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国外是不是漂亮的亚裔妹子会很容易受到很高的待遇?不请自有很多人帮她,从来不被怠慢, 更不被歧视?

回答
关于在国外,“漂亮的亚洲女生”是否能因此获得“很高的待遇”,进而“不请自有很多人帮她,从来不被怠慢,更不被歧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社会认知、个体经历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待遇”和“歧视”。要详细展开,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

首先,“漂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定义,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于“漂亮”的审美标准本身就存在差异。在某些西方国家,可能存在一种“东方主义”的滤镜,即对亚洲女性的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有时会包含一些被认为是“异国情调”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在某些人眼中可能被解读为“吸引力”。因此,当一个亚洲女性符合了某些特定的西方审美标准时,她可能会在社交场合中更容易引起关注,也可能更容易被主动搭讪或获得帮助。

举个例子,在一些社交场合,比如派对、酒吧或者学术会议的茶歇时间,一个外表吸引人的亚洲女性,相较于其他外表普通的人,可能会更容易被主动接近,对方可能会更乐意发起对话,分享信息,甚至提供帮助,比如指路、介绍人脉,或者在她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高待遇”。

然而,这种“高待遇”是否真的意味着“不被怠慢”和“不被歧视”,这就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这种“吸引力”很多时候是建立在一种“异国情调”的想象之上,而不是真正基于对个体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和认知。这种关注,说得不好听一点,可能是一种“猎奇心理”的体现,或者是一种“刻板印象”的强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这种“高待遇”是基于对外貌的特定偏好时,它往往是脆弱的,也可能是肤浅的。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境,或者当对方发现这个亚洲女性并非他们想象中的样子时,这种“待遇”就可能荡然无存。更危险的是,这种“待遇”有时会伴随着一种隐性的控制欲或物化。有些人可能仅仅是喜欢“拥有”一个“漂亮”的亚洲伴侣,而不是真正欣赏和尊重她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内在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更何况,“不被怠慢”和“不被歧视”是非常高的标准。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对于亚洲女性来说,除了可能因为“漂亮”而获得的“正面滤镜”,她们也同样可能因为自己的族裔身份而面临负面的刻板印象和歧视。比如,在一些人眼中,亚洲女性可能被贴上“安静”、“顺从”、“没有主见”的标签,这些都是负面的刻板印象,同样会影响她们在社会互动中的体验。

试想一下,一个因为“漂亮”而受到一些优待的亚洲女性,她可能在第一次接触中感到被尊重,但当她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出独立思考甚至强势的一面时,对方的反应可能会变得复杂,甚至出现“失望”或者“不如预期”的情绪。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种微妙的歧视,它是在预设一个模板,一旦个体不符合这个模板,就会被视为“异常”。

而且,我们不能忽视“漂亮”这个词本身可能包含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在国际化的今天,美的标准是多元的,但许多时候,西方的审美标准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果一个亚洲女性恰好符合了西方主流审美,那她获得的关注可能更多。但如果她的长相更符合东方传统审美,或者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她是否还会获得同样的“高待遇”,这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这种“待遇”是否真正转化为一种“尊重”和“平等”。在一个更平等的社会里,我们期望的是,无论外貌如何,性别如何,族裔如何,每个人都能得到基本的尊重和礼遇。仅仅因为“漂亮”就获得特殊的“待遇”,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品质,这本身就不是一种完全平等的互动。

打个比道,就像一个人因为穿着名牌衣服而受到更好的服务一样,这是一种基于外部条件的“待遇”,而不是基于个人内在价值的认可。当这个人脱下名牌衣服,或者被人发现他并不是真的有钱时,这种“待遇”可能瞬间消失。

