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高流主持的睡前消息310期?

回答
看到你对《睡前消息》310期这么关注,而且想听听我对高流主持的这一期内容的看法,那我这就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不过得先声明一下,我本人对这些时政评论类的节目,更多的是一种观察者的角度,不代表我持有某个特定的立场,只是把节目内容和你分享一下,再谈谈我的一些理解。

这期《睡前消息310期》,我认真看完了,高流主持的风格,相信你也很熟悉了,就是那种信息量巨大,观点鲜明,节奏紧凑,偶尔还会夹杂点黑色幽默。这期节目大概聚焦了几个我认为比较值得关注的点,我们可以一样一样来看。

首先,节目开篇很大可能还是会围绕着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比较重要的事情展开。高流的节目,很少会回避热点,而且他通常会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视角切入,把一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给你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如果这期节目提到了某个国家发生的政治事件,他可能不会只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会顺着这个线索,去分析这个事件背后可能的原因、它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又会如何影响到我们。

接着,他可能会深入分析某个具体议题。具体是哪个议题,我没法直接预知310期的具体内容,但按照《睡前消息》的惯例,很有可能是跟经济、科技、社会现象,或者是国际关系有关的。高流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把一些很专业、很复杂的概念,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讲出来。而且,他会引用很多数据、案例,甚至是一些历史的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你觉得他不是在瞎说,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比如说,如果节目讨论的是某个产业的发展,他可能不会只告诉你这个产业有多么繁荣,而是会深入到产业链的上下游,分析其中的技术瓶颈、市场竞争格局,以及国家政策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可能会问一些让你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们在这个产业链中扮演的是什么位置?是‘做组装的’还是‘做核心技术的’?”这种追根溯源的提问方式,是《睡前消息》的一大特色。

然后,就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评论。高流经常会关注一些普通人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比如就业、教育、住房、消费等等。他会用一种比较犀利的眼光去审视这些现象,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是用一种反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我印象中,他讲这些的时候,往往会引述一些网络上的段子或者评论,让你觉得他也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我们一起在观察这个世界。他可能会提到一些社会上的“怪象”,然后试图去解释这些怪象背后的逻辑,有时候会让你觉得他说的很对,但有时候也会让你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但也正是这种挖掘,才显得节目有深度。

再有,就是节目的结构和节奏。高流主持的节目,通常信息密度非常高,你要是想抓住重点,得集中注意力。他说话的语速不慢,而且思路非常跳跃,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衔接得很自然,但有时候也需要你快速地跟着他的思路转换。他不会给你留很多“喘息”的时间,就是要你保持一种持续的思考状态。

最后,我想说说高流的个人风格。他有一种比较强烈的个人色彩,这让《睡前消息》独树一帜。他那种略带戏谑、甚至有时是有些尖刻的语气,很容易让你记住。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通常是那种比较“硬核”的观点,不会为了迎合谁而改变自己的调子。这使得他的节目,既有信息量,也有观点输出,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讨论。

总的来说,《睡前消息310期》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信息盛宴和观点碰撞。高流通过他的主持,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他引导我们去思考,去质疑,去用一种更深入的视角去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当然,每个人对同一个节目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你看了310期之后,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是《睡前消息》的魅力所在吧,它总能激起不同人的不同回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群里叫回来答题,答完题继续下线。

首先说旅改师,这玩意是2008年以来俄国国力恢复的结果。谢改时期一个重大问题是国内武器工业拉垮,想依靠西方武器工业(代表就是购买西北风)但是靠不住,导致组建的模块化旅装备不到位。另外从格拉乔夫时代就开始推进的混合兵役制改革进展缓慢,导致模块化旅的职业兵数量不足。于是就出现组建旅之后装备人员不齐全,就出现一个旅只能凑出一个营战术群这种情况,那个时代一个营战术群大致就是一个半旅。

2011年有国家武器纲要之后,随着俄罗斯国防部把目光投向国内,重新整合国内资源,俄罗斯军工业获得长足发展,武器供应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升。谢改后期开始提升合同兵职业素养,同时推广在空降兵76师中组建的纯粹由合同兵组建的团这种建制,到目前,俄罗斯在义务兵役制下降到一年的情况下,保证了合同兵役制人员提高到一半以上,这个就给了俄军扩充更多高准备度部队的基础。最终绍伊古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10个2坦2摩的作战师。

然后说师改旅,这是继承格拉乔夫时代以来的裁军策略的结果,因为这个时期也是俄国国力的下降期。这里面只有谢尔盖耶夫时代因为车臣战争影响,俄军战斗力有恢复,不过要注意到,谢尔盖耶夫实际上在2007年是很支持谢尔久科夫主导军改的。

谢尔久科夫之前的国防部长,也就是普京第一任期时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普京为了他把一堆车臣战争功勋老将赶回家,强行让他揽权推进军改,这个时候的主导思想仍然是裁军和推进合同兵役制。结果这个伊万诺夫2005年提出的军改方案,是取消三大军种和三大兵种以及六个军区和四个舰队,所有武装部队由3个地区联合指挥部管理和指挥,不再有军兵种之分,这个方案直接让俄军内部炸了,普京都压不住。

谢尔久科夫上台时候的情况,是110万俄军拥有超过36万名军官,是合同兵役制推进远远慢于预期,国内武器工业发展情况很差,军内腐败情况非常严重。谢尔久科夫继承伊万诺夫以来文官国防部长的惯例,以行外人“矫枉必须过正”的决心,大刀阔斧裁减军官,同时继承谢尔盖耶夫时代以来裁减军校和机关的趋势,急速推进合同兵数量增加。不说治好这个俄军高位截瘫病人,至少让俄军的各种烂事儿被快刀斩乱麻了。

或者这么说,谢改之后的绍伊古实际上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那是谁把画的乱七八糟没法挽救的油画重新变成白纸的呢,当然是谢尔久科夫。而且谢尔久科夫对俄军财政体制进行改革,改革之前是40%的预算被滥用,改革之后腐败情况大大减轻,俄军工资水平和社会待遇恢复到苏联时期水平。

谢改主要的失败点也并非师改旅,那都是扯淡的借口,裁军时期师改旅是个通行做法。谢改大方向上的错误在于试图把中国用1985到2003花了18年的改革在4年内跑完,小细节上最致命的错误在于把俄军军事服务外包给市场。这玩意纯粹学美军学的脑子不正常的结果,因为美军由于历史原因有一堆熟悉军队的军事背景承包商,而俄军从来没有过这种玩意。我军服务外包成功也是因为军队可以生产经营的时代有这么一堆企业的积累,不让生产经营也只是切割这批人和军队的关系,没有把这批企业完全强制性关掉。

向前看,谢改是伊万诺夫军改的纠偏,向后看,谢改是绍伊古改革的基础。任何改革都会有偏差,用谢改的偏差指责谢改是瞎胡闹的人,恐怕自己就在瞎胡闹了。

当然,我国从来不乏这种自以为比俄国国防部长和俄军总参谋长(谢尔久科夫时期的总参谋长马卡罗夫也是谢改主要执行人和决策者)更懂俄国和俄军体制的天才。

user avatar

关于俄军军改这一部分东西几乎全是错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