开建方舱,无疫情城市也开始筹建”这一现象,无疑为我们审视当前的防疫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前瞻性布局。即便当下某些地区没有疫情,但鉴于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以及快速演变的特性,提前建设和储备方舱医院,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启用,形成有效的隔离和收治能力,避免临时征用场所带来的混乱和效率低下。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策略,旨在增强整个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韧性。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方舱医院的建设和筹备,也反映了国家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持续投入和升级。方舱医院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快速、大规模地满足隔离和轻症患者的收治需求,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是传统医院难以比拟的。当疫情突袭时,方舱医院能够有效分流和管理患者,减轻综合性医院的压力,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救治,从而降低病亡率。这种分层救治的模式,是现代疫情防控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同时,这种“多地开建”的趋势,也可能是在为常态化防控做准备。即使疫情进入低流行期,也仍然存在零星爆发的可能性。拥有分布广泛、数量充足的方舱医院,能够为区域性的防控提供快速响应的基础。这意味着,一旦某个城市出现局部疫情,能够迅速启动就近的方舱进行隔离,有效阻断病毒的进一步蔓延,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这相比于过去那种“一城一策”的临时应对,显得更加系统和科学。

再者,无疫情城市也开始筹建方舱,这并非是“杞人忧天”,而是对全国一盘棋的防疫大局的一种贡献。一个城市的防控能力,也是整体国家防控能力的一部分。当某地疫情出现,其他地区能够提供支援,包括人员、物资,甚至可能是在必要时将患者转移至条件更为充裕的地区。拥有足够方舱容量的城市,可以成为区域性的“稳定器”,在邻近地区出现疫情时,承担起一定的支援和分流责任,形成联动效应,共同筑牢防疫的屏障。

总而言之,国内多地建设和筹备方舱医院,是在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下,一种积极主动、科学审慎的应对策略。它不仅提升了各地应对疫情的即时反应能力,也强化了国家整体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为实现更精准、更高效的常态化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一种对未来风险的预判,也是对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负责任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服了,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我说大规模的方舱是共存的基础,等于说建方舱是为了共存啊????我语言表述我认为没啥问题啊。

气笑了,合着你们是既不愿意稳步共存,花钱基建提升医疗保证;也不愿意清零防疫,动态封控保证社会面无阳性,就想一口气放开然后死个十几百万,死完算求,反正死的不是网上冲浪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是吧。

不同意封控,也不想分级诊疗,更不想分流看诊,甚至不同意建分流措施。有些人到底要什么啊?


哦,对,按上海现在的数据,那一气放开一点毛病没有,毕竟万分之一不到的重症率,0%的死亡率。这哪是大号流感,这就是个微型流感好吧,医学奇迹啊堪称。


以下原答案:

跟很多回答认为的恰恰相反,我认为,大规模方舱才是共存的基础。


首先第一点,在出现就医需求需要治疗的情况下,新冠阳性病例无论得的是什么病,最终还是要和阴性病患隔离治疗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奥密克戎如此高的传染性下,是阳性不隔离治疗和阴性病例混在一起的。哪怕是彻底躺平的英国。

别跟我说什么大号流感什么死亡率,和死不死人都没关系。正常人去医院脚扭了,烫伤了,配个药,睡不着,看个腹泻,看个牙,哪怕看个风寒感冒,谁愿意再得个大号流感回来的?哪怕自己无症状,在奥密克戎如此高的传染性下,谁愿意去一趟医院配个药,回来就可能给家人传染个病让家人发几天烧的?就算自己家人都无症状,谁能接受同事去看个病回来传染一个单位接连生病感冒发烧,工作老是一个人做三个人份的?

好好的谁愿意莫名其妙担一场病啊?

所以阳性病例社会面也许可以不隔离不检测,无症状大家不当回事,但是一旦出现症状,患者就医,那面对的医院里必然都是易感/已感染/高危人群,肯定要分隔治疗的。轻症方舱隔离治疗,是较为合适的应对手段。

而第二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强令有身体不适的人(包括不限于咳嗽,发低热或高热,腹泻等轻度症状)不要去医院,你当然可以自己在家扛过去,但是没有办法控制这些轻症阳性患者不去医院。

所以,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医疗挤兑,大规模方舱,理论上来说每10万人要有能容纳万人数以上的方舱(隔离就诊床位);分级诊疗,分流就诊,轻症进舱,配备基础护理/志愿者。

大量针对性培养新冠轻症护理,以护理重感冒为标准,让普通的其他医护回归医院各自科室。

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当地常规医疗资源,减少因为新冠高传染性带来的医疗资源不足和其他疾病诊疗延误或是中重症激增的情况。