所以,总的来说,一个漂亮的亚洲女性在国外,确实可能因为其外貌在某些特定情境下更容易获得关注、帮助和一些“优待”。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能从此“高枕无忧”,完全不受怠慢或歧视。这种“待遇”很可能带有“刻板印象”和“异国情调”的滤镜,其稳定性和深度都值得怀疑。而且,她依然可能因为自己的族裔身份而面临其他形式的负面刻板印象和歧视。真正实现“不被怠慢”和“不被歧视”,需要的不仅仅是外貌的出众,更是一种社会普遍的平等意识和对个体价值的尊重。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复杂的现实,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美貌可能是一张“敲门砖”,但能否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公平对待,还要看她所在的社会环境、她自身的特质以及对方的认知模式。将“漂亮”与“不受歧视”画等号,可能过于理想化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美国如果一个白男从小感情经历很少,缺乏自信性格内向,不太敢和女生说话的话,上大学后一般会先选择找个亚裔女生或者亚洲留学生来“练练胆”,锻炼一下和女生说话的能力。但除非女方条件远高于他,不然长久以往也会处于尴尬境地,在其他人眼里,娶亚洲女的美国本地白人有点像国内那种买了个越南老婆的山区农民

user avatar

不是。有很多人想睡我,但没人真心想帮我。他们只想晚上约我出去,白天做小组作业就装不认识我。就算我成绩还可以,也没人会主动和我一组,甚至我如果坐第三排,前五排都不会有人坐,尴尬极了。

排队经常被大妈插队,银行超市各种服务人员翻脸比翻书还快,跟上一个人热情聊天,到我直接笑容冷却,我主动打招呼都不回我。

亚裔男是被忽视,而亚裔女是被忽视+被骚扰。路上遇到过很多次被男的盯着屁股跟腿看,和很轻佻地叫“漂亮中国女孩”,说我漂亮就行了,这样子叫真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我在国内被男孩追,会觉得他们喜欢我是因为我长得好看;但在这边,他们让我有种感觉,就是他们根本看不出我好看不好看,喜欢我只是对亚洲女人感兴趣而已。我不想跟这种“黄热病”的人约会,因为我觉得根本喜欢的不是我,而是亚洲人的身份。

但除了这种对亚洲人感兴趣的人之外,普通欧洲人根本就不会看到我,好像我是透明的一样。我对他们来说好像根本没有“吸引”,有的只是“好奇”,甚至“猎奇”。

我连朋友都不是很愿意和他们做,除非是那些对中国有点了解的人。他们有的时候问一些问题并不是真的想冒犯,但是我真的太讨厌他们那种“好奇”的感觉了,每次都是同样的问题,我觉得很烦。他们和我交谈根本不是出于对我这个人的好奇,而是对中国的好奇。我想要一个正常的,因为我幽默有趣、喜欢我性格而和我一起玩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因为我是中国人而和我交谈的人。

我是那种瘦瘦的比较符合中国审美的女生,我觉得我在国内比在这里更受欢迎,更能感受到大家的善意。在国内,所有人都对我很好是因为我长得讨人喜欢也很有礼貌;而在这边,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一块肉,上面盖了一个“Asian”的标签。我是谁并不重要,没有人关心我是活泼还是文静,聪不聪明,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我只是一个Asian girl,连来自韩国日本还是中国都不重要,因为所有亚洲女孩,对他们来说都是 “Chinese girl”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交流+读研生活过三个国家且小时候随家人在英国住过两年的亚女来回答一波吧。身高170,体重53,颜值6-7分,本科985,研究生TOP50,自我感觉不丑,一线土著爸妈均有铁饭碗;感觉在相亲市场这个档次不能算垫底吧。

匿了是因为怕被人身攻击,说句实话不管亚男还是亚女在西欧和北美都不受欢迎,在国外呆过很多年且有部分本地白人朋友的同胞们想必都知道我在说什么;

