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某些外国人对中国有多不了解?

回答
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对中国有深入的认识,而有些人则可能存在误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这种“不了解”的程度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并且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描述一些可能存在的“不了解”的表现和原因:

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误解与刻板印象:

“中国人都一样”的刻板印象:
外貌、语言和文化同质化: 很多人可能将中国简单地视为一个由说普通话、穿着相似的汉族人组成的同质化社会。他们可能不了解中国幅员辽阔,存在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习俗、服饰、饮食甚至信仰。例如,可能对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知之甚少,或者将其与汉族文化混为一谈。
地域差异被忽略: 中国南北方差异巨大,东西部差异也很大。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更“温婉”,饮食口味也不同(南方偏甜或海鲜,北方偏咸或面食)。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天壤之别。一些外国人可能只接触过中国某个特定地区(如北京、上海),然后将这些经验推广到整个中国。

对中国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误解: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一些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主义,可能会将中国的集体主义视为对个人自由的压制。他们可能不理解家庭在中国的中心地位,以及“面子”、“关系(Guanxi)”在中国社会运作中的重要性。例如,可能会误解中国人“不直接拒绝”的原因,或者认为中国人“过于保守”。
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文化中情感表达可能相对含蓄,尤其是在长辈面前或正式场合。一些外国人可能会误解这种含蓄为冷漠或不热情。

对历史和政治的简单化认知:
对历史的模糊认识: 一些外国人可能对中国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只有碎片化的了解,比如只知道长城、兵马俑,但对不同朝代的兴衰、思想文化的演变缺乏深入认识。
对政治体制的刻板印象: 对于中国的政治体制,一些外国人可能只停留在“共产党执政”的简单标签上,对其内部的复杂性、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及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多元化诉求缺乏了解。他们可能会将所有中国政府的行动都归因于单一的意志,而忽略了政策执行中的多样性和地方差异。
意识形态的简单二元对立: 很多时候,对中国政治的理解会被简化为“自由”与“不自由”的二元对立,而忽略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中国人民自身的选择和需求。

二、对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认知偏差:

将中国视为低端制造国: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仍有一些外国人停留在“中国制造”等同于“低质量”、“廉价”的刻板印象中。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中国在高端制造、高科技研发(如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对中国经济模式的误解:
计划经济的残留? 一些人可能认为中国的经济依然是计划经济的延伸,或者认为市场经济在中国的运作方式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甚至可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靠国家强制力推动的,而忽略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和创新能力。
对中国创新能力的低估: 中国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一些外国人可能仍然低估了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创新能力,认为中国只是模仿者。

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误读:
普遍贫穷的印象: 一些人可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中国贫穷落后的印象中,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阶级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缺乏了解。他们可能看到一些关于贫困地区的新闻,就以偏概全,认为整个中国都如此。
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反差被忽视: 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与一些落后农村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只看到其中一种,就容易产生片面的认知。

三、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和习惯的陌生:

日常饮食习惯的差异: 除了对中国菜的刻板印象(如“都是油炸的”或“都是辣的”),一些外国人可能对中国广泛存在的粥、面条、饺子等主食,以及对筷子的使用方式,或者对“吃”在中国文化中的社交意义了解不多。
交通出行方式的差异: 对中国发达的高铁网络、庞大的共享单车系统、以及在一些城市仍然普遍存在的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可能不太熟悉。
社交媒体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差异: 一些外国人可能不了解微信(WeChat)、支付宝(Alipay)在中国生活中的普及程度,也不知道中国的互联网信息获取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

四、造成“不了解”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过滤:
媒体报道的偏差: 很多国家的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可能存在选择性报道、负面倾向,或者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无法全面、深入地解读中国社会。一些敏感话题的报道可能导致片面或错误的认知。
个人接触的局限性: 如果一个人接触中国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只依赖于西方主流媒体或社交媒体上的零散信息,那么其认知很容易被片面化。
信息茧房效应: 即使有接触中国信息的渠道,也可能因为自身偏好或算法推荐,只看到自己愿意相信的信息,而忽略了反面的证据。

语言和文化障碍:
语言不通: 语言是理解一个国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钥匙。如果不懂中文,就很难直接接触到中国社会的第一手资料,也难以理解中国人细微的表达和文化内涵。
文化背景差异: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如果缺乏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容易将自己的文化框架套用到中国身上,从而产生误解。

自身经验和认知框架的局限性:
“以己度人”: 这是最普遍的原因之一。人们倾向于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和经验去理解未知的事物。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与中国截然不同,那么他理解中国时就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固有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历史原因、国际关系、媒体宣传等都可能导致一些人对中国产生固有的偏见,即使面对新的信息,也难以改变旧的认知。

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体验:
旅游的片面性: 短暂的旅游体验往往只能看到中国光鲜亮丽的一面,难以深入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
有限的社交圈: 如果在华外国人主要集中在西方人聚集的圈子,或者只与中国社会中的特定阶层或职业人群交往,那么他们对中国的整体认知也会受到限制。

总结来说,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不了解”并非是单一维度的,而是体现在社会结构、文化习俗、历史认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方方面面。这种不了解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语言文化障碍、自身经验局限以及缺乏深入的交流和体验。要真正了解中国,需要跨越这些障碍,保持开放的心态,并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去接触和理解这个复杂而多元的国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请自来 (。ˇε ˇ。)

比较小的时候出国的, 可能因为当时周围的朋友都是十来岁的小p孩吧,经常被追问一些弱智的问题。。。后来被问的烦了我就开始怼他们

友"中国有海吗"

我:"神马你没见过海吗? 我小时候天天在沙滩玩呢"

友"中国有山吗"

我"喜马拉雅知道吗"

友"你会功夫吗"

我"你会斗牛吗" 小朋友是西班牙人

友"中国有苹果吗"

我"你们家没有苹果吗"

友"中国人眼睛都很小吗 为什么你的不小 你真的是中国人吗"

我"来给你看看小燕子的照片"

友"你们吃狗肉吗"

我"我们还吃蛇呢 害不害怕"

user avatar

在国外的网站上,中国经常成为话题。


一些人带着偏见,而另一些人急于推翻这些偏见,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在推特等社交网站上,以学中文为契机,或者单纯对中国感兴趣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但同时带来的是,因此产生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在日本的新闻中经常能看到,刚开始学习中文,但是完全不了解中国的人发表“中国就是一个......的地方”“中国人都......”之类的言论,甚至有时这些新闻还会传到中国。每到这种情况,熟悉中国真实情况的日本人和懂日语的中国人就会站出来反驳,甚至吵起架来。


这种情况大家一定遇到过吧?


