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东多国与卡塔尔断交?

回答
2017年6月5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这四个中东国家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施加了一系列严厉的封锁措施,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危机震惊了整个地区乃至国际社会。这场断交风波的背后,是多年来在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复杂博弈和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

断交的直接原因与各方指控:

最直接的导火索,据称是卡塔尔一个国家通讯社发布了对卡塔尔埃米尔(最高统治者)的“冒犯性”言论,其中涉及对伊朗、哈马斯、穆斯林兄弟会以及黎巴嫩真主党等被沙特等国视为“恐怖组织”或敌对势力的正面评价。虽然卡塔尔方面坚称这些言论是“假新闻”和“被黑客攻击”的结果,但沙特等国以此为由,迅速采取了断交行动。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多年来卡塔尔奉行一种独立自主、相对灵活的外交政策,这与其他地区主要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在很多问题上产生了深刻的分歧。

对伊朗的态度: 沙特将伊朗视为地区头号对手,认为其在中东地区扩张影响力,支持什叶派武装,是对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而卡塔尔与伊朗在波斯湾拥有共同的天然气田(北方南方气田),保持着相对务实的外交关系,并且在一些地区问题上,比如也门冲突,与沙特的立场并不完全一致。沙特等国认为卡塔尔与伊朗的“密切往来”是对地区安全格局的破坏,是与“反恐”大局背道而驰。

支持“伊斯兰主义”政治团体: 卡塔尔被指控支持包括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叙利亚反对派中的一些伊斯兰主义派别,以及巴勒斯坦的哈马斯。这些组织在许多海湾国家(尤其是沙特、埃及和阿联酋)被视为威胁其稳定和政权的潜在力量。这些国家认为,卡塔尔通过支持这些团体,是在挑战他们所主张的地区秩序和政治模式。

媒体影响力: 半岛电视台作为卡塔尔的国家媒体,以其独立和有时颇具争议的报道风格闻名,在阿拉伯世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沙特等国认为半岛电视台经常放大对他们不利的新闻,甚至被指控带有煽动性和偏袒性,是在为他们反对的政治势力张目。因此,关闭半岛电视台也成为沙特等国提出的条件之一。

外交政策的独立性: 卡塔尔在地区事务中,尤其是在“阿拉伯之春”之后,试图扮演一种更为独立的角色,不完全跟随沙特等国的领导。它与土耳其等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试图在一些区域冲突中充当调解者。这种独立性被一些地区大国视为挑战其领导地位和地区主导权的行为。

断交后的封锁与卡塔尔的回应:

断交后,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迅速切断了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关闭了与卡塔尔接壤的唯一陆地边境——沙特阿拉伯的边境口岸,停止了所有航空和海上交通。他们还要求卡塔尔驱逐被指控与“恐怖主义”有关的个人,并关闭了被指控资助恐怖主义的机构。更进一步的,还要求卡塔尔关闭半岛电视台,并降低与伊朗的外交关系水平,甚至退出由卡塔尔主导的海合会(GCC)。

面对前所未有的孤立和压力,卡塔尔展现出了超乎意料的韧性。

经济韧性: 虽然陆地边界被封锁,但卡塔尔拥有巨额的主权财富基金和庞大的天然气出口收入,使其能够通过空运和海运获取所需物资。土耳其和伊朗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提供了部分必需品。卡塔尔还积极与国际供应链建立联系,迅速调整了贸易路线。

外交斡旋: 卡塔尔并未屈服于要求,而是坚持其主权和外交政策。科威特埃米尔率先提出斡旋,并得到了美国等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虽然多轮谈判未能彻底解决危机,但各方保持了沟通。

国内稳定: 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卡塔尔国内基本保持了稳定,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度较高。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危机的影响:

这场危机对地区稳定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立场: 作为地区重要盟友和“反恐”联盟的关键一员,美国在中东拥有强大的军事存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度支持沙特等国的行动,但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则表现出更为谨慎的态度,强调维护地区合作和反恐大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军事基地(如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因此也受到了一定的牵连。

海合会(GCC)的裂痕: 海合会是海湾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组织。这场危机导致海合会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其凝聚力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反恐”叙事的争议: 沙特等国将卡塔尔的行为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并将此作为断交的理由。然而,这种指控本身也引发了关于“恐怖主义”定义的争议,以及一些国家是否将政治上的对手也笼统地归入“恐怖分子”的讨论。

地区地缘政治重塑的尝试: 这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大国试图重塑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努力。沙特和阿联酋似乎希望通过施压卡塔尔,来推动地区形成一个更统一、更倾向于他们主导的政治和安全联盟。

危机的发展与最终的解决: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虽然断交和封锁带来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但一些关键的动因和各方利益的调整,以及外部的压力,最终促成了危机的缓和。在科威特等国的斡旋下,尤其是在美国总统拜登政府上任后,地区各方都释放出了一定的缓和信号。

2021年1月5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第41届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峰会上,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与卡塔尔签署了《关于恢复海湾合作委员会团结与稳定的宣言》,正式结束了持续三年多的外交危机。根据协议,此前施加的封锁措施被解除,外交关系得以恢复。

