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人社部当前的工作方向不是这个。
在20年疫情之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劳动力过剩,“找就业”一直是人社部最核心的工作。
劳动力过剩有很多原因造成:根本上是因为增量不足下的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企业无力扩张;劳动力方面有教育体系长期畸形的“重本科轻职业”问题,输出人才与我国现有产业需求存在结构性不对称。
加上川皇上任后开打的贸易战,外贸板块出现混乱,在过剩的局面下还要考虑劳动力转移问题。
20年疫情之初,人社部和地方政府最头疼的是“返城潮”低落问题,因为东南沿海大量工厂暂缓开工。主要原因还不是疫情,而是海外订单暴跌。
接着忙复产复工,忙转移安置就业。尤其是转移安置,这是20年各劳务输出大省的重点工作。
然后没忙几天,疫情连带的经济衰退全面爆发,身为市场与就业的主体,中小微企企业,出现批量倒闭,实体零售、餐饮等领域是重灾区。
六保六稳出台,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等过去很难被想象的“底线安全”,被广泛而公开地提出。人社部作为直接负责部门,开始咬着牙全力找就业。
用少收钱、返钱的手段催促企业尽可能少裁员;配合国家投资,特别是大基建,定向吸纳失业;还得三天两头求各路国企大爷能多招一点是一点。
有一嗦一,做的害行。20年人社部通过“免减缓降”政策少收了1.54万亿元,向608万家岗位稳定的企业返还了1042亿元,就业补助和奖励又发了一千多亿元。
一年折腾出了1186万城镇新增就业。要知道20年GDP增速只有2.3%,GDP 6%增速的19年新增就业也就1352万。
如果20年没有这些国家主导的逆周期调节,新增就业至少腰斩,甚至消失四分之三,因为经济衰退下的恐慌情绪是会叠加的。
好,21年了。从各路口径来看,今年还是要保持国家投资来刺激就业。
微观上,中小微企业只能算是恢复期,病殃殃的,很多救济政策不敢松(例如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更不能指望他们迅速承担就业任务;
宏观上,杠杆率还是高,南北不平衡明显。在外贸为主换挡到内外双循环这个节骨眼上,企业的调整还需要时间,更显脆弱。
所以,继续去找就业。
在这个大背景下,你不难想象人社部及地方相关部门的倾斜方向:
买方市场。
服务具有就业能力的企业是第一优先。这种服务不仅仅是出面组织招聘、政府负责协调劳务输出等就业本身的工作,还有“降低用工成本”这个核心。
为什么有“恶意维权”名单?因为处理这种争端也会拉高企业的成本。
在“让尽可能多的人有工作”的指挥棒下,你想履行已经有点超前的劳动法(例如07劳动合同法,确实受到了多个国际组织的压力),难上加难。在中小微企业普遍躺倒的现在,任何严格执法的迹象,都会直接导致裁员。
市场主体没有活力,谈监管谈保障都没太大意义。整这种2.5天周休的讨论,纯属望肉下饭。
归根结底,还是要把中小微企业做起来。
走了市场这条路还回不了头,那就应当寻求这个方向里的最优解。抑制垄断、提升体制治理能力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改善财税制度的二次分配、以国家为主体扩展海外市场,都是要做的事情。
在做了,在做了。
中小微企业能繁荣,劳动保障才能成为全民级的统一思想。夫妻卖菜起早贪黑一年下来只有十万块,条文制定的再细,也只是国企和民营巨头的特权。
东南亚市场有10万亿美刀的空间,国内互联网巨头也有10万亿美刀的空间。对于就业主体和劳保关系的真正落地方——中小微企业来说,你得先给到新空间。
大部分招聘企业能把五险一金双休当成优势列出来,把按时发薪水拿出来说事,甚至把周末加班给加班费当成福利。
就这样的环境,告诉我一周休2天半,真就知乎常笑话说的:他们没饭吃怎么不吃肉呢?
在大量产能被浪费,大量产品滞销,极少数人垄断自己永远也消耗不完的财富,大批年轻人没有工作,有工作的人被迫996+延迟退休的时代,一群社畜站出来说,996是对的。
真是愚蠢如畜生的动物啊。
******************************************
我觉得这话完全可以改一改,改成“国内企业加班较多,不具备施行8小时工作制的基础”,也可以改成“国内企业加班较多,不具备严禁996的基础”……
人社部的发言人应该也是大学文化,厅级干部了吧,连基本的因果逻辑都不懂吗?加班多是“因”还是“果”?“因”是什么?用“果”作“因”,玩这种低劣的逻辑把戏。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格瓦拉
记住,他们改善你们的待遇,提高你们的工资,增加你们的休息,降低你们的生活成本,为你们提供廉价的医疗和教育,这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你们曾经试图站起来。
落实执行还是大头。怎么落实方面,是否考虑一下加强工会的作用,而不是沦为发放慰问品部门?