误解主要来源于未知。可以看出,大多数外国人在对中国感到好奇的同时,对于这里的真实情况仍然知之甚少。所以,今天想为大家介绍的是,在这些方面,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解到底有多深?


01 对中国现状的误解


在日本的新闻网站,能看到很多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报道。其中,提及到最多的,大多关于无人机、无人便利店、5G等等方面的高科技。


看到这些新闻后,一些日本人就会评论:原来中国是这么有未来感的都市。


本来一片和谐,但偏偏有人一定要打破这份和谐,这种行为在中国有另一种称呼,叫做“抬杠”


有些带有偏见的日本人会故意在新闻下面评论“才没那回事呢”。后来,这条不友好的评论被中国网友以及了解中国情况的日本网友围攻。


还有一部分中国的企业,给员工的工资非常高。日本新闻在报道这一事件后,有一些不了解中国的日本人就会觉得,原来中国的工资水平这么高啊!


那每当这个时候,又能看到抬杠的评论“才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高呢”


当然,结局是又被围攻了......



接下来这个话题,曾多次在推特上被热议:为什么中国的电子货币那么普及?


中国的电子支付发展最快,同时普及度也最高。但部分日本专家看来,这种现象是因为中国假币太多,不能过于依赖现金,所以电子货币更加普及......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日本的假币少,所以没必要普及电子支付。


在大家看来,这个观点不仅无法理解,甚至还有点好笑。电子支付是对抗假币的方法之一,但绝不是因果关系。后来,这个专家被很多中日的网友嘲讽......



02 对中国食物的误解


这个是我在日本的节目中看到的内容。


在采访中,其中一个中国人回答“奶茶是中国人的早餐,平均每天3杯”。看完后,我觉得虽然奶茶在中国受欢迎,但也没到那么喜欢的程度吧。

后来网络上,果然网友对这期节目有很大意见。


接下来这个误解,也是在某个节目中介绍过的中国话题:中国人都不做早餐,全都在外面吃。


确实有部分这样的人,但在家吃完早餐才去上班的人也不少。中国将近14亿的人口,居住的环境和习惯不同,当然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样,以偏概全确实很难说得通。


这一点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中国人的误解:中国人都吃虫子。



中国确实有吃蚕蛹和知了的文化,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种吃法。有些人会对昆虫过敏,也有些人感觉害怕、恶心......


以单一的习惯概括整体,放在哪一个国家都是不尊重的。尤其是自新冠肺炎出现之后,与之相关的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成为了话题。



在日本人当中,大多数人都抱有“中国人什么动物都吃”的偏见。


根据地域的不同,不可否认确实有人吃奇怪的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体中国人都这样,大多数人是无法接受的。


以前去桂林的时候,在肉类市场看到竟然有卖狗肉,我吓了一跳!但是在其他城市都没有再看到过卖狗肉的地方,可见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接受吃狗。


而且,关于是否应该吃狗肉,在中国国内也有很大的意见分歧。



03 对中国文化的误解



在中国有一种说法是,对朋友说“谢谢”“你好”会让对方认为太客气。


刚到中国的外国人,因为不够了解中国的文化,在网络发表“中国人不说谢谢”的看法后,再一次被中国人和了解中国的日本人批评。


事实上,与日本相比较来说,中国人在“谢谢”和“你好”的表达上更少。但反过来,日本有着过于频繁感谢的倾向。


关于中国人到底会不会那么客气的问题,我认为是没有正确答案的,虽然每个人的习惯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人不会对朋友说感谢的话这种说法一定是错误的。




还有一个日本人,刚到中国后发了一条推特:中国人不说“多多关照”,随后评论区又沦陷了......


确实,多多关照是日本人最经常说的话之一,但在中国也有人使用也是不可否认的。


在餐厅需要服务的时候,中国人会直接示意服务员。而习惯了说“不好意思”的日本人,这种直呼职业的叫法确实看起来不太友好,但在中国人来看,这并没有不尊敬的意思。



一位刚来到中国的日本人发现这一现象后,在自己的推特写道:中国ではの店員に向かって「服务员」というのは失礼(在中国直呼服务员有点失礼啊)。


随后,懂日语的中国人在看到这条推特后,评论大多是反驳:才不是失礼!



以上这些例子,事后看来,似乎每一个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事实上,往往就是这些小事容易被杠精上纲上线,引发争吵。


我常常思考,对不同意见的看法,或者其他人错误的理解,指责和嘲讽真的是必需且有效的沟通方法吗?


有更多的外国人能抛开偏见、愿意进一步了解中国,我觉得并不是坏的事情。虽然在了解的过程中,他们一些人的认知还不完全正确,这时发表的言论可能会助长偏见,在不够了解之前就随意发表偏见,因此影响他人的判断,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对。但我认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像我一样比较了解中国的日本人,都应该用宽大的心理解、耐心解释,而不是在网络上与他们争吵,那样是没有必要的。


为了展现更真实的中国,不仅是在海外的中国人,同时也包括在中国、了解中国的外国人,能保持平常心,以正确、客观的立场回应那些偏见,提高自身的自信,我认为这才是最好的宣传和反击。


你在和外国人的交往中,都曾遇到过哪些误解,你又是如何回应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交流!