总结来看, 中东多国与卡塔尔断交是一场由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地区权力分配、媒体影响力以及对不同政治力量的容忍度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危机。它暴露了海湾地区长期存在的内部矛盾,也凸显了地区大国在塑造地区秩序过程中的博弈。卡塔尔以其相对独立的政策和经济实力,成功地应对了这一外部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和地区地位。这场危机的解决,虽然标志着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但其背后所反映的深层矛盾和分歧,在未来是否会以其他形式再次浮现,仍值得持续关注。这场事件也为理解当前中东地区政治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案例研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东泥潭一般的地方,关系错综复杂。

美国势力,俄罗斯势力,中东本土势力,中国,其他,排名分先后。

美帝需要牙买加美元,所以一手捏着大棒以色列、一手捏着地主土豪沙特,两者对美国都是生存需求,所以关系铁到不行。

俄罗斯需要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及能源定价和议价权,在中东捏着叙利亚扶持伊朗,叙利亚和伊朗对俄罗斯也是生存需求,所以一样关系铁到不行。

中东本土势力就是绿绿ABCDEFG,太多太乱懒得说。

中国,主要是能源安全,所以沙特,伊朗,伊拉克都有生意,投资总体说,影响力有限。旁观者比较受益。

其他,日本、韩国等能源需求国,欧盟在很多问题上可以合并到美国需求。

美帝目前的目标,让俄罗斯势力滚出中东或者在中东达成妥协。俄罗斯开始坚决不滚,后面表示国力不继,可以有条件滚。所以,现在中东的焦点是,俄罗斯什么时候滚,怎么滚,如何滚。

什么时候滚?这个不好讲,不过在俄罗斯军纪事件、美国袭击叙利亚、俄罗斯迷信停火等一系列实例讲,俄罗斯内心已经做好了滚的打算了。

怎么滚?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实质妥协,或者通过乌克兰换叙利亚妥协,卖够利益就可以滚。

如何滚?现阶段俄罗斯还没下定决心,感觉这个浑水可以再趟会。于是就有了美国导弹叙利亚,美国和沙特巨额军事订单,沙特没事威胁伊朗。

如果俄罗斯实质性妥协的话,伊朗是肯定投子认输的。现在这个阶段,沙特就是想扩大战局,拉伊朗下水,美帝对自己的支持才会坚固。不然伊朗投了,美帝沙特的需求就没那么大了。中东乱的厉害对王爷只有好处没坏处。对俄罗斯而言就是增加讨价的筹码,同时减少留在手里的必要(俄罗斯继续存在,成本剧增)。总而言之,中东关子阶段了。

user avatar

泻药。

其他十个问题就不一一回答了。


2017年6月5日,沙特率先宣布与卡塔尔断交。接着,巴林、埃及、阿联酋、马尔代夫、毛里求斯五国以及也门流亡政府(哈迪领导的亚丁方势力)和利比亚东部政府(新议会领导的托卜鲁加政府)纷纷宣布同卡塔尔断交。这六国两府里,沙特是老大,阿联酋是副盟主,巴林、埃及是因为卡塔尔有支持其国内反对派的嫌疑,也门流亡政府和利比亚东部政府更是直接同卡塔尔支持(或疑似支持)的对立政府争夺国家政权,至于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则多半是为了沙特和阿联酋的金援而来凑数的。

紧接着,沙特、阿联酋、巴林三邻国更是宣布驱逐卡塔尔公民,禁止同卡塔尔贸易,甚至对卡塔尔实施了封锁式的禁运;这些举措导致卡塔尔的消费品出现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缺口。沙特领导的反也门胡塞武装联军将卡塔尔开除。可以说,沙特和它的一众小弟已经对卡塔尔采取了除战争以外最大限度的敌对措施;估计要不是美国在卡塔尔也有驻军,沙特早已武装入侵了。至此,某些教权派嘴里的世界级强权之一海合会算是解体了,在他的世界里恐怕堪比苏联解体吧。

事件发生后,伊朗公开表示支持卡塔尔,对卡塔尔航班开放了领空,还向卡塔尔提供农产品。土耳其、苏丹这两个穆兄会系统的国家以及穆兄会仍在国会内保有第二大党实力的突尼斯态度暧昧,建议双方对话解决。科威特、约旦两个北方国家举棋不定,正会商对策。美国则表示,不会因此撤出卡塔尔。


卡塔尔和沙特闹翻的直接原因,许多答主已经指出来了,也就是所谓的假新闻事件。

2017年5月24日,卡塔尔通讯社的网站和社交媒体推特账号发布了一则新闻,报道埃米尔(国家元首)谢赫塔米姆·本·哈马德·阿勒萨尼23日在一个军事院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在所谓讲话中,塔米姆提到巴以冲突,对哈马斯作出评论,说卡塔尔与以色列关系“良好”,并对与伊朗关系的紧张加剧表示不满,宣称伊朗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这则新闻还说,因与美国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关系紧张,卡塔尔将召回驻巴林、埃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的大使。