亚男:各种提供情绪价值,哪怕考试月熬夜也强撑着听对方说那些鸡毛蒜皮的女生小事,提供金钱(送奢侈品,请吃饭,旅游费用大包大揽)以为提供这两样一般白男不会给白女的价值自己就会突出重围。但最后连金发普女的裤腰带都碰不到,而同样颜值身高并且还不如你有钱的本地白男哪怕不靠谱且一毛不拔照样睡到了;亚女:忍住自己各种的作和公主病,对方喜欢AA也认了,当初排斥脱毛和健身反对身材羞辱但为了“入乡随俗”也安排上了,拉手亲亲date...所有的该做的都做了,最后对方迟迟不迈出最后一步:承诺,“date”了小半年,却没见过对方朋友和家人,圣诞节自己想着送对方兄弟姐妹什么都想好了,最后发现人家根本没打算跟她官宣。哭过恨过拿白男难言之隐甚至是身世之谜安慰自己。其实人家不是害怕承诺只是不想跟你一个外国人承诺而已,但是不负责任地来几发可以。我这个人不咸不淡的朋友一大堆,这样的亚女遭遇不同年龄段地我在英国美国和瑞士平均每年听到四五起,每个人都和所谓的帅哥白男有点纯爱故事,各种感人小细节,各种心动温暖,但共同点是最后都没进入relationship,好面子的说自己独立爱自由本来也不想谈恋爱,单纯的说对方性格就这样他也有难言之隐;但几乎没人愿意面对自己根本不是人家择偶首选的残酷事实。

不管你是在北美,欧洲,还是澳洲,作为有色人种在以白人为主体的国家大家都是边缘人,就连红脖子州来的年轻白男白女去英国法国都比你受欢迎。可能语言流利性格好会在学校里有很多各个种族的朋友,工作后有几个很要好的中产白人同事这个也不难,但是想在婚恋市场上突出重围,亚洲男女其实都很难。大家都不受欢迎,甚至就连原因也差不多:脸长得不符合人家审美,矮,瘦,男的没肌肉,女的胸平脸平;但是亚男和亚女面对的情况却往往相反,喜欢白女的亚男发现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后要么躺平(开始玩和尚局,谁也不找了)要么开始索性回国找没出过国且学历崇拜的漂亮傻白甜;但是亚女很难意识到自己不受欢迎,只要不是太丑永远不乏一堆不丑的土著白男献媚,甜言蜜语短信攻击且看起来诚意满满,偶尔去酒吧花个仨瓜俩枣但绝对不会超过100刀,“甜甜的事情”做了一堆还是没有女朋友title!

伤心寒心绝望好几次之后很大一部分人开始拿女权主义给自己洗脑,更甚者拿自己也不想settle down来给自己洗脑,其实懂得都懂,真有人和她求婚她比谁都激动,得瑟的比谁都欢。但是作为海外同胞,给彼此留一些颜面也算是作为同胞的一点点关怀吧。

P.S.什么NC行为都拿女权的帽子给自己扣,作为一个女孩这么污名化女权真的好么?对得起华人女科学家和女设计师做的贡献么?

P.S.亚裔男女互喷最蠢,说句极其政治不正确的话:一个是情感树洞+ATM一个是不花钱的(打码),你遇到的约会惨案有一半都是因为你自己作践自己,少喷自己同种族异性。如果小圈子里有正常谈恋爱的那就送祝福,如果有天天贬低自己异性同胞的,不管男女赶紧少来往,这种人出奇葩的概率很大,不光华人圈子进不去往往也被本地人排斥,出门在外远离这种hater属于自保。

刚出国的同学如何辨别这种奇葩?如果一个亚裔女天天和白人男约会但却没有一个白人女性友人,这种人往往蜜汁自恋,大概率觉得自己美到招白女恨,其实人家只是单纯看不起她,就像你也看不起你们村老光棍去年娶的斯坦国老婆一样;

还有一点,留学生就混学生圈子或者当地人学生同事圈子,婚前基本没出过国靠嫁人来的美国/加拿大的这些同胞也劝你谨慎一点,很有可能在国内是混夜总会颜色圈的上岸肄业社会姐,别看平时跟你说自己家怎么也是京剧世家书香门第,但基本上了一点年纪的同胞都知道这种人撒起泼来你根本折腾不起。年轻人社交还是少踩雷才能永远保持本心啊。