我的漫画每周三在公号【谈日录】更新,喜欢的话欢迎关注!请期待我下期的故事吧~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user avatar

你好,我是嫁给中国丈夫的日本人。

因为我嫁给中国丈夫,我被问过关于中国的感到又无奈又有趣的问题,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1. “中国人身体真好”

“中国人身体真好,真是一点事都没有!”。我母亲很相信中国人的身体不错。

为什么我母亲这么想?是因为她常常看的日本电视节目,节目里介绍在世界上的 (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个人想被报道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各种紧急事故,比如,出车祸,从阳台掉落等等。虽然在节目里他们遇到的情况很危险,可是总结都是一样:“ 还好,他们一点伤都没有。”

我母亲看了看了这种节目就被洗脑了,出来一个方程式,即:紧急事故 +中国人=没有事 =中国人身体不错。于是,她说出那句话:“中国人身体真好,真是一点事都没有!”

我和她讲道理说:“妈,你想想,如果他们真受伤,真有生命危险的话,电视台也不会报道这种事情,而且中国的人口比日本的好几倍,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那种紧急事故比日本多。”

可是我母亲好像听不进去我说的话,她永远相信中国人的身体很好,甚至和我这么问过:”那么,我女婿也应该身体不错吧!”

2. “只有汉字吗?”

“中国人真是只用汉字沟通吗?哇!很厉害啊!”这是我日本同事的一句话。

除了汉字,我们日本人用平假名和片假名。我们有三种书写体系,只用汉字绝对沟通不了,所以对我同事来说就用汉字能沟通是一个很神奇的事情,甚至怀疑是不是中国人也是除了汉字还用别的书写文字。

3. “是因为有唐人街的原因吗?“

“你要搬家呢,搬到神奈川县...搬家是因为有唐人街的原因吗?“ 和公司人事部同事我报告搬家的事,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

在神奈川县横滨有一条在日本最大最有名的唐人街。我同事想我丈夫是中国人,那么肯定为唐人街搬家。

我不否定,是,我丈夫和我都喜欢唐人街的热闹,不过多么喜欢唐人街也不会为了唐人街搬家。横滨唐人街是一个旅游景点,而不是过日子的地方。

再加上,在唐人街的中华料理店提供的都是日式中国菜…那么,我很骄傲的说,我做的菜,比他们做的更正宗呢!(是玩笑)


请大家理解,我母亲和同事都很单纯的那么想,一点没有恶意哦!感谢你的阅读(*^^*)

=-=-=-=-=-=-=-=-=-=-=-=-=-=-=-=

我是来自日本的 @優美Yumi 日本

→→→微信公众号:yumi_youmei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

=-=-=-=-=-=-=-=-=-=-=-=-=-=-=-=-=

user avatar

坐标日已落帝国

一个阿富汗裔英国人问我

香港是中国的么?

我和我同学(此时已经做好准备怼人了):

当然是

但她用了一句话就化解了我们的怒火:

那北京是不是啊?

我们俩。。。。。

随后她问旁边的日本哥们儿,你们刚才说的Tokyo在中国哪里啊,离香港近么?

我们三个亚洲人:You win

user avatar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住在镇中心的公寓里,楼下就是麦当劳,刚好我们那个flat又全是中国人,所以一到夜里那就是全体大出动直奔麦当劳买宵夜。有一次我和一中国哥们一起去吃,因为周五的原因镇上的年轻小姑凉都去夜店了,而她们夜店疯完以后要吃东西所以那天麦当劳人特别多,我们俩就没有选择排队去柜台点餐,而是选择使用自助点餐机,如图:

就是这么个东西!在中国很普遍很普通对吧!

当我们正在思考该吃什么的时候,这时候有一个坐在旁边椅子上的中年英国男子就问我们:用过这机器吗?会使吗?你们国家有这样的吗?你们国家有麦当劳吗?

并且他的语气与表情极度嘲弄!

当时我的内心就如此图:

还好当时老子机智!瞬间明白这是傻逼!然后我看了看他点的东西,除去买了自己吃的以外还多买了一份跟他一模一样的餐,然后当着他的面送给了门口的流浪汉,在他异样的眼神里我与中国小哥大摇大摆出门左拐回公寓,深藏功与名!

user avatar

之前在知乎看到的:

一老外刚来中国几天,问认识的中国小哥:你们这里怎么没人牵着熊猫上街呢?我能去看看你家的熊猫吗?

中国小哥:……我家没有熊猫呀。

老外:你们这里谁家有熊猫呢,带我去看看可以吗?

中国小哥好不容易给他讲明白,中国没那么多熊猫,想看熊猫只能去动物园。老外很失望。

user avatar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阅兵:

国人眼中的阅兵


那反过来呢?国人眼中的印度阅兵


杂技团?

但除了这个他们也有这些






我们国家从谷底爬上来才不过70几年 如果没有共产党 西藏的农奴 中原的大地主 …… 简直是灾难

70年对于国家发展真的是弹指一瞬 国家沉浮 数百年计 .


前两天国庆的图

知乎不让发那两张图了 没办法 只能给撤了ˊ_>ˋ

60年前苏联人是当时是怎么看待中国的 60年

user avatar

1.

“你好,我是来自86w人大城市莱斯特郡的Roy”

“你好,我是来自844w人中型城市南京的小明”

“???”

2.

“Excuse me,这双筷子没固定好,夹不了菜”

没固定的是筷子,固定好的是chopsticks。

3.

“我想点一份红烧肉,但我是个素食主义者。请问你们能用猪肉味的豆腐代替吗?”