事后,卡塔尔政府和“半岛”电视台都说,卡塔尔通讯社的网站和推特账号遭到了黑客入侵,所发布的新闻全都是假的。然而,沙特等国却表示拒绝相信。最终在6月5日采取了断交的举措。


为何一条假新闻(姑且认为是假的,其实我倒觉得是说了卡塔尔政府想说却不能公开说的话)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2017年5月20日至21日,特朗普刚刚访问沙特,大会海合会诸公,表达了对沙特组织联军讨伐伊朗的支持。随即伊朗神权共和国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跳出来诅咒沙特不得好死,云云。双方正在剑拔弩张之际,卡塔尔突然发表类似看法,自然会被认为是内奸而遭到肃清。

然而,沙特等国为什么就认定新闻里表达的是卡塔尔的真实意思,为什么就认定卡塔尔会跳反呢?显然,他们之间早已没有了互信,看似偶然的所谓假新闻事件只不过是压垮双方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走向彻底决裂不过是长期矛盾的必然结果而已。


卡塔尔(Qatar)历史上是包括巴林、阿联酋甚至沙特东部在内整个海湾地区的称呼。阿拉伯帝国崛起前,波斯帝国曾统治这一地区。阿拉伯帝国分裂时期,哈瓦利吉派曾在此地崛起,并进入波斯。中世纪时,什叶派七伊玛目支派的卡尔马特派又曾统治这一地区。1783年,来自卡塔尔的拜尼.哈立德家族(也就是今日巴林的王室)入侵并占领了巴林,从而统一了巴林和卡塔尔。但到了1788年,他们就受到了瓦哈比派的第一沙特王国入侵(现今沙特的东方省就是在此时第一次被沙特从巴林手中占领),被迫跟阿曼、埃及、奥斯曼联手围剿如同今日伊斯兰国一般的第一沙特。至1811年,巴林和卡塔尔人终于驱逐了沙特势力。

182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者来到多哈(现为卡塔尔首都),一度占领此地。撤走后,他们在1825年扶植起了如今卡塔尔的王室塔尼家族。1867年,巴林统治者试图再度统一巴林和卡塔尔,但在英国的介入下失败。1868年卡塔尔脱离巴林,但在1871年又被迫向奥斯曼帝国的巴格达省长称臣,并在1888年获得了奥斯曼帝国县长的头衔。1893年,奥斯曼帝国试图将卡塔尔纳入直接统治,但失败了。

1915年,卡塔尔参加了所谓阿拉伯大起义,倒戈到英国一方参加一战。1916年,卡塔尔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得以避免在1920年代被沙特吞并。而英国之所以看重此地,当然是因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了。如今经过多年开采,卡塔尔仍然是全球前二十大石油生产国之一,还新发现了非常庞大的天然气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1968年,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此时已经蔓延到了英国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个殖民地也就是亚丁和巴林)的压力下,英国宣布要让卡塔尔独立。最初,英国计划将卡塔尔凑进阿联酋;但该计划由于一系列纠纷最终破产,卡塔尔最后选择了在1971年独自实现独立。至此卡塔尔同所有邻国可以说都存在历史问题,只不过对现实的影响都较小。

独立后的卡塔尔,作为一个四五十万人口的富裕小国,采取了对内坚持君主专制、对外追随沙特阿拉伯并引入美军护身的保守政策,在国际上寂寂无名。

然而随着国力的日益增长甚至最终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成为世界第一,卡塔尔的野心也在膨胀。这一野心最终随着卡塔尔王室内的另一个传统——“太子造反”——而开花结果。1995年,前任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时任卡塔尔首相,当时43岁)趁其父埃米尔哈利法(本身也是1972年政变上台)出国访问之际仿效乃父昔日做法,发动不流血政变抢班夺权,废黜自居埃米尔,建立了少壮派政府。

新政府成立后,埃米尔哈马德颁布了一系列内外变法措施。在国内,哈马德进行了自由化改革,在许多方面放宽了对外国人、少数教派(基督徒和占国民15%的什叶派)和妇女的限制,最终在2003年通过全民公决立宪,赋予了国会(之前纯粹是一个咨询机构)以更多的权力。实现立宪变成明治式君主(其实并没有,国会选举从2007年一直跳票到2019年,还在无限期跳票中,因此还不如开了帝国议会的明治帝)后,哈马德仿佛也感觉自己成了明治大帝,对沙特拥有某种道义上的优势了,开始加速扩大自己的海外影响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卡塔尔半岛电视台通过揭露英美联军的众多丑行,在中东迅速赢得庞大人气。借助人气和金钱,卡塔尔开始频繁干涉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内部或彼此之间的诸多事务:2008年埃塞俄比亚就因卡塔尔支持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教权派为由,宣布同卡塔尔断交;然而,卡塔尔到2012年已成为厄立特里亚最大的金主之一。

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卡塔尔视其为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机会,积极支持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在各地组织夺权。这一时期,土耳其成了穆兄会的政治导师和军事护法,而卡塔尔就是穆兄会的广告公司和幕后金主。在卡塔尔和土耳其的支持下,穆兄会先后在突尼斯、利比亚、埃及等国上台成功,在也门也参加了权力分享计划。2013年6月25日,埃米尔哈马德得意地宣布退位,传位于其子塔米姆,隐居幕后过起了大御所的生活。