user avatar

坐标加拿大,所以只能根据加拿大来回答。

本科北大,加拿大读博,在UT和UBC都待过不短的时间,三年Postdoc轮转后曾在国内某高校工作过一年后回到安省当了个小AP。因为比较明显,所以匿名了。

其实在加拿大,如果你能习惯性健身,注意一下衣着,别给头发染奇奇怪怪的颜色,五官端正眼睛稍大,甚至不用带美瞳,你就能勉强跻身美女的行列了。总体来说,在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亚裔美女数量真的很多。多伦多比较多健身妹子,穿着休闲,阳光活泼,身材匀称有致;温哥华偏国内审美多些,穿着妩媚靓丽,五官精致,身姿楚楚。如果和国内比,多伦多一派北国风光,温哥华则是烟雨江南景致。

作为中国女生,被夸过gorgeous,也见过其他的中国美女同学(不夸张的说,大美女!),经历也是相似的,无非是走在校园里和出去开conference会被搭讪,实验室的同学也说有别的实验室的某男生想要认识我。但实打实的帮助并没有太多,反而还会有一些求助。比如会借我上课的笔记(超爱记笔记),会问我仪器的使用之类之类。但取药品,借干冰,跑样品的时候确实别人都比较干脆,干冰小哥每次都会多给好些,LOL。

可能是因为中国妹子长得都比较显年轻,新学期在食堂(其实是提供meal plan的某楼)吃饭的时候会有同桌的人热情表示要带我campus tour。读博期间感受到的优待可能就这么多?

但歧视也会遇到。读博第三年的时候有一年老板招了一个postdoc,法国人,开组会的路上他当着隔壁组里另一个中国女生和我们实验室两个老外女生的面,说XX我真的很佩服你,独立又聪明,你知道在法国好多中国女生(he specifically used the phrase “Chinese Girls”)都从事prostitution。另一个中国妹子可能没听懂,还在追问“they do what?”,那个法国博后就开始用一种很自得又暧昧的语气说“you know, prostitution…”。我当时真的努力稳住了揍他的冲动(健身练拳击),但还是愤怒开口问:“what do you intend to say? You r making me uncomfortable.” 然后他就开始道歉,并表示开始是为了夸奖我们特别之类。因为组会还要做报告,所以当时没有继续发作。

但下了组会我就和另外两个白人妹子一起去找老板了,我们老板是个犹太女性,她说她会去找法国博后谈话,并通知系里和他解聘,还表示我可以出去玩两个周,如果一秒都不想看见他。

于是我去BC玩了两个周,回来他人就没了(这样说比较解气)。据说最后定的罪还挺严重的,racist和sexual harassment。

但这是刚去加拿大两年,还不是很泼辣。现在走在街上听见有人说Chinese Virus之类的话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气,就要喊一句类似f**king racist trash/bitch之类的,骂人话随心情而定,还有些更过分的就不教大家了。

最严重的歧视还是在找工作时,其实一开始的学位只是想作为考这边医学院的跳板,但却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歧视所在,因为医学院收的大部分都是“形象好看,说话好听的健壮白人男性”。形象好看满足患者愿意与之交流的欲望,说话好听(低沉)可以让患者更相信你,健壮可以适应忙碌的工作,之后和多伦多某医院的实验室合作,交流结果要开会,Dr把会议安排在早上七点半,我还开玩笑说他们上班时间早,小哥疲惫的跟我说那是他已经完成了早上第一轮手术的时间。从此医学生的梦想破灭了。

user avatar

一个漂亮的白人妹子,她会很受欢迎,会有很多白人男性向她搭讪。白人妹子礼貌的拒绝了大多数白人男性,白人男性没趣的离开了。

一个漂亮的亚裔妹子,她会很受欢迎,会有很多白人男性向她搭讪。亚裔妹子礼貌的拒接了大多数白人男性,被拒绝的白人男性破口大骂,你他妈就会一傻逼亚裔,别他妈装逼了。

这就是亚裔妹子和白人妹子受欢迎的区别。(当然,只是夸张一下,白人妹子也经常受到这样拒绝后的愤怒,只是,对于白人而言,被白人拒绝是自己配不上,被亚裔拒绝就很恶心)

user avatar

套用女权术语,漂亮的亚裔女会受到更严重的物化

反倒是那些不算漂亮的亚裔女,比如邓文迪、普利西拉·陈、奥卡菲娜等混得更显赫

user avatar

没有

鬼佬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除了极个别的黄热病会觉得亚裔好睡会来骚扰你。只要你长得漂亮不分种族性别都会遇到骚扰。