这就是猪肉味的还带猪肉口感与猪肉一样成分的豆腐,你要不要试试? ——摘自评论区

4.

“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会功夫?”

“我们都会飞。”

潘达利亚已经过了华山论剑的历史阶段了。

5.

“香港不是你们自己的国土吗,为什么你们去香港还要办护照(港澳通行证)?”

下图是去香港免签的国家。

6.

“你们是不是喜欢蹲坑,不喜欢坐便?”

“何以见得?”

“你们总喜欢踩着马桶上厕所。”

有人对“脏”很敏感:吃东西不能用手,食物必放纸巾上,皮肤不能接触公厕设施,不肯手洗内裤和袜子,理由都是嫌脏。
我只想说:这么爱干净,也没见你们多爱打扫房间、多爱洗碗。手机外壳病菌那么多,你不还是天天抱着玩。公厕每周消毒一次,家里的马桶经常几个月不消毒而且一家人天天轮流用,你也没因此生病。

7.

“你们真不讲卫生。”

“何以见得?”

“你们总把包放在桌椅上。”

“那是因为地上很脏。”

“可是包的底部更脏啊。”

8.

“你们是不是有暴露癖?”

“何以见得?”

“你们总喜欢把衣服(包括内衣裤)挂在外面。”

“我们是为了把衣服晒干。”

“难道你们的家里没有烘干机吗?”

tip:英语里没有“晾晒/日晒”这个词。

9.

“你们的水肯定不卫生,味道很怪。”

“不,这就是干净水的味道。你们的水才是不卫生的那个……(눈_눈)”

10.

“你喜欢我们国家的政府吗?”

“不,我不喜欢。”

“太好了!我也是。”

11.

“你喜欢曼联吗?”

“我喜欢。”

“太好了!我也是。”


有人说这些老外在故意刁难我,说明你不了解老外。多数时候他们真就是单纯的无知而已。他们历史课只教本国史和世界史,没学过中国历史,对中国不了解几乎是必然的。

不过我们也没必要笑话别人。以为纽约是美国首都、以为澳大利亚首都在悉尼、分不清瑞士和瑞典、分不清英澳两国的新南威尔士州、以为朝鲜没现代化、以为东京是日本官定首都的中国人,同样一抓一大把。

拿中国的老邻居举例,很多人以为俄罗斯是共产主义国家,莫斯科在东半部,西伯利亚在西边。然而事实上,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莫斯科在最西边,西伯利亚反而在中间。

更有很多人,连自己国家的民族都不了解。内蒙古人都在草原上放羊,新疆人都在沙漠里种田......都是国人常见的错误印象。别跟我说这是常识,这不是。

大部分发达国家(韩国除外)的人民,总体上都对中国人很友好。你以为不好,是因为国内政治正确导致信息偏差太多。知乎也有很多这种人——他们更乐意看那些吐槽国外生活糟糕、外国人多么排华的内容。

但是,记住一句话:“穷山恶水出刁民。”欠发达=民风淳朴,这种童话只会发生在电影里。越发达的地区,人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接触的文化和民族越丰富,思想也就更包容。

换句话说,美国人、英国人对你的包容程度,肯定高于朝鲜人、俄罗斯人。白种人连黑人、穆斯林都能包容,为什么会对你不友善?难道你比黑人更缺德、比穆斯林更危险吗?

最爱刁难中国人的,往往是与中国发展水平接近甚至更落后的地区:台湾、越南、韩国、非洲、朝鲜等。

这个道理就像清洁工不会因为老板月入百万感到不满,却会因为同事奖金比他多几百块而大打出手。他认为是同事抢了他的钱,而不是他的老板。


很多人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地理常识很好,肯定不会搞错其他地方的情况。那我就贴点对比图,问问你身边多少人有这些错误的印象。

大众眼里的朝鲜与现实中的朝鲜:

大众眼里的内蒙古与现实中的内蒙古:

大众眼里的新疆与现实中的新疆:

莫斯科的地理位置:

其他国人常见错误印象还有很多,比如:

日本女人温柔善良。

俄罗斯女生都是女汉子。 (你娶的是帕夫柳琴科吗)

俄航不怕死、不晚点、降落集体鼓掌。 (我坐的两架俄航因天气连续晚点3次,落地也没人鼓掌。)

巴基斯坦/俄罗斯人对中国印象很好。 (你是在跟印度对比吗)

BBC调查报告原文档链接(2017版)中国印象调查位于“Backgrounder: Country-by-Country Results”标签下,不服请拿出更有说服力的数据。

以上全是错误的印象。

user avatar

全世界的外国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部落,都没有中国人那么清晰甚至可以说是渴求的睁开眼睛看世界。

你能知道什么英法美俄的首都,你就已经胜过90%的英法美俄人对于中国的认知了。你能知道除了首都的第二个城市,那你就胜过95%了,如果你还知道第三个,哇,那不得了了,基本上就是1%的顶尖人才了。

user avatar

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前段时间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个英国朋友,她居然很吃惊的问我:“你们中国人居然知道巴黎圣母院?”我当时特么的真的一脸鄙视,用一句话回怼了她“我们小学生都知道雨果”。

user avatar

2019年,我31岁,在美国生活快十七年了。

每次有美国人问我老家在哪,我都是统一回复:“我老家是上海往南五百英里的一个小城市”。

我特意强调是“小”城市,就是不希望对方追问,但是从来没有得逞过。

美国人总是那么自信,追问道:“那城市叫什么名字?说不定我听说过呢。”

我勉强微笑道:“福州,听说过吗?”

美国人假装思考后回道:“没听说过。”

废话,你当然没听说过,我还没认识你之前就知道你没听说过。

轮到我追问了:“除了上海,你还知道中国哪些城市?”