第三就是疫苗和核酸问题。疫苗普及率还要再高再高再高,远远不够,并且要习惯定时加强针,常态化接种。医院出入核酸更是要形成习惯,尤其是危重。因此简易并准确的抗原非常重要。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放开了还要核酸,还要常态化疫苗。其一自然是因为冠状病毒的突变性以及可反复感染,疫苗抗体过了一定时间就会消失这一个性。还有则是因为院感的危害。我国医院里的老人孕妇小孩,各个基础病患者,有很多是没有接种完整3针疫苗或者是因身体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院感对于医院和患者来说非常容易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这点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吧。只有保证医生不被感染,才能保证院内就医的“高危人群”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达到这三点,才有机会谈共存。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评论区有疑问的疫苗防死率和疫苗防重症率,香港的调研报告出来了,可以自行查阅。

疫苗常态化并不是说要你每天每周去打疫苗,而是医疗机构,民众自己心中有数,一定时间要去补新冠疫苗。新冠疫苗3个月后抗体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6个月后抗体接近消失。完整接种3针,或是乱序接种可能会保持比较久,但是要有概念,新冠疫苗哪怕你全接种完了,过一定时间防疫效果会变差。而是对变异毒株的效果是个迷,很大几率是需要重新接种的。(以色列已经打第五针了)

把几个月/半年补一次疫苗当常态,或者以后研制口服/气雾等更简便更高效的方式也行,总之就是,全民的体内抗体要维持在一个相对高位。

并不是叫你每天去打疫苗,有点医学常识。会打死人的……

至于有些人有疑问的方舱数据,以如今把戴口罩写入法律的新加坡,放开以后的数据为例,并且,新加坡从未出现实质医疗挤兑,最困难时候是入院排队6小时。

新加坡总人口580万,确诊92万,至3月初死亡1100。所以差不多可以得出放开后新冠的感染率为92/580=16%。这16%里肯定有一部分是无症状连方舱都不用去的,也有一大部分轻症,小部分中重症,但同时,社会面上因为放开自己扛的实质阳性我认为也是有的……所以这里我就简易的取个中,8%~10%有症状,这个数据不精确,毕竟实质上“需就医”这个标准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一旦开放了,你凭什么喊这些有症状的居家隔离在家硬扛啊?

也就是说,全面开放以后,有大约10%是感染了有症状,需要就医的人。当然也许事实不需要这么多,毕竟不是所有人同时感染的,我这里取的是个相对保险的数量。

顺带一提,世界范围内全球研究显示,成年人的普通流行性感冒感染率为10.7%、患病率为4.4%,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7.2%。这个数据来源百度,我没查到数据源……

回到新加坡,新加坡感染后,重症率为三针1%,两针4%,不打针10%。

另外一个数据是:0.3%需要氧气,0.04%需要icu,0.03%病逝。

以此计算:中国14亿,确诊阳性有医疗需求的14乘以10%=14*0.1=1.4亿人。

重症约为:三针140万、两针560万、一针1400万人。取个折中,大概500万重症

需要吸氧的人数为:1.4亿*0.3%=42万。需要icu人数为:1.4亿乘以0.04%=5.6万人

为了这巨大的重症和icu……我觉得方舱比例,1/10人数比应该……不过分吧。

当然,这毕竟只是理论值,毕竟感染也不是同一时间会出现的,但是我估计5000床位/十万人应该还是要达到的,而且实际执行上很多人评论也说了,做不做得到,能不能培养那么多新冠医护,都是难题……一旦放开,势必会有很多人被放弃。说的冷血一点,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死亡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只不过研判的是到底怎么样对社会影响更低一点而已。