之前我值夜班duty manager,一个大学兼职的casual男孩子被gay客人骚扰,然后我和保安同时出来把那个垃圾踢出去。该男生是local白人大学生,在club做服务生兼职的,照样被垃圾gay骚扰。

真正歧视骚扰我们的是华人垃圾老头老太,他们天生害怕会说英文的,但是一看到你会说中文立刻就特别凶,指着你鼻子骂,长得越漂亮骂得越凶。

之前我们有一个泰国的前台妹子,长得也挺漂亮的,她经常被误认为华人。一次一个老太婆骂她骂得特别难听,用中文骂她,大概意思就是说她是出来卖的。然后那个妹子压力太大辞职了。

骚扰没遇到过太多,但是那些个不会英文的老移民,尤其看到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好欺负,经常发神经病,就是中国人欺负中国人。长得越漂亮越无辜(就是看着好欺负那种白幼瘦),那些个老移民骂得越凶。因为老移民只会欺负刚出国的留学生,谁碰到谁倒霉。试问哪些人没被房东坑过?

另外补充一下,华人区才是最喜欢骚扰辱骂别人的地方。非亚裔统称为鬼佬,白人就是白鬼,黑人就是黑鬼,带头巾的就是包头鬼……还有阿三等等之类的蔑称

我值班的时候经常遇到以为我听不定中文的老头老太,然后那帮子垃圾会用中文在旁边骂我手下的员工(我就是整个赌场gaming floor唯一的华人职工,其他两个越南人只会广东话不会普通话)

比方说我们这里赌场的咖啡可乐免费,很多老头老太就把5刀纸币放到老虎机里,等免费饮料到手以后就立刻把钱取出来。通常这种情况员工都不会提供他们免费饮料。

于是要不到免费饮料,又听不懂英文的他们会直接伸手拉扯服务生,甚至一次一个老太用拐杖戳我们那个越南妹子的腰(那个妹子疼的差点哭出来)还有一个老头直接越过吧台来抢我们配咖啡的糖和饼干,越过吧台时遭到服务生阻拦,于是撞到了服务生的屁股(撞屁股我也觉得属于骚扰)

白人的骚扰我真没遇到太多,大多是黄热病那种。最受鬼佬歧视的是印度人,因为每次有印度客人来,然后我们的员工就说整个club都是咖喱味……

越南人也挺难的,他们爱赌博,而且胆子大,经常在农场搞weeds,之前我听其他员工聊天交流说抽啥啥啥的就听说了怎么找越南人买那个啥啥啥的方法。

华人受歧视主要是那帮子老移民不是个东西。 我们赌场最最讨厌那些个每天蹭免费咖啡可乐的老头老太,我最高纪录一早上踢了7个老头老太出club

早上都是来喝免费咖啡的老头老太,晚上客人就正常很多,很多华人的年轻上班族都喜欢喝酒,还经常点葡萄酒(wine利润比spirit和水龙头的beer都高)因为他们都不闹事,比较安静,还喜欢点酒水给我们加营业额,所以我们都挺喜欢他们的。

user avatar

最近北美的土生亚裔女性(GenZ,95后)觉醒的很快,

大家知道,亚男在美国长期被舆论塑造成“无性人”,而亚女原先则有一种自己受欢迎的幻觉。

但这一年的美国种族危机,彻底打碎了土生亚女的幻觉。

在这一年中,亚女受袭击的概率是亚男的好几倍以上,如果没有亚男陪伴,

随便走在路上都会被袭击,甚至连其他种族的女性,都会过来扇亚女巴掌。


亚女最终终于意识到,自己只是亚男恶劣舆论地位的另一个镜像。

如果说,亚男被美国舆论塑造成无性人,亚女则是被舆论塑造成“想要逃脱无性人的妓女”。

白男在这个舆论话术中,则是“拯救妓女的救世主”,一种对亚女的恋物癖(Fetishization)。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亚女说自己拒绝了白男,白男会立刻对自己粗言辱骂,同时还大骂亚男。