普通美国人只听说过“上海”或者“北京”,有见识的美国人还会加上一个“广州”,特别有见识的美国人我还没有遇到过,“见识”过头的美国人还知道一个“西藏”。

所以,你们这些没有见识的美国人为什么不满足于“上海南面五百英里”这个回答?非要我当面揭露你们的无知吗?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友谊吗?


有什么事是你去了美国才知道的?

顾宇:顾宇的知乎回答索引

user avatar

2015年左右吧,日本人,五十来岁,是我工作上的领导,一起喝酒吃饭,也是第一次一起吃饭。

他看拿筷子,就问我:“中国也用筷子吗?”

我有点受惊了,但没有说话,我以为他开玩笑呢,但看他眼神很认真。

我就想,天呐,卧槽。

你们的文字都是源于汉字呢!

--20190801 update--

感谢各位评论和点赞。

加个故事,更让我崩溃的,也是近些年在日本听说的。

日本这边除了中国人,印度人也相当多,主要特征除了肤色,最大的印象是就是小孩多,狂多,领五六个孩子出门浩浩荡荡。

有个中国哥们跟印度人一起工作,没事聊聊家常,说起电脑来,被印度人鄙视了。

印度人说你们中国太落后了,居然没有软驱。我们印度电脑上都有。

那哥们蒙圈了。没有语言。

卧槽,软驱我们大天朝十年前就淘汰了。

估计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有这玩意吧。


--20191031 update--

加一个,很好玩。

昨天,跟项目上的宫崎君聊天,说起中国食品,他说六年前一位中国同事给他一样东西吃,因为从未吃过,拍照留念,发到Facebook上,一堆日本友人点赞。

然后给我看照片,有点模糊,但确实是,“绝味鸡爪”!

我很惊讶,说你没吃过这玩意?

他很委屈的说,我都没想到这玩意能吃!

我哪里知道咋吃嘛,尽是骨头,不知道咋吃!

我笑了,进一步问,那你啃过猪蹄子吗?!

“没有啊,你们总吃吗?”

--End--

广告:

如果对入日本企业感兴趣,不妨试试下列社交app,可以结交很多外企的员工,高管,以及猎头。

领英,领导你走向精英。

user avatar

我前上司有一天问我:中国不是共产主义国家吗,为什么会有有钱人呢?

我:。。。。。。

user avatar

谢不邀。

地点南美某小国,时间早几个月,人物我和一个本土中年妇女,事件:聊天。如下:

她:你好,年轻人。

我:你好。

她:你是中国男人吗?(他们的语言不管你是哪国人都得分男女,a和o的区别)

我:是的夫人。(或太太,指已经生育过或者有小孩的女人)

她:你来这里多久了?

我:七个月。

她:是吗!

她:你们中国是不是很小?就像隔壁小镇那么大?(隔壁小镇指不定有没有梵蒂冈大)

我瞬间懵逼,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卧槽?我泱泱中华虽说不是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不至于这么寒酸吧?)于是我开始觉得这天没法聊了。

我:额~

她:没关系,你不愿意说我能理解。

她:听说你们在中国居住的时候,中国的房子像鸡笼(无误)这么大?

我OS:???

我:是的。

她:难怪你们中国人每年那么多人出国,房子这么贵,还有很多人在外国定居。你们在鸡笼住着一定很辛苦吧?那么挤。你们做饭的时候怎么办?能生火吗?中国有鸡肉吗?有木薯吗?

(好好看看,高房价都传出国了,哪个王八蛋说出去的?)

我,奔溃中,草草结束聊天,这天真没法聊了。全程我就像个智障一样顺着对方的意思“嗯,嗯,嗯,是,是,是,就是这样的”。

她才肯放过我。

据说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我能怎么办,跟她摆事实讲道理吗?跟她讲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告诉她每年中国在这里援建了几个亿,派了多少人员和技术支持?

没用的,一来她不一定愿意相信,二来…

我的西班牙语不足以支撑我完整地把操作骚起来(惭愧…),我就是听懂都费劲。

我把这事儿告诉我妈,我妈淡淡看了我一眼,说:

以后不要跟傻子玩。



更新

我是看明白了,你们是来给我妈点赞的。

不知道题主为什么把“无知”改成“不了解”,但是有的事情不能我一个人瞎。

所以我会不定时更新的。

事情发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理论上南美洲这会应该是冬天,但因为夏时令地区的关系,我热得跟房东家的狗一样。

突然来了三个人。

两个美女美得跟天使一样,高挑的身材,傲人的三围,单薄的衣衫…

嗯,天使也会热得跟狗一样。

本着和谐友好与国际友人交流的原则,我给她俩一人一罐红牛(实名吐槽,红牛是真的贵,15块钱一小罐,大概330ml的样子,还特么加气)

虽说两位天使推托了一番,但架不住我的热情,和这该死的天气,开罐就喝。

等会,我是不是忘了谁?

啊对,这俩天使还带着一个狗腿子的(男的)。

我第一眼就不喜欢这个狗腿子,我就够矮了(二级残废一米七三),他比我还矮,小眼睛,明显是个东亚人,但我可以肯定他不是中国人,我说同胞间会有一种独特的感应你信吗?他就没给到我这种感觉。

行吧,看在天使的份上,你跟我一样,喝水吧。

于是一场小型友好交流会在四个热得跟狗一样的人之间展开了。

首先是金发大波浪天使发言。

她说她叫Briana(布丽安娜?布瑞安娜?布丽阿娜?反正差不多就这么一回事吧),巴西人,是什么耶稣基督什么圣徒什么什么会的什么什么,修女还是什么鬼东西来着,大概这么一回事。

然后指了指粟色头发的天使,不知道叫什么,我忘了,阿根廷人,好像也是这个教会的修女。

最后指了指狗腿子,叫什么不知道,没留神,日本人,是她俩的啥玩意儿,大概是个她俩的小头目。

啊,感情这俩天使才是狗腿子啊?呸,感情这狗腿子是她俩的…算了,洗不掉了。

等会,日本人?