然而阿拉伯之春同时也蔓延到了卡塔尔的邻国巴林,导致伊朗支持的什叶派势力崛起,沙特和阿联酋等国悍然出兵镇压才避免了巴林骤然变天。因此,沙特已经开始对到处煽风点火的卡塔尔不满。

不过,此时双方还是合作多于敌对,在支持叙利亚、伊拉克的逊尼派势力造反方面也有共同语言。直到2013年7月4日,就在哈马德隐居后几天,形势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一直反对埃及穆兄会)和埃及的萨拉菲主义者(光明党)竟然支持代表革命前势力的军部发动政变,废黜穆兄会出身的穆尔西总统,重建军部独裁政府。这表明沙特对于旷日持久的革命已经厌倦,不惜重建旧秩序也要将其结束。而卡塔尔自然不能善罢甘休,继续庇护穆兄会高层人士,鼓吹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结果,2014年就爆发了第二次利比亚内战:沙特、埃及、阿联酋支持的东部新议会,与土耳其、卡塔尔等支持的西部旧议会各自建立政府,大打出手。2014年3月,沙特阿拉伯率阿联酋等国召回了其驻卡塔尔大使。

好在此时出现了伊斯兰国崛起、胡塞武装夺权事件,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暂时成为主流,双方于是在科威特调解下实现和解(这次卡塔尔当局也寄希望于科威特)。卡塔尔支持的伊拉克复兴党余孽一度同伊斯兰国合作攻打巴格达,同时卡塔尔自己也参加了沙特领导的反胡塞联军。

2015年8月,阿拉伯联盟谴责土耳其干涉北伊拉克,卡塔尔未参加。2016年1月,沙特在杀害其国内唯一的阿亚图拉之后,同伊朗矛盾激化。伊朗群众烧毁了沙特驻伊朗的一些机构,导致沙特带领许多国家同伊朗断交,然而卡塔尔也没有跟风。这些都反映出卡塔尔同沙特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暂时搁置,实际上并没有改善。果然卡塔尔支持的利比亚西部政府对联合国所谓“国民团结政府”的让步也没有换来东部政府的响应,卡塔尔同沙特两国依然在利比亚对峙。

随着伊斯兰国的失控并走向灭亡、土耳其在政变后同俄罗斯和伊朗日趋接近,卡塔尔同沙特的矛盾再度浮出水面。2017年5月4日,哈马斯突然宣布愿在1967年边界内建国、变相承认以色列存在(也就是“假新闻”里谈论的巴勒斯坦问题)。这就是卡塔尔为了准备同沙特摊牌而与其他中东地区强国进行的利益交换。二十天后,假新闻事件就爆发了。5月25日,埃及等国立刻宣布屏蔽卡塔尔的所有新闻媒体。6月5日,沙特率众与卡塔尔断交。


目前来看,中东诸国业已形成了三大阵营。

第一大阵营是以沙特为首,包括阿联酋、埃及等国的萨拉菲主义绝对君主国—军部“世俗”强人阵营。这一组合颇为诡异:某些穆黑口中的人类希望军部强人怎么跟他们眼中最大的恶魔瓦哈比教权派搞到一起去了呢?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一派势力的共同愿望就是恢复阿拉伯之春以前的中东旧秩序,其共同特点是告别革命(包括反动性质的“革命”)。

第二大阵营是土耳其和卡塔尔,以及他们支持的穆兄会。土、卡两国政府严格意义上都不是穆兄会掌权(埃尔多安思想接近穆兄会,而卡塔尔埃米尔则是尊奉马利克学派的萨拉菲主义——同瓦哈比派的区别在于后者尊奉的是罕百里学派),但他们支持穆兄会,也支持阿拉伯之春和“革命”中新建立起来的教权共和政体。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希望借助革命打破过去的旧格局,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因此,他们一边在别国鼓吹所谓民主,一边却在自己国内压制民主。

第三大阵营就是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势力。伊朗在巴林、也门等地支持革命,在叙利亚却反对革命支持“世俗”的军事独裁强人,在伊拉克甚至跟美国合作扶植什叶派中央政府。其目的无非也是为了扩张什叶派的教权和本国的政治影响力。

这三大势力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再加上中立的约旦、科威特、阿曼、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外加以色列,也不时出来刷存在。中东的三十年战争,只会更加如火如荼地进行下去,直到海湾君主国把外汇储备耗尽为止。那时,中东将迎来更加壮丽的风景,真正的主人将登上中东的历史舞台。


至于卡塔尔,目前它的处境是困难的。

好在沙特等国的所作所为,尚未得到美国的全面支持,因此卡塔尔还有美军护身,暂时没有遭到军事入侵的危险。

然而,经济封锁对卡塔尔来说仍是致命的。虽然伊朗已经伸出援手,但卡塔尔少不了要多花许多冤枉钱。卡塔尔世界杯也不知还能不能继续办下去。

卡塔尔要如何克服上述经济困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后续:

6月6日,科威特埃米尔开始调解。

6月6日,约旦宣布降低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至代办级,同时封杀半岛电视台。

6月6日,特朗普发推特批判卡塔尔是支恐国家,但美军却仍留驻卡塔尔。

6月6日,毛里求斯否认同卡塔尔断交。

6月7日,毛里塔尼亚追随五国(毛里求斯已否认)两府与卡塔尔断交。位于西非的阿拉伯国家毛里塔尼亚是如今全球少有的奴隶制大国(全国人口20%奴隶),长期依赖沙特等国的金援。

6月7日,土耳其表示愿意派兵2000人支援卡塔尔防卫外来侵略。至此中东国家除阿曼保持光荣孤立、科威特坚持中立外(另有阿尔及利亚等国更为偏僻因此未有表态),基本站队完毕了。

6月7日,沙特提出十点最后通碟,要求卡塔尔方全盘接受:

1、马上同伊朗断交(现为代办级);

2、马上驱逐所有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穆兄会加沙分支)的成员;

3、冻结哈马斯在卡塔尔全部资金,同时停止援助哈马斯;

4、驱逐穆兄会所有成员;

5、驱逐其他反海合会(读作sha te,下同)组织的成员;

6、停止援助一切“恐怖组织”;

7、停止干涉埃及内政;

8、关闭半岛电视台;

9、向一切被半岛电视台“侮辱”过的海湾国家政府道歉;

10、服从海合会章程且今后一切内政外交均遵循海合会决议。

基本上就是要把卡塔尔变成附庸国,卡塔尔是接受沙特的控制,还是寻求土耳其和伊朗的援助而成为阿拉伯国家里的第五纵队呢?拭目以待啊。

6月7日,美国白宫表示特朗普愿意斡旋。

6月7日,西非国家(伊斯兰国家,但非阿拉伯国家)塞内加尔宣布召回该国驻卡塔尔大使,以支持沙特。

6月8日,卡塔尔表示愿意谈判解决问题,但不会放弃外交独立性。

至6月10日,共有八国三府宣布与卡塔尔断绝一切交往(不止外交关系,因为有的政权本来跟卡塔尔就没有建交):

1、巴林

2、科摩罗(6月8日)

3、埃及

4、马尔代夫

5、毛里塔尼亚

6、沙特

7、塞内加尔(6月7日?)

8、阿联酋

9、也门哈迪(亚丁)政府

10、利比亚东部(托卜鲁克)政府

11、索马里兰政府(自称独立,但国际社会认为它是索马里联邦下的一个邦)

6月11日,巴林和阿联酋开始冻结卡塔尔部分个人和组织的账户。

6月11日,卡塔尔开辟了从土耳其等国输入物资的通道,已不存在日用品危机。

至6月12日,有4国降低了与卡塔尔的外交关系,但未断交:

1、约旦(6月6日)

2、吉布提(6月7日)

3、乍得(6月10日)

4、尼日尔(6月10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土耳其和伊朗之外,阿曼和摩洛哥也向卡塔尔提供了食品。可见,沙特虽然用金元收买了一些小弟,但阿拉伯世界稍有实力的国家(除了埃及、巴林、阿联酋等三个同谋)都反感它的作为而倾向卡塔尔。

6月13日,土耳其明确表示支持卡塔尔。

6月14日,美国宣布向卡塔尔出售价值120亿美元的72架F15战斗机。

6月15日,埃及总统塞西在会见巴林国王伊萨.哈利法时说,阿拉伯国家也应该制裁土耳其,因为土耳其同样支持穆兄会。

6月16日,土耳其宣布召见美驻土大使。

6月17日,沙特拒绝土耳其在沙建立军事基地(土耳其这什么脑洞?)。

6月18日,土耳其军队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

6月21日,沙特国王废黜王储(系其亲侄),以其子为王储。同时,还修改了继承法。

6月22日,沙特、阿联酋等国通过科威特正式向卡塔尔递交复交的十三款条件,包括:关闭半岛电视台、关闭土耳其驻卡塔尔军事基地、同伊朗断交、切断与穆兄会(以及真主党、基地组织、伊斯兰国)联系、提交在卡塔尔的恐怖分子名单、为支持恐怖分子缴纳罚款等,限期卡塔尔10日内答复。

全部十三条款:

1、卡塔尔同伊朗断交,关闭伊朗驻卡塔尔大使馆。此外,驱逐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切断与伊朗的一切情报、军事联系,降低与伊朗的经济联系降低到海合会允许的水平。

2、卡塔尔立刻关闭土耳其驻卡塔尔的军事基地。此外,暂停同土耳其的一切军事合作。

3、卡塔尔断绝与“一切恐怖组织、宗派组织和意识形态组织”的联系,尤其是该国与穆斯林兄弟会、伊斯兰国、基地组织、沙姆解放组织(前努斯拉)和黎巴嫩真主党的关系。同时,立刻将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官方恐怖组织名单上的组织宣布为恐怖组织,今后也要与这些国家同步更新名单。

4、卡塔尔停止以任何方式资助被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和“其他国家”列为恐怖分子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5、卡塔尔逮捕来自沙特、阿联酋、巴林、埃及的“恐怖分子”、流亡者和其他被上述国家通缉的人,并将这些人引渡给上述国家。如果无法逮捕,也要马上冻结他们的资产,同时将他们的住处、去向和收支明细汇报给上述国家。