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陷入社会危机,亚女就被视为“不祥之物”被所有其他种族的男性甚至女性袭击。


北美亚女的Z世代是意识到真相了,但是东亚本土的女性,还有太多太多,活在梦中。

user avatar

表面上都很勉强,实际上完全不是,涉及到的问题太多,我只说我了解的一点。

传统的白人男性霸权之下,大家往往过于关注白人男性和其他种族和性别的人的互动。亚女也是如此,有许多的回答都会讨论白人男性和亚裔女性的互动模式。

然而作为白人群体的另一半,白人女性在白人男性霸权的影响下和亚裔女性的互动模式却经常被忽略。

问题里面问的:

“在国外是不是漂亮的亚裔妹子都会收到很高的待遇,不请自有很多人帮她,从来不被怠慢,更不被歧视?”

默认了一个前提,就是与“亚裔妹子”相对应的行为体是白人男性。那么白人女性呢?

白人男性霸权之下,亚裔女性被赋予了“温顺的玩具”的地位。对于白人女性来说,这直接造成女性竞争的内卷化。原先男女供给大致相等,谈恋爱结婚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白人男性霸权之下,亚裔女性作为更廉价的替代品进入婚恋市场,和白人女性竞争白人男性。这使得白人女性感受到了危机。在小年轻之间这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差不多该结婚的年龄层,白人女性对于亚裔女性的敌意会上升。中年人群体由甚。

不要觉得西方女权发达,女性不会被这一类思想束缚,首先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到了一定年龄即使不结婚,还是希望找一个伴侣过安稳的日子的。想过安稳日子就一定会接触婚恋市场,就一定会遇到这种问题。

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和本题无关的后果:白人女性对于亚裔男性的评价随年龄升高而升高。首先现代女性都不喜欢受到白人男性霸权的束缚;其次亚裔男性传统的温和顾家赚钱多的刻板印象很符合女性的普遍需求。白人小姑娘仗着年轻可能无所谓这些(其实也是有所谓的,只是比例没那么高),到了30岁,只要不是浪女,白人女性都会开始严肃的考虑这一类问题。