我好恨啊,我为什么不倒杯开水?

简而言之,他们仨是打算拉我入教的,日本人期间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说他在学中文,感觉还不错,还能写几个中文字。

你,们,可,拉,倒,吧!你们有毛病吧,一个日本人带着一个巴西人和一个阿根廷人忽悠一个中国人入教?

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玩好吗。

我又不想跟他们聊天了。

大波浪天使似乎察觉到哪里不对,开始转移我的注意力。

“你在这里有交到朋友吗”?

我特么…

“没有”。

“emmm,你有家庭吗”?

我特么,什么鬼玩意儿?(她的本意大概是问我结婚了没有,但是翻译成中文,牙疼)

“No hay”

然后有一搭没一搭扯了会犊子,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在没有,不是,不知道,不明白之间渡过。

最后,在气氛不那么和谐的情况下,我们可算把天给聊完(死)了。

大波浪嘴上说着跟你交流很高兴,并表达下次还来拜访我的意图。

别,别闹。

我这么说的,我说下次别来的,我是个固执的无神论者。

大波浪似乎有些不甘心,看了看身边的伙伴,还是走了。

WDNMD,一个日本人、一个巴西人和一个阿根廷人跑来我这找我一个中国人入教?且不说中国人入教的可能性大不大,你拉个日本人来从根本上我们就没有什么好谈的。


谁知道“神是万能的吗?”、“既然不是万能的我为什么需要入教?”、“既然是万能的,那么他能否创造一块连他都搬不动的大石头?”、“他能搬动石头说明他并不是万能的”、“他不能搬动石头说明他不是万能的”、“那我入教的意义是什么?”这几句翻译成西班牙语怎么说?

在线等,挺急的,我也不知道大波浪死心了没,有备无患。

补充一点,我差点忘了。

他们这个教会,边上挨着一个夜!总!会!

我今天看地图发现的,我的妈呀。

—————————假装我是一条分割线——————


冒失鬼找乐(妓)子(女)找我这来了[滑稽]

user avatar

没亲身经历过,说个新闻上报道过的事

2012年总统大选,共和党有个黑人候选人叫赫尔曼.凯恩,大家都知道美国人竞选总统时都喜欢拿中国开刀,这位自然也不例外,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叫嚣“一定会阻止中国获得核武器!”美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怼他“中国六十年代就有核武器了”。

搜索这位赫尔曼.凯恩,名头还不小,比萨大王,电台主挂,专栏作家,妥妥的美国精英阶层,居然不知道中国有核武器,真是……没当上美国总统可惜了!

如果此人能当选,哪有特朗普什么事?

user avatar

在美出租车司机印度大叔:你们无家可归的农民政府咋处理了?

我:我说什么咋处理了?

大叔:就是那种没有家没有耕地没有工作的农民,土地都是地主的,他们啥都没有,我们印度很多这样的农民。中国难道没有吗?

我:额,这个事情土改的时候就解决了。chairman均分土地了。

大叔:wow。(听语气貌似是 卧槽)

user avatar

快两千了 天皇の赞许

这样下去要破千啊,天皇の激动

在日本有一次聚餐的时候不知道哪来的一个男的,黄毛很刺头那种感觉,坐我斜对面,问我:ホントに犬食べるの?(你真的吃狗吗)顿时大家就都安静了,我回他:そんなことないっすよ(委屈脸)犬食べません、でも赤ちゃん食べます。(没那回事,我不吃狗,但我吃小婴儿)。大家顿时爆笑,那男的讪讪的笑一下就不说话了。

user avatar

其实我觉得有的答案恰恰说明外国人对中国不是那么无知啊

真正无知的表现,是他们认为全世界都是他们周围这个样子,自己周围即全部(我没黑美国人)。如果对某一地区的人有刻板印象,那却反倒是不无知的表现。

比如问中国人是不是吃狗这个问题,恰恰说明他们知道中国人吃狗肉。而国际上吃狗肉最出名的是韩国,不是中国,所以他们能问出这个问题倒说明他们对中国有一点了解

要是德国人问你知道德国人日常都吃什么,法国人问你法国人喜欢吃什么,诸位觉得除了面包之外,中国人能答对的有几个?如果中国人能说出德国人是薯虫,法国人吃蛙腿(两个欧洲经典地图炮),我觉得德国人和法国人反而不太可能觉得你对德国法国是无知的。

虽然接触的老外不多,但私以为欧洲人的地理历史水平整体而言相当不错。欧洲那一票发达国家之所以叫发达国家不是没原因的,不要有中国人的受教育水平完爆他们的错觉。欧美发达国家的受教育年限比中国长,整体教育质量比中国高(别拿北上广深和各大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小学和他们的社区学校比……),传媒比中国发达,只要欧美老百姓的智力没有障碍,他们对外国的了解不会比中国人对外国的了解少

要说教育质量,我小学班主任给我们讲课说,告诉你们法西斯国家是三个国家的缩写,指法国和西班牙,还有斯……(应该是不知道斯是什么所以编不下去了),我纠正她她还白我,很不高兴,我小学的自然科学老师不知道水在0-4°时热缩冷涨,讲热胀冷缩时我出于显摆就举手说了这个事儿,没记错的话家长会时我还被班主任点X,说哪儿来的什么热缩冷涨,一派胡言。说实话,这个教育质量哪来的自信去和欧洲发达国家比?????


对于欧洲人的地理历史姿势水平,举个栗子,波兰球这个漫画就起源于欧洲,很多大触甚至只是高中生,各国的地域梗玩的6到飞起。还有法国国宝级漫画高卢勇士,整个就是全世界的地图炮合集。这么熏陶出来的欧洲人懂的会比咱们少?