6、卡塔尔关闭半岛电视台及其附属组织。

7、卡塔尔停止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此外,今后也不得向被沙特、阿联酋、巴林和埃及通缉的人给予卡塔尔公民权;已经给予的,应该剥夺之。

8、卡塔尔为近年来因其政策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提供赔偿或补偿。其数目将与卡塔尔协商后确定。

9、卡塔尔今后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政策必须同其他海湾和阿拉伯国家保持一致。同时,卡塔尔在经济领域也应遵循2014年同沙特达成的协定,与沙特保持完全一致。

10、卡塔尔停止与埃及、阿联酋、埃及和巴林的政治反对派接触。此外,还早将此前与他们接触乃至向他们提供资助的具体资料全部提交给上述国家。

11、卡塔尔应该关闭一切由其直接或间接资助的新闻机构,包括Arabi21等。

12、卡塔尔应该在10天内接受上述的全部条款,否则后果自负。

13、卡塔尔今年每个月都要接受一次核查,以确保其遵守了上述条款;明年,每个季度接受一次核查;今后十年内,每年接受一次核查。

(以上根据半岛电视台公布的内容译出,有调整)

这十三条款显然就是半个月前十条款(未公开提交)的升级版。主要内容未变,就是要把卡塔尔变成沙特的附庸国。

6月22日,美国国务院对沙特等国的最后通碟表示“可以理解”。

6月24日,阿联酋外长指责卡塔尔公开《十三条》是破坏调停(你们也知道不好意思?)。

6月24日,卡塔尔当局宣布《十三条》是“对卡塔尔主权的限制”,但又称卡塔尔正在考虑如何答复。

6月24日,卡塔尔回绝《十三条》。

6月25日,土耳其表示不会停止在卡塔尔建设军事基地。

6月25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示沙特和卡塔尔双方应该坐下来谈判,以便共同反恐。

7月1日,卡塔尔外交大臣表示不会接受《十三条》但会继续谋求谈判。

7月2日,卡塔尔国防大臣表示已经准备好抵抗军事干预。

7月3日,答复《十三条》的最后期限已到,但三国表示由于科威特埃米尔的斡旋该期限已经延后了48小时。

7月3日,卡塔尔表示将正式答复《十三条》。

7月3日,阿联酋等国表示,若卡塔尔拒绝《十三条》,将考虑将其开除出海合会。

7月3日,卡塔尔外交大臣将包括对《十三条》答复的埃米尔亲笔信交付给了科威特埃米尔,但沙特等四国表示尚未收到。

7月4日,埃及媒体说,沙特等四国正在策动卡塔尔境内对埃米尔父子和土耳其不满的反对派部落发动政变。四国的其他宣传手段包括挑拨说卡塔尔军队将受土耳其军队的指挥。

7月5日,沙特等四国在开会举行会议,讨论卡塔尔的答复。

7月6日,沙特等国宣布:由于卡塔尔拒绝了《十三条》,因此他们将继续制裁卡塔尔。

user avatar

这事吧,对于本来旁观者中国来说,又是一个上下其手得利的好机会.

如果进入完全撕破脸的模式,沙特,巴林等封锁海陆空边境,目前就这样.

卡塔尔生活都有问题.它只能倒向伊朗.这样海空都伊朗过境,生存不存在问题. 同时卡塔尔向全球大国求援,美国,俄罗斯都比较暧昧.

美国有基地在卡塔尔,也声明不会撤退, 大使也在推特上支持卡塔尔,那意思沙特是不可能打进来,实际要求是双方谈判.



俄罗斯是暧昧是在要价,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 因此卡塔尔一定会在交投名状的.

比如放弃对叙利亚自由军的支持,购买俄罗斯的军火.放弃对车臣流亡组织的支持等.


没有看到向中国求援的新闻,我觉得应该会试试,搞不好派前棋后诸宸来求一下也可能吧.

风波过后,卡塔尔是不是也要向中国烧一下香? 比如订一点什么天然气 LNG运输船等等,把钱投到中国,买点无人机等等,这也是中国生意机会.


如果继续撕破脸,估计2022世界杯都悬了,搞不好就是中国也只有中国能接手.

如果条件合适,卡塔尔也会服软,但是事后给世界上几个大国烧香是一定的,

要不今年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卡塔尔跟中国来个友谊赛......



PS2:现在卡塔尔交的香火钱有:

1.卡塔尔大额军购换联合军演?美军:只是港口访问 花了120亿 ,买过时的 F15战机,同时美军来两条军舰

2.土耳其通过海运向卡塔尔运送3000吨食物_新闻频道_中华网 送了3000吨食品,派了3000驻军.卡塔尔支付金额不详


3.中国红旗9导弹再获中东超级大单 换取25年的资源供给 一个营的红旗9防空导弹合换卡塔尔25年天然气供应.