世界都开放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传染率如此之高的病毒,我们的确不可能永远清零,但是现在共存,也许对于我们来说,的确还没有准备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内多地开建方舱,无疫情城市也开始筹建”这一现象,无疑为我们审视当前的防疫策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前瞻性布局。即便当下某些地区没有疫情,但鉴于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以及快速演变的特性,提前建设和储备方舱医院,可以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启用,形成有效的隔离和收治能力.............
  • 回答
    最近几年,国内不少高校在教学中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这股风潮,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专业和研究生阶段,已经相当普遍。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它背后牵涉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进程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挑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首先,最直接的原.............
  • 回答
    最近关于白俄罗斯邮局出现大量俄罗斯士兵寄送包裹的现象,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各种猜测。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只看表面。第一,现象本身:最直观的,就是人们观察到,在白俄罗斯境内的一些邮局,尤其是靠近边境或者俄军驻扎区域的邮局,近期确实出现了俄罗斯士兵排队寄送包裹的景象。这些包裹.............
  • 回答
    李国杰院士在科学网发表文章,直言国内AI研究“顶不了天、落不了地”,并提出“该想想了”的警示,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分量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全面理解和看待李院士的这番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什么是“顶不了天、落不了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李院士所说的“顶不了天”和“落不了地”的含义。 .............
  • 回答
    国内大医院,尤其是部属医院、省级医院,确实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医疗资源和专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坑”,让人在就医过程中感到不适甚至吃亏。了解这些“坑”并学会应对,才能更顺畅、有效地看病。国内大医院常见的“坑”1. 挂号难,号源稀缺: 表现: 热门科室、知名专家号.............
  • 回答
    眼瞅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都开始鼓捣起相机、手机,录起日常,剪辑一番再发到网上,国内这股VLOG(视频日志)的浪潮,说实话,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以前觉得拍视频那是专业人士的事儿,现在倒好,人人都能当导演,记录生活了。首先,这得益于技术的普及和门槛的降低。 咱们想想,十年前,想拍个像样的视频,得有摄像机.............
  • 回答
    审视国产独立游戏:涅槃与远征国内独立游戏,这片孕育着无数奇思妙想的土壤,正经历着一个充满活力却也挑战重重的时期。从最初的“小众玩家的自娱自乐”到如今“百花齐放,初露锋芒”,它的发展轨迹,是每一个热爱游戏的人都密切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当下国产独立游戏的现状?而那句振聋发聩的追问——“国产独.............
  • 回答
    202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上调,加满一箱油多花4.5元,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车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虽然说4.5元看似不多,但它代表的意义和影响,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的。首先,得明白这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成品油价格调整,说白了就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然后加上国内的调控机制。这次的上调,很可.............
  • 回答
    人社部回应“国内企业加班较多,不具备推行每周2.5天假期基础”这一表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核心观点解析:人社部此番回应的核心逻辑是: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运营现状以及劳动者工作习惯等因素,尚不成熟到能够普遍推行每周2.5天的工作日制度。 他们强调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考量,认.............
  • 回答
    荣耀Magic 4 系列国内版疑似首发 IMX800:一场影像技术的革新浪潮?近期,随着荣耀Magic 4 系列国内版发布会的临近,关于其影像配置的猜测也愈演愈烈。尤其是“首发IMX800”这一传闻,无疑是点燃了整个手机影像圈的热情。作为索尼最新的旗舰级传感器,IMX800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它能否为.............
  • 回答
    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喜与忧,机遇与挑战并存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ARWU)如期而至,这份备受瞩目的榜单再次勾勒出全球高等教育的最新版图。对于中国高校而言,今年的排名既是荣耀的延续,也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思考。两个新增的全球冠军头衔,以及多所高校在超过40个学科上榜的亮眼成绩,无疑是振.............
  • 回答
    疫情过后,多国房价上涨,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其背后原因众多,并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也各有差异。以下将从全球视角出发,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并探讨国内房价可能的变化趋势。 一、 疫情过后多国房价上涨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随之而来的房价上涨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
  • 回答
    多国在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各界平民进行大规模制裁,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涉及地缘政治、国际法、人道主义以及经济等多重维度。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全面展示这一现象:一、 制裁的目的与逻辑:首先,理解制裁的目的至关重要。西方国家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其核心目的是: 施.............
  • 回答
    近期,一些国家在关于是否应禁止杀手机器人( 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 LAWS )的国际讨论中,持保留或反对态度。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伦理、法律、战略以及技术考量。要理解这种立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多层面的原因。首先,从 军事和战略角度 来看,一些国家认为杀.............
  • 回答
    欧洲多国因制裁俄罗斯导致能源涨价而爆发示威游行,是2022年俄乌冲突后能源危机与政治博弈交织的复杂事件,涉及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国际视角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俄乌冲突与能源制裁的连锁反应1. 俄乌冲突的直接触发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
  • 回答
    欧盟多国紧急限制英国旅客入境,新冠病毒新变种如何影响世界疫情发展?近期,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B.1.1.7,后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Alpha)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该变种被认为传播速度更快,在英国的疫情反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在内的多个欧盟国家迅速采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西方多国以‘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华施压,以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的‘反人权历史’回应”这一复杂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话题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新疆人权问题”: 这是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的主要焦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对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强制劳动”、“大规模拘留.............
  • 回答
    全球多国房价在近十年内录得最大涨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剖析可能的原因:一、 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这是导致全球房价飙升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新冠疫情后,各国央行为了.............
  • 回答
    2017年6月5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这四个中东国家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施加了一系列严厉的封锁措施,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危机震惊了整个地区乃至国际社会。这场断交风波的背后,是多年来在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复杂博弈和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断交的直接原因与各方指控.............
  • 回答
    全球多国爆发反以色列游行,这绝非一朝一夕的孤立事件,而是多年来中东局势复杂演变、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关注持续、以及当下特定导火索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历史的沉淀与长期的不满:巴以冲突的根源首先,必须承认,巴以冲突本身是一个极其漫长且复杂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