至于说香港澳门台湾不是中国的,除了成心就是成心的,因为真无知的话根本不会知道这几个地方,你要反驳,他们就会说香港澳门和你们用不一样的护照,你们去还要通行证,你们怎么会觉得他们和你们是一个国家

看看,知道港澳台和大陆护照不一样,大陆去香港澳门台湾需要通行证,这能叫无知?中国人有几个人知道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之间的关系的?

反倒是大陆人往往回怼无力,实际上这种事儿根本就不能讲理,就得和丞相骂死王朗一样直接黑历史骂回去。这从侧面反映出,欧洲人清楚的知道我们的G点,而我们知道他们G点的却不多。我试过怼一个这么说的爱尔兰人,说没问题啊,正如你们爱尔兰是英国的。感觉这种怼法或许效果还算不错,来啊,互相伤害啊。

此外,如果欧美发达国家的人认为中国相对于他们是落后的,那他们的认知一点问题都没有,只能说他们不留口德。如果他们真的认为中国人都是穷比,什么新鲜玩意都没有,那才叫无知。不过我觉得这个概率其实并不是很大,美国的商业区里拿汉语写支持银联支付宝,欧洲发达国家的旅游区想必也类似,中国的旅游团全世界乱跑,他们的媒体不停渲染中国威胁论。欧美的正常人怎么可能还会认为中国人真的都是穷比?我个人认为他们仍然是在准确的打击我们的G点,因为穷人乍富最忌讳别人说他穷,人家没准就想看你跳脚,然后回去发个推:哈哈中国人都是玻璃心,死鸭子嘴硬。

而且中国的地域差异极大,同时贫富分化也极大,即使在国外也如此,你穿着一身名牌喝着咖啡和洋人谈笑风生,有人躲在唐人街里做黑户坑蒙拐骗。所以很多外国人的印象也许并非无中生有。

例如有的楼里列举的点餐刷卡一体的点餐机,中国很多地方是真的没有,同时手机点餐除了肯德基麦当劳也没普及。而我们的父辈母辈虽然有钱出去玩,对这种新鲜玩意接受的却不像我们这么快。没准老外是看过哪个中国人笨拙的使用这个机器,就留下了中国没有这玩意的印象,这种印象只能说不准确或者片面,你能说它错或无知吗?我觉得不能。

以地理和外国历史差而闻名的是美国人这个我感觉倒是传言不虚,我在美国玩耍过两周,见过的奇葩有:

哈佛大学的学生问我们知道阿拉斯加不,我们说知道,她给我们比划:告诉你们哦,阿拉斯加有一半美国本土那么大

餐厅有一个老太太问我东北是不是在西藏边上

还有之前和美国人闲聊,美国人问抗日战争的时候朝鲜为什么没帮助你们,他们不是你们的盟友吗

等等

不过美国人的无知是和他们的欧洲亲戚比,他们有的“傻问题”其实还有点水平,我觉得身份互换的话,我未必问的出这种问题

比如前文那个美国老太太,知道东北也知道西藏,虽然不清楚他们的地理位置,但想想,中国人能搞清德克萨斯和马萨诸塞位置的有几个?特别是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怕是也就知道地球对面有个美国了

而且这个美国老太太还知道中国北方人的平均身高略高于南方人,诸位觉得中国人能说出一条以上美国南北差异的有几个?

正如一些答主提到的,也别自我感觉太良好,中国人的无知也一样超乎逼乎人的想象

我一个东北人被问到过如下问题:

你们东北人是不是不吃米饭

你们东北人是不是都睡火炕

东北省会是哪里

……………………这几个还算正常,下面就是满满的恶意了,简直可以用恶心人形容

东北人是不是不洗澡,你们家里有浴室吗?(相信山陕甘肃宁夏贵州……的同学也被这个问题恶心过)

北方是不是没有高铁/高铁很少?好可怜哦

东北人身上有没有羊肉味?

以上问题都来自于重点大学的学生,中国受教育水平最高的一群人

PS,说句题外话

外国人问你吃不吃狗肉我感觉根本没必要怼,正常解释说有的人吃有的人不吃就行了,你怼他就相当于默认了吃狗肉是不好的事情,特别是回答我不吃然后后面跟上一段怼,这就落进他们的话术里,说明吃狗是和吃人一样(比如本问题里某些答主的答案),直接陷入被动,白皮没继续追怼那叫心慈手软,没准人家就想看你暴跳如雷的样子,而不是他们真被你说服了

更何况这种地域梗,各个国家都有份,这就是破球的日常,没必要大惊小怪

中国人/韩国人吃狗肉 日本吃鲸鱼 哈萨克斯坦吃马肉 德国人土豆精 法国人吃青蛙 嘤国仰望星空派 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吃肥猪油 波兰人都是苹果怪,以及最最最恶毒的苏格兰人X羊……

————————————

pps,本问题下有的答案更是让我感觉,有些答主自己真的了解中国吗?还不是只限于自己的小圈子

比如有答主说中国人谁没吃过西餐啊,没吃过西餐厅还没喝过咖啡吗?我负责的说,这两者在中国仍然是比较奢侈的消费,没吃或几乎没碰过的人大把大把。速溶咖啡到不能算奢侈,但很多人仍然舍不得花这个钱去买个提神