PS:现在事态还是撕破脸状态:

美官员:卡塔尔通报沙特等国 将开火阻击其军舰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日援引美方官员的消息称,卡塔尔境内的军事活动正在增加,该国部队已经处于最高级别戒备状态。 CNN称,卡塔尔军方已经将16辆豹式坦克从位于多哈的武器库中取出,并将部队的戒备状态提升至最高级。多哈方面担心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可能会对其进行军事入侵。 该名美国官员还称,卡塔尔国防部于5日向阿联酋、沙特以及巴林政府明确表态,如果他们的海军军舰进入卡塔尔领海,卡塔尔就将开火。

不仅五常了,与沙特争中东老大土耳其和伊朗也深度介入了

伊朗大力支持不用说了,

土耳其

断交风波导致物资短缺 卡塔尔向伊朗土耳其求援

user avatar

谢邀。

中东局势不是一分为二的,特别是对于卡塔尔。

作为一个人均GDP六万多美元(沙特才2万多)的国家,卡塔尔石油资源丰富、国内失业率低,王室政权稳固,既没有民选的代议机关干扰(如科威特)也没有强大的宗教势力(如沙特)以及突出的逊尼派、什叶派矛盾(如巴林)。稳定的政局下,卡塔尔国内的伊斯兰教义相对沙特来讲相对开放(仅仅是相对而言)。

这么一个人口200万左右的国家,富有却弱小,在矛盾丛生、动乱四起的阿拉伯世界自然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

为了强化卡塔尔国际上的政治存在,遏制谋求地区霸权的沙特阿拉伯对于这个富有邻国的干涉,长期以来卡塔尔借助与美国的关系,在伊拉克战争、黎以冲突、胡塞武装与也门政府矛盾、达尔富尔等地区问题上多次充当调停人与中间人角色,积极主动斡旋。

为了同样的目的,卡塔尔与什叶派大国伊朗频频交好,以平衡沙特的影响。(卡塔尔居住有很多伊朗人,大型国企中常常有伊朗控股人,可见两国关系。)

另一方面,在阿拉伯世界逊尼派地区有巨大号召力的穆斯林兄弟会也深刻影响了卡塔尔的政策走向。比如:宗教势力经常通过著名的半岛电视台对外公开发布消息,这也是卡塔尔长期经营与穆兄会关系的结果。

一方是王权专制的海湾君主国,一方是走极端路线的穆兄会,还有美国与伊朗,卡塔尔就是这么一个在十字路口跳舞的国家。

这种平衡对外政策换来的是国内外稳定的经济政治环境。

然而2011年利比亚内乱,卡塔尔的政策就渐渐偏离了平衡准则。

在阿拉伯世界经济动荡、失业攀升、底层民怨沸腾、革命连锁反应情况下,强人政治垮台已成大势所趋。当时阿盟主席国卡塔尔一反中间人形象,主动出击,战端未开就提前把卡扎菲踢出了阿盟,并与阿联酋等国一起倡立禁飞区为美国、法国空袭提供支持。在卡扎菲倒台后更是在各派系中选择性支持极端宗教势力,长期影响着利比亚乱局。

这背后除了对自身国际地位的渴望,也少不了换取影响力日渐强大的穆兄会在本国的支持。

但随着利比亚、埃及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崛起,走宗教极端路线、平民路线穆兄会与沙特等专制王权政府间矛盾越来越大。2012年穆巴拉克下台后,穆兄会依靠宗教影响获得选举胜利,但之后埃及军方在沙特、阿联酋的支持下推翻穆尔西政权,并对穆兄会进行镇压。

这时卡塔尔的平衡外交政策自然也渐渐难以维持。


利比亚危机伊始,积极干涉的卡塔尔就逐渐偏离了中间路线,与穆兄会关系越发紧密。这引起沙特等国警惕同时,也使让深受极端穆斯林问题困扰的欧美感到不快。2013年阿联酋逮捕大批穆兄会领导层、2014年阿联酋与埃及联合打击利比亚穆兄会支持的势力、同年卡塔尔迫于压力要求部分穆兄会领导人离境。

  

这就是为什么沙特在声明中说,由于“卡塔尔当局多年来屡犯不止”,沙特认为有必要“保护本国国家安全免受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

海湾国家逐渐分裂为支持穆兄会的卡塔尔与反对穆兄会的沙特、阿联酋等国。最终十字路口的卡塔尔不得不寻求更大层面上的平衡——拉上伊朗(什叶派),平衡沙特(逊尼派)的势力又能在美伊之间获取存在价值。

最近的动向来看的话,特朗普首访选择沙特,并签了1000多亿将来更大3000亿的军售巨单,表明了美国对于沙特的政治与军事支持以及对伊朗的强硬立场。有了底气的沙特自然敢于动手震慑渐渐背离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卡塔尔,这就是一个新闻通稿引发能引发数个国家对卡塔尔断交的原因。