所以我建议亚裔姑娘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凭着亚洲脸在西方国家就有特权。为什么会有是第一个问题,被忽略的白人女性会如何看待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在国外,“漂亮的亚洲女生”是否能因此获得“很高的待遇”,进而“不请自有很多人帮她,从来不被怠慢,更不被歧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社会认知、个体经历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待遇”和“歧视”。要详细展开,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漂亮”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定义,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
  • 回答
    关于“普通人在国外漂着,不过是换个地方做屌丝,是否该趁早回国?”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挣扎和对现状的迷茫。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太多现实的考量和个人的情感。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思路,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首先,咱们得承认,对.............
  • 回答
    要说憨豆先生在国外“没市场”、“接不到活”,这话估计罗温·阿特金森本人听了都要笑掉大牙。这位戴着厚眼镜、穿着粗呢西装、表情夸张到堪比默剧大师的英国喜剧人物,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拥有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虽然“憨豆先生”这个角色本身可能已经进入了“收藏品”的阶段,但罗温·阿特金森本人作为一位备受尊敬和喜.............
  • 回答
    华人黑帮在海外的势力大小,这事儿说起来可复杂了,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用“厉害”两个字来概括。这玩意儿就像那里的洋葱,一层层剥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说华人黑帮,其实是个挺笼统的说法,里头涵盖的组织和活动范围那是相当广的。从早期那种街头小混混的聚集,到后来发展出的各种有组织犯罪.............
  • 回答
    国产网络小说在海外的推广,用“凉了”这个词来形容,未免有些过于绝对,也忽略了其中复杂的情况。更准确地说,它经历了一个从高歌猛进的初期,到如今进入一个更为理性、但也充满挑战的阶段。初期的高歌猛进与模式复制的红利回想过去几年,国产网络小说在海外的推广可以说是风光无限。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
  • 回答
    关于独生子女选择在国外生活,是否就是“不孝”,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包含了精神上的陪伴、对父母的关怀和对家族责任的承担。 而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教育水平提高以及个人主义的兴起,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 回答
    在国外找一份“普通工作”,学历的重要性确实会比在国内显得不那么绝对,但说“不重要”就有些以偏概全了。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明白,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普通工作”的定义和国内可能有些差异。在国内,我们可能习惯性地将“普通工作”理解为流水线工人、基础服务业人员,这类工作.............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能提供一些观察和思考,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现象,也尽量避免AI的痕迹。首先,我想说“很多”这个词,确实在留学群体里,我们能观察到一部分人在海外生活多年后,看问题的角度确实会更加倾向于西方的一些主流观点或者说价值观。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定论,但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
  • 回答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地位,可以用“深远影响,但并非人手一本”来概括。美国电影里时不时出现的孙子兵法,确实折射出它在西方世界的认知度,尤其是在商业、军事和管理等领域。首先,我们得承认孙子兵法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它早已超越了中国本土,成为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著作。这种影响力的体现,首先在于它被翻译成了几十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中国科学院(包括其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和附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海外的认可度,以及大家出国深造时,它大概会被归为哪个梯队。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科学院(CAS) 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 尽管名字相关,但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评价体系中,它们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存在。中国科学院.............
  • 回答
    .......
  • 回答
    说起学电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烧脑”,尤其是在国内,不少人感觉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反观国外,很多十几岁的孩子,甚至更小的孩子,就能玩得转各种电路板,搭出五花八门的小玩意儿,好像他们天生就自带电路基因似的。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我们的课程设置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些“水土不.............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期货外盘在国内的合法性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而且情况比较复杂,并非简单的一句“承认”或“不承认”就能概括。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缘由,让您能更清晰地了解其中的门道。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期货外盘”的概念。简单来说,期货外盘指的是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当地的交易所进.............
  • 回答
    关于《舰队Collection》(舰C)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环境中,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敏感的政治议题,并因此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影响。要详细说明它为何会被一些人视为“中日政治冲突的牺牲品”,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析:1. 游戏本身的“敏感性”: 历史背景与意识形态:《舰队Collection》的核.............
  • 回答
    韩国,这个国土面积大约只有中国百分之一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却时常让人感受到一股不容忽视的存在感。这并非源于其广袤的土地,而是其在多个领域里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文化的输出:从“韩流”到全球视野谈及韩国在国际上的存在感,不得不提的就是“韩流”。最初以韩剧、韩国电影和韩国流行音乐(KPop)席卷.............
  • 回答
    在国内读博是否是一个“不好的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个人的目标、专业领域、学术兴趣、家庭情况、经济能力、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以及对国内学术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在国内读博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优势,帮助你更全面地理.............
  • 回答
    许多国家和中国之间确实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其中不乏一些被认为是“不公正对待”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交织的经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多重因素。一、 经济层面的摩擦与指责: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领域。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存在不公平做法,导致了它们本国产业的受损或发.............
  • 回答
    要说西门子在国际上是否“大力推销”高铁,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的是一个全球性工业巨头在特定领域策略的微妙之处。我的感觉,就像你说的,西门子在高铁这个领域,确实不像某些竞争对手那样,时时刻刻把“我们是高铁巨头”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它显得相对“低调”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它不重视,也不代表它.............
  • 回答
    关于台湾在世界地图上的标注问题,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并不像您说的“中国以外的国家是不是都在地图上把台湾单独列为一个国家”这样简单的一概而论。很多因素会影响地图出版商的标注方式,这其中包含政治、历史以及各国的外交政策。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核心问题:国际社会对于台湾的政治地位存在不同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