我家是东北地区一个普通的地级市,第一家西餐厅出现于2012年,目前因本地消费能力不够,已经死俅,被几家中低端西餐厅取代,必胜客出现于2013年,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咖啡厅出现于2015年,至今没有麦当劳。这种情况下,列位觉得吃过西餐,去过咖啡厅的人真的很多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某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对中国有深入的认识,而有些人则可能存在误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这种“不了解”的程度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并且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描述一些可能存在的“不了解”的表现和原因: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误解与刻板印象: “中国人都一样”.............
  • 回答
    最近在和几个外国朋友聊天,无意间聊到大家对中国的印象,没想到他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让我一下子觉得,原来我们之间认知上的鸿沟,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不少。有些误解,说实话,听了都让人觉得挺哭笑不得的,但它们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我看来,有些偏见已经深入骨髓了。打个比方,我一个在欧洲的朋友,对中国的理解还停留.............
  • 回答
    “外国人”这个标签,在中国人的认知里,似乎承载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和标签。从前些年流行的一句“你们外国人”就能看出来,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笼统的概括,一旦泛化,误解和偏见也就随之而生,而且程度之深,有时真的让人哭笑不得。首先,最普遍的误解可能就是“外国人都很有钱”。 这种想法的根源,我觉得还是我们自身社.............
  • 回答
    关于“某些外国人为什么非想要把西藏从中国割裂出去”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背后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宗教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剥离掉那些被简单化或煽动性的论调,尝试去理解各种声音背后的动机和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并非所有外国人,甚至并非所有在讨论西藏问题时持.............
  • 回答
    对于青岛某服务中心核酸检测点发生的外国人插队、扔掉中国人单据并出言不逊的事件,我认为这是一起性质恶劣、令人愤慨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看待。事件的严重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违反公共秩序和规则: 插队行为: 在任何公共场所,遵守排队秩序是基本的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外国人.............
  • 回答
    当外国人听到有人宣扬自己国家某地区独立的言论时,他们的态度会非常复杂且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一概而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场和考量,以及它们背后的原因:总体而言,多数外国人的初步反应可能倾向于: 谨慎观望与事不关己: 这是最普遍的态度。大多数人对其他国家的内政没有直接的了解或情感投入。他们.............
  • 回答
    这几天,关于青岛某社区核酸检测外国人插队的事件,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在我看来,这件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把事情的背景理清楚。据说是在青岛某个社区做核酸检测的时候,有外国人在队伍中插队了。这事儿被拍下来,发到网上,大家就炸了锅。有的人觉得,这是明显的特权,不公平;有的人则觉得,可能存.............
  • 回答
    青岛某社区医院发生外国人核酸检测插队事件,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和观感的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可能性与细节推测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插队”这个行为本身,在任何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并非只针对特定群体。因此,我们需要避免先入为主的道德评判,而是尽可能.............
  • 回答
    这种故事的设定,在神话中并非孤例,很多古老的神话体系都充斥着各种奇特而令人惊叹的描绘,以解释宇宙的起源、神祇的权力以及生命的神圣性。你提到的“两个神祇搏斗,其中一个不小心吃下了另一个的精子”的情节,确实可能存在于某些古代文化的神话传说中,尤其是在那些强调神祇交合、吞噬、以及生育的起源故事里。虽然我没.............
  • 回答
    “某些国人这么爱战争”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判断,背后可能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和多重解读。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视角下的民族主义和国家叙事 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创伤: 中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其中不乏对外战争的记忆,例如抗击外敌入侵、收复失地等。这些历史.............
  • 回答
    看到一些国人在日本时,会刻意模仿上海人的腔调和习惯,这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背后也不是单一的原因能解释清楚的。我认识的一些在日本的中国朋友,也有过类似的观察和讨论。首先,上海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影响力是绕不开的因素。上海作为中国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在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上,一直走在中国前列。很.............
  • 回答
    对于一些国人在遇到困难或不满时就产生移民的想法,这是一种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种“逃避心态”,并尝试详细阐述:一、 何谓“逃避心态”?首先,我们要明确“逃避心态”的含义。它指的是一种倾向于回避现实问题、压力或不满意之处,转而寻求外部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面对和解决当前困境.............
  • 回答
    如今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一部分国人对现代医学表现出近乎无条件的信任,而与此同时,他们却对传承千年的中医抱有诸多质疑,甚至将其视为落后、无效的代名词。这种“厚此薄彼”的态度,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细致地去剖析。为何现代医学备受青睐?首先,现代医学的“显性疗效”是其赢得信任的关键。从手术的.............
  • 回答
    成都某外国语学校因为寒假违规超长补课被学生举报,这事儿一出来,大家伙儿议论纷纷,挺热闹的。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看看这里头到底有多少道道儿。首先,学生举报,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你想啊,现在这些孩子可不是过去那种只会埋头苦读的“乖宝宝”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更敢于表达。被举报,说明这学校的补课.............
  • 回答
    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崛起,无疑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随着中国企业和政府在非洲的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西方媒体开始将其描绘成“新殖民主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中国在非洲活动背后一些观察和解读。要理解这个指控,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探索宇宙的边界,也触及了我们想象力的极限。没错,这绝对是一种可能,而且是一种非常诱人的、能解释我们至今未能与外星文明接触的假说。让我们来仔细推敲一下这个可能性。首先,咱们得跳出那种“外星人一定生活在像地球一样的岩石星球表面,像咱们一样晒太阳、赏月亮”的固有思维。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
  • 回答
    外交部关于立陶宛“走到今天这一步,明显是被某些大国所策动”的表述,是一句非常具有战略性和指向性的外交辞令。这句话透露了多层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对立陶宛行为的定性:非独立自主的决策 “走到今天这一步”:这句话暗示了立陶宛近期在对华关系上的一系列举动,例如允许“驻立陶.............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荆州某专科女学生被外国黑人留学生传染艾滋病事件,目前我未能找到相关公开报道证实此事。然而,就艾滋病(HIV)的传播和预防而言,我可以提供一些普遍性的信息,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性传.............
  • 回答
    .......
  • 回答
    新闻中出现的关于“舆论间谍”和“外国舔狗”的说法,背后往往折射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态和地缘政治背景。理解这些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词语本身的含义、其出现的语境、背后的动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词语的含义与概念解读 舆论间谍 (Opinion Spy / Propaganda O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