工会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应主动站在协调劳动关系第一线,坚持依照法律通过协商、协调、沟通的办法化解。
劳监督企业依法经营,引导职工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把维权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做到依法维权;动关系矛盾
美国的工会过于强势影响了企业运营,我国的工会现在过于弱势了。
与前几天卫健委对人口问题的回复一样,说明了我国政府机构对自己管理范围内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非常清楚。
但是解决这些问题?那就需要这些机构更多的加班了,为了解决加班的问题而更多加班?结果很可能是带动了更多企业更多加班。
还是等90后们走上主要领导岗位再看看加班问题能不能解决吧。
有点像美国资本家最近反对提高最低工资时恐吓无产阶级的逻辑:加工资就没工作。
这个真是检验屁股坐在哪边的试金石。
其实这个和“善待你的单位/离开公司你什么也不是”这些套路一样,其实都在表达一个没有说出口的逻辑:你的勤劳致富只能/必须/肯定要建立在老板能够先富起来的基础上,所以无产阶级要想富,必须先把资本家喂饱!所以(无产阶级)勤劳(资本家)致富,至于无产阶级能不能富就要看资本家的良心了。难怪说“每一个企业都是慈善家”,逻辑完备!
外面的劳工保护没学着,奇奇怪怪的东西倒是门清。
我有时候在怀疑是不是与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我好像记得在我们国家里,每周放假一天,甚至是两周一天,按日计算工资,加班一般没有工资是常态,咋还有人提倡缩短工作时间,放2.5天呢?我们能不能先把每周两天,一天八个小时给落实了再跨下一步,实在不行,加班工资的强制力度总得有吧,然而,大家都活在梦里。梦里啥都有,多睡睡就好了,可还要加班→_→
加班多
工资低
找工作难
这三个组合在一起,总感觉不太对劲
上头:五天工作还是太累了啊,改成四天半吧。
下面:你倒是先把劳动法落实一下啊,能一周工作五天就烧高香了。
我总感觉这个世界是两个平行世界构成的,上头和我们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你南都还真是带节奏的一把好手。
以下是人社部此回应的正文之未被引用的部分:
以下是南都提问的全文:
请问:这两者是不是意思完全不一样了?
为什么会出现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引用”?
南都带个节奏,一堆人也不查证原文就直接跟上。这说明什么?
你以为我要说这说明大家都是节奏大师?
不,我要说,这说明在我国,996之大泛滥已经到了天怒民怨的地步,以致于南都来点个火,手段明明不怎么高明,也能炸了一堆大炮仗。
总之我们说回人社部这则回应本身。
首先人社部提了“下一步的工作是加强监察,维护劳动者权益”,而这一点是原提问里没有引用的。所以也希望大家在这里发表看法时,能够注意到这一点。
然后,既然人社部提了“劳动监察执法”,可能我们就得不吐不快:知友们今天能被南都带个大节奏,南都自身掐头去尾地引导自是“功不可没”,但客观事实本身永远最具说服力。大家上班上得特别累,加班特别多,眼睛真真地看到了各种违反劳动法的普遍现象,自身劳动权益被极大地侵犯了,这都是事实。
所以你要问我怎么看待。结合以上两个事实,我的看法就是:
其一,南都带个大节奏……算了,你本来也就这样……
其二,对于人社部门,我们也期待“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不是句场面话。是该真刀真枪地整顿整顿,保障劳动者的利益了。
说得好!建议取消星期六星期天放假,大家全年无休,一起加大力度把经济搞起来。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双休的,连星期这种说法都没有,只有旬和月这种说法。星期完全就是舶来品,不适合我们。
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过双休,都是全年无休的,孔子说过:自望其广,则睪如也;视其高,则填如也;察其从,则隔如也。此其所以息也矣。死了才能休息。子贡怎么说呢?子贡说:大哉乎死也!嗯哼,没错,死亡原来意义这么大啊!人活着是不能休息的,死了才能休息。
孔子是有远见的。勤劳,奋斗才能生生不息,才能繁荣发展。平时看着劳动人民的汗水,疲惫的身躯,吃力的表情,总是会忍俊不禁,但是看到纳税的金额,一切委屈都消失了,劳动的付出是有价值,有回报的。
我们不需要双休,也不需要单休,任何休,人的一生就是奋斗致死,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我还是原来那个看法:采用供养者模式。将生产和消费的功能从个人身上剥离开,让喜欢奋斗的人进行生产,让喜欢消费的人进行消费,我在消费方面是专家,由我来消费,由奋斗逼来工作,他不需要消费,他的钱分给我们,我们来进行消费,一起打造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一定行!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大概意思就是既然执法只能做到1立法立到5还是6区别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