这也是一个小国热衷干涉地区政治而迷失自我定位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6月5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和埃及这四个中东国家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并对其施加了一系列严厉的封锁措施,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危机震惊了整个地区乃至国际社会。这场断交风波的背后,是多年来在中东地区政治、经济、安全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复杂博弈和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断交的直接原因与各方指控.............
  • 回答
    要理解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密集出手援助多国的举动,不能仅仅将其视为简单的“撒钱”或“作秀”,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其背后的动因、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经济利益和政治考量等多个维度。一、 疫情初期,全球恐慌与中国行动的起点当疫情最开始在中国爆发时.............
  • 回答
    70多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个时代的浪潮与汉语世界的未来当来自70多个国家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朗读“静夜思”,在练习册上描摹“龙”字时,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上的变动,更是一个全球文化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缩影。70多个国家,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它意味着中文不再是某个特定区域的语言,而是正在.............
  • 回答
    近些年,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男性开始主动地、甚至带点戏谑地使用“国男”这个称呼来形容自己?这个词语的流行,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宣泄,一种身份认同的尝试,甚至是一种自我调侃下的无奈与反思。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科技普惠:10x1000计划的战略与影响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逆全球化的思潮暗流涌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行的“10x1000科技普惠计划”(以下简称“10x1000计划”)却犹如一股清流,.............
  • 回答
    看待《纽约时报》记者关于中国扶贫项目“耗费高昂、不可持续”的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国网民反驳批评,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纽约时报》报道的核心观点与可能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纽约时报》的报道可能提出的具体论点,以及其背后的视角和考量。通常,这类报道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效益分析.............
  • 回答
    台湾媒体发表题为《中国需要更多傅园慧,而不是九二共识、反台独》的文章,这无疑触及了当下两岸关系和中国国内舆论的一些敏感点,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察角度。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含义和潜在意图,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和“傅园慧”的象征意义:文章将“傅园慧”作为一个符号,其核心在于她所代表.............
  • 回答
    最近,关于中国多城房贷利率走高和银行放款周期延长的消息,确实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因素,也直接关系到购房者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房贷利率走高,放款周期延长,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手?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宏观经.............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多,政府调控得好,房价不会跌”的说法,这其中包含了几个层面的逻辑,我们需要逐一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人口多与房价的关联:一个经典的供需关系首先,从最基础的经济学原理来看,人口数量确实是影响房地产需求的重要因素。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有大量的潜在购房者.............
  • 回答
    这件事啊,确实挺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的。你想啊,咱们现在打字方便了,各种符号也触手可及,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愣是被很多人用成了“✓”的万能替身,尤其是在中文输入的时候。为啥会出现这种“错位”?说到底,根源还是在于输入法的便利性和用户习惯的养成。1. 输入法的“智能化”与“偷懒”: 很多输入法为了.............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好好捋一捋。中国一艘货船在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触礁,然后澳大利亚那边就开口索赔,数字还不小,说是六亿澳元。结果中国那边的船公司一听,哎呀,我们最多就赔个一亿两千八百万澳元,这中间差了可不是一点半点。澳大利亚方面为什么这么强硬?首先,大堡礁可是个宝贝,全球闻名的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极.............
  • 回答
    中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失衡,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这是个既成事实,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历史的印记与文化的根源:重男轻女观念的沉淀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中国传统社会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这种观念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尤为突.............
  • 回答
    这句俗语,“中国男人比女人多3700万,只有娶不到老婆的男人,没有嫁不出去的女人”,确实戳到了一个很多人都能感知到的社会现象,但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反映了现实的一面,也简化了复杂的问题,甚至可能带有一些误导性。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句话的来源和字面意思。 “中国男人比女人多3700万”:这个数字.............
  • 回答
    这几年,咱们国内的单机游戏市场,用“生机勃勃”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以前说起国内单机游戏,很多人脑子里可能还停留在“炒冷饭”或者“盗版横行”的时代,但现在你随便去 Steam 商店搜一搜,或者看看各种游戏展,都会发现一个显著的趋势:简体中文的单机游戏,那是越来越多了!这现象背后,其实是挺多因素在共同作用.............
  • 回答
    “中国农村剩男调查:30岁未婚光棍一生多成定局”这个标题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指向性,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男性婚配困难。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问题的根源和成因分析:1. 性别比例失衡的长期影响: “重男轻女”思想和生育选择: 长期以来,.............
  • 回答
    中国新冠疫苗人体注射实验的启动,无疑是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对此既充满期待,也免不了好奇和一些顾虑。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离疫苗真正问世,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人体注射实验的意义:从实验室到真实世界的第一步首先,我们要明白,疫苗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极其严.............
  • 回答
    中国麻醉医生群体面临着“缺口大、猝死率高”的双重困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医疗行业的内部问题,更深刻地触及了医疗安全、患者福祉乃至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现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麻醉医生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一、 中国麻醉医生“缺口大”:为何如此严峻?1. 庞大且增长的.............
  • 回答
    2020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集车辆(CIMC Vehicles)却逆势而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全年收入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不禁让人对这家中国企业在半挂车和专用车制造领域的实力,以及其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产生浓厚的兴趣。中集车辆2020年收入创历.............
  • 回答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已然揭晓,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便是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整整3490万人。这个庞大的性别失衡数字,绝非仅仅是一个枯燥的统计数据,它背后折射出的是深刻的社会变迁、历史遗留以及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要想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审视。首先,我们得谈谈这背后最直接的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